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研究辽宁省近60年玉米生长季热量变化及空间分布,利用1961—2020年辽宁省5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及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空间混合差值法,计算辽宁省近60年玉米各发育期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及空间分辨率为100 m的精细化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春玉米全生育期内逐年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20℃/10年.播种到3叶期、7叶—拔节期、抽穗—乳熟期和成熟—收获期内的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3、0.18、0.19、0.22℃/10年.平均气温在玉米生长前期上升趋势显著,有利于玉米苗期抵御低温冷害风险.空间分布上,气温的高值区位于辽宁中部和环渤海一带,低值区位于朝阳建平北部和辽宁东部山区.玉米各生育期内平均气温总体呈西部高于东部、沿海高于内陆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大豆产量空间分布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南方地区现有品种(系)间产量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产量在群体冠层中主要分布于上层、中层和主茎,但品种(系)间有相当大的变异。根据上、中层和主茎产量百分率可把品种(系)的产量空间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上层型、均匀型和中层型,在水平方向上分为主茎型、并重型和分枝型,共组合成9种空间分布类型。垂直分布的均匀型和水平分布的主茎型和并重型是高产的空间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DEM的海南岛平均气温空间插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海南岛18个气象站点1979~2008年30 a的逐月气温资料,结合数字高程数据(DEM),采用回归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回归克里格插值法、回归样条插值法和回归趋势面插值法等多种混合插值方法对研究区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插值研究,通过5个检验站点的插值误差来分析4种不同混合插值方法,并对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栅格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回归反距离权重插值法误差最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苗木群体高与地径生长呈正态分布规律,根据“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以群体标准差值做为不同生长类型划分标准,把钟萼木当年生苗高生长个体划分为8个生长类型,取每一生长类型代表样本进行生长空间分布和生物量分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本地上部分的水平空间分布基本相接近,大的样本个体在垂直方向上占据更多空间,对下层个体产生侧方空间与光照竞争。该树种苗木根系发达,主根生长明显,侧根与须根生长旺盛,地下部分水平空间分布随着个体生长量增大,侧根在水平空间形成竞争。不同样本的各组织生物量分配表明,根部与杆的生物量生长比例相近,但生长类型好的样本根部的皮生物量占比例更大,这与须根生长量加大有关。生长类型较好样本树杆的木质部生物量所占比例加大,树干的皮生物量比例增加不明显,叶生物量明显增加,但在全株样本生物量所占比例减少,叶生物量占全株样本生物量比例大。  相似文献   

5.
田斌  罗华元  陈丽娟 《作物研究》2012,26(4):392-396
对昆明烟区各烟叶生产县的烟叶样品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评价了烟叶的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等主要品质要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将烟叶品质现状分布与其对应的生态类型区域进行叠加,将昆明烟区各烟叶生产县烟叶品质划分为3种不同的烟叶品质类型,为昆明烟区的烟叶生产及原料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宋娜  何亚丽  毛娅琪 《茶叶通讯》2021,48(1):136-144
对我国茶销售市场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茶产业的供需平衡。本文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和GIS技术,从空间分布类型、均衡性和分布密度3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茶销售市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茶类经营点整体呈集中化分布,但集聚性稍弱,全国范围内高密度核心地区包括广州、南京和郑州等为核心的周边部分城市,而西部等地区大多未形成相对规模密集区。以地理探测器为研究工具对影响因素进行单体因素驱动力和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研究确定,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居民生活水平及茶种植和生产分布区域对茶销售市场空间布局影响较大,固定人口和国内贸易水平是主导影响因子,居民收入水平与气候影响力较弱。但是居民收入水平、气候与居民保障水平等指标与其他指标的交互作用效果突出,异质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产量空间分布与结荚期的叶干重和鼓粒期叶面积分布均表现一致;与品种结荚习性类型有关,一般上层型品系多为有限型,均匀型和中层型品系多为亚有限型;而结荚株高、结荚高度及主茎分枝数很大程度上影响品种的产量空间分布特性,有相对较高产量的均匀型和中层型品系与上层型品系相比,具有显著高的株高和低的结荚高度和结荚节位。源库在空间的对应和相互协调是不同产量空间分布类型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豆荚数类型和空间分布决定产量的形成。以有一个共同亲本的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遗传材料,按照植株的上、中、下3个部位调查一粒荚、二粒荚、三粒荚和四粒荚的数量,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在两个群体中一粒荚、二粒荚、三粒荚、四粒荚在空间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变异,部位间不同豆荚类型组成有显著差异,并且两个群体不同类型豆荚在不同部位分布的遗传基础不同,共检测到59个控制荚数性状的QTL,解释了0~11.45%的表型变异;两个群体检测到的荚数QTL中有30个QTL是本研究首次发现的。  相似文献   

9.
云南甘蔗生产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云南省甘蔗生产的发展趋势和种植状况,利用云南省甘蔗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1949—2012年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的变化趋势;并利用近年来云南分县的甘蔗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甘蔗产量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以及单产的空间分布情况,以期为云南甘蔗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给云南大麦种植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根据云南干季(11月至4月)降雨量、气温(积温)和日照时数的时间、空间分布与大麦生长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和动态逐步聚类方法与GIS技术结合,对云南大麦种植区进行气候生态类型区划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大麦气候生态类型可划分为中北部半干旱大麦种植区、中南部富热湿润大麦种植麦区、东部半湿润大麦种植区和西北部温暖湿润大麦种植区,其中中北部半干旱大麦种植区是云南大麦最适宜和优先发展种植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贵州苎麻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生态类型、性状特征和抗逆性,以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成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贵州苎麻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生态类型、性状特征和抗逆性 ,以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成果。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省儋州市作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技术,对其耕地土壤的有机质空间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儋州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0.64 g/kg,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上;变异系数为48.05%,属于中等变异;其空间变异变程约为16.50 km,C0/(C0+C1)值为37.34%,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可反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大块状分布,有较强的连续性,其分布变异不显著,以3级含量水平分布范围最广;北部最高,其余区域(南部、东部、中部、西部)逐渐降低。这种空间分布可能与当地的地表形态、地质状况及土地经营利用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运用4种典型聚集度指标和Iwao方程考察测定3块水松样地的种群空间格局类型,并分析其格局形成原因;对不同取样尺度下的格局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屏南水松种群空间分布大体呈聚集分布,且在25m^2取样单元上聚集密度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屏南水松天然林群落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胡赛强 《茶叶通讯》2010,37(3):36-38,40
介绍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类型,重点分析其主要特色,在研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地开发策略,为安溪茶文化旅游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统计学和Arc GIS技术等研究方法,以老龄林(在一代杉木人工林基础上以延长杉木轮伐期,并实施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为主要技术而形成的)、萌芽林(老龄林采伐后,以实施天然更新和杉木萌芽更新为主要造林技术而形成的撂荒天然更新林)、93人工林(老龄林采伐后,于1993年按照不炼山造林的栽杉模式而形成的二代杉木人工林)3个不同杉木林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地探讨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现存凋落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计算得出不同杉木林类型为满足精度要求所需的最少样本数。结果表明:不同杉木林系统凋落物现存量和变异系数存在着明显差异,均表现为萌芽林老龄林93人工林。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现存凋落物量空间分布状况有较大的区别,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当精度为90%时,老龄林、萌芽林、93人工林所需的最少样方数量分别为48、72和42个;且在相同精度下,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所需的最少样方数量基本上表现出93人工林老龄林萌芽林。这为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研究中取样策略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度集聚是峰丛洼地区乡村聚落最明显的空间格局特征,其空间形态集聚分布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为乡村聚落分区管理提供基础依据。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观测其聚落空间分布的关联性,分析聚落的空间集聚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结合乡村聚落相关整治规划原则,对宗地乡的乡村聚落采取适宜的分区管理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乡村聚落点规模、形状、分布均呈显著空间相关,正、负相关类型多以组团式分布;(2)不同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特点区域表现出不同的集聚格局,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控制下的乡村聚落规模、形状和分布的集聚区域空间一致性较强,而城镇化、工业化等人为过程则降低了其空间的一致性。据此可将乡村聚落分为3个管理区域,研究区东部低山丘陵区应发展特色农业管理区,适时调整优化乡村聚落用地结构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研究区的南部地区应发展特色村庄发展管理区;研究区的西部地势相对较高区域应发展驱动产业用地管理区,道路通达性好,应因地制宜推行区域统筹的综合管理模式,实现乡村聚落的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亚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评价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颖 《中国麻业科学》2004,26(5):212-216
本文介绍了我国亚麻生产、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生态类型、搜集保存、鉴定评价以及种质资源的利用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螺旋粉虱在羊蹄甲上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是一种新的入侵害虫,应用聚集强度指数和地学统计学研究其卵、2~4龄若虫和成虫在海南岛儋州地区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 L.)上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垂直分布上,不同时期各虫态主要分布在植株的下层即老叶上:在水平分布上,不同时期3种虫态在羊蹄甲上均为聚集分布,它们的变异曲线均为高斯模型.在高密度下卵和成虫及低密度下成虫的空间异质性是由随机因素引起,而高密度下2~4龄若虫及低密度下卵和2~4龄若虫的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的自相关因素引起.利用Kriging插值法,由地学统计学软件Surfer 8.0绘制的密度等值线图可直观地反映螺旋粉虱在羊蹄甲上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0.
在84m2区域内对橡胶园土壤按0.5 m×1 m网格进行取样(n=168),对5种土壤肥力指标进行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的半方差函数均可用指数模型描述,其各自变程分别为1.44、1.65、3.36、1.20和1.74m,均表现出强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呈现出明显的“肥岛”效应,其中全氮“肥岛”面积最大,影响距离最远;有效磷的“肥岛”面积最小,与周围浓度成倍数递减,成同心圆结构;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介于二者之间;速效钾斑块面积分布比较均匀,与土壤母质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