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大尺度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7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国大范围流行,为明确大流行年份小麦条锈病时空动态,本研究通过在全国小麦主产省区定期调查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并在总结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小麦条锈病在县域水平随时间发展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动态。结果表明,2017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国黄淮海麦区大范围流行,发生面积达555.66万hm2,主要发生麦区平均病叶率为2.70%~40.00%、病害严重度为7.6%~45.2%、病害扩散速率为0.007~0.140;病害发生范围波及全国18个省(区、市)866个县,向北扩散至北纬41°的内蒙古五原县,向东扩散至东经121°的山东省烟台市和威海市。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因素和防治策略蒋滨刘正德(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麦病室成都610066)小麦条锈病是我省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1996年是我省自80年代以来特大暴发年。同往年相比,该年发病早,发病面广,危害面积大、传播快,给我省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  相似文献   

3.
对持续控制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南为我国条锈菌的主要越夏区 ,是导致我国中部麦区秋苗发病并进一步引起东部广大麦区发病的主要菌源基地。由于小麦在陇南不同海拔高度垂直种植 ,病菌在区内能顺利完成越夏、越冬和周年循环 ,有利于新小种的产生、保存和发展 ,致使陇南成为我国小麦条锈菌易变区和新小种的策源地。因此治理好陇南条锈菌越夏易变区 ,可大大减少向中、东部麦区提供的菌源 ,阻滞病菌变异和发展的机会 ,这不仅控制了本地区的条锈病的流行 ,也将保护东部麦区和西部春麦区 0 13亿hm2 小麦免受条锈病危害。可见 ,陇南是我国控制条锈病流行关键性地带。近年来 …  相似文献   

4.
1996年陇南麦区小麦条锈病再度流行危害,其流行态势迅猛,发生范围广,流行程度重,为1990年大流行以来最重的一年。新的毒性小种条中30、31号上升,导致生产品种抗性丧失;气象条件适宜;菌源量大等是今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文中针对该区目前生产上利用的品种及后备品种(系)抗病性变异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叶部病害,是全世界范围内小麦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1,2]。在我国,西北冬春麦区、西南冬麦区、黄淮海华北、淮北等地冬麦区,都发生过小麦条锈病的暴发流行,给小麦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2002年,生理小种CYR32在我国引起小麦条锈病暴发流行,造成小麦产量损失1.3亿多吨,有的省份甚至有10%~20%以上的小麦  相似文献   

6.
小麦条锈病是荆门市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在1990年、2002年偏重发生。2009年初,小麦条锈病来势猛,北部麦区发生偏重,南部麦区发生偏轻,发病范围广,实际损失低。全文围绕1990年、2002年、2009年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求找出本地小麦条锈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2007-2009年,对甘肃省中部麦区小麦条锈病越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条锈病菌在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海拔1 718~2 350 m地带自生麦苗上可顺利越夏,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63.0%~80.0%和1.05%~5.80%,其越夏菌源量比陇南更大,是当地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秋苗病情调查结果表明,中部麦区秋苗病田率和病叶率均高于同期陇南麦区;品种抗性监测结果发现,34个供试品种(系)在中部麦区和陇南麦区的抗条锈性表现基本一致,部分品种发病程度重于陇南麦区。表明甘肃省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已成为陇南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还对中部麦区越夏菌源的影响、作用及品种抗性变异因素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李红  彭传华  袁浩  陈昌东 《湖北植保》2011,(4):53-54,58
湖北属南方冬小麦区,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00万hm^2,总产量340万埏,主要分布在鄂北岗地、江汉平原、鄂东北及鄂西北山区。小麦条锈病是湖北麦区的常发性病害,其发生范围广,流行频率高,为害严重,是湖北小麦生产上最具威胁性的病害之一。2010-2011年度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较轻,但湖北大范围流行,究...  相似文献   

9.
1996年岷县晚熟春麦区小麦条锈病暴发流行及原因浅析魏周全(甘肃省定西地区植保植检站743000)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岷县晚熟春麦区严重发生,特别是1996年暴发流行,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岷县也属于洮、岷晚熟春麦越夏区,其条锈病的流行与否,对小麦...  相似文献   

10.
全国冬小麦秋苗均可遭受来自西北和西南越夏区条锈菌的侵染与危害, 条锈菌在寄主上进一步繁殖和发展, 引起本地或者外地小麦条锈病流行。不同麦区秋苗条锈病发生时间、发生程度及其菌源传播规律各不相同, 年度间亦存在差异。根据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频率、病菌越冬和越夏情况、秋季菌源和春季菌源的有无与多少、提供时间及其影响范围与作用, 结合地理生态条件、气候特点、小麦种植区划与栽培模式等, 将中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区域划分为8个明显不同的生态区系, 即关中、华北春季流行区; 成都平原、江汉流域冬季繁殖区; 西北、川西北越夏易变区; 云贵高原越夏冬繁区; 新疆冬春麦常发区; 西藏高原青稞、小麦常发区; 南方晚播冬麦偶发区; 内蒙古、东北春麦偶发区。通过病害实地调查、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高空气流轨迹分析, 进一步揭示了区间菌源传播关系。陇南、陇中、陇东、宁南、海东、陕西宝鸡以及川西北和云贵高原等地区离越夏区较近, 冬小麦播种较早, 秋苗条锈病发生早、发病重, 秋季随西北气流传播到平原冬麦区和海拔较低的冬麦区侵染危害秋播麦苗, 其菌源数量对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的秋季菌源基地, 面积约67万hm2; 成都平原、江汉流域、陕南、豫南、云贵坝区等麦区, 离条锈菌越夏区相对较远, 小麦播种期也较晚, 秋苗发病较晚较轻, 但冬季气候温和, 雨露条件充沛, 条锈菌在冬季可以不断侵染和繁殖, 在早春可积累大量菌源, 然后向北部和西部广大麦区扩散传播, 引起小麦条锈菌春季侵染, 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的春季菌源基地, 面积约200万hm2。云贵高原越夏冬繁区可为我国广大麦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麦区提供部分菌源, 荆州等鄂东南地区是云贵菌源向长江下游麦区传播的中转站。云南与甘肃之间存在大量的基因流, 推测云南可能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的起源中心。西南和西北秋季菌源对长江流域麦区的相对重要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小种标记分析云南省两个县的小麦条锈菌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引起的气流传播病害,在世界各主要麦区均有发生,也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频繁,易产生新毒性小种,导致小麦品种的抗病基因失效,引起小麦条锈病周期性流行。因此,了解小麦种植区的条锈菌群体结构组成及变异,对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条锈病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麦条锈病是陕西省小麦生产上的重大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和主栽品种抗锈性的全面丧失,条锈病又成为陕西省小麦生产上的重大隐患。在过去的3a中,本省小麦产区干旱少雨,抑制了锈病的发生。2002年3~5月出现了阴雨潮湿天气,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流行,陕南、关中地区中度偏重流行,部分地区大流行,是1991年以来发生最严重的一年。1发病特点2002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呈现以下特点:①发病面积大,损失严重。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62.15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6%,比2001年扩…  相似文献   

13.
甘肃陇南陇东小麦条锈病2003年秋季病情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陇南和陇东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病菌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越夏和越冬区。当地秋季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对全国广大冬麦区秋季发病和翌年春季流行具有重要作用。为科学分析、准确预测未来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2003年11月13~21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甘肃、陕西、四川、湖  相似文献   

14.
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生态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保护》2011,37(1)
小麦条锈病是制约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陇南等地是我国小麦条锈病最重要的越夏区和东部广大麦区秋苗发病的主要菌源基地.自2001年以来.针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连年流行成灾的严峻形势以及菌源基地病菌致病性变异和品种抗病性"丧失"等突出问题,采用生态病理学原理和方法,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区范围及其作用、病菌致病性变异、品种抗病基因遗传、作物适应性以及生态防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试验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3月1日,农业部在湖北襄阳召开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场会,重点部署了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据监测分析,今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穗期蚜虫在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可达大发生程度;白粉病和纹枯病在高产麦区偏重发生。随着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陆续发生危害。其中,条锈病在豫南、鄂北及江汉平原、西南、西北麦区呈发病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回顾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2002年小麦条锈病是继 1950年、1964年和 1990年后在全国范围内又一次大流行 ,其发生面积近 670万hm2,损失小麦约 10亿kg。发生区域涉及甘、陕、川、渝、云、贵、宁、鄂、豫、鲁、冀等 11个省 (市 )区。 2001年冬季和2002年春季气候适宜 ,以条中 32号小种为代表的毒性菌系的发展 ,使我国绝大部分主栽小麦品种不抗病 ,出现了条锈病发生早、发展快和发生重等特点 ,促成了 2002年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尽管 2002年条锈病发生范围广 ,但损失少于 1990年。提出了以品种抗病性利用及小麦抗病性变异和病菌群体动态监测、药剂和农业防治相结合 ,病害发生流行预测预报和条锈菌菌源基地治理为主的持续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侵染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可以借助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的病害,具有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危害严重等特点。该病害一直威胁着我国西北、华北、黄淮和西南等地冬春麦区小麦生产。由于该病菌毒性变异频繁,易产生新的毒性小种,常常引起小麦条锈病的周期性流行。因此,了解条锈菌群体结构组成及变异情况,对于制定有效的条锈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陇南是中国小麦条锈菌易变区、小麦条锈病的常发流行区和防治的关键地区。明确陇南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在小麦条锈病发生中的作用,对阐释该地区小麦条锈菌新小种产生的来源和指导小麦条锈病的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陇南春季自然受锈菌侵染的堆花小檗及其邻近的小麦上分离获得小麦条锈菌菌系,19个来自发病小檗的单夏孢子堆菌系在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上产生5个不同毒力类型VP1~VP5,均为新小种;在近等基因系和载体品种组成的鉴别寄主上产生17个不同毒力类型。29个来自邻近发病小檗的小麦上条锈菌菌系在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上产生了10个不同的毒力类型VP1~VP10,均为新小种;在近等基因系和载体品种组成的鉴别寄主上产生了24个不同的毒力类型。两个小麦条锈菌群体享有共同的毒力类型VP1~VP5,同时来自发病小檗上菌系的一些毒力类型不同于小麦上的毒力类型。主坐标分析(PCoA)和毒性表型聚类分析表明来自于自然受锈菌侵染小檗及其邻近小麦上的小麦条锈菌存在菌源交流。综合研究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陇南小麦条锈菌在野生感病小檗上进行有性生殖是常年发生的,感病小檗在新小种产生和在陇南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中起提供菌源的作用。因此,在陇南小麦条锈病的综合治理策略上加强对小檗的处理,降低新小种产生速率和品种抗性丧失速率,从而延长品种使用年限,同时减少新小种向东部广大麦区传播,保障小麦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陈善铭 《植物保护》1983,9(2):10-11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上最严重的病害。1950年大流行,减产120亿斤之巨,以后几年继续流行,以1964年为例,损失达60余亿斤。我国的小麦育种家和植病工作者,结合广大群众,不断地与条锈病作斗争,终于在六十年代后期控制了广大冬麦区(包括黄、淮、海,渭河流域及长江下游)条锈病的流行为害。在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生态条件各异,麦区面积极大,栽  相似文献   

20.
1 小麦据13个省、市、区统计,今年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7亿亩次,属中等偏轻发生年。其中病害发生面积3亿亩次,除小麦纹枯病外其他病害均轻发生,虫害发生面积4亿亩次,麦蚜、麦蜘蛛、吸浆虫均为中等发生年.小麦条锈病发生421万亩,为轻发生年。条锈病常发区湖北省仅在荆州地区局部田块见病,后期也未能流行,越夏基地甘肃省发病面积170万亩,是1991年发生面积的10%。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7832万亩,轻于去年,发生期偏晚,病指低,为害程度较轻。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3867万亩,与常年相似。赤霉病今年主要在江淮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发生,江苏、湖北为中等偏轻年,四川为偏重发生年,发生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