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凋落物分解归还的养分能够满足森林植物生长的大部分需要,其中凋落叶分解所释放的养分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N、P、K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对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业生产力有很大作用。对闽楠、樟树、竹柏、池杉凋落叶N、P、K的释放动态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3种元素在分解过程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除闽楠凋落叶的元素基本呈释放状态外,其它3种凋落叶的养分大都呈富集现象,其中N、P以富集为主,K以淋溶释放为主。总之,3种营养元素含量及释放量在分解过程中随时间而波动。因此,本研究应用起伏型时间序列法对其动态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比较理想,说明该方法可应用于凋落物分解过程养分动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海岗  刘一  黄忠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18-1020,1023
主要论述了森林凋落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起的重要作用,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小尺度下对林木更新和群落演替的正副效应。森林凋落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分解使得被植物有效利用的养分元素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去,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而有机生命体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不会因为植物的利用而枯竭,维持了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但森林凋落物由于覆盖于森林地表,使得其对处于土壤表面的微环境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因为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发育就是从这个系统开始的,所以凋落物会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以往的研究往往注重森林凋落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正面影响,忽略了其对森林更新的负面影响,而森林凋落物的负面影响是存在的,而且这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森林的更新成败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协调、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是植物将C、N、P等养分元素返还土壤的主要途径。对于果园生态系统,具备农业和林业生态系统的双重特征,同时拥有一个“开环”结构的养分循环系统,因而凋落物分解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和生态特征。从果园凋落物分解的主要研究内容、凋落物分解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果园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的生态特性三个方面综述了果园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及生态特性。发现目前果园凋落物分解研究与实际生产问题结合性不强,缺乏对果园生态系统一些独特性生态问题的关注。因此,建议采用定量的方法,针对果园系统特性,将研究结果与生产相结合,指导果园管理,实现生态和经济双收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萌发法对浙江天目山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凋落物的自毒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探究这种凋落物的自毒作用对柳杉天然更新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柳杉凋落物及其表层土壤浸提液在质量体积比为1 ∶ 10时,对柳杉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比例的降低(1 ∶ 100),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1 ∶ 250)。自毒作用强度为未分解凋落物>半分解凋落物>表层土壤。而且未分解凋落物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度随着样品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发现,柳杉凋落物和表层土壤中均含有酚酸类化感物质阿魏酸、肉桂酸和对羟基苯甲酸,而且未分解凋落物中的这3种物质的含量均是最高的。综合推测,这3种化感物质主要来自于未分解的柳杉凋落物。图2表4参22  相似文献   

5.
植物凋落物分解是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是天然草原土壤碳(carbon, C)、氮(nitrogen, N)固持的重要来源。根系凋落物是植物凋落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分解过程是有机质和养分输入土壤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根系凋落物自身特性、非生物因子(温度、降雨与土壤养分)、生物因子(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等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草原植物根系凋落物分解过程及相关机理。在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根系凋落物分解的研究内容、试验方法进展和不足,并对未来草原植物根系凋落物分解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理解植物根系凋落物分解的地下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柳杉凋落物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种子萌发法对浙江天目山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凋落物的自毒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探究这种凋落物的自毒作用对柳杉天然更新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柳杉凋落物及其表层土壤浸提液在质量体积比为1 ∶ 10时,对柳杉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比例的降低(1 ∶ 100),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1 ∶ 250)。自毒作用强度为未分解凋落物>半分解凋落物>表层土壤。而且未分解凋落物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度随着样品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发现,柳杉凋落物和表层土壤中均含有酚酸类化感物质阿魏酸、肉桂酸和对羟基苯甲酸,而且未分解凋落物中的这3种物质的含量均是最高的。综合推测,这3种化感物质主要来自于未分解的柳杉凋落物。图2表4参22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园林植物琼花(Viburnum macrocephalum)化感物质释放途径,了解其化感作用机制,以培养皿滤纸法系统研究琼花叶片水浸物、茎叶淋溶物、叶片挥发物、根系分泌物、叶片分解物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细弱剪股颖(Agrostis tenuis)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并采用盆栽法测定其叶片水浸液的化感活性,对琼花化感作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琼花叶片水浸液强烈抑制4种受体植物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茎叶淋溶物、根系分泌物和叶片分解物对受体植物萌发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茎叶淋溶物活性最高,其次是叶片分解物;琼花叶片挥发物能促进白三叶和紫花苜蓿萌发。说明,茎叶淋溶和残体分解是琼花化感物质主要释放途径,其活体主要以茎叶淋溶方式释放化感物质。研究结果能够指导琼花在园林中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
森林凋落物是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新陈代谢产物.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它受多因素影响,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不同情况下,各因子的重要性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
林木化感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森林群落中,不同树种间的化感作用是决定营建混交林成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从化感物质的来源、种类分离鉴定、释放途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近10a来林木化感作用进行阐述,为林木群落的健康和生态功能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建议今后加强和扩展对林木化感物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化感物质作用机制的研究层次可深入至分子和基因维度,将研究对象从单一植株化感潜力的测定拓展至探究特定植物种群化感物质对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上来。  相似文献   

10.
分析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地形条件下,凋落物层现存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储量及其释放特征,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关系,为探讨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内,从坡地、槽谷和漏斗3种典型地形的地表采集各分解层的凋落物和矿质土土壤样品,测定凋落物层的现存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储量、释放率,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土壤理化性质与凋落物层现存量、养分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地形之间以及不同分解层之间,凋落物层现存量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坡地>槽谷>漏斗和已分解层>半分解层>未分解层。2)凋落物各分解层养分元素含量及储量均表现为C>Ca>N>Mg>K>P,不同地形之间凋落物养分总储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坡地最高,各养分元素因地形和分解层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释放率。3)凋落物现存量与土壤碳、氮含量、含水量、容重、pH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地形对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养分释放分布特征及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坡地森林地表凋落物分解较快,营养元素循环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11.
植物化感作用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的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生态系统中化感植物通过淋溶、挥发、残体分解和根系分泌等过程,释放出化学物质,引起植物种间或种内的相互作用,产生有害或有利的影响。化感作用影响着群落的植物组成及分布格局、群落的演替、种子的保存和萌发以及氮循环等。主要对草地植物的化感物质种类、化感物质作用特点、释放途径、影响化感物质产生的因素以及化感物质提取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提出了草地植物化感研究存在的科学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外来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多外来植物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的方式来抑制新生境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植物化感作用在外来植物成功定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该文综述了外来植物化感作用现象、化感物质、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及作用方式,论述植物化感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指出外来植物化感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滨海木麻黄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养分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口市桂林洋海岸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地表的凋落物进行持续清除处理,与保留凋落物层的对照样地进行比较试验,研究防护林凋落物层的存在与否对土壤养分、木麻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凋落物中不同养分元素在分解过程中的释放量的影响,为提高木麻黄林的土壤肥力与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在两种样地中,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处理样地[0.402g/(g·a)]低于对照样地[0.548g/(g·a)].经过18个月的分解,N、P、K3种元素的释放率均为处理样地小于对照样地,说明样地中凋落物层的清除对凋落物的分解与元素的释放有一定的减缓作用.(2)处理样地土壤N、P含量的变化较对照样地更平缓,说明在无新鲜凋落物输入的情况下,土壤腐殖层仍然进行着矿质化过程,进行着养分的分解和积累,但不如有凋落物输入时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寒温带森林凋落物在非生长季的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可为寒温带地区森林养分循环及森林生产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寒温带地区4种典型森林(白桦林、山杨林、兴安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埋袋法进行分解试验,分析秋季、冬季和春季冻融期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变化.[结果]秋季是非生长季凋落物质量损失...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累积和分解构成土壤与生物间的物质循环,构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发挥着独特的生态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狭义上包括粗木质残体和森林凋落物,每个组成部分各自独成体系,又彼此紧密联系.以往的研究都是从狭义角度上相互独立的研究.本文从凋落物广义概念的角度上,将其分解为森林凋落物、死亡根系和倒木三部分;对凋落物分解的物理化学过程,凋落物分解所受的影响因子,分解与养分释放动态过程和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综述,旨在进行纵向比较,得出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目前的研究进展,阐明目前凋落物研究的动态;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凋落物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化感作用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生态系统中合理利用化感作用,潜力巨大。本文着眼于影响植物化感作用的因素,从植物的遗传因子及生长发育状况、化感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植物所处环境条件(土壤养分及质地、光照、温度、水分、生物)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合理有效开发和利用化感作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增强紫外线-B辐射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外线-B(UV—B)辐射增强将对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多重影响。直接影响表现在将增加对凋落物木质素的光降解作用丛而促进凋落物的分解,改变分解者包括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活性和移殖,从而抑制凋落物的分解。间接影响表现为改变植物生长期间叶、茎等器官化学成分如纤维素、类黄酮、多酚和丹宁等的含量,并进而影响分解过程中分解者的种类和动态。UV—B辐射对凋落物分解的作用最终将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和碳储量。由于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不一致,已有研究结果之间差异较大,可比性较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从凋落物的基质质量变化和分解者的组成及活性等方面加强UV—B辐射对凋落物分解影响机制的研究。参6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凋落物的分解及其伴随的养分释放和土壤有机物结构的变化是森林生态系统运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凋落物分解,对于加快养分归还、促进林木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方法  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中4种间伐强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布设凋落物,分别测定0(CK)、15%、20%、30% 4种间伐强度下(以下分别简称为CK、15%、20%、30%)凋落物、有机质、全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的残留率等8项物理和化学养分指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  结果  (1)间伐显著降低了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残留率,到2015年9月,残留率大小分别为:CK > 30% > 20% > 15%;(2)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凋落物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15% > 30% > 20% > CK,其中,30% 和20%间伐强度下分解速率差异不大。(3)间伐强度和时间发生对有机质、C、N、P残留率有交互作用,且影响极显著,而K残留率几乎不受间伐强度影响。华北落叶松凋落物中的N、P残留率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 0.01)。凋落物中的N残留随时间增加发生淋溶?富集或富集的过程,P残留随时间增加发生淋溶?富集?释放或富集?释放的过程,而K残留随时间增加发生释放?富集的过程。(4)华北落叶松凋落物中C/N和C/P值与分解速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其中,分解速率与C/N值呈中强度负相关、与C/P值呈显著负相关。到试验结束时,相较于CK和30%的间伐强度,15%和20%间伐强度下的C/N和C/P下降值更大,更有利于凋落物分解。  结论  间伐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分解产生显著影响,其中,15%的间伐强度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氮添加对原始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影响,以红松、枫桦、水曲柳及3个树种混合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了2年的分解试验。施N水平分别为N0(0 kg/(hm2·a))、N1(30 kg/(hm2·a))、N2(60 kg/(hm2·a))和N3(120 kg/(hm2·a))。结果表明:施N对混合凋落叶分解影响显著(P0.05)。凋落叶质量残留率与其基质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碳含量及C/N比均为显著正相关。施N促进凋落叶N含量升高,凋落叶P含量受时间和N处理交互作用影响显著。施N促进水曲柳凋落叶N、P释放,抑制红松、枫桦和混合凋落叶N、P释放。N3处理抑制红松凋落叶C释放,促进水曲柳凋落叶C释放,N1处理促进水曲柳与混合凋落叶C释放。说明N处理能够调节养分释放模式,并对森林生态系统C及养分循环有显著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密度对叶凋落物基质物质及分解速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中山,对造林密度为3 130株/hm2的18年生油松人工林设置0、35.7%、49.2%、64.2% 4个间伐强度的处理,3年后,应用分解网袋法比较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及初始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①样地Ⅰ~Ⅳ油松叶凋落物年分解速率分别为25.81%、26.25%、27.68%和25.96%,周转期为10.04、9.84、9.24和9.97年,用分解速率来评价间伐效果可行。②在分解的前2个月,N、P、K、Mg等迅速释放;在观测的14个月内,叶片N、Mg归还呈释放 固定交替规律,P、K呈释放-固定-稳定趋势,4个样地油松Ca的归还规律均不相同。③样地Ⅰ~Ⅳ油松叶凋落物归还的养分分别为10.806、31.016、31.798和39.365 g/kg。样地Ⅰ的叶凋落物质量较差,N、Ca在分解的14个月内分别固定了2.567和0.767 g/kg。④间伐能降低叶凋落物木质素/N、C/N,加速凋落物的分解速率。⑤间伐增加叶凋落物中粗灰分含量,从而有效克服了因分解速率加快而伴生的向土壤中返还大量单宁、树脂等酸性物质的矛盾。⑥叶片中木质素/N、C/N和粗灰分是评价间伐效果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