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前期通过转录组研究发现1 个NBS-LRR 类抗病基因(Solyc05g009760.1)在抗TYLCV 番茄材料‘CLN2777A’中上调表达,推测可能参与抵抗TYLCV 侵染的防卫反应的基础上,以‘CLN2777A’ 番茄为材料,通过RT-PCR 克隆该基因全长cDNA 序列,命名为ClNLR。荧光定量PCR 发现ClNLR 在番 茄‘CLN2777A’的根和叶片中高水平表达。ClNLR 在本氏烟叶片上的瞬时表达诱导了过敏性反应。病毒 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抑制ClNLR 基因在抗病番茄‘CLN2777A’中表达后,接种TYLCV,检测叶片 带毒量,发现VIGS 处理的番茄植株体内的TYLCV 积累量与其ClNLR 基因表达水平成反比。这些研究结 果表明ClNLR 可能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2.
使用抗TYLCV 番茄品种是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有效措施,然而,部分抗TYLCV 的番茄品种不抗灰叶斑病,致使生产上番茄灰叶斑病呈暴发流行的趋势,如何有效防治?寿光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引起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原,在生产中造成严重危 害,开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该病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DNA-A 基因序列,设计用于重组酶聚 合酶等温扩增(RPA)检测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TYLCV 的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并分析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 敏度。结果表明,建立的TYLCV-RPA 方法可从TYLCV 阳性的番茄样品中扩增出343 bp 的特异性条带,反应条件为37 ℃ 恒温下40 min,扩增时间短,对设备要求低,且与番茄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灵敏度可达到PCR 方法的10 倍, 适用于TYLCV 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disease,TY LCVD)是目前为害番茄生
产的重要病害,准确检测TYLCV 含量是深入研究该病毒致病机理以及抗病育种的基础。根据TYLCV 的
DNA 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基于SYBR Green I 检测模式,构建了TYLCV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体系,并
且对接种病毒30 d 后的感病番茄植株中的TYLCV 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ng·μL-1 感病番茄总DNA 中
约含有3.47×106 个病毒拷贝。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比普通PCR 法的灵敏度提高100 倍。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杨凌番茄生产基地感病(TYLCV 症状)番茄植株为材料,分离得到杨凌番茄黄化曲叶
病毒分离物,命名为TYLCV-Yl(GenBank 序列号:KC293824,未公布);克隆该病毒外壳蛋白全基因序
列CP 及其核心序列tCP;分析核心序列tCP 的特征、 进化特征;运用DNAMAN 多重比较了该病毒外壳蛋
白序列与其他18 个TYLCV-CP 核苷酸序列并且构建了基于CP 基因核苷酸序列的进化树。结果表明:获
得杨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Yl)分离物,确定杨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源;获得TYLCV-Yl CP 全
基因序列核心序列tCP,为基于CP 抗TYLCV 奠定基础;tCP 核心序列非常保守,长度为 419 bp,编码
137 个氨基酸,其中在79~97 个氨基酸之间具有1 个跨膜结构;基于CP 基因构建的进化树可将番茄黄
化曲叶病毒分为3 个亚组:TYLCV 亚组Ⅰ,TYLCV 亚组Ⅱ,TYLCV 亚组Ⅲ,其中杨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TYLCV-Yl)属于TYLCV 亚组Ⅰ。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抗病性鉴定的新技术,设计了在番茄试管苗中接种TYLCV的试验。将对TYLCV感病的品种‘Moneymaker’、‘中蔬6号’、‘丽春’和抗病品系‘AVRDC CLN 2123 A’在试管中进行组织培养,21 ~ 25 d后切取长2.0 ~ 2.5 cm的嫩枝,将嫩枝基部在含TYLCV-[CN:SH2]侵染性克隆质粒的农杆菌EHA 105菌株的悬浮液(OD600 0.5)中浸润1 min接种。14 d后,感病品种试管苗开始出现TYLCV症状并且愈来愈重,28 d后TYLCV症状十分典型,56d后症状极其严重:叶片窄小、黄化、极度卷曲,植株严重矮化,停止生长或死亡;而同样接种的抗病品系试管苗却无一发病。接种的番茄试管苗经PCR检测显示,从感病品种试管苗中均能扩增到356 bp的特异片段,而在抗病品系中无此条带。这些结果显示了在试管里鉴定番茄品种或材料对TYLCV抗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河南省部分地区番茄病毒病危害情况,于2019年10月采集16份表现黄化、曲叶症状的番茄植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样品均被TYLCV(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侵染,31.75%的样品被TYLCV和ToCV(Tomato chlorosis virus)复合侵染;DNA全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供试样品中分离的TYLCV河南菌株与TYLCV-Is等地区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4%以上,其中TYLCV-HN-AY-1分离物与TYLCV-Almeria(NC004005.1)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5%;对供试样品TYLCV抗病基因分子检测发现,部分番茄样品含有Ty-1、Ty-2、Ty-3/Ty-3a,表明部分TYLCV株系已突破Ty-1、Ty-2、Ty-3/Ty-3a的抗性。该结果对指导河南省番茄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河南省番茄主产区是否受到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褪绿病毒和番茄侵染型褪绿病毒的复合侵染,采集叶片边缘卷曲、叶片皱缩、叶脉间黄化褪绿、植株矮化的疑似烟粉虱传播的3种病毒病的番茄植株样品,分别用TYLCV、ToCV和TICV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PCR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TYLCV和ToCV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得到约780 bp和460 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该条带与TYLCV和ToCV阳性对照大小一致,且与这2种病毒郑州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TICV特异性引物未扩增出目的条带。说明河南主栽区番茄受到烟粉虱传播的番茄褪绿病毒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9.
于2017~2019年在我国6个省份的番茄主产区,采集疑似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或)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侵染的番茄样本,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 或PCR 扩增,将符合预期条带大小的PCR 产物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我国6 个省份番茄ToCV 和TYLCV 的复合侵染率为25.29%,其中山东省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率最高,为46.4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ToCV CP 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8.30% 以上,ToCV CP 基因序列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TYLCV 基因组部分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6.00% 以上,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蔬菜》2015,(3):67
<正>浙粉706中早熟,无限生长类型;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灰叶斑病、番茄花叶病毒病(To MV)和枯萎病;成熟果粉红色,果实高圆形,大小均匀,单果质量220 g左右,商品性好,硬度高,耐贮运;适应性好,稳产高产,全国喜食粉红果地区均可种植。浙粉708中早熟,无限生长类型;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根结线虫、番茄花叶病毒病(To MV)和枯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生产上出现的毁灭性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为害,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从国外引进了抗TYLCV的种质,通过与不抗病的优良自交系杂交、回交,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室内烟粉虱接种鉴定方法,最终选育出一批抗TYLCV的新品种。着重介绍了4个新选育出的抗TYLCV番茄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了抗TYLCV番茄品种春提早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大量下部叶片褪绿黄化,顶叶卷曲畸形的番茄植株。将叶片采集带回实验室,采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得到774和400 bp的目标条带,测序比对发现其与ToCV的KR184676.1和TYLCV的FJ012359.1序列相似度均为99%,确认这两条带对应的两种病毒分别为ToCV和TYLCV,明确该番茄植株被ToCV和TYLCV复合侵染。同时发现云南地区有B型和Q型两种烟粉虱存在,且Q型的比例高于B型,二者均可携带ToCV和TYLCV。ToCV首次在云南省发现,其由沿海向内陆蔓延的过程中与TYLCV的复合侵染已蔓延至西南地区,值得高度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兖州市是鲁西南地区番茄主产区之一,漕河镇及周边乡镇常年种植面积1 466.67 hm2(2.2 万亩)。自2007 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迅速蔓延,轻则减产30%~50%,重者绝产,严重危害了番茄生产正常进行。2009~2011 年,兖州市漕河镇与济宁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联合开展了“番茄抗TY 病毒新品种引进与高产技术研发”,经过3 a(年)的努力,研发出了较为完备的抗TYLCV 番茄新品种设施栽培高产技术体系,筛选出两个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番茄新品种,建立生产基地753.33 hm2(11 300 亩),平均每667 m2 产量达到12 806 kg,比不抗TYLCV 的番茄品种增产3 806 kg,3 a(年)累计总产量增加5 449 万kg,总产值增加14 814.6 万元,农民增收10 370 万元。  相似文献   

14.
北京、河北和宁夏番茄穴盘商品苗质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样采集北京、河北和宁夏地区集约化育苗场生产的番茄穴盘商品苗样品85份,对株高、茎粗、干鲜质量和壮苗指数等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番茄早疫病和TYLCV带菌情况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采集的65份样品平均壮苗指数为0.156,早疫病检出率67.69%,TYLCV检出率7.69%;河北地区采集的15份样品平均壮苗指数0.165,早疫病检出率86.67%,TYLCV检出率为0;宁夏地区采集的5份样品平均壮苗指数0.069,早疫病和TYLCV检出率均为0。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已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DNA-A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TYLCV各中国分离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TYLCV全序列及CP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为番茄黄化曲叶以色列病毒(TYLCV-IL)各分离物所侵染,而西部和西南部内陆地区为番茄黄化曲叶中国病毒(TYLCCNV)各分离物所侵染。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TYLCV在进化上具有较强的保守性,但核苷酸突变位点(Pi)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却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因此针对TYLCV的严格保守区设计出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以多重PCR技术为基础的快速、高效、特异性检测TYLCV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在我国由南向北迅速蔓延,给当地番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根本措施之一。经过育种专家的不懈努力,抗TYLCV番茄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批抗TYLCV、果实粉红色、果型较大、商品性好的番茄品种已推向市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编辑部通过对番茄主要产区进行调查和咨询有关育种专家,从中筛选出了一些在一定的区域推广面积较大,且市场反映相对较好的品种,并请入选品种的育成单位或种子销售单位提供各品种的特点、栽培区域和面积、产量、品质等资料,供读者参考。由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株系较多,容易发生变异,与TYLCV近似的其他双生病毒也能侵染番茄,所以种植者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先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茬口安排、栽培方式、管理水平及市场消费需求等进行试种,筛选出对当地特定的病毒分离物有抗性的品种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此外,如果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抗TYLCV番茄品种,也可以通过茬口安排进行避病栽培,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主要在夏秋季发生严重,春季栽培则可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不抗TYLCV的番茄品种,夏秋季种植其他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17.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也是限制我国番茄主产区生产的主要因素,由于TYLCV易变异,常规育种单一基因抗性难以持久,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利用TYLCV病毒来源基因(V1、C1等)介导抗性的研究,并且分析了其产生广谱抗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类番茄茄抗番茄黄花曲叶病毒 QTL 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自然接种番茄黄花曲叶病毒(TYLCV)的鉴定方法,对来自番茄野生种类番茄茄Solanum. lycopersicoides LA2951的渐渗系(Introgression Line,IL)群体进行了筛选,发现类番茄茄LA2951对TYLCV的抗性受多个位点控制。通过分析不同IL的抗性,共鉴定出7个QTL,分别位于染色体1、3、4、5、6、7和12上,其中位于染色体1上的QTL有待于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9.
一、番茄TY病毒简介TY病毒(TYLCV)的中文名称是“番茄黄叶曲叶病毒”或“番茄黄化卷叶病毒”,属于番茄病毒的一种。2004年传人我国内地,有大面积爆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番茄病毒病已成为目前番茄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造成番茄的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其中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危害最为严重,二者的复合侵染还会对烟粉虱的取食、获毒以及传毒等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给番茄病毒病的防治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了明确在To CV和TYLCV复合侵染条件下,烟粉虱取食带毒番茄对其体内解毒酶以及生理防御反应相关基因变化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对烟粉虱进行防治,通过酶活性测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烟粉虱取食To CV、TYLCV单独侵染及To CV+TYLCV复合侵染番茄48h后其体内解毒酶变化,并以健康番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除取食To CV单独侵染番茄的烟粉虱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DPGT)活性较取食健康番茄烟粉虱下降,烟粉虱带毒后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 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