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随机样本的神经网络模型估算参考作物腾发量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作物腾发量(ET0)是计算作物需水量、制定灌溉制度和进行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参数之一。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ET0)的方法众多,为规范ET0的求法,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采用修改的Penman-Monteith方法。该文指出不需要收集长序列气象资料,而以随机样本建立学习速率和动量因子自适应的BP神经网络模型估算参考作物腾发量(ET0)的方法,并且与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计算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随机样本建立的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的反映气象因子(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大湿度、最小湿度、净辐射和风速)与参考作物腾发量(ET0)的非线性函数映射关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估算效果,给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区内蓝旗试验站2004年的时间尺度为日、十日参考作物腾发量(ET0)的计算及对比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甘肃省气象局石羊河流域的6个气象站近50年的观测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50年各月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分析了ET0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除武威与肃南站ET0呈逐年显著减少趋势外,其他各站的ET0值均表现为逐年增加趋势,各个站ET0 20世纪90年代较80年代均有明显增加,说明气候变化对ET0的影响较大;并分析了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年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年蒸发量、海拔高度与ET0的相关性,各站ET0与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好;石羊河流域ET0空间变化也较大,从山区到绿洲平原ET0多年平均值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3.
参考作物腾发量计算方法在新疆地区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地域辽阔,气候特征空间差异性显著。准确估算各地区的参考作物腾发量(ET0)是新疆节水灌溉设计的基础。该文选用6种计算公式利用新疆4个典型气候区的气象资料计算了ET0。并以Penman-Monteith方法作为标准,对其它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新疆各气候区1948Penman法估算的ET0值较FAO-24 Penman与FAO-24 Radiation方法更接近于P-M法的计算结果;在缺少资料的地区,Hargreaves方法或湿润区用Priestley-Taylor方法均可以得到与P-M法估值相当的结果;同时分析了P-M法计算的ET0值和水面蒸发量之间的关系,为利用水面蒸发资料估算新疆地区ET0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人工绿洲间作农田蒸散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能水平衡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作物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得到的间作作物蒸散量为688 mm,日均3.4 mm/d,用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得到的作物蒸散量为666 mm,日均3.3 mm/d,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蒸散量总值差别小。同期,水文平衡法计算结果为733 mm。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所得结果的分析表明,试验地在不同生长阶段,ET变化剧烈,生长初期、中期、末期分别为1.19、4.41和2.58 mm/d,其蒸散量分别占全年蒸散总量的7.79%、78.73%和13.48%。ET月变化显示,3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4月和5月剧烈增加;6月达到最大;此后的7月和8月降低,但仍维持在一个高水平;9月,随着作物进入生长末期,蒸散急剧减小。对ET日内变化分析可知,作物蒸散开始于早晨7∶00~8∶00,在14∶00左右达到最大,19∶00~20∶00趋于0 mm/d。不同生长阶段蒸散强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西北旱区石羊河流域作物耗水点面尺度转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DEM与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石羊河流域主要农作物春小麦需水量ETc的时空分异规律。根据8个气象站近50年气象资料,应用1998年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由收集到的春小麦需水量试验资料获得多年平均作物系数Kc。近50年来流域上游的古浪、天祝春小麦全生育期ETc呈微弱的增加趋势,中游的凉州区表现出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其他站减少趋势不显著。确立了ETc与海拔高度、纬度、坡向的多元回归关系,借助Arcview3.3、ArcGIS9.0与Visual Basic6.0软件实现了春小麦ETc的空间尺度转换,并分析了石羊河流域25%、50%、75%三个不同水文年春小麦ETc的空间变异情况。石羊河流域春小麦ETc由山区向绿洲平原递增,多年平均值为270~591 mm。估计值与计算值相差在11.1%以内。  相似文献   

6.
采用太子河流域内8个气象站1960~2005年间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ieth公式计算了46年间逐月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对参考作物腾发量及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应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影响流域参考作物腾发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近46年间太子河流域ET0值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年内ET0值分布以5、6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影响ET0的主要气候要素按影响程度强弱依次为日照、风速、温度、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气候变化下潜在蒸散发(ET0)的时空特征,为区域生态需水研究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延河流域1978—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方法对ET0进行计算,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Pettitt检验对ET0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ET0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 延河流域年平均ET0为923.53 mm,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月ET0呈单峰分布,高值月份出现于5—7月。季节上ET0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冬季的ET0呈上升趋势,秋季呈下降趋势,春季蒸散变化速率最大。空间上,ET0呈现由西部向南部增加再向东南部减少的趋势。延安站蒸散量最大,志丹站蒸散量最小,除甘泉站外其他站点的ET0均呈上升趋势,甘泉附近地区存在“蒸发悖论”现象,主导因子是日照时数、2 m高风速和降水量。ET0变化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规律,延安站变化率最大,安塞站变化最小。平均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气压、2 m高风速、降水量等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率时空差异显著,同一气象因子对ET0的影响程度具有时空差异,相同因子不同变化趋势的组合对蒸散发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延河流域ET0变化与平均温度、日照时数、2 m高风速的变化为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气压、降雨量的变化为负相关关系,其中与日照时数相关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小型蒸发皿资料估算参考作物蒸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参考作物蒸散是水文循环的重要参量,它的准确估算对于农业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尤为关键。本文利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123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以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确定的参考作物蒸散为标准,建立了基于相对湿度与10m高度处风速的由20cm小型蒸发皿换算参考作物蒸散的Kp模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ETref与蒸发皿蒸发Epan的相关系数达到0.967,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与单站模型和全区模型相比,分区域Kp模型的精度介于两者之间,同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9.
分别利用Hargreaves和PM公式计算西北干旱区ET0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甘肃张掖气象站1991~200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Hargreaves公式和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参照作物需水量(ET0)。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argreaves公式计算的ET0H年值比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计算ET0PM偏低,而在年内6、7、8月份,ET0H>ET0PM,9月份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几乎相等,其他月份ET0H<ET0PM。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风速和降雨的影响。根据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提出了适合西北干旱区ET0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参考作物腾发量时空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分析参考作物腾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中国农业及生态需水的分布与演变规律。基于全国范围200多个气象站测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应用FAO-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出各站历年逐日参照作物腾发量ET0。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反距离空间插值方法得到全国参考腾发量的分布图,统计分析了不同分区不同时段ET0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西北河西走廊地区和南方岭南地区的参考作物腾发量较大,最大值超过1500 mm。而东北黑龙江一带和四川盆地附近,参考作物腾发量较小,在600~700 mm之间。此外,夏季ET0的分布特征决定了全年ET0的分布特征。选取4个代表气象站,对其ET0的历年变化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受风速减小和气温增加的共同影响,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参考作物腾发量呈现减少趋势,湿润地区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甘肃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水土平衡模型的建立通常需要确定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模型,这一模型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整体预测模型的最终预报精度.运用FAO-24 Blaney-Criddle法、FAO-24 Radiation法、FAO PPP-17 Penman法及FAO Penman-Monteith(98) 4种方法,对甘肃省1981~2000年33个站点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O Penman-Monteith(98)模型的精度与灵敏度均显示了较强的优越性.运用该模型对甘肃省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表明:甘肃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年内逐月演变曲线呈单峰状;年际蒸散量变化与夏季年际波动变化存在较高一致性;全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分布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克苏河灌区作物的理论需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区水资源科学管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灌区内1972—2014年6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FAO修正的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进行空间数据的插值分析,对阿克苏河灌区作物的理论需水量特征分别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进行探讨。[结果](1)阿克苏河灌区多年平均ET0介于1 118~1 241mm之间,呈现中部以北地区较低,西南部、南部地区较高的规律;(2)春季和夏季的ET0最高,5,6,7月的月均ET0合计为533mm,是作物最需要水分补给的重要时段;(3)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作物年均蒸发蒸腾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010年以后的变化趋势较为显著;(4)灌区各季节及全年的ET0变化均呈现S形曲线分布,至2014年已接近波谷并有抬升趋势。[结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阿克苏河灌区作物的理论需水量随时间变化显著,春夏季受蒸腾作用影响是需要补水的关键时期,年际变化呈波动抬升趋势;在空间上亦呈现明显地带分异特点,呈南高北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湛江地区适宜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模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用湛江市日平均、旬平均、月平均气象资料,以6种方法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并以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结果为标准,评价其他方法在湛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Hargreaves-Samani方法的年平均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与FAO56 Penman-Monteith没有显著差异;月平均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除个别月份外,其他5种方法与FAO56 Penman-Monteith方法都有显著差异;不同方法计算结果与FAO56 Penman-Monteith法的均方偏差不同的时间尺度表现不同,日值计算,1948 Penman方法最小,Irmark-Allen次之;旬值计算,1948 Penman方法最小,Hargreaves-Samani、Irmark-Allen次之;月值计算Hargreaves-Samani最小,1948 Penman次之.1948 Penman、FAO24 Penman与FAO56 Penman-Monteith法的相关系数较大,Priestley-Taylor、Irmark-Allen次之,Hargreaves-Samani法的较小.  相似文献   

14.
石羊河流域近53 a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基于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石羊河流域4个测站1959-2011年的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利用敏感系数法计算了其对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敏感系数,并分析了敏感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ET0对相对湿度最敏感,其次为风速和气温,而对日照时数的敏感性最低。由于气象要素分布不均,敏感系数的空间差异显著,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在上游祁连山区形成高值区,同时,气温在该区的敏感系数也相对较大,而风速的敏感系数在下游民勤盆地较大,日照时数的敏感系数在全区无明显差异。各气象因子的敏感系数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风速的敏感系数冬高夏低,气温和日照时数的敏感系数均为夏季最高,相对湿度敏感系数的绝对值持续上升在秋季达到最大。53 a来,相对湿度敏感系数波动变化,近20 a来其绝对值上升趋势显著,而风速、日照时数和气温的敏感系数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温度资料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拟参考作物蒸散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0)精确模拟对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灌溉制度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四川盆地19个气象站点1961-1990年逐日最高、最低温度和大气顶层辐射作为输入参数,FAO-56 Penman-Monteith(PM)模型计算的ET0为标准值,建立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的ET0模拟模型,基于1991-2014年资料进行模型验证,将GRNN模型同Hargreaves(HS1)和改进Hargreaves(HS2)等简化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只有温度资料情况下不同模型模拟ET0误差的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GRNN、HS1和HS2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41、1.16和0.70 mm/d,模型效率系数(Ens)分别为0.88、0.13和0.67。3种模型RMSE在时空上均呈现HS1HS2GRNN、Ens均呈现GRNNHS2HS1趋势;与PM模型模拟结果相比,GRNN、HS1和HS2模型模拟结果分别偏大0.8%、45.1%和17.3%。在时空尺度上的误差分析均表明利用温度资料建立的GRNN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四川盆地ET0,因此可以作为资料缺失情况下ET0模拟的推荐模型。该研究可为四川盆地作物需水精确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ET0) can be estimated on basis of pan evaporation data (Epan), whose measurements have the advantage of low cost, simplicity of the measuring equipment, simple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as well as suitability for locations with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meteorological data. Epan values were converted to ET0 using the pan evaporation coefficient (Kpan). In this study, seven common Kpan equations were evaluated for prediction of ET0 in the growing season (April to October) in arid region of Iran. The Cuenca approach was best suited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FAO Penman–Monteith method (FAO-56 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