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宁夏节水型灌区考核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对节水型灌区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宁夏水利厅颁布实施的《节水型灌区考核标准(试行)》(2011年)因存在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考核标准偏低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当前节水型灌区考核评价的要求。在分析国家、省外节水型灌区研究成果和调研宁夏灌区用水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考核评价指标,细化评分标准,优化确定各项指标的赋分值等,修订完善了节水型灌区评价标准,最终确定了14项评价指标。以同心县菊花台万亩枸杞园、盐池县冯记沟天朗公司333.33 hm2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为实例,应用所建立的评价标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个示范区均可被评定为节水型灌区,说明所构建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节水型灌区标准的建立对指导和规范宁夏节水型灌区建设、促进灌区节约用水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莲  李娟  张维江 《节水灌溉》2011,(3):66-67,72
节水型社区载体是节水型城市的重要单元,宁夏是我国第一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省市,全面的节水必须从各单元载体开始.充分调研社区的用水特点,参考国内相关成果,初步制订了宁夏节水型社区建设及考核标准,为宁夏节水型社区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战略,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推进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节水型社会省级示范区建设。以水利部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为依托,选取宁夏北部、中部、南部典型县(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宁夏县域节水型社会考核综合评价。经考评打分,选取的3个典型县(区)综合得分均可达到90分以上。结果表明3个县(区)均可被评定为节水型县(区),说明所构建的评价标准能基本反映县(区)现状。县域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宁夏节水型校区的考核指标体系评价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麟  柳钧正  朱小丽 《节水灌溉》2011,(3):73-74,78
针对宁夏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以及大中专校区节水水平受到学生人数、人均综合用水量、中水利用率、供水管网漏失率等影响的特点,探计从生活节水、综合节水、教学节水、校园建设和校园环境5个方面构建节水型校区考核指标的原则、方法、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并以宁夏水电技师学院为例验证了指标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5.
宁夏节水型灌区载体建设及考核标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是我国第一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省市,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灌区单元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节水措施将直接影响到该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效果。在对宁夏灌区用水特点调研基础上,参考国内相关成果,初步制订了宁夏节水型灌区建设及考核标准,为宁夏节水型灌区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系统总结了近几年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实践经验和取得成效,从节水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三者的统一角度出发,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西北地区解决水资源矛盾、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科学地构建指标体系,是对农业高效用水评价的前提条件。从评价系统分析入手,探讨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路径、原则和方法。建立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概念基础之上,构建了田间尺度农业高效用水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高效节水技术效率类指标、节水技术经济合理性类指标、节水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类指标,为田间高效节水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提供计量工具。  相似文献   

8.
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理论,构建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求得2004-2012年广西节水社会建设评价综合指数,并使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未来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广西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这将为今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后,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地构建指标体系,是对农业高效用水评价的前提条件。从评价系统分析入手,探讨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路径、原则和方法。建立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概念基础之上,构建了田间尺度农业高效用水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高效节水技术效率类指标、节水技术经济合理性类指标、节水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类指标,为田间高效节水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提供计量工具。  相似文献   

10.
提出节水型社会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建立了包括定量和定性两大类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灰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节水型社会评价模型。实证部分对张掖市2005年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处在起步阶段,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娇  尹娟  耿浩杰  刘宇朝 《节水灌溉》2019,(1):22-25,31
通过大田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下马铃薯根区水分和硝态氮的运移规律以及不同灌水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宁夏干旱地区防止土壤中硝态氮淋移渗漏、提高土壤水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该试验以灌溉定额900、1 260、1 620 m^3/hm^2为变量,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增加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断减少;随着灌水后天数的推移,各个处理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不断降低;表层土壤(0~20 cm)含水率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大,30~40 cm土壤含水率不断降低,50~100 cm土壤含水率不断降低的幅度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降低; 30~5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低于0~20 cm土层的,60~100 cm土层硝态氮的含量在0.2 mg/kg基础上以0~0.11 mg/kg上下浮动;在该试验中,灌溉定额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促进马铃薯产量的增加,但是当灌水量超过1 620 m^3/hm^2时,产量与灌水量呈负相关关系。试验条件下,灌溉定额为1 260 m^3/hm^2时,马铃薯产量最高,高达25.88 t/hm^2,不同深度土层含水率和硝态氮含量均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对水分的最优需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区枸杞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规律不明确、灌溉施肥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开展了同一施氮浓度不同滴头流量的点源滴灌入渗实验。采用室内土箱模拟,设置施氮浓度(200、300、400、500mg/L)和滴头流量(0.3、0.5、0.7、0.9L/h)两因素,研究滴头流量对湿润体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滴头流量是影响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因素。同一施氮浓度下,竖向含水率较水平方向高,随滴头流量的增大含水率逐渐增大,且含水率与滴头距离呈二次多项式;湿润体上部含水率等值线大体呈“U”字形分布,中部大体呈“屋脊形”,下部大体呈水平带状分布;滴头下方存在高含水区,且随滴头流量的增加,高含水区范围不断扩大。认为滴头流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正相关关系,含水率的大小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宁夏干旱区枸杞种植滴灌制度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宁夏干旱风沙草原区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制度、水肥协同效应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水肥组合下地下滴灌紫花苜蓿株高、土壤水分、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处理D11条件下地下滴灌紫花苜蓿生长状况较好。研究提出了宁夏干旱风沙草原区苜蓿地下滴灌水肥耦合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为3150m3/hm^2,灌水次数为12次,施肥量N为90kg/hm^2、P2O5为126kg/hm^2、K2O为108kg/hm^2。  相似文献   

14.
宁夏水权转换价格变动原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匮乏一直是制约宁夏发展的“瓶颈”,为了探索解决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宁夏在黄委会指导下开展水权转换相关工作。随着水权转换制度及体系日臻完善,水权转换价格也逐步回归合理。本文从工程成本、节水量计算方法、水权转换价格等方面,分析水权转换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变动原因。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北扬黄灌区干旱缺水、蒸发强烈以及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下的瓶颈问题,在宁夏同心县开展不同覆膜方式下的浅埋式滴灌玉米种植对比试验。通过设置膜内浅埋式滴灌(UF)、膜侧浅埋式滴灌(FS)、无膜浅埋式滴灌(NF)、无膜地表滴灌(CK)4种对比处理种植双行靠地膜玉米。试验表明:覆膜处理平均温度比无膜处理提高2.4℃,日间气温差距最明显时段出现在14∶00-16∶00,最大温差为2.7℃;温度对苗期影响最为显著,UF的出苗时间比FS提前1 d,比NF和CK提前3 d;植株成熟期叶面积指数UF、FS、NF相比CK分别增加了18.9%、14.4%、4%;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UF、FS、NF分别比CK增加了9.7%、6.8%、4.2%;各处理实际产量UF、FS、NF比CK分别高出12.9%、8.2%、2.6%。  相似文献   

16.
黄河宁夏段氨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环境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黄河干流宁夏段氨氮、总磷以及化学需氧量(COD)的环境背景值,可为评价其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3年宁夏环境监测站统计的水质监测资料,运用正态分布法、相对累积频率法和迭代标准差法对黄河宁夏段的环境背景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人类活动对黄河水质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氨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显著,即黄河环境背景值的时间差异性;(2)氨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年内整体呈下降趋势,水质污染较轻;(3)水质的污染来源主要为工业排污、农业灌溉退水及生活污水,其中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污染源分别有3个、3个和4个;(4)利用迭代标准差法对正态分布法和相对累积频率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检验,其结果通过置信度为95%的Lilliefors检验,即利用迭代标准差法估算不受明显污染水体的环境背景值是有效的。综合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得出黄河宁夏段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环境背景值范围分别为0.11~0.31、0.03~0.10、7.00~10.10 m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2008—2017年作物生产水足迹及其变化趋势为调整宁夏地区农业用水结构以改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水足迹理论,本文利用气象和农业有关数据,对宁夏回族自治区2008—2017年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水足迹进行了量化处理,并结合气象因素与作物产量,对其进行了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①宁夏地区10年研究期间各作物的生产水足迹总体上呈减小趋势,在5种主要农作物中,大豆的平均综合生产水足迹最大,为4.51 m^3/kg,玉米的平均综合生产水足迹最小,为0.91 m3/kg;②各作物蓝绿水足迹比例最高的是稻谷,为5∶1,最低的是大豆,为1.4∶1;③10年研究期各地区综合作物生产水足迹大小排序为:吴忠市(15.58m^3/kg)>中卫市(13.71m^3/kg)>石嘴山市(12.77m^3/kg)>银川市(9.46m^3/kg)>固原市(8.21m^3/kg);④各地区蓝绿水足迹比例从南到北依次递增,固原市最小为1.2∶1,石嘴山市最大为5∶1。【结论】在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宁夏地区,需根据各作物耗水规律适当调整种植结构、灌溉模式等减少农业用水量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土壤水分下限的宁夏枸杞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杞7号枸杞为研究对象,在宁夏同心县开展2 a田间试验.设置4个关键控水期、3个控水水平共8个处理,研究枸杞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分下限条件下根区土壤含水率、叶片光合生理指标、产量与品质变化;分析其耗水规律与水分利用效率,提出基于土壤水分下限的宁夏枸杞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枸杞根区2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最大;叶片气孔导度随土壤下限升高而增大,高水分下限处理的蒸腾速率相对较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反;生育期耗水量随土壤水分下限升高而增大,2 a增幅分别为10.8%和12.8%,平均耗水量为386.6~463.2 mm,夏果期耗水量最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关键需水期.2 a均为处理S5的产量最大分别为2 208.15和2 571.3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0.39 kg/m3;水分处理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土壤水分下限的枸杞多糖含量相对较高;全生育期分为6个灌水期,其中萌芽期灌水(春水)为375 m3/hm2;春梢生长期、花期、夏果期、秋果期的土壤质量含水率下限分别为50%θff为田间持水率),65%θf,65%θf,55%θf,而上限为95%θf;休眠期冬灌量为450 m3/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赋权方法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宁夏清水河各水质监测断面的水质分布特征,为流域水质评价提供依据,基于清水河3个水质监测断面(二十里铺、三营、泉眼山)2014—2016年的监测数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检测数据进行筛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检测指标,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该地区水质做出评价;结合3种赋权方法(超标倍数法、变异系数法、熵权法)对传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改进,并做进一步对比分析。【结果】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分析法显示二十里铺断面水质评价结果为Ⅱ类且基本保持稳定;三营断面2014、2015年评价结果满足Ⅲ类水质标准,2016年评价结果为Ⅳ类水质标准,且该断面水质有变差的趋势;泉眼山断面评价结果为Ⅱ类水且逐年减小,该断面水质有进一步变好的趋势。【结论】应用不同赋权方法对3个断面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均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但超标倍数法和熵权法计算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变异系数法较其他2种赋权方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利用DSSAT模型模拟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节水灌溉模式进行了研究。采用4因素2水平L16(215)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筛选确定了适合宁夏引黄灌区DSSAT模型的春小麦品种宁春50号的10个生长参数和7个遗传参数;模拟了16种不同灌水情景的春小麦产量和灌水生产率,结合田间试验对DSSAT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综合分析模拟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 DSSAT模型对春小麦宁春50号产量模拟的相对均方根误差、绝对相对误差和平均误差分别为RRMSE=10.32%,ARE=9.79%,ME=2.23 kg,表明该模型模拟灌水效果较好;灌溉次数和灌溉时间对春小麦的产量和灌水生产率有显著影响。(2)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的节水灌溉模式为降雨正常年份可控三水(A1B1C2D1)或控四水(A1B1C1D2),产量和灌水生产率分别为5 907 kg/hm^2、1.41 kg/m^3和6 102 kg/hm^2、1.45 kg/m^3,较完全灌溉(产量6 635 kg/hm^2,灌水生产率1.30 kg/m^3)减产幅度不大,但灌水生产率有较大的提高;降雨偏多年份可选择只灌2次水(A1B1C2D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灌水生产率(为6 368 kg/hm^2和1.93 kg/m^3)。研究结论可为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的节水灌溉方案的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