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12年冬油菜播栽期间,西南地区持续阴雨、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降水较少.不利于油菜育苗和适时播栽.造成部分地区播栽期推迟,苗情长势较差。为此,要加强油菜冬前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实现壮苗越冬,为油菜高产打好基础。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在认真分析当前苗情和秋冬天气趋势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油菜冬前田间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2012年冬油菜播栽期间,西南地区持续阴雨、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降水较少,不利于油菜育苗和适时播栽,造成部分地区播栽期推迟,苗情长势较差。为此,要加强油菜冬前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实现壮苗越冬,为油菜高产打好基础。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在认真分析当前苗情和秋冬天气趋势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油菜冬前田间管理意见。1时移栽或定苗,加快苗期生长10月是秋季温光资源比较好的时期,也是油菜最佳播栽期,各地要抓住时机,抢播、抢栽、抢管。促进油菜早出苗、快生长,培育壮苗,防止高脚苗、弱苗的发生,提高油菜越冬抗冻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受去年秋季连续阴雨天气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油菜播栽期比常年推迟10天左右,越冬期又遭遇罕见冰雪低温,长江上游地区冬春季节性干旱略重于往年,主产区大部苗情长势偏弱。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了以"促进春发、防病治虫、防灾减损"为重点的冬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一是增施薹肥促春发。油菜秋冬季生长量普遍不足,促进春发是今年油菜苗情转化的关键,也是预防倒春寒和后期脱肥早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据安徽省植保总站分析预测,明年油菜菌核病总体中等发生,感病品种偏重发生。预计该省油菜病虫需防面积约为850万亩次。因此做好油菜的冬前管理是明年高产的必要保障。今年早些时候,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在认真分析当前苗情和秋冬天气趋势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油菜冬前田间管理意见。意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播栽期干旱、入冬早和冬季阴雨低温等不利天气的影响,部分迟播迟栽油菜生长量不足,苗情较弱。目前,大部分油菜已开始抽薹,进入春季生长的关键时期,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针对当前油菜苗情,特制定如下油菜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相似文献   

6.
不同墒情和播深对小麦出苗及冬前苗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足墒播种和欠墒播后浇水两种处理下不同播深对小麦出苗和冬前苗情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或减少其出苗率和苗情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麦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出苗率和苗情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针对2014年油菜秋播以来,长江流域中上游部分地区遭遇前期干旱、后期阴雨的不利气候,受前茬作物收获推迟影响,直播油菜生长偏弱,各地苗情不均等情况,为确保油菜安全越冬,促进今年夏油丰收,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油菜冬春田间管理技术意见》,1月9发出《关于加强油菜冬春田间管理的通知》(农技栽培函〔2015〕4号),请各地结合本  相似文献   

8.
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技术简介油菜免耕栽培技术,是指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壤不经过耕翻整地,板田直接播种或移栽油菜,使油菜达到高产的一整套栽培技术。免耕具有保持土壤结构,透水透气性好,可防渍促爽;实行早播早栽,有利于冬前早发壮苗,还可缓解茬口紧的矛盾,提高播栽质量;省工节本,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抗灾夺丰收等许多优点。2技术要点2.1播栽前开沟排渍在晚稻收割前7~10d,开好围沟,放水晾田,达到水稻收割时田面硬而不干,湿而不烂,实行齐泥割稻,结合开畦沟覆土,削高垫低,挖沟的泥放在畦两边,待中耕施肥时将其打开。同时开好腰沟,做到深沟高畦,方便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冬种小麦、油菜面积稳中有增,播种质量提高,苗情长势总体正常。但去年11月初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连续强降温天气,入冬提前,积温减少,冬前生长量不足,部分晚播麦个体较弱、群体不足,苗情比较复杂。针对当前小麦苗情长势特点,农业部组织专家加大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开展以促弱转壮为主要内容的冬春技术培训,及早落实春季田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棉花和油菜连作种植的茬口矛盾,东至县香隅镇采取了棉田套栽油菜的模式。本文从适时早播、培育壮苗、及时移栽、合理密植、栽后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棉田套栽油菜关键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冬种小麦、油菜面积稳中有增,播种质量提高,苗情长势总体正常。但去年11月初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连续强降温天气,入冬提前,积温减少,冬前生长量不足,部分晚播麦个体较弱、  相似文献   

12.
西充县常林乡常年有15%左右面积的油菜弱苗,亩产比壮苗低15%~30%,极大地影响了油菜的平衡增产。所以,重视油菜弱苗的预防和转化,是实施油菜平衡增产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近年来,我们对油菜弱苗的预防和转化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从实践结果看,把好播栽关是预防油菜弱苗的关键,冬前尽早进行转化是弱苗转化的重点。一、壮苗和弱苗实践证明,壮苗是播栽油菜实现灾年保稳产、正常年创高产的基础环节。其增产原理主要在于:一是壮苗是早栽的前提,早栽是冬壮的重要手段;二是壮苗叶片多,营养体大,光合作用强,制造和积累的营养物质多,能为以后正常  相似文献   

13.
迟播迟栽油菜轻简栽培技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3种迟播迟栽油菜轻简栽培技术(毯苗机栽、机直播和免耕直播油菜技术)对迟播迟栽油菜产量结构和产量的影响。[方法]2015—2016年在苏州相城区望亭农业基地示范了毯苗机栽、机直播和免耕直播油菜技术。对12月20日、1月20日、2月20日、3月20日的油菜苗情进行了对比,并比较了2015—2016年3种栽培方式的产量、产量结构。[结果]毯苗各苗情指标均好于机直播和免耕直播。2016年3种栽培方式比较结果显示,毯苗机栽比机直播和免耕直播油菜分别增产16.3%、187.1%。灾害年景毯苗机栽个体生长强于机直播和免耕直播油菜。[结论]要获得油菜高产必需建立适宜的基础群体,同时发挥个体的生产潜力。直播油菜个体生长量小,二次分枝少,需充分发挥主轴和一次分枝的生长优势。毯苗机栽产量结构协调,以一次分枝有效角果为主,需同时发挥主轴和二次分枝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临沂市冬小麦生产的影响,确定合理播期和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利用2001—2021年临沂市气象资料和农业农村部门苗情调查数据,同时参考1962—2000年临沂市历史天气数据,采用线性趋势性预测对小麦生育期温度、积温以及主要生育期日期和持续时间进行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临沂市冬小麦适播期和各生育期均对气候变化发生了不同的响应,适播期为10月8—19日,最佳播期为10月11—14日;分蘖期出现反复降温频率变高,促进了小麦冬前抗寒锻炼,利于形成壮苗;冬前积温增多和越冬期延迟,间接推迟了适播期,为上一季玉米晚收创造了条件;返青大幅提前和返青后积温显著增加,大幅缩短了小麦停止生长和越冬时间,增加了冬小麦实际生长时间,有利于冬小麦苗情转化;拔节期大幅提前,使小麦更容易遭受晚霜冻(冷)害和倒春寒;4月和5月温度下降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提供了更好的气候条件,特别是5月温度下降既减少了干热风的发生机率又利于小麦后期灌浆。确定了临沂市冬小麦适播期,为小麦全生育期田间管理和高产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针对河北省冬小麦播种普遍偏晚、苗情普遍偏弱的现状,要切实抓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夺取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权。1总体要求按照适当提早、分类管理的原则,大力推进晚播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着力做好冬小麦春季水肥管理与一喷多防,通过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开展小麦播种期镇压试验示范,播种期分别进行播前镇压、播后镇压、播前播后镇压处理,通过试验发现出苗率呈播前播后镇压区播后镇压区播前镇压区对照区趋势,冬前和春季苗情调查中不同处理间小麦群体、单株分蘖和单株次生根存在差异,其中播前播后镇压处理苗情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油菜秋播期间,长江流域上游地区雨水偏多,中下游地区水稻收获期推迟且10月中旬遭遇干旱,油菜播栽期比常年普遍推迟,上游地区推迟10天左右,中下游部分地区推迟5天左右,导致油菜苗情分化较大,上游地区群体比去年少3-5片叶,中下游部分晚栽油菜苗龄短、苗体小、苗质弱。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冬厄尔尼诺事件可能会加重发生,低温阴雨和暖冬发生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资》2013,(7):23
<正>日前,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发布了《2013年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意见》显示:目前小麦由南向北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期。总的看,今年北方冬麦区苗情基础较好,但黄淮南部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晚播麦田冬前生长量不足,群体偏少、苗龄偏小、个体偏弱;西北部分地区墒情不足,旱象显现;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菌源基数大,有加重发生可能;冬前杂草滋生,春季防除难度大。  相似文献   

19.
<正> 由于不良气候或前茬作物的影响,致使油菜播种推迟。油菜迟播迟栽对夺取高产十分不利,主要是影响秋、冬发,易使营养生长不良,长不好营养体。因此,加强迟播迟栽油菜的冬季管理,特别是冬前管理尤为重要。据试验,只要冬前管得好,迟播迟栽油菜同样可以夺得高产。其管理措施主要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及时掌握小麦冬前苗情生长发育状况,科学指导冬春田间管理,给冬小麦生长监测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12月8日~10日,笔者带领技术人员对红古区冬小麦苗情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