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筛选防治冬枣绿盲蝽的药剂,采用浸叶法及喷雾相结合的方法,对吡虫啉、啶虫脒2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对绿盲蝽的室内活性基本相当,LC_(50)分别为8.52、9.84 mg/L,对照药剂氟氯氰菊酯活性最差。田间试验剂量下,各药剂对绿盲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0.0~93.3mg a.i./kg)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0.0~80.0mg a.i./kg)防效相近,且防治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20%吡虫啉微乳剂80.0 mg a.i./kg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2.4 mg a.i./kg防效间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
1998~1999年在山西太原进行3%啶虫脒乳油防治棉蚜、麦蚜、菜蚜和苹果黄蚜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啶虫脒对这几种蚜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3%啶虫脒乳油0.6~0.9g(a.i.)/667m2 或10~20mg/kg稀释液 ,在蚜虫发生盛期喷雾防治 ,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持效期棉蚜、麦蚜、菜蚜可达10d以上 ,苹果黄蚜可达15d以上 ,与生产上推广使用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g(a.i.)/667m2或25mg/kg稀释液防效相当。是一种理想的防治农作物蚜虫可供选择药剂  相似文献   

3.
以40%唑草酮WDG、200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和30%草甘膦AS为对照药剂,进行复配药剂66%氯·唑·草甘膦WP防治林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6%氯·唑·草甘膦WP对林地杂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建议使用剂量为1 350 g a.i./ha。66%氯·唑·草甘膦WP安全性好、防效较高、持效期较长,可以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农场开展了油菜田除草剂高效氟吡甲禾灵对于菵草和看麦娘的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其对于杂草的防除效果,确定了最佳使用剂量,以为产品登记、药效评价及安全合理轮换用药提供依据。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高效氟吡甲禾灵微乳剂在32.4、40.5、48.6和81g(a.i)/hm~2的喷雾剂量下,对于菵草和看麦娘20d的药效均达到87.25%以上,81 g(a.i)/hm~2最高浓度下,防效可达到98.68%;40d和60d的结果基本一致。施药后60d鲜重防效在4个剂量下均达到91.55%以上,除最高剂量外,剂量间差异不显著。同时,试验发现,高效氟吡甲禾灵能够通过防除杂草而减少杂草对于氮磷钾的消耗。据此认为,高效氟吡甲禾灵对于菵草和看麦娘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樱桃特色小宗作物无药可用的现状,进行了240g/L螺螨酯悬浮剂和15%哒螨灵乳油防治樱桃红蜘蛛的室内活性试验、安全性试验以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室内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螺螨酯对樱桃红蜘蛛卵和若虫有较高的活性,LC_(50)值分别为0. 98 a. i. mg/L和25. 91 a.i. mg/L,哒螨灵对红蜘蛛成虫有良好的活性,LC_(50)值为43. 56a. i. mg/L; 2、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240g/L螺螨酯悬浮剂和15%哒螨灵乳油田间推荐剂量下对樱桃树安全,安全系数为400%; 3、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40g/L螺螨酯悬浮剂和15%哒螨灵乳油田间使用剂量下防效较高,防效90%左右,且持效性较好。研究表明,240g/L螺螨酯悬浮剂和15%哒螨灵乳油可以做为防治樱桃红蜘蛛的安全、有效药剂,根据虫害发生情况推荐使用240g/L螺螨酯悬浮剂制剂量为4 000~6 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制剂量为1 500~2 500倍液。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1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及用药量。采用拌种法测定1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麦蚜和全蚀病的田间防效。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237.5、313.5g a. i./100kg时,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80%和88.21%,与对照药剂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90g a. i./100kg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对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拔节期60.42%和66.67%,抽穗期69.79%和72.71%,乳熟期77.81%和76.60%,与对照药剂30/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差异不显著。1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麦蚜和全蚀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237.5~313.5g a. i./100kg。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莲藕叶斑病的药剂,探索适宜的防治方法,本文研究了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嘧菌酯3种杀菌剂不同剂量处理对莲藕叶斑病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第三次施药后10 d,10%苯醚甲环唑WG 112.5 g(a.i.)/ha的防效(72.79%)最高,其次为70%甲基硫菌灵WP 787.5 g(a.i.)/ha和10%苯醚甲环唑WG 75 g(a.i.)/ha的防效,分别为70.90%和69.13%,这3个处理之间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并均与对照药剂50%多菌灵WP 412.5 g(a.i.)/ha的防效(68.50%)无显著差异,且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莲藕安全,可在生产中与50%多菌灵WP轮换使用。推荐使用剂量:10%苯醚甲环唑WG为75~112.5 g(a.i.)/ha;70%甲基硫菌灵WP为787.5 g(a.i.)/ha。在莲藕叶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施药时间选择上午9时前或傍晚时进行,采取常规方法叶面均匀喷雾(加充分溶解的0.1%中性洗衣粉),每次用水量675 L/ha左右,间隔7~10 d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注意几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减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螺威4%粉剂对水稻福寿螺有较好的防效。施药剂量为90~150g(a.i.)/ha,药后7d防效为89.30%~94.79%。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试验药剂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5%氯虫苯甲酰胺UL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本文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喷施5%氯虫苯甲酰胺UL进行防治,施药后20 d,5%氯虫苯甲酰胺UL 15 g a.i/ha、22.5 g a.i/ha和30 g a.i/ha对二化螟的防效分别为74.18%、88.45%和91.32%,与对照药剂对比,22.5 g a.i/ha处理与30 g a.i/ha处理的防效极显著优于20%氯虫苯甲酰胺SC的防效。试验药剂5%氯虫苯甲酰胺UL对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掌握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至幼虫1~3龄期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施,用水量为0.6 L/667m2,推荐使用剂量为22.5~30 g a.i/ha,但在使用中,要注意和其他药剂轮换使用,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氯苯胺灵50%热雾剂抑制马铃薯发芽的效果及所需药剂的剂量,2010年展开了窖储的马铃薯抑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氯苯胺灵50%热雾剂储藏抑芽剂在用量30~40mg(a.i.)/kg范围内,于马铃薯窖储1个月后进行1次热雾处理,对各处理马铃薯均有一定抑芽作用,可有效解决商业生产中窖储马铃薯的发芽问题,是理想的商业用马铃薯抑芽药剂。  相似文献   

11.
唐静 《广西植保》2022,(2):18-20
为验证0.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BR (简称“甲维盐”,下同)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药效,明确其使用剂量和对玉米的安全性,以2%甲维盐EW为对照,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期,使用0.15%甲维盐BR 6.75~13.50 g(a.i.)/ha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持效期长,持效期在30 d以上,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理想药剂,同时,0.15%甲维盐BR对玉米安全,受天气影响小,生产上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测试甲氨基阿维茵素苯甲酸盐乳油对鹌鹑、蜜蜂、家蚕、鱼、蝌蚪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该药剂对鹌鹑7d的LD50为115(a.i.)mg/kg,对蜜蜂48h的LC50为0.0864(a.i.)mg/L,对家蚕96h的LC50为0.006 22(a.i.)mg/L,对斑马鱼96h的LC50为0.113(a.i.)mg/L,对蝌蚪48h的LC50为0.264(a.i.)mg/L.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鹌鹑中毒,对蜜蜂剧毒,对家蚕剧毒,对鱼高毒,对蝌蚪高毒,对环境生物有较大风险,生产上使用该药剂时应注意环境生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2.5%氯虫·吡虫啉BR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明确其使用剂量和对甘蔗的安全性,以10%吡虫·杀虫单BR为对照药剂,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将2.5%氯虫·吡虫啉BR在甘蔗种植时直接施入甘蔗种植沟中,使用量达到1 125.0 g (a.i.)/ha时对甘蔗螟虫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持效期长,是防治甘蔗螟虫的理想药剂,同时,2.5%氯虫·吡虫啉BR对甘蔗安全,在生产上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毒死蜱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毒死蜱在梨果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用带有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测定其残留量。其最小检出量为0.1ng,在梨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mg/kg。在梨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5%~98%,变异系数为0.88%~3.23%,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梨上的半衰期为5.2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6d。毒死蜱按推荐剂量250a.i.mg/L和推荐剂量的2倍500a.i.mg/L使用2、3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7~28d,毒死蜱在梨中的残留量为0.05~0.347mg/kg,土壤中为0.05~0.102mg/kg,残留量低于我国规定的毒死蜱在梨中的MRL值1mg/kg,欧盟、日本规定毒死蜱在梨上的最高残留限量0.5mg/kg,美国规定毒死蜱在梨上的最高残留限量0.05mg/kg。建议毒死蜱在梨上按推荐施用剂量250a.i.mg/L,施药2~3次,安全间隔期为7d。  相似文献   

15.
胺苯.丙酯草醚杀草谱较广,对移栽油菜田中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效,药效优于各单剂丙酯草醚和胺苯磺隆,与草除.精喹EC相当;在46.5~55.8 g a.i./hm2剂量下能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及阔叶杂草繁缕、牛繁缕、碎米荠、猪殃殃、野老鹳草,防效达到80%~90%,对稻槎菜防效一般(50%左右),对巢菜、草、棒头草和早熟禾基本无效;速效性一般,持效期在90 d以上;最佳施药时期为杂草1~3叶期的苗后早期;推荐使用剂量为46.5~55.8 g a.i./hm2,剂量在93 g a.i./hm2内对油菜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绵蚜的田间防效,确定适合用药剂量,并为示范推广提供参考,2016年以200 g/L丁硫克百威乳油为对照药剂,在苹果树上进行了施药防治苹果绵蚜的药效对比试验。药后7~14 d调查发现,22.4%螺虫乙酯悬浮剂低剂量(质量浓度45 mg/kg)处理防效显著低于对照药剂,中剂量(56 mg/kg)处理防效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高剂量(75 mg/kg)处理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供试药剂对苹果绵蚜防效较高,药后7 d防效均达79%以上,药后14 d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吡蚜酮25%可湿性粉刺具有很强的内吸性.通过拌种处理,在一定剂量内(1~4g)(a.i)能有效控制水稻苗期灰飞虱发生量,1个月后防效达90.6%~93.05,且对水稻安全.在生产上lg(a.i)/667m2可作为拌种推荐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8.
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包衣种子防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能兼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安全而高效的种子处理药剂,采用室内生测法比较了4种杀菌剂对花生冠腐病菌和根腐病菌的毒力,评价了其包衣种子对花生的安全性,并进行了温室接菌盆栽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氟啶胺、咯菌腈和氟菌唑对花生冠腐病菌的毒力差异较大,EC_(50)分别为0.05、6.56、0.52和1.43 mg/L;对花生根腐病菌的毒力均较高,EC_(50)分别为0.49、0.31、0.44和0.37 mg/L。氟菌唑2 g(a.i.)/kg种子包衣后,花生出苗率和幼苗的根长、株高和茎叶鲜重均降低,出苗时间延迟1~2 d;而氟菌唑0.5、1 g(a.i.)/kg种子包衣及苯醚甲环唑、氟啶胺、咯菌腈3种杀菌剂的所有剂量处理对花生出苗和幼苗生长均无影响。苯醚甲环唑0.5、1、2 g(a.i.)/kg种子,氟啶胺0.4、0.8、1.6 g(a.i.)/kg种子,咯菌腈0.1、0.2、0.4 g(a.i.)/kg种子和氟菌唑0.5、1 g(a.i.)/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的温室接菌盆栽防效均在80.19%以上。苯醚甲环唑1、2 g(a.i.)/kg种子和咯菌腈0.4 g(a.i.)/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较高,均在75.30%以上,且对荚果的增产率为5.60%~11.10%。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包衣种子对花生安全,且可有效防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具有开发为兼治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5%滨蒿内酯乳油对棉花上朱砂叶螨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125mg/kg和250mg/kg浓度处理药后1d的防效(反映药剂的速效性)分别为43.35%和46.05%,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推荐使用浓度处理(33.67%)和240g/L螺螨酯悬浮剂推荐使用浓度处理(26.08%);药后14d(反映药剂的持效性)该药剂上述2种浓度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6.59%和91.37%,与1.8%阿维菌素乳油推荐使用浓度处理(89.4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240g/L螺螨酯悬浮剂推荐使用浓度处理(80.34%).在田间药效试验中还观察到该药剂对棉花、蜜蜂、捕食螨等安全,对蚜虫有一定防效.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种子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和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安全性,2008-2009年,我们对该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对玉米的生长无不良影响,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好的防治效果。2008年的最好防效达到84.85%,2009年的防效达到了83.91%,适宜的包衣剂量以9~13.5g(a.i.)/100kg种子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