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生物刺激素的特点、功效,着重分析了芸苔素内酯与一类新兴的生物刺激素—ZNC免疫诱抗剂的功效、活性、安全性及作用机理的不同;ZNC免疫诱抗剂作为一类新开发的生物刺激素产品,具有较强的促生、抗病、抗逆、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功效。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三大病害之首,防治该病的化学药剂很多,但稻瘟病菌已对部分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应运而生。概述了植物源诱抗剂的起源与发展、制剂研究、发展前景与展望,并以前胡为例阐明了植物源抗诱剂诱导水稻稻瘟病的研究进展,提出植物源诱抗剂作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重要补充手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植物免疫诱抗剂对茭白黑粉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植物免疫诱抗剂对茭白黑粉菌生长的影响,对比分析5种不同浓度植物免疫诱抗剂和多菌灵对茭白黑粉菌小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和吡唑嘧菌酯完全抑制了茭白黑粉菌小孢子的生长;高浓度氨基寡糖素对采自2种不同品种茭白的黑粉菌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香菇多糖对2种茭白黑粉菌的生长都没有影响;4 mg·mL-1和8 mg·mL-1的植物免疫增产蛋白会抑制1号茭白黑粉菌小孢子的生长,相对抑制率分别为2516%和3851%,但是对2号茭白黑粉菌的生长没有显著性影响;8 mg·mL-1的超敏蛋白抑制了2号黑粉菌小孢子的生长,抑制率为3288%,但对1号茭白黑粉菌的生长没有影响。这说明植物免疫诱抗剂对茭白黑粉菌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植物免疫诱抗剂在田间的选择性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于2014—2016连续3年在平谷区黄瓜、昌平区草莓和顺义区番茄上开展了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的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对3种作物具有较好的促生长发育、抗逆抗病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5个浓度的3种诱抗剂(Harpin、BTH和SA)喷施凤丹叶面,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统计叶片病斑面积和病叶数,从而测定诱抗剂对凤丹抗3种主要病害(红斑病、灰霉病和黑斑病)的诱导效果;同时,测定了最适浓度诱抗剂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活性,以及对凤丹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诱抗剂均可有效地诱导凤丹对不同病害产生抗性,其中,BTH的诱抗效果最佳;3种诱抗剂对凤丹抗主要病害的诱导效果均表现为红斑病黑斑病灰霉病;诱抗剂处理显著提高了凤丹植株可溶性蛋白和色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丙二醛的含量;诱抗剂对凤丹3种病害的病原菌无毒杀作用,但可诱导植株获得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6.
植物免疫诱抗剂对茶叶抗逆性增产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免疫诱抗剂芸天力(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5%正业海岛素对茶叶均有增产作用,芸天力浓度以0.134 mg/kg为佳,增产主要表现在增加发芽密度和芽数,而芸天力0.134 mg/kg和普绿通对芽重有一定增加效果;对炭疽病控制作用以芸天力、5%正业海岛素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类诱抗剂对色素万寿菊生长的影响。[方法]引用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2类诱抗剂,分别以不同浓度喷施色素万寿菊,研究其对色素万寿菊生育期、长势及花期、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喷施2类诱抗剂对色素万寿菊生长有一定的延缓早衰效果,有利于生育期延长;喷施氨基寡糖素对早期发生的病毒病诱抗效果比较明显,而这2类诱抗剂对黑斑病诱抗效果并不明显;2类诱抗剂对色素万寿菊产量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为色素万寿菊规范化栽培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过氧乙酸和氟乐灵作为化学诱抗剂,研究了在不同土壤酸碱度(pH 5.8、pH 6.6、pH 7.2、pH 8.0)下诱抗剂对茄子黄萎病的诱抗效果.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在pH 5.8和pH 6.6的土壤中诱抗效果较佳,且防效与土壤的pH值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而氟乐灵在pH 7.2和pH 8.0土壤中的诱抗效果较为明显,防效较高.土壤pH对诱抗剂的诱抗效果有显著影响,且对不同诱抗剂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诱抗剂只有在酸度适宜的土壤中才能发挥最佳诱抗效果.  相似文献   

9.
植物病害诱抗剂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病害诱抗剂的研究概况及进展。重点分析了植物病害诱抗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提出了植物病害诱抗剂的研究与开发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农业领域中展现出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究烟草田间病毒病发生与烟苗病毒病原的关系,有效预防病毒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抽样采集烟草样品,采用4种不同诱抗剂对烟苗进行处理,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进行病毒检测。【结果】所采集1780株烟苗样品,TMV、CMV和PVY检出率分别为8. 72%、12. 81%和2. 96%;大田跟踪调查发现,田间发病情况与苗期不一致,以CMV病毒发病率最低,仅为0. 6%,而TMV和PVY检出率分别为4. 59%和4. 60%;诱抗剂处理则以T1处理(诱抗剂I号500倍液)效果最为显著,带毒率比对照降低58. 32%。【结论】烟草田间病毒病发病除了受烟苗带病感染外还受田间环境及栽培管理的影响,适宜的诱抗剂对烟苗病毒病有防治效果,诱抗剂I号500倍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5种植物免疫诱导剂对黄瓜光合生理变化和抗病性的影响,为植物免疫诱导剂在黄瓜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测定5种植物免疫诱导剂对黄瓜光合生理变化、抗病性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那氏齐齐发诱导剂可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黄瓜植株花期提前,产量相比对照提高3.5倍;植物免疫诱抗蛋白提高黄瓜植株光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概念和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的概况和DUS测试指南研制及测试技术研究现状,并重点阐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DUS测试中的应用.论述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分析了我国植物新品种申请授权的情况,并提出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和DUS测试的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植物工厂是设施园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级阶段,其本质优势在于包括人工光照明在内所有生产要素可实现智能控制。LED光源是植物工厂应用的优选光源,可提供植物生理有效辐射范围内所有波长的光质,丰富了光生物学内涵,LED光源研发与应用催生了光生物学的分支即光质生物学学科。LED植物工厂是植物光质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的理想场所和设施类型,植物光质生物学研究及LED光环境调控具有提高植物工厂植物产品产量与品质的重大应用价值,LED植物工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待于植物光质生物学的深入揭示。总结了LED植物工厂光质生物学的定义、内涵,并着重阐明了红蓝光替代全光谱的充要性、红蓝光质比优化、红蓝光连续光照、UV-LED光质生物学和昼夜节律等重点方向国内外研究与应用新动态,指出了未来LED植物工厂植物光质生物学研发与应用重点。  相似文献   

14.
廖萌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5):207-209
植物是园林构成的五大要素之一,随着时代精神文明的高速发展,当今园林已不再局限于视觉美感的欣赏,同时在体验式经济的背景下,多感官体验式园林景观逐渐成为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的新方向。笔者重点探讨植物在体验式景观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成功案例分析得出合理的植物造景设计方式,从而给人不同的多感官体验,增强人与环境的互动。研究期望为植物造景更好地应用于体验式园林景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40条规定“假冒授权品种,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关于侵犯植物新品种犯罪在《刑法》中却找不到与植物新品种权有关的定罪与量刑的依据。这使《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所代表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无法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犯罪进行有效的预防和严厉的惩罚。同时,也给司法实践中侵犯植物新品种犯罪的法律适用带来诸多困难。文章从一起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刑事案出发,在剖析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犯罪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犯罪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现代植保要求,加快植保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高阳县植保植检站通过建立植保专防队、农民培训、实施农业项目、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植保推广新模式的综合应用,提高了植保新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创新了植保推广模式,促进了植保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小型无人飞机作为新型农用植保机械凭借着相较于传统背负式施药机械的高效率、轻简化的农药施用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针对植保无人机的研发与应用也日益增加。植保无人机施药是一种低容量高浓度的低空施药方式,其具有作业效率高、对人体危害小、适应性广、不受地形限制等特点,但低容量高浓度的施药方式不仅需要对农药的浓度有精准把握,同时施药技术、农药剂型的不同也会制约防治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植保无人机专用药剂及施药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剖析,以期对植保无人机的未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挖掘作物产量潜力,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农业科技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作物化控与传统栽培技术革新相互融合,产生了新型模式的栽培技术体系,即为作物化控栽培工程,它是当前农业研究中十分活跃的新领域之一,已经融入作物栽培生产各个方面。概述了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及进展,并强调了新世纪下发展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的必要性,指出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在中国农业发展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对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作了进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先用权在专利法中是针对"先申请原则"的一种救济性措施。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中,我国也采取先申请原则,先用权制度所要避免的不公平现象在植物新品种的申请和获权中同样存在。从《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来看,我国对植物新品种"先用权"是禁止的,以植物新品种"先用权"为由主张权利是有法律障碍的。因此,文章中原告主张的植物新品种"先用权"在现行法律中缺乏法律基础。但从公平的角度分析,先用权制度应当在植物新品种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