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的荒山荒地和采伐迹地更新造林逐年减少,而各类生态造林工程却在逐年增加,造林地块近70%为林冠下造林。为了提高冠下造林质量,总结吉林市多年冠下造林经验,认为红松、水曲柳为吉林市最佳林冠下造林树种,并对林冠下造林从地类选择到清林、整地、栽植以及抚育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迭部林区每年采伐面积约1,700公顷,每年更新采伐迹地约1,400公顷,荒山造林约500公顷。大面积岷江冷杉林,青杄林,紫果云杉等原始森林采伐后,皆用粗皮云杉苗木更新造林。由于树种选择不当,冷杉林迹地人工云杉林保存率低且锈病严重,难以成林成材。这种采伐优良树种为建群种林分,更折不适生树种苗木或劣等树种苗木的“取优代劣”问题,在本区各林场普遍存在。迭部林区现有优良森林经营树种10余种,辅助树种10余种,珍稀造林树种5种。科学地区划森林经营造林树种,推广繁殖优良乡土树种,探索原始森林异域异居群的小区分居规律,营造团状混交林,优化后备森林资源,是发展迭部林区,保证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必需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树是廊坊市主要造林树种,特别是近几年杨树速生丰产林面积成倍增长,目前将陆续到达采伐年龄。如何合理的安排采伐迹地更新,加快杨树人工造林的成林速度,缩短轮伐周期,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就成为了采伐林地更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杨树是廊坊市主要造林树种,特别是近几年杨树速生丰产林面积成倍增长,目前将陆续到达采伐年龄。如何合理的安排采伐迹地更新,加快杨树人工造林的成林速度,缩短轮伐周期,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就成为了采伐林地更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杉木作为长江以南的造林当家树种,出现二代或三代连作经营,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该文主要以杉木二代迹地更新营建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例,介绍了从种苗选择、林地准备、造林、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及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培育技术。以期为南方地区采伐迹地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通过酉华林场马尾松采伐迹地更新造林优良树种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楸树、马褂木、白玉兰、香樟、栾树等树种完全适合于林场迹地更新造林;迹地更新山场可通过营造阔叶林,逐渐达到恢复地力、改良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浅谈如何提高原州区荒山荒沟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前言:笔者通过对原州区造林地概括进行分析,从造林区划目的、造林整地、造林树种的选择、栽植、加强封山禁牧力度、加强抚育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提高原州区荒山荒沟造林技术。一、原州区造林地概括造林地的种类很多,根据环境状况、立地条件类型大致将造林地归纳为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幼林地及疏林地。而荒山荒地是原州区面积最大的一类造林地,干旱缺水,土壤瘠薄,载牧严重,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  相似文献   

8.
根据小兴安岭气候条件和立地类型的特点,提出了采伐火烧迹地保土防冻更新造林技术。并阐明了更新造林的树种选择、整地方式、栽培技术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在荒山、荒沙地造林难度大、成本高、造林成活率低,成为影响和制约造林绿化的主要因素,而飞机播种造林以其独具的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荒山、荒沙绿化的主要方式之一。河南省辉县19822011年,共累计完成飞播造林6.25万hm2,据历年造林成效调查统计,有效面积5.3万hm2,占飞播面积的85%,成效面积2.12万hm2,占有效面积的40%,创造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一整套设计、施工、经营管理技术和科学管理办法,加快了荒山造林绿化步伐。1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播区播区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飞播成效的高  相似文献   

10.
从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幼中林抚育、择伐利用等方面总结了采伐迹地阔叶林营造技术,并总结了其取得的效益,以期为采伐迹地的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廖维建  吕曼芳  李付伸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28-9429,9431
[目的]探究最佳桉树无性系,为桂中地区桉树造林品系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以东门林场5个DH系列尾巨桉为材料进行造林对比,研究选出桂中地区最佳栽培桉树无性系.[结果]造林初期DH32-26无性系树高、胸径生长最好,造林9个月分别达到3.2m、2.7 cm;主伐前树高以DH32-27无性系最好(18.8 m),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均以DH32-29最大,分别为13.4 cm、0.117 9 m3、171.0 m3/hm2;DH32-29无性系利润最高达55 492.6元/hm2.[结论]综合5个尾巨桉无性系经济效益大小排序依次为DH32-29、DH32-28、DH32-27、DH32-26、DH32-34.  相似文献   

12.
刘吉祥  张绍铃  袁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2997-12998,13003
[目的]研究砀山酥梨树生物学指标与高产稳产的关系,确立其丰产园的梨树树体结构,为砀山酥梨大面积丰产示范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30和50年生的砀山梨园,每个树龄分别选择高产、中产和低产3种果园,每种梨园选10株树,对其树体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树龄10年,产量为31020kg/hm2的丰产园,长、中和短枝比例为10.5%、26.7%和62.8%,叶面积系数为3.31,枝果比5.79∶1,叶果比56∶1;树龄30年,产量为36735kg/hm2的丰产园,长、中和短枝比例为6.5%、25%和68.5%,叶面积系数为3.26,枝果比4.67∶1,叶果比37∶1;树龄50年,产量为29775kg/hm2的丰产园,长、中和短枝比例为5.6%、30.3%和64.1%,叶面积系数为2.89,枝果比5.29∶1,叶果比42∶1。[结论]中产树的各项树相指标有利于维持树体的生长结果平衡,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更符合丰产稳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红枫湖流域退耕还林项目的碳汇效应进行分析,为贵州省退耕还林的碳汇潜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0~2006年红枫湖流域内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对林区内主要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桃(Amygdalus persica)、李(Prunus salicina)、杏(Armeniaca vulgari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和楸树(Catalpa bungei)7种林木的碳汇量及碳汇效应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估算了红枫湖流域2015年的森林碳汇总量。[结果]2000~2006年,随着时间的变化,森林的中、幼龄林生物蓄积量和碳汇量有上升的趋势,2006年达到1.05×107kg,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固碳潜力。在所研究的7种树种中,杉木是研究区内碳汇功能强的树种,预测到2015年,其单位面积碳汇量可以达到106.51t/hm2,其次为柳杉,单位面积碳汇量为99.42t/hm2,杏的碳汇功能最弱,单位面积碳汇量为13.03t/hm2;7种树种的森林碳汇总量为2.35×107kg,平均单位面积碳汇量为26.17t/hm2(c);按305.0元/t的价格计算,可产生7.17×106元的经济效益,按254.1元/t(c)的价格计算,可产生5.91×106元的经济效益。[结论]红枫湖流域退耕还林碳汇效应的经济效益巨大,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微地形与植被多样性的关系。[方法]设置1 hm2大样地,调查大屏嶂森林公园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混交林的树木性状,分析微地形与森林植被多样性指数的关系。[结果](1)1 hm~2大样地内共记录到2 209个植株,含24科38属45种。优势树种为杨梅叶青冈(Cyclobalanopsismyrsi-naefolia)等树种。单位面积植株密度为0.220 9株/m~2。植被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1.29,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为0.56。(2)陡坡的植被多样性指数最高(1.46),其次为缓坡(1.28),最低的是急坡(1.19)。(3)各坡向的植被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北向(1.95)、西向(1.47)、东向(1.31)、南向(0.95)。(4)上坡和下坡的植被多样性指数相当(1.43和1.40),而中坡的相对较低(1.29)。[结论]该研究可为更深入地研究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涪陵区撑绿杂交竹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从广西引进的撑绿杂交竹在重庆市涪陵区栽培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观测分析了该竹种是否适宜在重庆市涪陵区引种栽培和最佳管理措施。[方法]从广西引进的撑绿杂交竹在重庆市涪陵区栽培试验林中采用4种追肥方式:对比(常规管理,不施肥)、农家肥、三元复合肥、氮、磷、钾肥分施,每种追肥方式重复3次,每次观测100株,每隔5 d观测记录1次,分别对其出笋时间、出笋量,出(退)笋、成竹等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结果]①该竹种在涪陵地区可正常生长,3年成竹平均高4.6 m,平均地径3.5 cm,平均成竹数4.5条/丛,有望在重庆市涪陵区大力推广发展;②该竹种在涪陵地区造林初植密度为1 110株/hm2,当年发笋,第3年就能郁闭成林,可达12210株/hm2;③该竹种在幼林生长阶段,通过间种可促进竹林生长,提高其生长量和萌芽能力;④该竹种通过不同肥料的追施对比试验表明,氮、磷、钾肥分施产笋量最高。[结论]撑绿杂交竹适宜在重庆市涪陵区引种栽培,且生长良好,采用该研究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能够达到最佳的笋、竹产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1年和2017的森林调查成果化数据为基础,依据不同优势树种组,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从组成结构、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和空间分布4方面分析2011年和2017年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加了654.08 hm2;森林优势树种数量从15种增加至30种;景观面积(CA)最大的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增加了1286.33hm2;斑块平均大小(MpS)最大的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增加了471.80 hm2;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指数(AWMSI)和面积加权的平均分形指数(AWMPFD)最大值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景观斑块边缘密度(ED)最大值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阔叶混交树种组的平均最小距离(ENN)减少。从2011年2017年研究区的主要优势树种组阔叶混交树种组得以保护,这与人为干扰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35杨2种造林方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植苗和插干2种造林方式对35杨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35杨苗木,植苗造林方式选取苗高大于3.5m,胸径大于2.0cm,进行3m×8m株行距常规植苗造林,插干造林方式采用带水扦插造林,栽植深度为80cm,插条长90cm。测定不同造林方式下35杨的树高和胸径,统计造林成活率。[结果]植苗造林方式的35杨平均成活率为89.25%,而插干造林方式的平均成活率为99.50%,比植苗造林方式高出10.25%,插干造林方式的35杨第1年和第2年的树高平均净生长量分别为3.75m和3.60m,比植苗造林方式的高出135.85%和9.09%,造林成本则降低了63.35%。[结论]插干造林具有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的特点,可缩短造林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树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丰富内蒙古自治区的树种资源,改变树种和林种的单一性。[方法]对银水牛果等6科12属24种国内外树种进行了引种试验,利用统计软件分析了各生态因子的田间观测数据。[结果]引种区(呼和浩特)与原产区(美国西部、北京、开原)生境因子关联度分别为0.776 00、.806 4和0.866 8。造林成活率最高的是银水牛果(98.2%),最低的是毛核木(77.6%),9个造林成活率较高的树种的病虫害受害率仅为1%~3%,无防寒措施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造林后1年,鞑靼忍冬的高生长优势明显(92.3 cm),暴马丁香和北京丁香的高生长量较大(78.9和78.5 cm),美国红梣和水曲柳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保存率99%以上,枯梢率0)。六月中到七月末是北美稠李、毛核木和西洋丁香的高生长高峰期。[结论]引种的银水牛果等24个树种基本适应引入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密度调控对红松人工林碳汇能力的影响。[方法]对辽宁省草河口地区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的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各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内红松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和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为干、根、枝、叶,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乔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碳贮量均存在差异,乔木层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弱度间伐区(197.52 t/hm~2)、中度间伐区(197.10 t/hm~2)、对照区(184.75 t/hm~2)、强度间伐区(163.61 t/hm~2)、极强度间伐区(142.30 t/hm~2),土壤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度间伐区(151.93 t/hm~2)、对照区(147.18 t/hm~2)、极强间伐区(111.89 t/hm~2)、强度间伐区(91.18 t/hm~2)、弱度间伐区(79.54 t/hm~2),总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中度间伐区(351.42 t/hm~2)、对照区(333.63 t/hm~2)、弱度间伐区(279.11 t/hm~2)、强度间伐区(257.22 t/hm~2)、极强间伐区(257.16 t/hm~2);红松人工林内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结论]该研究可为科学进行红松林碳汇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坡向望天树人工林的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揭示其生长发育规律,为望天树人工造林立地条件选择和树高估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北坡向和南坡向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望天树人工林样地进行每木检尺,采用上限排外法划分径级和高度级,分析两个坡向的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使用线性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和Logistic等6种模型拟合胸径(D)—树高(H)生长曲线.[结果]北坡向和南坡向望天树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分布差异不明显,均在第Ⅵ径(32.00 cm≤D<36.00 cm)分布株数最多,分别占各坡向总株数的32.26%和35.09%,总体上呈正态分布,低、高径级株数较少,中等径级株数相对较多.北坡向望天树人工林高度级结构呈正态分布,在第Ⅴ高度级(27.00m≤H<30.00 m)出现峰值;南坡向望天树人工林高度级结构呈右偏正态分布,在第Ⅶ高度级(33.00 m≤H<36.00 m)出现峰值,且明显高于北坡向高度级峰值.对两坡向的望天树人工林胸径—树高曲线进行拟合,最优的是幂函数,其方程为H=3.096D0.656(R2=0.809).[结论]南坡向对望天树人工林树高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幂函数H=3.096D0.656(R2=0.809)可作为望天树人工林树高—胸径生长曲线,用于树高估测和造林立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