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2016年在湘西水稻两熟制地区开展了冬种黑麦草对水稻纹枯病越冬病原菌存活力及后作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冬种黑麦草处理土表越冬菌核在冬春季轮作后,菌核萌发率到第二年5月显著下降至58. 49%,而冬季休闲处理萌发率达80. 0%;冬种黑麦草处理越冬稻兜上菌丝的存活率到5月显著下降至43. 0%,而冬闲田也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到第二年5月存活率仍可达68%。可见,冬种黑麦草田无论是越冬菌核萌发率还是越冬稻兜菌丝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冬闲田。在后作水稻纹枯病发生方面,冬种黑麦草田发病初期,稻纹枯病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分别比冬闲田低3. 60%和1. 25;水稻生长发育后期,冬种黑麦草田稻纹枯病病株率及病情指数与冬闲田差异程度增加,分别比冬闲田低24. 17%和6. 42。上述研究表明,冬种黑麦草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越冬菌核的萌发率及残留于稻兜的菌丝体存活率,有效减轻后作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2016~2017年在湘西水稻两熟制地区开展了冬种黑麦草对稻瘟病菌越冬存活力及后作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冬种黑麦草田残留稻兜上的稻瘟病越冬菌丝随越冬时间的推进,存活率从2016年12月的72. 80%显著下降到2017年4月的52. 80%,冬闲田无明显下降。从越冬病菌产孢量看,冬种黑麦草田稻兜的稻瘟病菌产孢数量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均在显著减少,冬闲田则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减少显著,2017年2月到4月降低不显著;比较同一调查时间冬种黑麦草田与冬闲田越冬病菌产孢量,发现冬种黑麦草田的越冬病菌产孢量均比冬闲田显著降低。在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影响上,在同一调查时间,无论是病叶(穗)率还是病情指数,冬种黑麦草田均显著低于冬闲田,其中2017年7月、8月和9月冬种黑麦草田的病叶(穗)率分别比同时期冬闲田的病叶(穗)率低52. 83%、26. 97%和20. 61%,病情指数分别低66. 82%、45. 48%和39. 84%。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稻瘟病发生的控制以2017年7月最高,为40. 05%,8月和9月的控病率分别为31. 26%和28. 49%。综合以上结果,在稻区实施冬季种植黑麦草,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稻瘟病越冬菌丝的存活率,而且也显著降低越冬病菌的产孢数,有效减少后作水稻稻瘟病的初侵染源,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作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冬种黑麦草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广东省冬种黑麦草的经验及现状,分析了冬种黑麦草在南方农区草地畜牧业中的作用,提出了促进广东黑麦草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冬种多花黑麦草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冬种多花黑麦草品种和种植方法的比较,分析了各品种和种植方法间的优缺点,提出了冬种多花黑麦草的高产优势高效栽培技术 。  相似文献   

5.
稻田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采用野外栽培和室内分析相组合的方法,对水田冬种黑麦草后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土壤理化,生物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确证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的增产效应并初步探讨这一效应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使后作水稻除千粒重以外的各生长发育性状和产量性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叶面积指数,有效分蘖数,成穗率和结实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4%、21.1%,6.9%  相似文献   

6.
多花黑麦草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外对多花黑麦草(又名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研究和利用现状,以及国内南方农区水田冬种多花黑麦草的主要生产利用模式。在国外,多花黑麦草除了被广泛应用于肉牛和奶牛的生产以外,还被应用于对磷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在国内,冬种黑麦草技术经过近20年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华南地区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并发展形成了"稻-草-奶牛"、"稻-草-肉鹅"、"稻-草-猪"等一系列的黑麦草利用模式。探讨了生产黑麦草饲养草食畜禽在华南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子,以及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连作障碍是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本研究尝试在蔬菜种植冬季导入一季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通过"黑麦草-蔬菜"轮作,探讨冬种黑麦草对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P0. 05)、土壤速效磷(P0. 05)、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电导率(P0. 05)、土壤速效钾含量(P0. 05);并缓解土壤速效氮的流失。试验结束时,种草(冬种意大利黑麦草)区、菜心(菜心连作)区和对照(冬闲)区土壤含水量分别较本底值升高231. 62%、67. 78%和140. 80%;土壤电导率则分别下降86. 36%、66. 67%和71. 43%,种草区和菜心区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升高11. 28%和3. 88%,而对照区降低1. 22%;土壤有效氮含量分别下降19. 43%、21. 26%和44. 01%;土壤速效钾分别降低71. 5%、2. 73%和48. 37%;种草区和对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8. 63%和11. 28%,而菜心区则降低4. 6%。构建"黑麦草-蔬菜"轮作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冬种黑麦草对农田杂草及其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农田杂草的萌发、生长,明显地依赖于土壤中活动的杂草种子库。2009-2010年冬季,在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花都基地构建的“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蔬菜”轮作系统中,通过对大田杂草种类和数量的跟踪调查,以及用诱萌法对土壤中杂草种子库的研究,探讨我国南方农区冬种意大利黑麦草对农田杂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闲时种植黑麦草可以很好地抑制农田杂草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土壤中活动的杂草种子数量。在冬季种植黑麦草和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后的试验田中,重新种上蔬菜后发现,黑麦草区内的平均杂草数目仅为菜心区的25.00%,冬闲区(对照区)的23.28%;而且,种植黑麦草后的土壤中,活动的杂草种子数量下降了67.85%;另外还发现,冬种黑麦草还可以影响农田中杂草种类,减少甚至避免农田中植株较大的杂草的生长。因此,冬种黑麦草不仅可以生产优质牧草,还可以降低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近十年来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新进展 ,包括冬种黑麦草对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性状、后作水稻生长发育以及在此轮作制度下黑麦草的生产能力、栽培利用技术等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此项轮作技术所采取的措施 ,并对生产利用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2005-2006年湖南双季稻区,6种不同土质的稻田土壤在晚稻收获后免耕种植黑麦草,其生产性能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土壤都比较适宜冬季黑麦草生产,黑麦草总干物质产量河沙泥田(11.3)>紫泥田(11.1)>灰泥田(10.6)>麻沙泥(10.5)>红泥田(9.75)>黄泥田(9.64 t/hm2)。粗蛋白含量为12%~15%,黑麦草全年粗蛋白质总产量在河沙泥田最高,为1.53 t/hm2,各处理黑麦草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均大于60%,各处理黑麦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均明显大于100%。6种土壤冬季种植黑麦草后,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变化为,除灰泥田外,冬种黑麦草处理均大于冬闲田,其中在河沙泥田增加的最高。稻田冬种黑麦草不仅能产生大量的优质牧草,对改善稻田土壤生态环境,提高稻田耕地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于深秋至晚春,在桂牧1号草地的行间种植一年生黑麦草,观察测定这种种植方式给2种草及草地带来的影响。试验设计3个处理:①在桂牧1号草地内冬种一年生黑麦草,②单种桂牧1号,③单种一年生黑麦草。把处理②的产草量与处理③的首次产量相加作为处理④,以代表桂牧1号与一年生黑麦草轮作时的产量。结果是:处理①与②中桂牧1号的越冬率无显著差异;处理①的单位面积产草量极显著高于②、④;春季,处理①的杂草极显著地少于②。这表明,在桂牧1号草地内冬种一年生黑麦草是可行可取的。  相似文献   

12.
水田冬种多花黑麦草对土壤氮磷环境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国荣  李剑  杨中艺 《草业学报》2011,20(6):118-125
研究以“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为基础,水田冬种多花黑麦草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对土壤地下渗漏水中N、P含量变化的分析,研究稻田冬种黑麦草的N、P动态,把握在种植过程中N、P向环境原位释放的数量、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加客观地评价“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在不施肥的冬闲田,仍可发生N素和P素的损失,一个生长周期中随土壤下渗水的损失量平均为NO3--N 115.98 kg/hm2,NH4+-N 0.828 0 kg/hm2,P 0.028 5 kg/hm2。而冬种黑麦草降低了这种损失,其中施复合肥375 kg/hm2处理与冬闲处理相比,NO3--N、NH4+-N和P的淋失量分别降低了49.43%,48.59%,24.11%。施肥量750 kg/hm2处理的NO3--N和NH4+-N淋失量比冬闲处理分别降低了38.20%和15.57%,但P的淋失量比冬闲处理略高。  相似文献   

13.
水田冬种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是近年来形成的冬闲田生产利用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增加复种指数,生产大量的优质青饲料,缓解南方农区冬季青饲料紧缺问题,而且可以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态群落,增加天敌昆虫的多样性,抑制农田杂草数量及其种子库,从而促进后作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其产量。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南方地区意大利黑麦草的栽培管理技术也日臻成熟。本文从黑麦草品种的选择、播种方法、水肥管理、刈割利用,以及对土壤和后作水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意大利黑麦草在南方冬闲田种植技术的全面推广及黑麦草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为系统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冬种黑麦草最终割草时间对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对冬种黑麦草最终刈割时间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4种时间间隔中,间隔15d的处理最为理想,对早稻的分蘖,生长高度,有效分蘖,穗长,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在该处理条件下表现最佳,因此,建议IRR系统中黑麦草和早稻前后作采用15d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5.
多花黑麦草是越年生牧草,它具有高产优质,利用期长,再生力强,每年可刈割5—6次。耐寒性极强,草质葇嫩,为我省当家牧草之一,是奶牛、猪、鱼的好饲料,省内国营奶牛场均有种植,深受群众欢迎。我省水热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省内多数地区种植多花黑麦草以解决冬春饲料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了充分发挥多花黑麦草在我省的生产优势和为建立种籽繁殖基地提供科学依据,1985年在所内进行了多花黑麦草种子生产能力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土壤理化性状是农业生产潜力的重要指标,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数量及土壤肥力的变化有一定影响。为解决我国南方农区冬闲田的有效利用,采用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水稻(Oryza sativa)轮作技术,研究稻田冬种多花黑麦草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水稻对照区相比,多花黑麦草/水稻处理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8.50%,全氮含量增加了8.22%,全磷含量增加了7.58%,全钾含量增加了14.96%;与冬闲/水稻对照区相比,多花黑麦草/水稻处理区土壤中细菌菌群数量增加了13.03%,放线菌菌群数量增加了3.22%,真菌菌群数量增加了4.16%。可见在南方冬闲田种植多花黑麦草不仅能为农区养殖业提供大量饲草,还能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养分,为后作水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7.
黑麦草的生产性能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意大利黑麦草,又名多花黑麦草,我省简称“黑麦草”,为禾本科越年生牧草。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优质,适口性好的青饲料。生产性能优良黑麦草根系发达,生活力,生产性能优良,我省各类土壤都可种植,土质肥沃,水肥条件较好的耕地,亩产青草在5000~6000  相似文献   

18.
杨中艺 《草业学报》1996,5(2):38-42
为了探讨在水田冬种意大利黑麦草(IRG)对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在广东省龙门县和潮安县对种草(种草区)和未种草(对照区)水田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早、晚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进行卫测试。结果表明,冬种IRG后水田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改善,速效N、P和K的含量在种草区比对照区分别高11%、26%和57%,土壤微生物总量高38%,说明了IRG根系对土壤养分有某种活化作用。相应地,种草区早稻的稻谷产量比对照区高14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冬种黑麦草期间施肥对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1)种草施肥处理区,尤其是复合肥施肥处理区的早稻生物量高于休闲区和种草无肥区,但分蘖数有所减少;(2)施肥处理增加早稻和晚稻的稻谷千粒重,施用尿素增加了早稻的有效分蘖,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晚稻的有效分蘖。千粒重和有效分蘖的增加是施肥导致后作水稻增产的主要因素;(3)种草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较休闲区增产7.9%-14.6%,比种草无肥区增产9.7%-16.5%,而 草无肥区与休闲区相比,水稻减产1.6%,可见,冬种黑麦草期间施肥是后作水稻增产的不可缺少的条件。(4)考虑到从黑麦草收获物中必然带走大量的磷和钾,本研究也证实了单施尿素影响晚稻的有效分蘖,而且单施尿素容易引起肥害,因此,种草期间应施用复合肥,施肥量对后作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只要施肥量足以维持黑麦草的正常生长(750kg/hm^2),即可对后作水稻生产产生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我省拥有光、热、水资源丰富的冬闲田80万hm2,目前除部分种植紫云英、油菜等作物外,尚有大量土地冬季闲置而未尽其用。80年代初,我省曾在吉安、高安、石城、泰和、都昌、兴国等县(市)试验推广了利用冬闲田种植黑麦草的新技术,获得成功。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冬闲田种植黑麦草具有三大好处:其一,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加速了粮、经、饲三元结构并存的种植业发展步伐,提高了我省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其二,为饲养畜禽鱼提供了优良的青绿饲料,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冬闲田种植黑麦草每666.7m2产鲜草5000kg,可供15头生长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