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龙病已成为我国柑橘生产的头号杀手,不仅影响国内柑橘生产安全,也对橘农增收和出口贸易带来不利影响。黄龙病主要通过苗木调运和带病接穗进行远距离传播,使无病的橘园成为病区。柑橘园内主要通过木虱和其它传病昆虫进行传播。柑、橘、橙、柠檬和柚类均可感病。尤其以椪柑、蕉柑、福橘、茶枝柑等品种的耐病力弱,感病后衰退快。橙类耐病力较强。感病不受树龄大小的限制。全年都能发生,春、夏、秋梢均可出现症状。新梢叶片有三种类型的黄化,即均匀黄  相似文献   

2.
柑橘的贮藏与保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橘的种类及品种繁多,一般都比较耐贮藏,但不同种类、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也比较大.一般来说,柠檬类最耐贮藏;其次是甜橙类,如四川的锦橙、实生甜橙,湖南的大红甜橙,福建的雪柑等,都可以贮藏半年左右;再次是柑类,如蕉柑、温州蜜柑;宽皮橘的耐藏性最差,尤其是四川的红橘.  相似文献   

3.
以蕉柑、芦柑和改良橙作为茂谷橘橙的中间砧,对各中间砧组合的亲和性、树体及枝梢生长表现、产量和果实品质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中间砧与接穗的亲和性无显著差异,均表现为亲和力强;改良橙作中间砧的冠径,春梢、夏梢、秋梢的生长量和早期产量均显著地低于蕉柑、芦柑的。高接5年后,3种中间砧对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3种中间砧对茂谷橘橙果实外观品质和内部品质的影响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柑橘黄龙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毁灭性柑橘病害,其疑似症状早在18世纪作为"梢枯病"在印度就有记载,我国最早于1919年在潮汕地以"黄龙病"的名字进行报道,近年来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危害程度也随之加剧,且难以根除,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甚至造成柑橘树枯死,一旦得病,往往只能以清除出果园的方式来控制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柑橘黄龙病在贵州橘区的分布及蔓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中后期,对贵州省28个县(市)柑橘黄龙病进行调查,并利用无毒Peng柑实生苗作指标植物,对怀疑病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主要有14个柑橘品种感病,发生柑橘黄龙病的县(市)12个,分布县(市)较80年代的报道新增了3个,柑橘黄龙病及柑橘木虱并发区增了7个,田间地块发病率因管理水平和所处气候、地理环境不同,发病从零星发病到全田发病不等,长期失管果园发病率高达100%。调查还表明,柑橘木虱的发生及扩散对贵州省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及蔓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柑橘,是橘、柑、橙等广受欢迎水果的总称,其面积和产量在全球范畴内均居百果之首,而我国作为重要的源产地,目前产量位居全球第三。但是近年来由于砂皮病、疮痂病、溃疡病、黄龙病等病害的影响和综合营养管理技术不到位等问题,使种植者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农资界黑马北京明德立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明德立达),10月30日与心系大陆种植者的台资益地  相似文献   

7.
正1.贮藏特性柑橘果实采后容易失重,从而降低其新鲜度。由于种类繁多,不同种类、品种柑橘的贮藏性相差很大。一般柠檬较耐贮藏,其次为柚类、橙类、柑类、橘类;皮厚致密、果肉含酸量高、果心维管束小、晚熟的品种比较耐贮藏,而皮薄宽松、含酸量低、维管束大、早熟的柑橘品种不耐贮藏;柑橘类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果实无后熟作用,一般成熟度稍高的耐贮藏性好。耐贮藏的柑橘有柠檬类、甜橙类、沙田柚、蕉柑等。  相似文献   

8.
《农药市场信息》2007,(16):37-37
<正>作为国内外独一无二的特产,广东廉江市的红橙种植面积如今发展到近8万亩。然而,令当地果农至今仍心有余悸的黄龙病,近年来卷土重来,现在仍呈继续蔓延之势。据了解,现在红橙果园的发病率达10%~20%,其中部分果园发病率达30%~40%,对红橙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廉江市正迅速采取措施,杜绝黄龙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保鲜与加工》2001,1(6):38-39
1柑桔类果品的贮藏特性柑桔类果品可分为5大类:即桔类、柑类、橙类、柠檬及柚子。其中柠檬(如香柠檬、尤力克等)和柚子(如沙田柚、文旦柚、白柚、麻柚等)最耐贮运,在适宜的贮藏条件下,11~12月采收的柠檬果实可贮至翌年的6~7月份,最长可到8月份;其次是甜橙类(如夏橙、血橙、红江橙、锦橙、柳橙、新会雪橙等)也可贮藏5~6个月,四川省南充市利用土窖贮藏鹅蛋柑(橙的一种)可贮至翌年的8月份;柑类中的蕉柑较耐贮藏,一般可贮藏4~5个月,其次是温州蜜柑和柑;最不耐贮运的是桔类,如四川的红桔、福建的福桔、浙江…  相似文献   

10.
赖元洪 《科学种养》2013,(11):31-31
金柑是闽西的特色水果,上杭县南阳镇是金柑的主产区,种植面积4146公顷,产量3912吨。2008年,南阳镇日新村发现金柑黄龙病病株,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病害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普查,未发现新黄龙病病株。柑橘黄龙病是由柑橘黄龙病致病细菌(类细菌),经木虱或种苗(接穗)传播后引发的传染性、毁灭性病害。根据近几年的防治经验,总结出该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控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农业部在江西省赣州市召开全国柑橘黄龙病暨重大植物疫情防控经验交流会,总结各地防控柑橘黄龙病的进展和成效,深入分析重大植物疫情发生新形势,部署安排柑橘黄龙病等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会议认为,近年来柑橘黄龙病  相似文献   

12.
柑橘黄龙病疫情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柑橘黄龙病传播介体种群消长规律和疫情动态,破解柑橘黄龙病防控问题,以主栽的早熟‘宫川’品种为重点在古城和大田柑橘园设立2个柑橘木虱监测点,采用定点定人定树定枝定时方法对柑橘木虱进行系统监测;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在10-11月的果实显症期对全市柑橘园柑橘黄龙病进行全境式普查。结果表明,柑橘木虱季节性消长规律主要呈三峰型曲线变化,其峰期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其年度之间和果园之间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其峰值峰次差异却较大,主要受初见期、基数和气温等三要素影响所致,并建立柑橘木虱时序成若虫数量与其气温关系模型:D=0.018T+17.365(n=36,r=0.3563*)。针对柑橘木虱传播柑橘黄龙病的特征特性,摸索集成了“一挖两治”防控策略和“三防五关”防控技术。经过3年的全面应用,将柑橘黄龙病发病面积持续控制在5%以内,2008-2010年将加权平均株发病率分别控制在0.084%、0.077%、0.051%,基本达到了持续控制效果,保障了临海市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物育种信息》2005,(6):15-15
杂交柑,又称桔橙、桔柚,属柑、橙、柚的有性杂交后代,既具有柑、橙、柚的营养和风味,品质优良,又有柑的外观,可以剥皮,方便食用的特性。在我国已被列入农业部柑桔产业“948”项目首推品种,代表今后柑桔业的发展方向,是当前柑桔更新换代精品,被称为“廿一世纪的水果”。目前在国内外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很少,国内尚处于少数科研和业务部门引种观察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柑橘黄龙病严重威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价值90亿美元的柑橘产业。了解黄龙病病原菌基因组成对解决问题很关键。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食品与农业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已参与绘制出了佛罗里达最常见的柑橘黄龙病病原菌的基因图谱,最近该研究人员又绘制出了在巴西发现的柑橘黄龙病  相似文献   

15.
香蕉是我省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低热河谷区的主要亚热带水果之一。现植面积约1.14万亩,投产面积约0.80万亩,年总产量约660万公斤,年总产值约682万元。然而,生产上栽种的主要是矮脚顿地雷和天宝蕉2个品种。加之目前各蕉区三、四茬顿地雷老蕉园与一、二茬相比,单产成直线下降,这与顿地雷品种引入时间长,适应性、抗逆性及丰产性下降有一定关系。我们从海南引入“广东-741、台湾蕉、台湾青蕉、美国金蕉、泰国金蕉”及从广西引入的“青身中把”6个香蕉良种,经1988  相似文献   

16.
准确速判‘巴西蕉’果实成熟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巴西蕉’组培苗为试材,于大田条件下,分别在反梳期、膨大前期、膨大后期、采收期测定2种供肥模式下果穗各梳的农艺性状(指长、指围、指重)和鲜果肉皮比,且自抽蕾后定期观测抽蕾率和收获率,试图探寻一种判断‘巴西蕉’果实成熟度之简便易行的定量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生长,‘巴西蕉’指长、指围、指重和鲜果肉皮比不断增大;果梳之间指长和指重变异大,指围变异小,施肥对指长、指围和指重都有显著影响,故指长、指围和指重不宜作为评判‘巴西蕉’果实成熟度的指标;供肥模式对‘巴西蕉’采收时间有较大影响,但采收期‘巴西蕉’第1~3梳及第4~6梳鲜果肉皮比,无论在梳间还是施肥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故这2组果梳的鲜果肉皮比可以用于判断‘巴西蕉’果实成熟度。其定量指标为:当第1~3梳外层果指鲜果肉皮比达1.65,或第4~6梳外层果指鲜果肉皮比达1.54时,判定‘巴西蕉’果实成熟度达75%。  相似文献   

17.
<正>为加强柑橘黄龙病的科学防控工作,2月8日,农业部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信丰县启动柑橘黄龙病综合治理示范项目,聚合资源、集中力量,集成技术,探索建立农企合作防控柑橘黄龙病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力争通过3~5年的持续综合治理,有效遏制黄龙病扩散蔓延,全力保障柑橘生产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强化联合监测,发布疫情信息。组织专家、农业植保植检、果业管理机构和果农,在秋冬黄龙病显症关键时期,对发生区果园开展全面排查,确保区不漏园、园不漏株,及时发现并确定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近日,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柑橘所和生物所共同商讨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协同创新。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周雪平、柑橘所所长周常勇、生物技术所综合办公室副主任蔡晶晶出席会议。周雪平指出,依托科技创新工程,植保所、柑橘所和生物所相关团队应充分利用协同创新,相互积极配合,潜心研究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进一步凝聚了柑橘黄龙病的研究力量,为柑橘产业良性发展添砖加瓦,并表示将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湖南省柑橘黄龙病防控现场会在永州市召开,永州、怀化、邵阳、郴州四市及全省柑橘黄龙病13个疫情发生区所在县市区农业局分管副局长、植保植检站站长参加。省植保植检站调研员李一平推广研究员就柑橘黄龙病疫情发生与防控作了技术讲座,欧高财站长对全省柑橘黄龙病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农委李志纯巡视员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参观了零陵区柑橘黄龙病防控现场。李一平的讲座让与会代表充分了解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不同砧木对黄果柑果实有机酸含量、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黄果柑砧木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枳壳、红橘、香橙为砧木,黄果柑实生苗为对照进行研究。黄果柑果实以积累柠檬酸为主,香橙砧能够最有效地降低果实有机酸含量,成熟期比实生苗低24.35%;嫁接能够一定程度的降低CS活性,而对PEPC、MDH活性的影响较小;花后250~330 d,ACO和NADP-IDH活性均表现出香橙砧枳壳砧红橘砧CK的趋势;除实生苗外,黄果柑NADP-IDH表达水平与总酸含量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而CS、MDH、ACO与总酸含量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香橙是黄果柑理想的砧木品种,砧木间果实有机酸差异是ACO和NADP-IDH活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且NADPIDH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影响不同砧木黄果柑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的关键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