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茶区地处中国西南部,主要产茶地区为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为了解中国西南茶区的重金属含量现状,笔者回顾和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茶园土壤重金属方面的研究文献,并提出了土壤-茶树系统重金属的研究方向。总结如下:西南茶区重金属含量状况总体良好,部分茶区镉、汞含量超标(GB 15618—2008);土壤重金属主要以水溶态、交换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态、残渣态几种形态存在,水可溶态和交换态的生物有效性较高,且受土壤pH值的影响较大。茶园的管理模式、土壤理化性质、茶园园龄和茶树树龄等都会影响土壤-茶树系统重金属的迁移。因此加强土壤-茶树系统重金属迁移规律的研究,构建土壤-茶树重金属污染预测预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西南茶区地处中国西南部,主要产茶地区为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为了解中国西南茶区的重金属含量现状,笔者回顾和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茶园土壤重金属方面的研究文献,并提出了土壤-茶树系统重金属的研究方向。总结如下:西南茶区重金属含量状况总体良好,部分茶区镉、汞含量超标(GB 15618—2008);土壤重金属主要以水溶态、交换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态、残渣态几种形态存在,水可溶态和交换态的生物有效性较高,且受土壤p H值的影响较大。茶园的管理模式、土壤理化性质、茶园园龄和茶树树龄等都会影响土壤-茶树系统重金属的迁移。因此加强土壤-茶树系统重金属迁移规律的研究,构建土壤-茶树重金属污染预测预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我国最主要的产茶省份之一,茶叶中的重金属含量是评价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福建主要产茶区茶园不同深度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以及主要栽培茶树品种中重金属富集性的研究,对福建地区茶园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为科学评估茶园重金属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汞作为五大毒性重金属元素之一,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不仅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还会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土壤pH是影响汞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作用机理的不断探索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概述了土壤中汞的来源、危害及存在形态,并从汞的生物有效性及迁移转化过程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土壤pH对汞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酸性条件可能会使土壤中有效态汞的含量增加,进而导致其生物有效性提高,迁移能力增强;土壤pH对汞迁移转化过程中吸附-解吸的影响较大;土壤pH对汞迁移转化过程中络合-螯合、氧化-还原及甲基化反应的影响机理分别体现在离子竞争吸附、价态变化及甲基化促使因子的合成等方面。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旨在为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及汞污染扩散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泉州大坪乡、三明坂面乡和福州福建农林大学茶园为研究对象,使用ICP-MS测定茶园土壤及对应茶树的根、老枝、嫩枝、老叶和嫩叶样品中镉(Cd)和铅(Pb)含量,并对Cd和Pb在茶园土壤—茶树系统中的分布情况以及迁移富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坪乡、坂面乡和农林大学茶园土壤的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介于0.022~0.076 mg·kg~(-1)和20.73~65.73 mg·kg~(-1),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限定值.3个茶园茶叶中Cd和Pb含量分别介于0.003~0.054 mg·kg~(-1)和0.01~4.28 mg·kg~(-1),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表明研究区茶园无Cd和Pb污染.整体而言,Cd和Pb不易向茶树地上部迁移,各茶园Cd和Pb在茶树中的转移系数表现为从上而下递减的趋势,嫩叶的转移系数最小,分别为0.01~0.05和0.01~0.06.此外,各茶园茶树对Cd和Pb的富集能力基本表现为叶枝根,嫩叶富集能力最弱,分别为0.098~1.006和0.009~0.048,且各茶园茶树对Cd的富集能力明显大于Pb.本研究结果可为茶园选址及茶园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茶园土壤氮磷钾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磷钾素是茶树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能够决定茶叶的产量与品质,随着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日益增长,茶园土壤氮磷钾的管理已成为当前茶树营养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我国近年来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茶园土壤氮磷钾素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对茶树氮磷钾施肥配比进行归纳,并就茶园土壤施肥方法提出了粗略的看法.结合茶产业发展及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指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茶叶的高产优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重金属元素在茶园土壤-茶叶-茶汤系统中的污染及转移特征,探讨茶园种植作为锰矿区恢复利用模式的适宜性,选取广西两茶园(桂林某知名茶园和广西锰矿区某茶园),分别采集土壤和茶树样品,并用茶叶泡制茶汤,对其中的Ca、Mg、Cu、Zn、Mn、Pb、Cd、Cr、AI含量用ICP-AES法进行测定,同时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两茶园土壤缺乏N、P营养;矿区茶园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严重,除Mg和Cu外,其他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桂林茶园,其中矿区茶园土Cr和两茶园土Cd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Zn、Pb、Cd、Cr主要存于茶树的根、茎中,而Ca、Mg、Mn、AI主要存于茶叶中,cu则在茶树中分布相对均匀;Ca、Mg、Cu、Zn、Mn、AI的溶出量随泡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Cd、Cr在茶汤中的溶出量非常小,随时间变化不大,嫩叶Pb溶出要比老叶慢;茶叶对Ca、Mn富集能力很强,对其他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相对较弱;由于土壤Cd、Cr超标,且Mn、AI通过茶叶富集后大量进入茶汤,可能威胁人类健康,茶园种植不适宜作为矿区废弃地早期的复垦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沙市茶场土壤及茶叶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为茶场无公害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测定长沙市的金井、湘丰、淳口、银峰和沩山茶场中某个茶园的土壤及茶树新叶、老叶的Pb、Cu、Cr、Cd、Hg和As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结合茶场土壤和茶叶的卫生质量标准,使用单项污染指数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对茶园土壤和茶叶进行评价。[结果]5个茶园土壤和茶叶的Pb、Cu、Cr、Cd、Hg和As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规定含量限定值,单项污染指数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0。[结论]5个茶园土壤环境总体良好,符合无公害茶场建设的条件;茶叶重金属含量在规定含量限定范围内,符合1级茶叶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松阳县是全国最大的绿茶集散地,茶叶生产是当地农村的重要经济支柱。土壤为茶树输送养分,土壤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茶产品的质量。今天,人们对茶叶的质量要求越来也高,更加重视茶叶的安全和卫生问题。茶农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茶叶的品质,加强了对茶园土壤和茶叶污染的检测与防范。基于此,从浙江省松阳县的茶园土壤和茶叶中重金属含量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当地的茶叶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土壤重金属可以在农作物中富集,从而影响农产品质量或导致减产,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巨大危害,因此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该文对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土壤重金属迁移至作物系统的转化方式、影响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因素以及土壤重金属在作物中的分布和潜在风险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土壤重金属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