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09年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栽植方式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抛栽和品字形移栽的水稻返青快、分蘖早,且在分蘖盛期和灌浆期根系发达并具有较强活力:栽植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依次为每667m~2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品字形移栽和抛栽分别比对照(常规手插)每667m~2增产81.22kg和41.60kg,增幅分别达15.46%和7.92%。  相似文献   

2.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经济作物,每年有4至5个采摘轮次,针对茶树所特有的多轮采收特性,要提高茶叶单位产量,必须把握以下六点技术要领。一是选地选苗,精心栽植.栽种茶树前,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团位结构、呈微酸性的肥沃土壤.茶苗要选择无带菌、苗木健壮、根系发达的幼苗,茶苗栽植后要精耕细作,保持土壤松软,以利幼苗根系发育,促进生长,为茶树高产稳产打好基础.二是施足基肥和适时追肥、合理搭配有机肥和化肥.首先,茶苗栽植前要施足人粪尿、牛粪、土杂肥等有机肥,配合施一定量的磷肥;其次是在茶树投产期间要增施氮磷…  相似文献   

3.
《茶叶》1960,(2)
福建省的旧茶园的特点是:另星分散,茶树衰老,缺株严重,一般每亩只有200—300叢,少的只有几十叢到100多叢,单位产量低。其栽植形式随着各地耕作习惯不同,有各种不同类型,概括有:(一)梯层叢栽式茶园。这种茶园大半是在茶树行间种植甘藷。(二)籬笆式茶园。即茶树栽植在梯层外沿一行,梯层内全部种植甘藷等农作用物,茶树仅占耕地  相似文献   

4.
这个试验通过不同栽培条件下,研究茶树根系的发育和分布状况。日本很多茶树种在斜坡地,十分注意茶园土壤保持。茶树根系生长于心土之中,有土壤保持的能力。试验在斜坡地上,应用若干有效栽培形式,调查其对土壤保持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田条件下,在早季和晚季以常耕抛栽为对照,对金优253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生长与立苗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抛栽秧苗相比,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相同,但免耕抛栽秧苗的立苗更易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免耕抛栽秧苗立苗期发根较多,根系的总长度不及常耕抛栽秧苗。抛后7 d内,抛栽秧苗根系活力经历了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过程,早、晚季免耕抛秧水稻在抛后7 d内的根系活力均高于常耕抛秧水稻,当根系活力上升时,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活力上升速度慢,当根系活力下降时,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活力下降也慢。  相似文献   

6.
茶树种植的方式,密度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我所从1976年开始对福云7号、福鼎大白茶、福安菜茶等三个品种进行种植方式与密度的研究。运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设四个因素、三个水平。条列数有一条、二条、三条的;丛距有0.5尺、1.0尺、1.5尺(福安菜茶);1.0、1.5尺、2.0尺(福云7号、福鼎大白茶);每丛种茶株数有一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茶树种植方式的选择对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解放以前,茶树种植方式几乎是“丛栽”茶园,这种茶园的覆盖度小,且大部分又与粮食、蔬菜等作物间作,专业化程度不高,产量很低.解放后,在茶树种植方式上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即全面推广了单行条栽茶园。(以下简称“条栽”茶园)。这种茶园覆盖度大,专业化程度高,与“丛栽”茶园相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目前,“条栽”茶园已成为我国茶树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般新建茶园植苗多在秋季、冬季和春季,但在什么季节最好,各地不一样。在贵州省东南部的黎平县山区,经过笔者近五年的调查和试验,认为该地茶苗冬季栽植效果最好。茶苗冬季栽植与秋季和春季栽植相比,笔者认为有以下好处:1.此时茶苗进入根系活动旺盛期,利于栽后新根生长冬季一般气温较低,黎平县当地气温一般在11月份会低于10℃以下,茶苗地上部分进入了休眠时期,而地下部分的根系进入了活动旺盛期。此时移栽茶苗,受伤的根系易恢复,易萌发更多的新根。  相似文献   

9.
茶树的无土栽培有利于工厂化生产和室内科学实验研究。目前无土栽培方式繁多,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水培和基质培,为了比较这两种无土栽培方式对茶树生长的影响,本实验以黄旦为实验材料,测量茶树生长的各项指标和成活率,结果表明:移栽30天,基质培有利于茶芽的萌发,水培能促进芽叶的伸长和成熟;移栽60天,基质培有利于新根的生长和加粗,水培有利于成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根系出现褐化现象;移栽90天,基质培有利于新根的加粗,水培有利于成活,但随着时间增长,水培茶树的根系褐化现象加重,最终影响茶树生长。因此,水培方式有利于在短期时间内开展茶树实验观察,而基质培方式有利于长期的茶树工厂化生产和室内科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的立苗与根系生长以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条件下,在晚季对免耕抛秧、常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常耕抛秧的立苗速度与立苗期的根系生长及其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增产7.64%,稻草还田免耕抛秧与稻草还田常耕抛秧产量差异不大,但分别比常耕抛秧高10.72%和8.22%。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较常耕抛栽秧苗多1 d。免耕使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根系的总长度和根毛区长度及根系氧化能力下降。但是,稻草还田增加了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和根系长度,提高了根系氧化能力,因而对抛栽水稻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在免耕条件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安徽省池州市决定建设池州杏花村文化旅游区,茶叶文化园建设是园区的项目之一,要让600亩山坡迅速变成景观茶园。为了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采取了先沟后梯法开辟茶园、7年生大茶树深沟低栽、大茶树草绳捆土补丛移栽3项速成技术。1.先沟后梯法开辟茶园为了使茶园既科学又美观,要求建立等高等宽茶行,具体步骤是:清表→深翻→梳坡→划线→机械开挖栽植沟→施肥→肥上盖土→茶苗移栽(栽前先修剪)→浇水→平整梯面。梳坡是指将同一朝向的坡面梳刮成坡度基本一致,以便等高等宽。茶行宽度1.8 m,双条植。机械开挖栽植沟:采用的挖机铲斗30~40cm、履带内宽  相似文献   

12.
安溪铁观音茶叶,是安溪县茶农的经济发展命脉,是安溪地方经济转型与发展的根基。据此,文章从安溪铁观音茶树栽培特点入手,对铁观音茶园的规划选择、苗木优选、栽后管理、幼龄茶树管护、肥水管理、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意见建议,以期为茶农栽植培育提供相应思路。  相似文献   

13.
茶树缺素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一种缺素症,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对茶叶的产量与质量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本试验对茶树缺乏氮、磷、钾、钙、镁、铁所引起的病症作一些初步研究。材料与方法供试验材料为福鼎大白茶。种子浸泡水选后,于1982年4月17日沙播育苗(在取苗时,可保证根系的完整),分两次取苗培养。第一次待两片真叶初展时,挖取茶苗去子叶,用自来水将根系冲洗干净,然后把根系置于蒸馏水中两天,每天换水两次,选取长势、大小基本一致的茶苗,于  相似文献   

14.
《茶叶》1983,(2)
作物根系不仅起着使其个体固定、支持在大地上,和养料、水分吸收器官的机能;而且是光合产物贮藏、流转的场所,和氮素化合物生产的场所;而茶树还包括成味成分等品质的物质生成的机能。因此,弄清根系的生育、分布状况,是探索根系机能的前提。其次,日本茶树百分之六十以上栽植在倾斜地。这部分茶园,不仅表层土随降雨而被侵蚀,而且,在大量降雨时,以肥土部为中心的下层土也被侵蚀极为显著。这种现象以新建的二、三年生茶园居多,以后减  相似文献   

15.
在新建茶园培育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缺株断行现象极为常见,以往人们在茶树缺丛后,均采用秋末和初春对茶苗补植,但由于在栽植过程中对茶苗伤根和栽植质量问题,还会出现一些死苗现象,至第二年、第三年再行补植,造成时间过长,以及补栽苗比原有苗生长势有很大差异,对茶园美观,特别对茶园机械化采摘有很大影响。为了探索茶苗在霉季带上移栽,使春栽  相似文献   

16.
有序摆抛栽超高产栽培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抛栽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探索抛秧稻超高产轻简栽培新途径,以粳型超级稻武运粳24和南粳44为试验材料,设置摆栽、点抛和撒抛三种抛栽方式,并以机插为对照,系统研究了有序摆抛稻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结果显示,水稻有序摆栽和点抛后秧苗根系长度、根数、单株根质量高于撒抛和机插,栽后7 d 3连孔稻苗优势明显,栽后15d2连孔秧苗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各生育时期群体根干质量、根冠比、根系活力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不同连孔稻株间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根系吸收总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和吸收面积比与穗后根系伤流量亦呈现相同趋势。各生育时期的根系干质量、根冠比、根系活力及抽穗期单茎根系伤流量、根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比与产量极显著相关。齐穗后15d,70%以上根系分布在0~5cm,90%以上根系分布在0~10cm,各层根干质量、根体积、根干质量密度抛栽方式间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不同连孔处理间为2连孔3连孔单孔,5~10cm、10~15cm、15~20cm的根系比例亦呈现此趋势。0~20cm内,各层根系干质量、根系体积、根干质量密度与产量极显著相关,上层根系对产量贡献较大,0~10cm贡献率达90%以上。总之,水稻有序摆抛栽根系发生快,各生育期活力强,后期分布合理,其良好的根系特性是超高产形成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塑盘育秧手栽的增产效果与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杂交水稻塑盘旱育秧抛栽和塑盘旱育秧手栽两种栽培方式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手栽比抛栽增产8.58%,达显著水平。增产的途径是大穗。增产的原因是:手栽植株田间分布规律而均匀,改善了田间小气候,个体发展均衡,协调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手栽植株生理代谢旺盛、N、P、K含量高,前期具有明显的营养优势,吸收的N、P、K多、吸收比率大,后期具有明显的物质分配优势,经济系数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红四氮唑(TTC)测定茶树根系活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等作物根系的研究表明,根中脱氢酶的活性可以衡量根系活力的大小,日本橘尚等人采用红四氮唑测定水稻根系脱氢酶活性的方法移植到茶树根系研究上来,为测定茶树根系活力提供一种实用的手段。1977年李名君同志将有关方法、原理介绍以来,我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茶树根系的生长活动及其活性的年周期变化规律是制订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的重要根据。对于前者,前人研究得较多,但对于后者,却不大见到研究报告。本研究为的是探明茶树根系活性的年周期变化规律,以及与根系碳氮化合物含量年周期变化的关系,为茶树施肥、修剪、耕锄等农业技术措施的适期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耕作方式2种基因型水稻的立苗期根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优培九、金优253立苗期免耕抛秧单株根干重、单条根长、根毛区长略低于常耕抛秧,但差异不显著.免耕提高了水稻立苗后期总根数、白根数、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立苗期超级稻两优培九的单株根生物量、总根数、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根数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金优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