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渭北果园白三叶与黑麦草不同配比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网袋法研究白三叶与黑麦草不同配比处理[白三叶100%+黑麦草0%(B)、白三叶75%+黑麦草25%(B3H1)、白三叶50%+黑麦草50%(B1H1)、白三叶25%+黑麦草75%(B1H3)、白三叶0%+黑麦草100%(H)]在果树行间10 cm土层215 d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绿肥翻压35 d内干物质腐解和碳释放较快(腐解率均达40%以上),氮、磷、钾分别在前21、35和50 d内释放较快,随后逐渐减慢。翻压215 d 后,干物质腐解率,碳、氮、磷、钾释放率和干物质腐解量,碳和氮释放量均表现为B>B3H1>B1H1>B1H3>H,磷和钾释放量表现为BP>N,养分释放量均表现为K>N>P。综合分析试验期果树养分需求和5种处理养分释放规律,B3H1处理可作为渭北果园生草混播翻压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2.
两种不同绿肥作物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埋袋法模拟研究了二月兰、毛苕子两种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绿肥均在翻压后14 d内腐解较快,随后腐解速率变慢,翻压80 d时,二月兰、毛苕子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66.92%和63.12%。两种绿肥不同养分的释放快慢不同,氮和钾在翻压7 d内快速释放,磷在翻压80 d内均稳步释放,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为钾氮磷。两种绿肥比较,二月兰的磷累积释放率显著高于毛苕子,其他养分的累积释放率也以二月兰较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网袋法模拟研究了二月兰、毛苕子2种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2种绿肥均在翻压后14 d内腐解较快,随后腐解速率变慢,翻压80 d时,二月兰、毛苕子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66.92%和63.12%。2种绿肥不同养分的释放快慢不同,氮和钾在翻压7 d内快速释放,磷在翻压80 d内均稳步释放,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为KNP。2种绿肥比较,二月兰的磷累积腐解率显著高于毛苕子,其他养分的累积腐解率也以二月兰较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还田方式下2种夏季绿肥的腐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夏季绿肥作物的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动态特征,为绿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田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夏季豆科绿肥品种猫豆和赤小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法模拟其在免耕覆盖还田和翻压还田方式下的腐解动态,分析其干物质的腐解特征及碳、氮、磷和钾等养分的释放情况。【结果】在免耕覆盖还田和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茎秆在还田后的0~20 d腐解速率较快,之后腐解缓慢;至还田100 d时,在免耕覆盖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40.11%和37.25%,在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70.71%和66.87%。至还田100 d时,在免耕覆盖还田方式下猫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20.44%、15.64%、45.28%和83.49%,赤小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17.66%、13.33%、40.33%和79.49%,而在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5.24%、63.78%、84.36%和92.48%,赤小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0.06%、58.88%、79.56%和88.20%。【结论】绿肥作物猫豆和赤小豆干物质及碳、氮、磷和钾等养分的累积释放率和释放速率表现为翻压还田免耕覆盖还田,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碳氮;猫豆的干物质腐解及养分释放速度大于赤小豆,作为夏季绿肥品种翻压还田效果优于赤小豆。  相似文献   

5.
利用网袋法模拟研究了二月兰、毛苕子2种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2种绿肥均在翻压后14 d内腐解较快,随后腐解速率变慢,翻压80 d时,二月兰、毛苕子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66.92%和63.12%.2种绿肥不同养分的释放快慢不同,氮和钾在翻压7d内快速释放,磷在翻压80 d内均稳步释放,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为K>N>P.2种绿肥比较,二月兰的磷累积腐解率显著高于毛苕子,其他养分的累积腐解率也以二月兰较高.  相似文献   

6.
5种绿肥在柑橘地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绿肥在柑橘地还田后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特征,为绿肥在橘园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应用尼龙网袋法,在柑橘地采用拉巴豆、紫云英、光叶苕子、紫花苜蓿、黑麦草等5种绿肥进行翻压还田,还田深度为20 cm,并分别于还田后的第20、40、60、80、100 d对5种绿肥样品进行取样,对样品中的碳、氮、磷、钾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研究5种绿肥的碳氮比、腐解规律以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5种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均表现前期(0~20 d)快,中后期(20~100 d)慢的特征。腐解至20 d,5种绿肥腐解率达到35.52%~73.96%,腐解至100 d,腐解率达79.13%~90.25%。腐解至20 d,5种绿肥的C、N、P、K的释放率分别为38.10%~78.59%、66.92%~87.63%、28.60%~80.92%、80.22%~96.72%;腐解至100 d时,5种绿肥的C、N、P、K的释放率分别为80.90%~95.48%、 94.63%~97.64、 59.66%~96.28%、 94.46%~99.64%,养分累计释放率表现为钾氮碳磷。5种绿肥的碳氮比随腐解的进行大致呈现上升的趋势。【结论】5种绿肥还田后,紫云英的累计腐解率最高,拉巴豆的N和K累计释放率最高,黑麦草的C和P累计释放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豆科与非豆科绿肥混合还田后的养分腐解和释放规律,以豆科绿肥紫云英和箭舌豌豆、非豆科绿肥黑麦草和油菜为材料,在温室大棚内应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紫云英、紫云英+黑麦草、紫云英+油菜、箭舌豌豆+黑麦草、箭舌豌豆+油菜5种绿肥混合还田后的腐解特征及氮、磷、钾养分释放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绿肥腐解过程可分为快速腐解期(0~20 d)、中速腐解期(20~70 d)和缓慢腐解期(70~110 d)3个阶段;其中,紫云英还田的腐解率及养分累积释放率均在前三阶段(0~5 d、5~20 d、20~40 d)较高,而紫云英+油菜和箭舌豌豆+油菜还田的在后两阶段(40~70 d、70~110 d)较高;试验结束时(110 d),各处理绿肥累积腐解率为57.61%~66.25%,氮、磷、钾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7.75%~69.69%、55.54%~64.38%、93.73%~95.71%,表现为钾>氮>磷,其中,紫云英+油菜混合还田的累积腐解率和氮、磷累积释放率最高,箭舌豌豆+黑麦草的钾累积释放量最高。综上可知,绿肥腐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速率受绿肥种类和不同绿肥混合的影响,紫云英和油菜混合还田更适...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生长时期籽粒苋绿肥在油茶林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设置覆盖地表和埋压地下2种方式,研究现蕾期和成熟期籽粒苋绿肥碳、氮、磷、钾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现蕾期籽粒苋腐解速度快,腐解后干物质剩余少,覆盖地表与翻压地下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8.18%、71.11%,干物质腐解速度相当;氮、钾养分释放快,磷养分释放慢。成熟期籽粒苋腐解速度较慢,腐解后干物质剩余较多,覆盖地表与翻压地下累计腐解率分别为54.05%、70.66%,埋压地下干物质腐解速度明显快于覆盖地表;氮、钾养分释放较现蕾期相对要慢,磷养分释放相对较快。将籽粒苋用作绿肥,现蕾期籽粒苋氮肥肥效较好,且可作为油茶林的追肥;成熟期籽粒苋10月份后埋压土壤中作油茶林的基肥。  相似文献   

9.
油菜·小麦秸秆在稻田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川东北丘陵区油菜、小麦秸秆在稻田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为水稻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以油菜荚壳、油菜茎秆、油菜蔸部和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这4种材料在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4种秸秆材料腐解速率均呈现先快后慢,从大到小依次为油菜荚壳、小麦秸秆、油菜茎秆、油菜蔸部,还埋10 d累积腐解率在29.20%~51.70%,还埋100 d累积腐解率在43.50%~75.80%;不同秸秆材料养分释放速率亦表现为先快后慢,还埋20 d各材料的碳、氮、磷、钾释放率均在30.00%以上,其中钾素释放速度最快(平均达98.70%),还埋100 d累积释放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钾(99.10%)、磷(60.60%)、氮(58.40%)、碳(58.00%)。[结论]生产上应根据秸秆腐解规律及养分释放规律制订合理的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南方稻作区主要作物(水稻、小麦和油菜)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干湿交替和还田方式对作物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以期为水旱轮作区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和秸秆还田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水作期经过120d的腐解,覆盖处理的作物秸秆累积腐解率为20.6%~27.2%,且作物种类之间差异不显著;翻压处理的作物秸秆累积腐解率为55.4%~69.3%,腐解效果表现为水稻油菜小麦。旱作期覆盖或翻压处理的秸秆腐解量和腐解率均显著低于同期水作处理。3种作物秸秆在水旱轮作中无论覆盖还是翻压还田,养分累积释放率均表现为钾磷碳氮。水作期腐解试验结束时(120d),覆盖处理3种作物秸秆碳、氮、磷和钾的平均释放率分别为40.1%、22.4%、54.4%和75.8%;翻压处理的养分平均释放率依次分别为75.8%、44.7%、76.5%和93.8%。旱作期腐解试验结束时(210d),覆盖处理水稻秸秆碳、氮、磷和钾的释放率分别为43.4%、30.8%、43.7%和71.0%;翻压处理水稻秸秆养分释放率依次为64.8%、46.3%、57.0%和95.2%。采用一级动力学渐进函数模型对秸秆累积腐解率进行拟合,水作期的相关系数r2介于0.981~0.991之间,均显著相关;旱作期函数拟合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水旱轮作体系中,同等腐解周期内秸秆腐解速率表现为水作旱作、翻压覆盖;旱作周期相对较长仍可达到水作时的秸秆腐解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油肥1号(甘蓝型)、紫叶芥(芥菜型)和南县白(白菜型)油菜为材料,采用网袋包埋法研究不同类型油菜用作绿肥的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型油菜的快速腐解期均为埋填后0~28 d,腐解率均在60%以上;埋填后28~102 d为缓慢腐解期,最终腐解率均在80%左右。肥力释放规律与腐解规律相似,至102 d碳累积释放率为76.16%~79.65%,钾累积释放率均在98%以上,氮的累积释放率为74.79%~85.92%,磷的累积释放率为71.68%~78.56%。3种油菜养分的累积释放率无显著差异;碳释放量表现为油肥1号紫叶芥南县白,氮释放量表现为紫叶芥油肥1号南县白,3种类型油菜的磷和钾的释放量相当。油肥翻压后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高寒地区不同豆科绿肥翻压还田后在土壤中的生物腐解效应,以及不同绿肥类型分解速度和养分释放量动态,探讨如何筛选鲜草产量高、养分效应好的绿肥品种,用以改善土壤肥力,为下茬作物种植提供最大限度的肥效作用。采用尼龙网袋法,对救荒野豌豆、胡卢巴、豌豆等3种不同豆科绿肥种植翻压还田后的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救荒野豌豆植株的全氮、全磷、全钾养分积累及水分含量最高,豌豆最低,胡卢巴介于中间;救荒野豌豆绿肥翻压还田后的鲜体绿肥腐解效果优于其他2个品种,其鲜体腐解速率最高达到0.225 g/d,翻压30 d其腐解率为60%,全氮、全碳养分释放率分别为78.41%、68.81%;3个品种豆科绿肥的C/N均呈下降的趋势,胡卢巴的C/N由16.4下降至8.46,救荒野豌豆的C/N由8.27下降至7.99,豌豆的C/N由10.38下降至8.37。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有机物料在黄壤旱地中的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猪粪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网袋填埋法,结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在等碳量还田条件下翻埋入黄壤旱地后的腐解特性和养分释放特征。以期为贵州省黄壤旱地条件下有机物料还田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过180 d腐解后,不同有机物料腐解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的趋势,三种有机物料累计腐解率为60.98%~62.69%,表现为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猪粪;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处理腐解率最低,达到腐解平衡的时间较短;水稻秸秆和猪粪养分释放率均表现为钾磷氮碳,玉米秸秆养分释放率表现为钾磷氮碳;有机物料中碳、氮、磷和钾的释放率分别为58.50%~78.75%、54.96%~69.26%、75.29%~91.66%和93.49%~98.07%。总体表现为秸秆类累积腐解率大于粪肥,各有机物料中钾素释放速率较高,施用玉米秸秆维持并提高旱作黄壤肥力的较好措施。  相似文献   

14.
荔枝剪枝还田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荔枝剪枝在土壤中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为荔枝剪枝还田利用和有机替代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他果树剪枝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粉碎荔枝枝条和叶片为供试材料,应用网袋法研究其在覆土和覆盖处理下干物质、粗纤维、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变化。【结果】荔枝枝条和叶片在处理0~30 d腐解速率快,处理30 d 时,荔枝枝条在覆土和覆盖处理下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20.8%、13.9%;荔枝叶片在覆土和覆盖处理下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27.8%、20.9%;荔枝枝条处理240 d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51.7%、38.8%,荔枝叶片处理150 d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55.2%、42.5%,表现为覆土覆盖。在整个腐解过程中,荔枝枝条的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PN,荔枝叶片的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NP。荔枝枝条和叶片中的全钾在覆土处理下累积释放率均达90%以上。【结论】荔枝剪枝还田利用,可以采用将荔枝剪枝粉碎后先覆盖果园再适时翻耕入土的管理方式,要适当减少基肥中钾、磷肥用量,适时补充氮肥。  相似文献   

15.
《天津农业科学》2014,(10):60-64
应用网袋法研究不同还田方式下香蕉茎秆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下,香蕉茎秆在0~30 d腐解速度快,30 d时,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处理下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60.6%,71.9%,77.6%;在180 d时,香蕉茎秆的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86.4%,95.6%,91.0%,表现为覆土覆膜覆膜覆土。腐解过程中,覆土覆膜和仅覆膜处理下香蕉茎秆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180d时,碳、氮、磷、钾的累积释放率均达到80%以上。考虑香蕉茎秆还田养分的释放情况,可以适量减少基肥中钾肥用量,如果采用短期还田,建议使用仅覆膜的方式,如果长期还田建议使用覆土覆膜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稻田豆科冬季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豆科冬季绿肥作物紫云英、苕子的腐解和养分释放规律,采用网袋法研究其在稻田中的腐解动态。结果表明,在稻田环境中,紫云英和苕子的茎秆在0~20 d腐解速度较快,累计腐解率分别为42.3%、44.6%,之后,腐解缓慢,在100 d时,紫云英和苕子累计腐解率分别达74.5%、76.6%。经过100 d的腐解,紫云英的碳、氮、磷、钾累计腐解率分别为70.1%、72.3%、81.2%、89.3%;苕子的碳、氮、磷、钾累计腐解率分别为76.3%、75.5%、83.5%、91.1%。紫云英和苕子茎秆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氮≈碳。苕子的茎秆累计腐解率及碳、氮、磷、钾等养分的累计释放率均大于紫云英,翻压还田后其理论化肥减施量大于紫云英。  相似文献   

17.
选用广西常见的拉巴豆、紫云英、光叶苕子、紫花苜蓿及黑麦草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尼龙网袋法,研究其在柑橘覆盖还田方式下腐解及养分动态.结果表明,5种绿肥前期腐解速率快,0~20 d是绿肥的快速腐解期,随后进入缓慢腐解期,到100 d时,5种绿肥的累计释放率为拉巴豆>紫云英>黑麦草>紫花苜蓿>光叶苕子,分别达到84.28%、7...  相似文献   

18.
不同还田方式下小麦秸秆的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尼龙网袋法,以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还田方式下小麦秸秆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85 d的田间腐解,各处理小麦秸秆腐解率为37.75%~68.34%,秸秆翻埋还田腐解率较覆盖还田显著提高61.59%。秸秆养分释放速率与秸秆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腐解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前期快、后期慢。其中,覆盖还田钾释放率为81.60%,翻埋还田为85.79%;覆盖还田氮释放率为49.72%,翻埋还田为60.94%。翻埋还田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平均腐解率为60.89%、84.83%、36.94%,较覆盖还田分别显著提高27.64%、20.12%、49.25%。综上,在秸秆腐解过程中,翻埋还田在组成成分降解、养分释放方面均优于覆盖还田,而施肥处理对秸秆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绿肥轮作还田模式对沿海滩涂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黑麦草-田菁(LS)、蚕豆-田菁(VS)2种轮作模式下绿肥还田生物量、养分(碳、氮、磷、钾)累积量以及土壤pH、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水溶性盐总量的变化,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S轮作模式下的还田生物量整体高于VS轮作模式。LS轮作模式下5季绿肥的碳、氮、磷、钾养分累积总量较VS轮作模式下分别增加27.80%、9.80%、33.60%和27.10%。2种轮作模式下,1~5季绿肥翻压还田后,土壤pH值为8.02~8.26,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较种植前增加17.70%~99.60%、6.90%~100.00%、53.60%~158.00%和1.39%~71.26%,且整体以LS轮作模式下较高。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在第1~3季逐渐降至1.00 g/kg以下,第4~5季又呈缓慢上升趋势。综上,不同绿肥轮作模式下绿肥还田可明显改善滩涂土壤养分和盐分状况,且LS轮作模式优于VS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桃园种植不同绿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桃园行间种植不同品种绿肥,研究种植绿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种植翻压绿肥,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肥力。2016年度,与清耕处理相比,桃园种植二月兰、毛苕子、鼠茅草后的土壤容重分别降低4.97%、4.34%、2.48%;2017年度,与清耕处理相比,三种绿肥翻压模式下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0.60%~2.71%、3.85%~9.81%、2.73%~4.76%、2.00%~4.14%;桃园种植绿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以二月兰处理最高,放线菌数量以毛苕子处理最高;桃园覆盖绿肥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都显著高于清耕,三种酶活性都以二月兰处理最高。可见桃园种植翻压绿肥能够起到很好的改土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