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探讨整地方式对桉树林分生长和林地生态效益的影响,在3种整地方式下的尾巨桉林地分别设置样地和样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带垦和炼山全垦的尾巨桉林分生长均较人工穴垦快,炼山全垦的尾巨桉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最差,机械带垦的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炼山全垦林地表层(0~40 cm)土壤含水量最高,人工穴垦林地深层(40~80 cm)土壤含水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整地方式对杉木生长进程和土壤肥力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不同整地方式对杉木生长进程和土壤肥力影响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有显著影响,4~14年生影响较大,14年生后生长差别减小以至消失。不同整地方式在整地初期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作用表现为全垦>带垦>穴垦,整地后一年土壤理化性状指标较整地初期下降,并呈现穴垦>带垦>全垦的态势,至成林阶段土壤肥力受整地方式的影响已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整地方式对土壤肥力及菌根化松树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区3种整地方式的土壤肥力和菌根化松树幼林生长的情况进行了连续4年的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各种不同整地方式的土壤肥力变化不大,炼山不炼山的全垦、穴垦的林木高生长彼此存在差异。对于菌根的生长,以不炼山条垦为好,其次是不炼山全垦,但单位面积以不炼山穴垦用工量最少。所以在坡高为30°左右的山地,土壤肥力一般的山区,应选择不炼山条垦整地方式造林。  相似文献   

4.
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6年,通过建立径流小区的方法,对广西桂平市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水、土、肥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年平均液体径流量为全垦(134850t/hm2)>带垦(113839t/hm2)>穴垦(109491t/hm2);年土壤流失量为全垦(9313t/hm2)>带垦(4090t/hm2)>穴垦(1917t/hm2);年平均水土养分流失量为全垦(16617kg/hm2)>带垦(7627kg/hm2)>穴垦(3982kg/hm2),分别是灌草坡(2014kg/hm2)的8251%、3787%和1977%。不同整地造林后第6年时的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N、水解N、速效K)比造林前存在下降趋势,下降的总频率为全垦(204%)>带垦(106%)>穴垦(53%)。结果表明,穴垦整地(40cm×40cm×30cm)马尾松工程幼林地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建议在我国南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3种整地方式下的尾巨桉林分生长和林地土壤水分进行了监测,通过分析各林地的林分单株平均生物量及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化,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合理评估整地对尾巨桉林分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3种整地方式下尾巨桉林分单株总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均呈增加趋势,其树干和树根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树枝和树叶所占比例呈减小趋势。在幼龄期(16个月之前),全垦条件下的尾巨桉林分生长量最大,18个月后带垦的林分生长量最大;3种整地方式下的尾巨桉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格局相似,与天然降水分布基本保持一致。3种整地方式中穴垦尾巨桉林地土壤有较高含水率且显著大于全垦和带垦的(P<0.05),全垦与带垦之间差异不显著;3种整地方式下尾巨桉林分单株平均生物量与耗水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利用3块林分单株平均生长量及对应时间的耗水量得到了尾巨桉林分单株生长量与林分耗水量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6.
营林措施对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16个径流小区,对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间种绿肥和营造林模式等营林措施的杉木造林地的水土流失进行了5年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林地5年的土壤流失量表现为全垦>带垦>穴垦,穴垦比全垦、带垦分别减少4033%和2548%的土壤流失量;不同抚育方式林地5年土壤流失量表现为扩穴连带抚育(98695t/hm2)>块状抚育(92587t/hm2)>不抚育(4066t/hm2),块状抚育比扩穴连带抚育减少619%的土壤流失;不同造林模式林地5年的水、土、肥流失均表现为:传统模式>世行模式>生态型模式,其中世行造林模式林地水、土、有机质和养分(N、P、K)流失量比传统模式造林地可分别减少660%的水、608%的土壤、1026%的有机质流失和1036%的养分流失量;在造林地上间种绿肥增加地表覆盖是防治林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全垦整地和穴状整地二种整地方式对南方红豆杉山地造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穴状整地方式对株高年生长量的影响极显著大于全垦整地方式;不同整地方式对成活率、地径生长影响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信丰县油山营林林场采用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以及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树3种不同方式营造杉木林,进行幼树生长、成活率、保存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方式在幼林的前两年对杉木幼树生长及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方式比炼山整地挖穴和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分别高出25%和28.6%,而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基本持平。因此把造林成本、水土保持效果和森林防火风险等因素考虑进去后,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南京市浦口区选择两丘陵岗地,采取人工挖穴和机械全垦两种不同的整地方式,种植1年生杂交鹅掌楸体胚苗、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等5种不同遗传材料。3年生时,观测树高和离地10 cm处直径,并计算树干体积。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板结的岗地,经机械全垦方式整地的鹅掌楸林,无论是树高、地径还是树干体积指标,都明显要优于人工挖穴造林的生长量。在机械全垦整地方式下,以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杂交鹅掌楸生长最好;在人工穴垦整地方式下,美国种内杂种1~3号生长与杂交鹅掌楸虽有差异,但在统计上没有显著性。说明在土壤板结的丘陵岗地,通过整地方式改善土壤疏松性和透气性,对于鹅掌楸的生长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整地方式下,树高、地径和树干体积均以中国马褂木的生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10.
全垦和带垦整地方式对桉树生长及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桉树造林整地方式——全垦与带垦对桉树生长的影响的试验研究,以及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带垦优于全垦。  相似文献   

11.
我省杉木造林整地用工量投入一般占轮伐期总投入的20-50%。不少人以为,全垦整地效果优于带垦、块垦和穴垦,大穴整地优于中穴、小穴整地,因而追求全垦大穴整地方式。最近,省林科所贺果山等入对绥宁、会同、桂阳等地不同立地8种整地方式杉木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对于杉木这种浅根型树种而言,整地只对根系分布有直接促进效应,对树高、粗和材积生长仅有一定的早期促进作用。不同的整地方式对杉木生长的促进只有在较差的土地条件才有些微差别,在上等土地上基本没有反应。另有报告指出,在20度以上坡地进行全垦整地将引起严重的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牛坡荒山采用穴状整地、全垦整地2种不同整地方式和施肥与不施肥2种施肥处理进行试验发现,不同的整地方式及施肥处理对杉幼林生长影响较大。其中全垦整地施肥对杉木幼林树高、胸径的生长与穴状整地施肥、穴状整地不施肥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穴状整地不施肥与穴状整地施肥对杉木幼树树高的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杉木幼树胸径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全垦整地造林后第二年进行施肥,对杉木幼树树高及胸径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穴状整地造林后第二年进行施肥,对杉木幼树树高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胸径生长的促进效果不明显。结果表明:全垦整地施肥处理效果最好,且与穴状整地施肥、穴状整地不施肥2种造林方式相比,全垦整地施肥对杉木幼林生长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不同整地方式对水土保持和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山区现行三种整地方式的水土保持作用和杉木幼林的生长效果进行了连续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各种整地方式的水土流失均轻微,年土壤流失量:全垦大于水平带垦大于自然对照区;年迳流量:水平带垦大于自然对照区大于全垦大于穴垦;年迳流量是年土壤流失量的272~707倍,而土壤流失中的养分损失,却是迳流中养分损失的96倍左右,所以要维护地力,保土比保水更重要,三种整地方式的幼林生长的差异不很显著;单位面积用工量以穴垦最小。综合考虑,在坡度较大,土壤肥沃,劳动力紧张的南方地区,宜推广水保效果好,整地用工少,幼林生长良好的穴垦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整地施肥对尾叶桉萌芽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开展整地施肥对尾叶桉萌芽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全垦、带垦和穴垦3种整地方式对尾叶桉伐桩萌芽率、直立/优势萌芽余数及萌芽林树高和胸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整地加施肥(全垦 施肥、带垦 施肥和穴垦 施肥)比单整地不施肥处理(全垦、带垦和穴垦)萌芽率提高5%左右;直立/优势萌芽余数整地加施肥处理在4.6—5.2条/桩之间,比单整地不施肥处理的平均多2条/桩左右;27个月生时,整地加施肥比单整地不施肥处理萌芽林的树高分别提高67.2%,60.7%和85.3%,胸径提高28.3%,25.7%和10.7%。  相似文献   

15.
整地方式对水土保持及杉木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不同整地方式的水土保持作用和杉木幼林生长效果,进行了5年的连续定位观测。整地方式的水保作用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前期降雨以及地形和抚育措施等均有密切关系。水保能力以穴垦最大,其次为水平带垦,再次为撩壕,全垦最小。平均每年每ha的固体迳流分别为0.023t,0.06t、0.454t、3.144t,液体迳流分别为0.92mm、1.76mm、4.68mm、9.68mm。全垦坡度超过25°,流失量急剧增加。但杉木幼林高生长,以撩壕的为最好,分别比全垦、水平带垦和穴垦高10.8%、35.5%、65.5%。单位面积以撩壕投工量最多,分别比全垦、水平带垦和穴垦多37.5%、53.8%、76.3%。  相似文献   

16.
整地施肥对尾叶桉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整地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全垦,带垦和穴垦3种整地方式及施肥对尾叶桉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没有显的影响,这3种整地处理加上施肥,对促进尾叶桉生长均能取得理想的效果,5年生材积,施肥是不施肥的9.8倍,全垦和带垦整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木的生长,但在贫瘠的立地上,加施肥料才能达到速丰产经营目的,整地和施肥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施肥对尾叶桉的促进作用可延至5年以后。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从不同的采伐及抚育活动、不同的施肥处理等几方面来展开,对造成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3种不同的整地方式下,杉木生长量呈现全垦带垦穴垦的趋势,林地化学、物理各成分指标呈现出穴垦带垦全垦的趋势;(2)3种不同的施肥处理后,对杉木的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不同肥料作用下杉木生长量大小顺序为配方肥普通复合肥对照处理;(3)不同轮伐期对杉木林分生物量影响显著,随轮伐期延长,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呈不断积累趋势,其中以干的积累量最大,枝、叶积累量较少。利用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林木生长,养分平衡和立地维护的理论与相关技术,获得四川省杉木林地力衰退机理,提出针对性的杉木人工林地维持技术。  相似文献   

18.
炼山在华西雨屏区造林时广泛应用,杉木林采伐迹地炼山后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华西雨屏区28 a生杉木林(对照)及其采伐迹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的炼山方式后采样测定土壤pH值、全N、P、K及其有效性以及Ca和Mg含量等,旨在阐明炼山对华西雨屏区杉木采伐迹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短期效应.结果表明:炼山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能显著增加土壤0~40 cm层的全N含量.不同土层的P含量对炼山的响应不同,炼山后表层土(0 ~20 cm)的全K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中层土(20 cm~40 cm)是先下降、后增加,底层土(40 cm~60 cm)持续下降.炼山后土壤中速效N、有效P的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而速效K的含量先下降,后增加.炼山后的土壤表层Ca含量显著增加,但对土壤中层和底层土的Ca含量影响趋势无规律.土壤各层中的Mg含量在炼山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华山松造林试验课题组于1991年至1995年在磨盘山作了华山松不同整地方式(全垦、带状垦、挖塘、掰嘴喂食)和不同造林方式(直播、裸根苗、小袋苗、大袋苗)的交叉对比造林试验。试验认为:以30cm×30cm×20cm规格进行打塘整地,然后定植双月或百日裸根苗,效果较好,四年生幼树树高、地径和冠幅(以树冠覆盖面积表示)分别为140.2cm、3.21cm和0.82m~2,在同等条件下,与现行“掰嘴喂食”造林110.2cm、2.23cm和0.48m~2相比,株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提高27.2%、43.9%和70.8%,与挖塘定植袋苗(袋子规格8cm×15cm)造林方法相比,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可节约造林成本50%。如造林地雨量较多,春旱不太明显,以培育速生丰产林为目的时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整地方式与直干桉造林早期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退耕还林的荒地上对大穴整地、全垦整地、撩壕整地(20×40cm、40×40cm、60×40cm、80×40cm)进行试验表明,不同整地方式对直干桉高生长影响显著,造林早期效率差异明显,以撩壕整地方式早期效益最佳;不同撩壕规格整地对直干桉高生长影响也显著,以60×40cm规格直干桉造林早期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