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仔幼兔因疾病造成死亡率偏高,多年来一直是困扰养兔界的难题。几年来,我们运用“母源疗法”和仔兔超前预防两项措施建立免疫程序(见下表),对仔、幼兔疾病防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仔、幼兔成活率均在92%以上,部分场户仔、幼兔成活率接近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2.
正幼兔是指从断乳至3个月龄的小兔。在养兔生产中,幼兔最难养,成活率也是最低的,此时养殖户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成活率。幼兔断乳2周内,要从喂断乳前的仔兔料逐渐过渡到幼兔料。幼兔生长发育快,采食多,但其消化能力,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因此,幼兔饲料应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体积较小、适口性  相似文献   

3.
农民心态     
仔兔从开食之日起,在饲料中添加氯苯胍、复方敌菌净、磺胺嘧啶等药物,预防球虫病的发生。已发生过兔球虫病的兔场,必须控制住球虫病,才能提高断奶幼兔的成活率。氯苯胍的用量一般掌握在一只小兔日服15毫克,或在每公斤饲料中拌入300毫克,连续喂7天,停药3天,再服7天。  相似文献   

4.
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青绿饲料缺乏,给养兔生产带来许多困难。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加之有些养殖场(户)不掌握冬季养兔技术,导致北方冬季兔的存栏量和出栏量均有所下降,市场上商品兔供不应求。兔的冬繁冬养具有很大潜力和优势:冬季繁育的仔、幼兔发育良好,体质健壮,成活率高;育肥兔生长速度快,体形大,出栏率高;冬季培育出的种兔体质好,抗病力强,所产仔兔当年即可配种繁殖,  相似文献   

5.
幼兔饲养中影响成活和增重主要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兔具有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等优点。兔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兔死亡率高。山西省幼兔平均成活率为57%,全国兔的死亡率为30%-50%,严重影响养兔业的发展。通过日喂量测定和兔出血症感染试验,探讨出精料、青草日喂量和兔出血症感染是幼兔饲养中影响成活和增重的主要因素。一日内的精料喂量以占体重的2.5%,消化能0.322兆焦/公斤体重、食入粗蛋白质3.90克/公斤体重,青草(含干物质30%)25%,消化能0.912兆焦/公斤体重、食入粗蛋白质3.10克/公斤体重为适宜。这样,幼兔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增重相对提高23.3%,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最低。日喂量如果过大,会引起消化不良,造成营养物在盲肠等大肠内的积聚,使腹泻和腹胀等消化道病增多,成活率降到60%-75%。60日龄的幼兔即可感染兔出血症(RHD),感染死亡率(18.5%-66.7%)与日龄呈正相关,r=0.9698,P<0.01,相关关系极显著。在幼兔饲养中做到料、草日喂量适宜,断奶与防疫同步,对提高成活率和增重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幼兔是指从断奶至3月龄的小兔。这一时期的幼兔由吃奶转为吃饲料,不再依赖母兔而完全独立生活。此时幼兔的消化器官仍处于发育阶段,消化机能尚不完善,肠道黏膜自身保护机能尚不健全.因而抗病力差,易受多种疾病的侵袭,是养兔生产中难度最大、问题最多的时期。具体影响幼兔成活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断奶幼兔是指从断奶到90日龄的小兔。断奶后的小兔死亡率较高,要提高幼兔成活率,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个饲养管理环节。  相似文献   

8.
家兔腹泻病,特别是断奶幼兔的肠炎和腹泻,成为一些兔场的最主要疾病。据笔者调查,一些技术储备不足的兔场,幼兔死亡率高达50%-70%,其中腹泻占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9.
作者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太行山区幼兔死亡的客观原因和具体原因,针对该区气候特点和幼兔的生理特点,提出了提高幼兔春季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业科学》1993,(2):F003-F003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张名堂等对幼兔、青年兔进行了5年观察研究,组配了提高幼兔成活率的综合配套技术。其要点是:在幼兔的饲养管理中,把精料和青草日喂量分别限制在体重的2.5%和25.0%;喂精料后经过5h喂草,喂草后经过3h喂料;饮水盆全日不断水,  相似文献   

11.
幼兔是指从断奶至3月龄的小兔.由于刚刚断奶,幼兔由半料过渡到完全饲料,饲养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同时因消化器官仍处于发育阶段,消化机能尚不完善,又正值第1次年龄性换毛和长肌肉、长骨骼阶段,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降低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此期是养殖生产中难度最大、问题最多的时期.为此,了解影响幼兔成活率的因素,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幼兔成活率,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养兔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幼兔成活率低。山西省幼兔平均成活为5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兔出血症感染。据报道,此病以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特别是成年兔易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幼兔的感染死亡率也相当高,与日龄呈正相关,r=0.9698,p<0.01,相关关系极显著,感染此病的最小年令为出生后60日左右。在养兔生产中,该病一旦发生,即然立即进行兔出血症疫苗的防疫注射,仍不可避免地引起不同日龄兔的严重死亡。因此,减少或杜绝本病的发生,关键是做好防疫工作。科学的防疫时间,对幼兔来说,最好是做到与仔兔的断奶同步。  相似文献   

13.
杨平 《河北农业》2019,(5):47-48
<正>在养兔生产中,兔农体会到断奶至3月龄内的幼兔最难养,笔者通过调查了解,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因素造成了幼兔对外界环境和疾病的抵抗力低,如若饲养管理上跟不上,容易出现生长缓慢,甚至造成批量死亡。因而,必须提高对幼兔的饲养管理水平,把幼兔的成活率提上去,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损失。一、幼兔难养的四方面因素1、这是兔一生中发育最快时期。在饲养条  相似文献   

14.
断奶幼兔是指从断奶到90日龄的小兔.断奶后的小兔死亡率较高,从而严重影响养兔农户的经济效益.如何养好幼兔及提高幼兔成活率,农户在日常养兔生产管理中,必须切实抓好以下饲养管理环节.  相似文献   

15.
选取35日龄体重较为一致的力克斯獭兔幼兔48只,随机分为4组(A、B、C、D),每组12只。在基础日粮和营养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B、C、D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25%的不同品种青蒿提取物,A组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组D幼兔平均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17.73%,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下降16.40%,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组B、C幼兔平均增重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②试验组D与对照组幼兔的半净膛率相比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D的肝重/体重有所升高,脾重/体重有所下降,而血液生化指标都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青蒿提取物对獭兔幼兔具有促生长、提高饲料报酬的作用,而对提高幼兔免疫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幼兔生产是养兔生产的关键环节,关系到肉兔生产的成败.一是幼兔最难饲养,断奶后2~3周内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大,严重挫伤群众的养兔积极性;二是我省大部分地区对幼兔的肥育重视不够,饲养管理粗放,致使饲养周期长,增重慢,肉质差,效益低.笔者通过多年的养兔实践,结合幼兔的生理特点,围绕提高幼兔成活率和幼兔育肥等核心技术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魏永平 《农友》2002,(4):24-24
提高子蝎成活率是养蝎最为关键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养蝎户,子蝎成活率不到50%,有的死亡率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一些农户饲养的仔兔育成率低,有时整窝死亡。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都不明显,严重挫伤了养兔户的信心。笔者综合许多养兔户的实践经验,认为提高仔兔的成活率,需要做到以下10点。  相似文献   

19.
从出生到断乳这一阶段的幼兔称仔兔,一般需30~45d,该时期的仔兔身小体弱,十分娇嫩,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都很差,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死亡。该时期是养兔成败的关键。为提高仔兔成活率,应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中旬,我市某养兔户,幼兔发生以拉稀、突然死亡、死后腹部膨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兔肝球虫病。1发病特点该养殖户共饲养獭兔300多只。其中幼兔200多只,自繁自养,地面散养。22日开始,幼兔(多见1.5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