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播种时期对蒙古栎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蒙古栎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时期对蒙古栎出苗、生长的影响。2015年5月初开始调查出苗率、苗高、地茎、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结果表明:在9-10月播种的出苗率以早期(Z1)的最高,大于80%,出苗第35天达到90.2%。其他时期播种的蒙古栎出苗率也均在60%以上。早期播种的苗木苗高差异不大,但是Z1处理下较大,为15.9 cm。Z1和Z2处理地径较大,分别为4.83和4.95 mm。早期播种的蒙古栎生物量也较大,明显高于其他播种时期。所以,蒙古栎在秋播育苗时适宜早播。  相似文献   

2.
王浩 《防护林科技》2016,(4):38-39,66
通过采用经窖藏、洞藏、露天沙藏及秋季播种4种储藏方式的蒙古栎种子进行沙地育苗试验,以研究不同储藏方式对蒙古栎种子发芽及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洞藏的储藏方式效果最佳,发芽率达到96.4%;秋播不适合蒙古栎沙地育苗;不同储藏方式对蒙古栎苗木的生长量没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培育优质蒙古栎实生苗,提高出苗率和苗高地径生长量,开展了蒙古栎不同时期秋播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秋播,蒙古栎种子的出苗率和苗木生长有较大差异,10月25日和11月5日的出苗率较其他日期高,分别达到76.08%和67.26%;苗木高生长以9月20日至10月15日播种较其他日期高;苗木地径以10月25日和11月5日较高,分别为5.54和5.64cm。可见,晚播有利于提高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4.
对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进行不同粗度根段和不同ABT6浓度浸泡处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苗木高度、地径、出苗率均与实生苗对照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种根粗度减小,各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1.2~1.6 cm径级根段的出苗率和苗木地径最大,分别达到67.5%和0.52 cm,苗木高度则以>0.8~1.2 cm粗度径级根段最大,为14.98 cm,但无论苗木地径还是苗木高度均小于同期播种的实生苗,苗高仅为对照(31.40cm)的47.73%,地径仅为对照(0.72 cm)的71.68%.采用根段育苗虽可节省种子成本,但苗木生长相对较为纤弱,需培育多年才能达到当年实生苗的平均水平,且取根不易,不适于规模化扩繁.因此,从工效、成本和生长情况综合考虑,美国山核桃育苗应优先选择种子繁殖而非根段育苗.  相似文献   

5.
沙荒地文冠果播种育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沙荒地文冠果种子育苗存在的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苗木质量差等问题,选择播种时期、覆盖方式、种子处理方法、播种方式4个影响因素作不同处理组合对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文冠果种子育苗以4月25日播种,采用覆膜+沙覆盖方式,种子高温催芽,覆膜点播的组合方式最佳,其出苗率和生长量明显高于春播的其他处理组合,是沙荒地文冠果春季播种比较理想的组合方式;秋季育苗其出苗率比春播处理组合平均高22.8%,苗木地径比春播平均高31.6%,即10月28日播种,采用土覆盖,种子不处理,开沟条播的处理组合是秋季文冠果沙荒地育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骆漫  杨康  韦小丽 《经济林研究》2020,38(1):231-236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于榉树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以提高榉树容器苗的培育质量。【方法】以泥炭土、珍珠岩、蛭石、锯木屑和腐殖土5种材料为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6种基质,以此6种配方基质为供试的育苗基质(其处理编号分别为T1、T2、T3、T4、T5、T6),选择10 cm×5 cm×5 cm的无纺布袋作为育苗容器,进行了榉树容器育苗试验。测定了榉树容器苗的出苗率、形态指标、生物量及生理指标等19个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以不同配方基质培育的容器苗的苗木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6种基质处理的出苗率从大到小依次为T3>T5>T1>T2>T6>T4,其中T3基质处理的出苗率最高,T4基质处理的出苗率最低,T3基质处理的出苗率是T4基质处理的出苗率的3.47倍;T1基质处理的苗高、地径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基质处理的,T2基质处理的叶片数显著高于除T1和T5外的其他基质处理的。T2基质处理的侧枝数显著高于其他基质处理的,不同基质处理间容器苗的高径比、侧根数、主根长均无显著差异;T1基质处理的茎干质量、根干质量、苗木干质量及其质量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基质处理的,不同基质处理间容器苗的茎根比无显著差异;T1基质处理的根系活力强度和叶绿素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除T2外的其他基质处理的,T2基质处理的叶绿素总量极显著高于除T1外的其他基质处理的,不同基质处理间容器苗的叶绿素b、叶绿素a/b之值均无显著差异,T4基质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基质处理的。【结论】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以T1基质(其配比为:腐殖土∶泥炭土∶珍珠岩=2∶1∶1)培育的榉树容器苗其质量最好,这种配方基质是榉树容器苗的最佳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7.
蒙古栎育苗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蒙古栎是辽西地区的地带性树种,能与油松形成稳定的松栎混交林。在蒙古栎植苗造林试验中发现,蒙古栎植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重要原因之一是蒙古栎形成的吸收根量少。对此,采用垫砖法、去芽法和多芽法进行了蒙古栎育苗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能增加苗木的侧须根数量,但以垫砖法效果更为明显,可以作为蒙古栎少量育苗的简便方法而应用。如果大量育苗,可以试用截根育苗法。去芽法须进一步催芽,待重新萌发出新芽以后再进行播种。多芽法由于苗木生长较差。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8.
银杏在秋季采用稻草、麦秸和地膜覆盖实生播种育苗,出苗齐和苗木质量,都好于不覆盖(CK)裸地播种育苗。其中:地膜覆盖的出苗期都比CK提早17 d,出苗率、苗木高度、苗木粗度和苗木根系长度,分别比CK平均提高38.0%、8.2cm、0.25cm、和18.9cm,大幅度提高了出苗率,降低了育苗成本,建议在生产中推广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9.
各地文冠果苗木的繁育多采用露地播种育苗,单位面积内出苗率低、生产周期长,对种子的消耗量大,成本投入高。在近几年文冠果苗木及种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借鉴本地葡萄容器育苗及棉花地膜覆盖滴灌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D20cm×H20cm、D 30 cm ×H 30 cm两种规格的k-2控根容器、美植袋和普通塑料盆作为培育3年生浙江楠苗木的试验容器,以露地栽植为对照.分析了不同规格容器对培育3年生浙江楠苗木的形态、生物量积累、生理、根系构型指标及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美植袋和k-2控根容器栽植的苗木不存在根系在盆内屈曲缠绕的问题,美植袋栽植苗木的形态指标优于其他两种容器,D 30 cm ×H 30 cm的美植袋和k-2控根容器栽植的浙江楠3年生苗的生物量积累指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D 30 cm×H 30 cm的k-2控根容器栽植苗木的生理指标最好,其次是D 30 cm×H30 cm的美植袋,D 30 cm×H30 cm的美植袋和k-2控根容器的根系构型均优于对照且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D 30 cm×H30 cm的美植袋和k-2控根容器是适宜3年生浙江楠育苗的栽培容器,考虑运输的方便性,美植袋优于k-2控根容器.  相似文献   

11.
观赏苗木穴盘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介绍了观赏苗木进行穴盘育苗的种子处理,基质处理,穴盘选择,播种设备,催芽处理,种苗培育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2~5年生马尾松实生苗、扦插苗2种苗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这2种苗木造林的保存率都超过95%。扦插苗和实生苗2年生时5个测量性状(树高、胸径、冠幅、活枝轮盘数、侧枝总数)均差异不显著;3年生时树高、胸径差异显著,其它不显著;4年生时5个性状差异均显著。即从3年生开始扦插苗早期生长量才显著高于实生苗。说明扦插林早期较实生林速生。在种子短缺的情况下,利用优良的无性系繁殖苗木,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红椆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对红椆2年生直播苗和2年生撒播苗移栽容器苗苗木质量进行对比试验,同时采用不同规格容器和遮荫处理对1年生撒播苗移栽到容器后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育苗可显著提高红椆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容器规格对移栽后苗木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对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采用80%遮阳网遮荫,容器苗成活率较高,苗木高生长也显著增加,但苗木地径生长与60%遮阳网遮荫处理的苗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介绍昭通市林木种苗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全市林木种苗工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内,昭通市林木种苗管理工作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白桦育苗技术的要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长林1号、中黑防、小黑无絮速生杨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施肥方案为速生前期施1/2,速生后期施1/2,施肥量(N:P:K=2.01.00.5)1 500 kg.hm^-2;施肥苗木与对照相比较提前3~7 d封顶,而且木质化程度好,苗木合格率比对照提高11.6%。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红松种子雪藏和沙藏、红松留床苗覆锯沫子和草碳土等不同处理方法对红松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种子的沙藏和雪藏对苗木的高生长和径生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Predicting field performance using seedling quality assessme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ttsson  A. 《New Forests》1997,13(1-3):227-252
Seedling quality is defined as fitness for purpose. Attributes for assessing seedling quality are grouped in material attributes that can be rapidly assessed by any number of direct or indirect methods, and performance attributes that are assessed by subjecting whole seedlings to certain environmental regimes and evaluating their growth response. Material attributes comprising morphology, bud dormancy, water relations and nutrition and performance attributes comprising frost hardiness, vigour and root growth potential are discussed with regard to relevance for predicting fiel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relevance in assessing seedling quality are presented for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attributes: electrolyte leakage, enzymatic activity, water potential, water conductance, mineral nutrition, food reserves, mitotic index, gas exchange, chlorophyll content,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stress-induced volatile emission,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ethods with future potential in improving the prediction of field performance are identified and discussed. The methods presented in this respect ar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frared thermography, machine vision systems, integrated approaches and ecophysiological evaluations.  相似文献   

19.
从良种材料选择和用种量确定以及苗圃地选择、圃地准备、菌根菌接种、播种、大田切根、营养土配制、芽苗培育和切根及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大田切根育苗和芽苗切根育苗以及直播容器育苗和芽苗切根移植容器育苗等4种马尾松良种富根壮苗培育技术.同时,提出了壮苗指标,分析了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e seedling beetle Mesoplatys chroptera is a serious pest of Sesbania sesban and other Sesbania spp. that are important agroforestry species. Sesbania sesban was compared to Sesbania micrantha, Sesbania goetzi and Sesbania cinerascens, in a seedling inoculation test for resistance to Mesoplatys ochroptera using copulating adult instars as inoculum. The uniform susceptibility of Sesbania sesban including accessions from western Kenya was confirmed. But S. cinerascenswas found to be resistant to the pest.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ne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