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的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再生稻头季收获碾压率,设计1台轻量化、宽割幅、低碾压的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该机由2套收割、脱粒、清选及储粮系统构成,共用1套履带式行走底盘,其收获装置采用对潮湿作物脱粒能力强的轴流钉齿式脱粒滚筒,清选装置采用质量轻、功耗小的气流清选筒式装置。对整机结构及参数进行设计并试制1台割幅为2.55m、理论喂入量为1.6kg/s的样机。以水稻品种"中香一号"为试验对象,对该机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速度可达0.24 m/s,割茬高度在0.35~0.55 m间可调,工作效率为0.133hm~2/h。该机碾压率低、质量轻,能满足再生稻头季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2.
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行走底盘碾压率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收获再生稻头季时行走底盘对留桩的碾压率(履带碾压面积与收割面积的比值),以利于提高再生季水稻产量、并改善再生季稻米品质,基于履带式车辆设计理论,以割幅Z、轨距B、履带接地长度L、履带宽度b、转向半径R0、底盘中心轴线与割台割刀纵向距离X为影响因素,建立了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行走底盘结构模型及其田间直行转弯碾压模型,以种植行距i,株距c,穴径br的水稻为对象,对上述各参数对碾压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他参数相同条件下,直行时,碾压率δ1随割幅Z与履带宽度b的比值增加而减小;转弯时,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碾压率δ2随转向角度θ增大而减小,随转向半径R0的增大而减小;碾压率不受底盘中心轴线与割台割刀纵向距离X的影响;轨距B以及割幅Z与轨距B之差为行距和株距的公倍数时有利于减少碾压率;在相同接地比压条件下,割幅Z增加有利于减少碾压率。为减少碾压率,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结构设计时,在满足接地比压前提下,应减少履带宽度b和接地长度L,增大割幅Z,轨距B取行距和株距的公倍数,割幅Z与轨距B之差为行距和株距的最小公倍数,采用回转式行走路径;结合田块形状与面积,优先选用较大转向半径R0;在农艺上,建议水稻种植行距与株距有整数倍关系。  相似文献   

3.
全喂入式再生稻收割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再生稻头季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履带式收割机收获碾压率高影响再生季萌发和产量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全喂入式再生稻收割机,可一次完成再生稻头季收割、输送、脱粒清选、秸秆粉碎和自卸粮等作业环节,根据再生稻收割机设计要求,对整机割幅、喂入量、前进速度、功率和传动路线等技术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采用高地隙四轮驱动底盘,离地间隙≥600 mm,选用水田实心窄轮,轮宽125 mm,保证车轮行走在水稻行间,减少收获时对稻茬的碾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收割机碾压率比履带式水稻收割机降低了27.5%,再生稻产量增加了14.6%。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小型收割机普遍存在整车质量重、燃油消耗大、燃油经济性较差等问题,优化设计对解决上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小型收割机底盘机架为研究对象,建立机架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模态,获得共振频率及模态振型,测试试验模态,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采用尺寸优化的方法,对机架各部位进行了轻量化设计。【结果】有限元仿真结果与模态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同时通过ISIGHT进行结构的尺寸优化,机架的重量降幅为22. 9%,实现了轻量化目标。【结论】本优化方法可显著降低收割机机架的质量,同时可为收获机械的自主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笔者设计研究了一种适宜于头季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专用收割机。该专用收割机的割台包括切割机构、机架、偏移机构和升降机构。该收割机装备总重量120 kg,收割效率为400~534 m2/h,较人工收割效率提高8倍以上,可在20 cm深度的水田中正常行走收割稻谷。田间试验表明,本研究试制的专用收割机对头季稻稻桩的碾压率低于10%,较久保田PRO688Q型收割机对稻桩的碾压率降低35%。采用本研究试制的专用收割机收获的12.4 hm2 渝香203再生稻示范片平均产量为3.54 t/hm2,较久保田PRO688Q型收割机收获的6.0 hm2 渝香203再生稻示范片平均产量增加27.34%,在川渝中稻—再生稻种植区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作物收获时农机具利用率低且存在因振动造成割台损失大、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以4LZ–3.2型水稻联合收割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面向水稻、玉米、大豆联合收割的多作物割台,确定割台伸缩、接穗板及连杆机构的具体参数,开展割台振动试验和田间收获试验。通过增设液压缸伸缩机构和基于连杆联动的接穗板变换机构来满足多作物收割要求,理论分析确定玉米收获时割台伸缩长度为200 mm;接穗板的折角为15°、总长为300 mm、宽度为30 mm、折起长度为135 mm、厚度为5 mm;连杆Ⅰ长度为330 mm,连杆Ⅱ长度为70 mm,拉杆长度为530mm,转动杆长度为510mm;部件所用材料均为Q235钢板。振动试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低转速(1800 r/min)时割台振动以收割机共振为主;高转速(2600 r/min)时以振源影响为主,其中切割器的往复运动是主要振源;物料流的喂入对割台不同位置的振动强度受挠度影响很大,而喂入量的变化对割台振动影响不大。可见,所设计割台损失较通用收割机割台变化不大。田间收获试验表明:收割机行驶速度为0.6~1.4 m/s时,收割机收获水稻、玉米、大豆时的割台损失率平均值分别...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三江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水稻收获机也迅速增多。目前普及使用的水稻收获机有JD3316、佳联-5、3518等机型。按要求JD3316、佳联-5应配备1套挠性割台、1套刚性割台,但是这几种水稻收获机价格太高,大多数有机户在购买机车时为了降低成本、节省资金,在购车时就只配备了一套挠性割台(节省2.5~3.5万元)。这种挠性割台可以一具多用,可以收割大豆、小麦、水稻,在收割水稻、小麦时候把挠性割台用螺栓硬性连接上.  相似文献   

8.
王振中 《甘肃农业》2003,(10):23-23
一、4LZl .6型联合收割机结构特点常柴牌 4LZl .6型收割机是一种自走式、全喂入、卧式割台、轴流式脱粒机构 ,橡胶全履带行走装置 ,割幅为 1.6米 ,喂入量 1~ 1.6千克 /秒 ,发动机功率 2 7等千瓦 ,是以收获水稻为主、兼收麦类等其它作物的联合收割机。  二、收割水稻试验为降  相似文献   

9.
冯骏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4):55-56
再生稻是水稻一种古老的生态类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桐城市也有再生稻生产的传统,并在新形势下得到发展。该文介绍了桐城市再生稻生产现状、优势,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再生稻生产进一步发展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品种筛选和集成,积极研制窄轮水稻收割机等。  相似文献   

10.
在热带,再生稻早就引人注目,但增产潜力小和成熟不一致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在亚热带地区,再生稻就显得更为重要,它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种主要的水稻种植制度。 为筛选出再生性优良的水稻品种,确定和控制影响再生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因素,如割茬的高低、头季稻和再生稻的施氮时机,以及灌溉技术等等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再生稻在德克萨斯占重要地位,其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2/3。其栽培特点是割茬很低、接近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稻收割机零部件设计过程复杂、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ATIA的水稻收割机零部件参数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CATIA为开发平台,基于参数化设计思想,利用二次开发方式实现水稻收割机零部件参数化设计,对于提高水稻收割机零部件设计的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畜牧业发展所需饲草与粮食生产争地的严峻形势,开发水稻粮饲兼用种植模式,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头季水稻刈割时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和蜡熟期)为主区,留茬高度(25 cm、35 cm和45 cm)为副区,研究了头季水稻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和品质及再生稻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头季水稻刈割时间的推迟,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再生稻籽粒产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头季水稻刈割时留茬高度的增加,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抽穗开花期刈割留茬高度越低再生稻籽粒产量越高,而灌浆期和蜡熟期刈割留茬高度越高再生稻籽粒产量越高。抽穗开花期刈割头季水稻干饲草品质最优,蜡熟期刈割头季水稻青贮饲料品质最优,均达优质一级标准。综上,该种植方式创新了2种水稻栽培模式:一是以再生稻米为主、优质饲草为辅,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刈割,25 cm留茬高度可收获优质一级干饲草10.51 t/hm~2,再生季可收获稻米10.58 t/hm~2;二是以优质饲草为主、再生稻米为辅,在蜡熟期刈割,25 cm留茬高度可收获优质一级青贮饲草34.66 t/hm~2,再生季可收获稻米4.21 t/hm~2,是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融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雷沃谷神4YL-1JD型收割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雷沃谷神4YL-1JD型收割机的作业工艺流程,从割台系统、脱谷和清选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其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以期为该收割机的使用与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可节省中稻收割成本,提高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研究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对解决在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发展粮食生产意义重大。2014-2015年在我县九龙镇、袁市镇、丰禾镇等地对再生稻测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对中稻产量无影响,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与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每667平方米节省支出300元,节支增效195元以上。2014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上、中、下等田各3块)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130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的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低35千克;2015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35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低35千克;按再生稻谷3元/千克计算,2年平均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产量较中稻人工收割减少35千克,减少产值105元/667平方米。中稻机收每667平方米节约了成本300元。机收中稻成本200元/667平方米,其中机收作业费100元(因交通便利情况,作业面积大小等因素而定),雇工搬运稻谷费用100元;而中稻人工收割中稻的成本在每667平方米500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其产量形成特征,为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中熟和中迟熟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中稻机械化湿润直播蓄留再生稻,通过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对参试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水稻品种间的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P< 0.05,下同),在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条件下,全生育期为201~217 d,再生力为0.75~1.36,抗折力为0.89~1.57 kg,中稻产量为6.29~9.90 t/ha,再生稻产量为2.84~4.71 t/ha,两季产量为9.81~12.80 t/ha。以产量为分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水稻品种分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中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低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低产再生稻中产等5个类型。筛选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水稻品种川优5213、川优8213、西优32、川康优637、旌22优占、B优2928和川绿优青粘等7个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水稻品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稻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下同),与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稻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产量与再生稻每穗粒数和再生稻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两季产量与中稻产量和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川优5213等7个水稻品种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可作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及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正汤志勇是醴陵市茶山镇长沙岭居委会的种粮大户,常年种植水稻17公顷以上。2019年,他种了4公顷再生稻。为了掌握再生稻的培管技术,2019年7月初,他参加了株洲市再生稻生产技术现场会,学习了解了再生稻培管技术:8月10日前收获的,可适当低割,争取低位再生大穗;8月10日后收获的,则适当提高割位;前季收获时,留桩高度25~40厘米。但到底要留多  相似文献   

17.
正机插水稻常规施肥方法需要施用基肥、1~2次分蘖肥、1~2次穗肥。而如今在江苏省的不少家庭农场,采用一项新技术,已经实现机插水稻一次施肥,便能全程精准供肥,大大节省了用工成本。这项新技术就是南京农业大学等技术依托单位通过承担国家粮丰项目研发的"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该技术已被确定为2020年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之一。该技术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能减少肥料用量和施肥次数,  相似文献   

18.
北方水稻种植面积较大,随着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水稻收割机的销量大增。但是在琳琅满目的水稻收割机中,品种、性能、规格并不相同,产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在水稻收割机的使用上,农民朋友也要认真仔细地学习,以降低故障发生及减少损耗。本文主要介绍水稻收割机的选购方法及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19.
4GD-1型大豆收割机该机可用于垄作大豆的收割,是一种对行夹持式低割茬大豆收割机。该机的特点是对割后作物实行堆放,割茬低,采用软夹持,能确保不破荚、不掉粒、无损失。主要技术参数:割茬高度为3~4cm,收割行数为2行,适应垄距为60~70cm,生产率为0.33~0.6hm2/小时,配套动力为8  相似文献   

20.
SCSGJ-2.6型水草收割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当前景观水域日益增多而其面积小、分散度大、大型水草收割机难以实现水草收割的现状,研制适用于小型水域的水草收割机械。【方法】在对割幅、割深、整机尺寸、生产率、静水航速、最小转弯半径等参数进行预期设定的基础上,完成了SCSGJ-2.6型水草收割机的设计,简要介绍了该型水草收割机的主要机构、整体布局以及工作原理;并结合流体力学、结构力学以及船舶原理学等知识,对其动力装置、船体、往复式切割器、传送带、明轮推进器、动力传输路线和辅助机构等工作部件进行了选择与设计。【结果】性能测试显示,SCSGJ-2.6型水草收割机的转弯半径为1.5 m,割深在0~0.475 m内可调,生产率为1.5 t/h,在宽为5 m的河道内的转弯时间为1.5 min,平均漏收率为3%,平均漏割率为5%,正常工作时耗油量为1.46 L/h,各项参数均能达到预期目标。【结论】该水草收割机具有良好的割收连续作业能力。鉴于景观水域小型化、数目多的发展特点,该小型水草收割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