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筛选抗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小麦资源,以禾谷孢囊线虫保定群体为试虫,采用室内接种方法测试了41份来自CIMMYT的小麦品种(系)的抗病性;分别采用室内接种法和田间病圃法测试了27份国内冬小麦品种和1份饲用小麦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在41份CIMMYT小麦品种(系)中,2个属高抗,7个属中抗,其他均属感病。所有参试的国内小麦品种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中均表现为高感。比较三种不同小麦品种抗孢囊线虫鉴定方法,室内接种鉴定比田间病圃鉴定发病严重,且简便易行,鉴定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2.
部分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对燕麦孢囊线虫的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孢囊线虫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原线虫。为筛选抗燕麦孢囊线虫的小麦种质资源,采用室内接种方法测试了104个国外小麦品种(系)和37个国内小麦品种对燕麦孢囊线虫的抗病性,并利用不同抗性评价标准在自然病田对37个国内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评价。室内接种试验表明,104份国外小麦品种(系)中有高抗品种(系)14个,中抗品种(系)12个,中感品种(系)27个,其他均属高感,37个国内参试品种均属感病品种。自然病田鉴定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37个国内品种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大差异。依据Andersen等的评价标准,37个小麦品种中有7个品种表现感病,30个品种表现抗病,与室内接种测试结果差异较大;依据Ireholm的标准,仅良星66表现抗病,其他品种均表现感病,与室内测试结果接近;依据Soriano等的标准,37个品种均表现感病,与室内测试结果相同。建议在筛选抗孢囊线虫小麦资源时首先采用Andersen等的标准进行初筛,然后利用Soriano等的标准进行田间评价。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于2010~2012年在云南省瑞丽市对15个品种96份种质进行抗锈性鉴定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种质资源中,免疫型(I)26份,抗病型(R)6份,中抗型(MR)13份,中感型(MS)9份,感病型(S)43份;抗锈性强的种质资源中,卡蒂姆的抗锈性明显强于其他品种,免疫型材料占该类型抗锈材料的80%。  相似文献   

4.
2013~2016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方法,评价300份玉米种质对两种灰斑病菌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和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的抗性。结果表明,对玉米尾孢表现高抗、抗和中抗的种质分别为10、100和121份,表现感和高感的种质分别为62份和7份;对玉蜀黍尾孢表现高抗、抗和中抗的种质分别为4、33和78份,表现感和高感的种质分别为137份和48份。76.99%的供试种质对玉米尾孢表现为高抗、抗或中抗,61.67%的供试种质对玉蜀黍尾孢表现为感或高感,玉米尾孢对大多数种质的致病力较玉蜀黍尾孢弱。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在西藏的抗条锈性变异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在西藏的抗锈性表现,于2009-2011年在西藏林芝西藏农牧学院实习农场,对来自全国小麦条锈病菌变异观察圃的46份已知抗性基因小麦品种、45份生产及后备品种和由西藏农牧学院保存的26份西藏小麦种质资源(包括生产品种、引进抗源品种及区试材料)进行了田间自然诱发抗条锈病鉴定。结果表明,在小麦条锈病菌变异观察圃中,46份已知基因品种中33份表现为抗病,3份表现为感病,10份抗性不稳定;45份生产及后备品种中20份表现为抗病,12份表现为感病,13份抗性不稳定;26份西藏种质中,22份表现为抗病,3份表现为感病,1份抗性不稳定。调查表明,大部分材料表现出较稳定的抗病性,但目前在西藏高原麦作区实际生产中应用却较少。为减轻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危害,应进一步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花生种质资源抗花生青枯病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3381份(国内2257,国外1124份)花生种质资源的田间自然病圃和人工接种鉴定,共获得高抗花生青枯病的种质资源55份,中抗43份。其中国内资源高抗的50份,中抗的39份,国外资源高抗的5份,中抗4份。不同类型的资源以及同一类型不同地区来源的资源其抗性表现差异极大。并筛选出一批经济性状优良的高抗种质。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抗线虫花生品种,在北方花生根结线虫分布较均匀的自然病田中种植了102份花生种质,收获时对其进行抗性鉴定调查,得到高感材料14份、中感材料76份、中抗材料12份、耐病材料1份,未发现免疫和高抗种质材料;调查发现种间杂种的杂交后代抗性较强,中抗材料较多;自然病田田间观察发现,紫色种皮花生种质的抗性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8.
小麦抗纹枯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壤接种方法,1996~1999年从国内外小麦资源中筛选抗纹桔病种质。发现小麦品种对纹桔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表现抗病的品种(相对抗病指数大于O.80)有8份,都是国外品种,另有26份国外品种表现中抗;国内地方品种有9份表现中抗;国内改良品种纹枯病抗性较差。利用ARz、C112633、Niavt14、Rendezvous等抗源与农艺性状较优的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8、宁麦9号、淮麦17等杂交,创造新的抗病种质,目前已筛选出一批抗纹桔病的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9.
花生国外引种抗锈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36份于1991年引自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的国外花生种质资源材料经1992年春植和1993年春植田间自然诱发抗锈病鉴定结果。其中高抗类型19份,占52.8%,中抗类型15份,占41.7%;中感类型2份,占5.5%。试验结果表明,这批引进的花生种质资源材料抗锈性较强,2年鉴定的抗锈性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六五”和“七五”期间,对4000多份花生种质资源抗锈性的鉴定结果。国内资源2508份,表现高抗和中抗的分别为21份和237份;国外资源1644份,表现高抗和中抗的分别为234和188份。不同类型的品种以及不同地区来源的花生品种,其抗性表现不同,即使是同一品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其抗性表现也不完全一致,本试验还从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中鉴定出抗锈资源,并首次对龙生型花生进行抗锈性鉴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芝麻种质资源抗茎点枯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1990年,以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3108份为材料,通过田间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进行抗茎点枯病鉴定。结果表明,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32份,高耐品种112份,抗病品种885份,感病品种1756份,高感品种323份。江淮一年两熟夏芝麻区的抗源材料最多,其次为华北春芝麻区。国外资源中抗性材料所占比例较国内高。单秆型芝麻较分枝型芝麻的抗性强。白芝麻抗源材料最多,其次为黄芝麻、褐芝麻,而灰芝麻、黑芝麻抗性最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找抗禾谷孢囊线虫的春小麦种质资源,于2015-2016年采用两年三个点的田间病圃鉴定和室内二龄幼虫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209份国外春小麦种质对禾谷孢囊线虫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2015年在大通田间病圃测试中,初筛到抗病材料63份;2016年对63份抗病材料在大通和湟中两个点进行田间验证鉴定,依据Andersen等的标准,得到抗病小麦种质8份;依据 Soriano等的标准,表现抗病的小麦种质11份;按两个标准均表现抗病的材料有7份,为MY00653、MY00865、MY00982、MY001302、MY001307、MY001592和MY002732。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得到抗病春小麦材料4份。田间和室内均表现抗病的材料为MY00653、MY001302、MY001307和MY001592,系禾谷孢囊线虫的潜在抗性资源。  相似文献   

13.
芝麻抗茎点枯病及枯萎病种质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7-1998年,对“八五”期间收集的芝麻种质资源初鉴获得的高抗茎点枯病和高抗枯萎病种质共85份及4个育种单位提供的8个新品系,在芝麻主产区三个生态试验点(病圃)进行了鉴定评价,均与当地优良品种进行比较,评价出抗性稳定、相对病情指数<15%的抗茎点枯病种质34份、抗枯萎病种质38份,其中兼抗两种病害的27份,并明确了不同基因型抗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抗性表现及利用价值、对抗、感品种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在A区检测出感病品种的相似性和抗、感品种间的带型差异。  相似文献   

14.
36份香蕉种质对枯萎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伤根灌菌液的接种方法,评价了36份香蕉种质苗期对枯萎病的室内抗病性。结果表明:在供试36份种质中,13份种质为中抗,22份种质为感病,1份种质为高感,无高抗种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田鉴定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18份剑麻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进行了测定评价。结果表明:H.11648、K1、K3属于高感种质;普通剑麻、粤西114、东109、东5、东74、东16、南亚2和灰叶剑麻为中感种质;K2在大田鉴定为高感,而在室内鉴定为中感;广西76416、银边假菠萝麻为中抗种质;马盖麻为高抗种质;南亚1号大田鉴定为高抗种质,而室内鉴定为免疫种质;无刺番麻和番麻为免疫种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法对来自国内外的189份芒果种质进行了抗炭疽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种质中未发现免疫种质,其中高抗种质9份、中抗种质55份、中感种质90份、感病种质34份和高感种质1份.对于这64份抗病种质,应在炭疽病流行年份继续开展田间抗病性评价工作,同时结合农艺性状评价,确定种质是否能在生产上推广或能否作为育种材料.试验结果为189份芒果种质抗炭疽病创新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豆种质抗SCN基因rhg 1位点SSR标记等位变异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与抗大豆胞囊线虫病主效基因rhgl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att309分析634份中国大豆种质,以21份美国种质为对照,目的是明确我国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的特点,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鉴定及抗线育种提供依据。149份免疫或高抗种质和495份感病种质共鉴定出6个等位变异,其中介于134bp和149bp之间的Satt309—5为新等位变异,具有该等位变异的陕西三股条黑豆和山西忻县小黑豆分别免疫和中抗1号生理小种。对不同等位变异、不同抗性等级和抗不同生理小种种质的分析表明:92.13%的感病种质具有125bp、131bp或149bp等位变异,抗病种质在各等位变异都有分布,但以128bp和134bp为主,在具有这两个等位变异的种质中,有72.46%表现为抗病,且77.27%的免疫种质、87.69%的双抗种质和100%的三抗种质都具有这两个等位变异。16份具有128bp等位变异的种质中有14份来自山西省,另有2份是黑龙江省和河北省的育成品种,推测山西省可能是Satt309位点128bp等位变异种质的起源地。本研究结果可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的抗源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种质资源苗期抗普通锈病的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姜钰  董怀玉  徐秀德 《玉米科学》2006,14(4):145-147
2002~2004年,在田间应用人工喷雾接种的方法对176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抗玉米普通锈病(Puccinia sorghi Schw.)鉴定,筛选出对玉米普通锈病抗病表现1级、高度抗病(HR)的自交系3份,抗病表现3级、抗病(R)的自交系64份和群体材料10份。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种质对玉米普通锈病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玉米种质资源对普通锈病表现抗病或中度抗病,只有极少数的自交系表现高度抗病。加强玉米抗锈病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对于玉米抗病育种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芝麻种质资源研究Ⅰ. 搜集、编目与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至90年代中期,搜集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5200余份。其中,中国资源5000余份,分别来自全国除宁夏、青海、台湾外的29个省、市、区;国外引进资源208份,主要来自亚、非、欧、南美、北美五大洲24个国家。对5200余份芝麻种质资源分期进行了整理归并,编写出版了《中国芝麻品种资源目录》三册,入编品种共计4251份。编写出版了《中国芝麻品种志》,入选品种290份,其中国内280份,国外引进品种10份。在整理编目的基础上,对中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生态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分类。  相似文献   

20.
茎基腐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一种新的土传病害,近年在黄淮麦区发生日益加重,成为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新问题。为给该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国内新发现的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Wz2-8A菌株为接种物,分别以国外抗病材料SUNCO和国内高度感病品种国麦301为抗性对照和感病对照,对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盆栽接种和田间成株期接种抗性鉴定,并采用病情指数法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室内苗期及田间成株期均无免疫品种和高抗品种,其中室内苗期接种所有品种均表现感病或高度感病;田间病圃成株期抗性鉴定发现兰考198、许科718等10个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表现为中抗,占供试品种总数的11.36%;焦麦266、郑麦004、郑麦0856等41个品种表现感病,占供试品种总数的46.59%;其余品种表现为高感,平均病情指数最高可达57.97,占供试品种总数的42.05%。本研究发现我国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抗性整体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抗病资源筛选,创制新的抗病材料,并充分利用中抗材料进行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