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州市增城依托白水寨风景区旅游资源,辅以南香山森林公园、蕉石岭森林公园、中新森林公园、白洞森林公园、正果湖心岛、鹤之洲湿地公园等森林公园,进行增城森林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与旅游体系建设,并以森林公园为依托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促进了全市旅游业迅速发展.文章结合增城市森林旅游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其森林生态旅游景观构建,提出...  相似文献   

2.
对湖南省58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在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发展方面进行典型共性分析研究,指出森林公园在基础设施、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建设与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森林公园在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建设方面相互融合发展的建设新模式,以期引导森林公园发展在政策制定、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建设发展管理方面更科学、规范和健康。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兴起,森林公园已逐渐成为我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人类活动和森林公园自身建设的不完善,也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制约着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为对象,从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建设三方面构建了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  相似文献   

4.
金德龙 《绿色科技》2015,(2):110-112
指出了森林公园作为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生态旅游场所,吸引了众多旅客。对东阳市南山森林公园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南山森林公园精确定位、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强领导的建议意见,以加快森林公园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5.
以森林资源为主要构景元素的林区所开展的森林生态旅游,对旅游地的自然资源有着特殊的要求。SWOT分析表明:广东省佛山云勇森林公园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明显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特色自然山水景观缺乏、林分景观质量欠佳以及产品开发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云勇森林公园应该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战略布局中的发展机遇,采取有效的措施,建设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休闲旅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锦华 《热带林业》2000,28(2):68-76
当前,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事业发展的新时尚,森林公园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发展森林旅游,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迎合了人们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尖峰岭是海南省六大旅游中心系统之一,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是该中心系统的核心,其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西部生态旅游及至海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不但是公园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海南生态省战略目标的需要,为此,分析尖峰岭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今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森林公园是适应森林旅游不断增长的需要而迅速发展的新兴生态旅游目的地。虽只有短短的发展历程,但它在区域资源保护中,发挥了积极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森林公园既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升森林公园品质既是森林公园管理的目标,也是高质量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必然要求。本文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肇庆市北岭山森林公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北岭山森林公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区位优势明显、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等方面;劣势主要是资源自然属性较低、旅游产品单一、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机会在于区域旅游协作发展态势强劲、森林旅游发展政策扶持和森林生态旅游市场需求旺盛;目前主要威胁来自于旅游项目开发制约因素较多、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和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等。在SWOT分析研究基础上,从完善总体规划、提高管理水平和创建优质旅游景点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森林公园品质开发策略,为北岭山森林公园建设及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肃森林旅游现状不容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一个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现有 220个国有林场, 32个自然保护区, 800多个林业站。 1984年,将连城实验林场开辟为吐鲁沟森林风景区,使森林生态旅游在陇原大地上开始起步。 1992年,原林业部把森林公园和森林生态旅游工作作为深化林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该省林业系统以此为契机,依托资源优势,兴建森林公园和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工作。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森林公园 44处,其中国家级 7处,省级 37处,经营总面积达 30万公顷以上。 1999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中国森林公园集粹” 119处森林公园中,甘肃的吐鲁沟、兴…  相似文献   

10.
规范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景观资源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济南森林公园建设开发实践,在分析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利用森林景观资源,建设森林公园,开展森林生态旅游,走一条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促进森林景观资源保护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广州森林旅游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运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对广州市森林旅游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广州市森林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结合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近几年经营情况,认真分析生态旅游发展形态,结合保护区目前管理现状和国家对保护地管理的政策,研究自然保护区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分析现阶段存在的诸如缺乏可操作的定性定量标准,生态旅游设施工程建设难度大,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等困难和问题,提出编制生态旅游项目详规,强化监管检查,创新开发旅游产品,推动生态旅游转型升级,构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监管、监测与评估体系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鼎湖山生态旅游深层次开发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鼎湖山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等待开发。作者根据鼎湖山生态旅游业的现状,提出了鼎湖山生态旅游深层次开发的设想,应以森林旅游为龙头,形成主题丰富的森林旅游产品;同时应着力开发文化生态旅游及土特产生态旅游系列产品。并从生态旅游规划,资源保护与管理、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教育和市场促销等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研究山西森林公园建设总体布局和规划入手,对森林公园建设的地域、层次、类型及森林旅游线路的开辟等做了总体战略规划,并对规划的实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认为,山西森林旅游资源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山西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只有依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把森林旅游纳入全省旅游产业的大循环中,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稳定的森林旅游热线,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山西森林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形成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山村森林资源丰富、民风各异, 为山村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历史较短, 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日本埼玉县饭能市的山村环保旅游向我们展示了现代旅游业的新气象, 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而且还发挥了旅游的带动作用, 使林业由资源产业向生态产业转移, 给我国山村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润泽  林卉 《热带林业》2011,39(3):37-39
当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生态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文章阐述了林业生态旅游建设是国际旅游岛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分析了林业生态旅游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林业生态旅游建设要解决的三个重点问题,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升蛇蟠岛生态环境质量,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结合蛇蟠岛的生态旅游资源及森林资源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岛屿的山地、平原、村庄、码头、石洞区等沿海防护林和生态风景林建设的对策与实施措施。通过岛上生态风景林的建设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广东省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广东地区绿化大环境的特点,并与浙江、湖南等省区森林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进行比较,比较分析其差距和应用前景。针对广东地区绿化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以建设绿色生态大省为目标,拓宽思路,完善体制,进一步改善城乡绿化管理,同时加强城区重点绿化项目建设,相对集中人财物力开发应用山区和城市周边森林资源,创建特色森林旅游品牌,发展粤东西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森林旅游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旅游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延伸。全省现有森林公园108个,分布在16个地(州、市)的74个县(市、区)。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但森林公园的景区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经营管理跟不上,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制约。针对森林公园区位优势,结合当地风土人情,突出重点,对森林公园的景区进行科学规划,明确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目标,并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注重森林公园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聘用,是促进云南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生态旅游发展环境决定着公园发展生态旅游质量。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环境进行研究,客观面对环境优势和劣势,把握发展机遇,为实现公园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