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广西浦北六万山椎林的出产的主要商品红菇(Russulasp)进行了调查,描述了其形态特征,考察了其生态环境,经鉴定,被当地群众称为“红椎菌”的应力葡酒红菇(RussulavinosaLindbl)属于菌根性食用菌(EdibleMycorrhizalFungi)。  相似文献   

2.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是一种野生名贵稀有的食用菌,主要分布于辽宁、江西、福建、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地上。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我国人工驯化栽培已获得成功。采  相似文献   

3.
<正>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是一种野生名贵稀有珍菇。自然分布于辽宁、江西、福建、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地上。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药用功效。在福建闽南地区妇女分娩,必食红菇补充营养;在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4.
正红菇菌丝液体培养及其与子实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红菇(RussualvinosaLindbl)液体培养条件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选用1%葡萄糖,0.5%黄豆粉,0.1%KH2PO4,0.05%MgSO4.7H2O配制培养基,在pH6.2的条件下发酵6d,可达到最高菌线产量2.989g/L,对正红菇子实本,液体培养所得菌丝体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丝体的粗蛋白,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子实体接近,但水溶性粗多糖的量只有子实体的1/10。  相似文献   

5.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是一种野生衡有珍贵菇品,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县城有药用功效.  相似文献   

6.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属于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是野生名贵珍菇。分布于辽宁、江西、福建、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药用功效。湖北师范学院生物系采用棉籽壳栽培,每平方米产出鲜菇8.7公斤,生物转化率达77.8%。其野外荫棚畦栽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它是一种野生稀有菇品,分布于辽宁、江苏、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每年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地上。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药用功效。  相似文献   

8.
红菇野外大棚畦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是一种野生名贵稀有的珍菇,受到市场青睐.自然分布于辽宁、江西、福建、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地上.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药用功效.在福建闽南地区妇女分娩,必食红菇补充营养;在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野生红菇真菌资源状况,从保护区采集到7种野生红菇,基于其形态特征结合ITS r DNA序列与Gen Bank中相关的红菇属的同类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将其鉴定为厌味红菇Russula nauseosa、美红菇Russula puellaris、鳞盖红菇Russula lepida、菱红菇Russula vesca、以及变绿红菇Russula virescens、Russula faustiana、粉柄红菇Russula farinipes。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丰富红菇属真菌的分类学研究,以显微生态学为基础,报道了红菇属的一亚洲新记录种蜡味红菇Russula cerolens Shaffer,标本采集于我国山东省泰安市。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盖中间灰棕色至黄棕色,边缘淡灰白色,干后具有蜡质味道,有的甚至有樟脑球的味道,菌褶近柄处分叉;担孢子椭圆形至倒卵形,具乳突状疣突,基部有时连接,侧生囊状体和褶缘囊状体棒状,顶端常有乳突状或念珠状突起。该研究对该种进行描述,并附有形态图。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丰富红菇属真菌的分类学研究,以显微生态学为基础,报道了红菇属的-亚洲新记录种蜡味红菇Russula cerolens Shaffer,标本采集于我国山东省泰安市.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盖中间灰棕色至黄棕色,边缘淡灰白色,干后具有蜡质味道,有的甚至有樟脑球的味道,菌褶近柄处分叉;担孢子椭圆形至倒卵形,具乳突状疣突,基部有时连接,侧生囊状体和褶缘囊状体棒状,顶端常有乳突状或念珠状突起.该研究对该种进行描述,并附有形态图.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红菇属真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榄色红菇(Russula firmula),标本采自中国吉林省。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盖中央土褐色或橄榄色,向边缘渐淡至浅褐色。菌褶近柄处常分叉,担孢子椭圆形或倒卵形,具疣突,疣突有时相连;侧生囊状体和褶缘囊状体窄,棒状,顶端常有乳突状或念珠状突起。  相似文献   

13.
短信平台     
《农村百事通》2009,(20):73-74
江西读者(手机号:151&#215;&#215;&#215;&#215;5521)问:可以介绍一下红菇的栽培技术吗? 答:红菇是一类大型菌根真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红菇目、红菇科.别名大红菌、鳞盖红菇、大红菇、美丽红菇,是一种野生名贵稀有的食用菌.夏秋季节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土上。红菇营养丰富,口感脆嫩.味道鲜美,有生血、补血、补肾、壮阳等药用功效.  相似文献   

14.
红菇提取液对大龄小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红菇子实体提取液对大龄小鼠的抗氧化性能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大龄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1组为大龄小鼠对照组,仅饲喂基础饲料和水 2、3、4组分别为大龄小鼠红菇低、中、高剂量组,这3组在饲喂基础饲料和水的基础上,每日早上9:00分别进行人工灌喂浓度为100、150、200 mg/ml的红菇提取液,灌喂量为0.2 ml/10 g小鼠体重,另外再设一小龄小鼠比较组(5只,仅饲喂基础饲料和水),连续喂养21 d后,检测各组小鼠脑、心、肝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大龄小鼠红菇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与大龄小鼠对照组比较,其大脑、心肌、肝脏组织内SOD活性均有升高,MDA含量均有降低,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差异性增大 大龄小鼠对照组与小龄小鼠比较组比较,SOD活性和MDA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但大龄小鼠红菇高剂量组与小龄小鼠比较组比较,SOD活性和MDA含量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菇提取液可升高大龄小鼠组织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其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基本到达小龄小鼠的水平,红菇含有某些抗氧化成分,对大龄小鼠具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之功效。  相似文献   

15.
张斌  周再知  陈羽  梁坤南  余雪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71-11873
[目的]通过对常规培养基营养因子优化,筛选出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红菇的仿生栽培和深层培养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研究葡萄糖、(NH4)2SO4、ZnSO4和VB1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红菇纯培养菌株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结果表明,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00-25.00g/L,(NH4)2SO4为2.07~4.83g/L,ZnSO4为4.50~6.50g/L,VB1为0.15—0.20g/L。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马铃薯汁+葡萄糖20.00g/L+(NH4)2SO42.07g/L+ZnSO45.50g/L+VBB10.20g/L+KH2PO43.00g/L。[结论]用该培养基配方进行温室振荡发酵试验时,得到红菇最大菌丝产量为0.64g/L。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浦北县椎林下野生红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 ,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 ,分别接入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进行菌丝萌发试验 ,获得了红菇组织分离纯培养菌丝体。比较了几种不同成分培养基的分离效果 ,并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经 3代母种扩转 ,在Ⅰ号、Ⅴ号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以采自福建省山区的正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为研究材料,进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PB2(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 II)保守区段克隆测序和序列同源性比对。将从GenBank中获得的部分红菇属物种ITS和RPB2序列与正红菇序列通过最大简约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福建正红菇与云南大红菌Russula griseocarnosa X.H.Wang,Zhu L.Yang&Knudsen,sp.nov.间序列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以99%的支持率聚为一簇。福建正红菇与欧洲红菇Russula vinosa及玫瑰红菇Russula rosea间序列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不同分枝。基于RPB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也表明福建正红菇与云南大红菌聚为一簇(支持率94%),而与玫瑰红菇聚为不同分支。  相似文献   

18.
1、背景技术大红菇(Russula rubra)为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的外生菌根菌,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药用外生菌根菌。相关资料表明:食用菌菌丝体的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与其子实体相近,有的甚至高于其子实体。另外,大红菇菌丝体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德化县野生红菇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菇系珍贵的野生食用菌,目前人工栽培尚处试验阶段。我县槠、栲等阔叶树混交林下 共生有野生红菇,笔者对我县野生红菇的生长区域、生态环境、出菇季节等作了初步调查, 为研究、开发、利用野生红菇提供参考。 1 野生红菇的分布区域   野生红菇分布在海拔350~850 m山林地带,植被和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坡度10 ~45°的缓坡地至斜坡地。年均气温18~20℃,年降雨量1700~1900 mm,生 长 地域荫蔽,相对湿度60%~85%。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分布在美湖、春美、大 铭 、汤头、葛坑、杨梅、桂阳、水口等乡镇植被丰茂、气温较低、相对湿度大的阔叶林混交地 ,地表层由枯枝落叶形成腐殖质层,厚度一般3~5 cm,养分丰富。野生红菇发生初期扁 球形,后平展,中部下凹,菌盖大红带紫,中部暗紫黑色,边缘平滑,菌褶白色,味道柔和 。   夏秋季节,野生红菇呈单丛、散生或小区域群生于林间腐殖层地带,菇柄基部着生多条 白色索状菌丝,向下延伸,成为菌与根之间的外生菌根。  相似文献   

20.
建瓯下坑红菇自然保护区内的红菇,根据其形态特征可归为正红菇、大红菇和红菇3类,主要与栲树、米槠、拉氏栲和南岭栲等树木形成菌根,每年有2次盛产期,采收期约20 d。土壤富含腐殖质,疏松通气,保水性好且含水量在40%以上,空气湿度达80%-100%,气温为25-27℃是野外红菇子实体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