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疫病,我国农业部兽医局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兔群中一旦有兔感染该病,则迅速蔓延至整个兔群,给兔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RHDV属于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兔病毒属(Lagovirus),为正链、单股RNA病毒,RHDV只有一种血清型,具有能凝集人的"O"型红细胞的特性,血凝性与病毒感染和致病性密  相似文献   

2.
兔瘟     
<正> 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病毒性败血症或兔出血性肺炎,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呈毁灭性流行,给养兔业带来严重损失。病原本病病原是一种病毒,球形,直径为30—42毫微米,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3—1.34克/毫升,对乙醚、PH3和50℃有抵抗。病毒存在于病兔血液和各组织中,肝脏含毒量最高,肺、肾、脾等次之,各地分离的病毒具有交互免疫性。本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活性最强,对绵羊红细胞呈轻度凝集。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秋冬以来,我站接诊的兔病中,有许多急性死亡的病例,剖检以气管、肝、肾出血为主,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同群兔紧急接种7d后病情得到控制。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是兔的一种具有高度致死性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各器官瘀血、出血、水肿,实质器官变性、坏死和弥慢性血管内凝血等。1病原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该病毒可凝集人的O型红细胞,病毒存在于病兔所有的器官、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以肝、脾、肺、肾及血液含量最高。含毒病料如肝保存于-8~20℃冰箱中560d和室内…  相似文献   

4.
家兔病毒性出血症,首先由浦伯清和刘胜江等报道在我国江苏无锡等地发生,现已证明本病毒能凝集人的各型红血球,尤以O型凝集更好,具这种血凝特性可以被相应抗血清所抑制,病死兔的各种组织脏器均有病毒存在,尤以肝脏含毒量最高,因此,目前对于本病的诊断,除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及剖检病变观察外,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则是以其肝组织悬液做类似于鸡新城疫那样的血凝抑制试验,但对基层,特别是县以下单位欲获得和制备相应的人O型红血球悬液相对  相似文献   

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由I型牛疱疹病毒引起)是牛的一种呼吸器官疾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对本病的诊断历来多用中和(NT)试验,有时用间接红血球凝集(IHB)试验。最近笔者根据KRYUKOV等和TREPANIER等关于IBR病毒有凝集小白鼠红血球的特异性的报导,试用小白鼠红血球作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取得如下结  相似文献   

6.
正兔瘟又称为兔病毒性出血症,1984年中国学者杜念兴等首次报道~[1],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高度接触性、高度致死性的烈性传染病,一般2月龄以内的仔兔或哺乳兔多具有抵抗力,此病特征是青壮年兔先发病先死亡。该病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有时与球虫病、巴氏杆菌病并发,对养户易造成巨大的损失。兔出血症病毒属嵌杯病毒科兔病毒属,对绵羊、鸡、鹅和人的O型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可通过人的O型红细胞的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检测诊断。目前因兔瘟苗的普及,该病虽不常见,但仍有零星发生,并  相似文献   

7.
采用血球凝集抑制试验诊断产蛋下降综合症(EDS—76)时,必须制备一种具有病毒的红血球凝集活性,又不具有感染能力的灭活的病毒作诊断液。作者研究了温度、甲醛溶液和二乙烯亚胺对 DDS—75病毒灭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兔病毒性出血症(暂定名)是1984年我国发现的兔的一种新的病毒性疾病,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给养兔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实践证明,在目前尚无细胞苗供应的情况下,采用灭活脏器苗作紧急接种和平时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和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为了选择适用于制苗的脏器,提高疫苗的质量和数量,借助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能与人“O”型红细胞发生凝集的特性,我们在制苗的基础上,对人工感染致死家兔的不同脏器和组织进行了血凝价测定。  相似文献   

9.
科技     
<正>上海兽医研究所在杯状病毒领域取得进展近日,上海兽医研究所小动物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创新团队成功解决了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的体外增殖的技术难题,在杯状病毒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是一  相似文献   

10.
一、猪血球凝集病毒性脑脊髓炎 1971年证明,1958年在加拿大的安大略报道仔猪的呕吐消瘦症(VWD)和1959年在安大略又发现的脑脊髓炎症状的仔猪疫病,实际上是由同一种病毒(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病毒,HEV)引起的两种不同的临床表现。世界各国由1972—1978年相继报道,HEV为冠状病毒属的一种,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相似,  相似文献   

11.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严重病毒性传染病。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鉴于本科呼肠孤病毒属和环状病毒属中的某些成员具有凝集动物红细胞的活性(下简称血凝活性),学者们推测蓝舌病病毒也可能具有这种活性,但许多年来未被证实。直至1979年,才由Hubschle和Van der Walt分别通过实验揭示出蓝舌病病毒的血凝活  相似文献   

12.
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坏死性肝炎、兔X病、兔出血性肺炎等(均属暂定名),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病变为气管及肺出血,并伴以其它实质器官的淤血和肿大,常呈爆发性流行,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常达95%以上。病毒存在于病兔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  相似文献   

13.
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概况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易感兔致病率可达90%,病死率高达100%。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形态及理化特性、体外培养、分子生物学、病毒的检测和疫苗等方面做了系统深入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兔瘟     
一、病名:该病为最近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名称尚不一致。有兔瘟、兔病毒性出血热、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病毒性出血性肺炎等。但目前称呼兔瘟者居多,尤其在实际工作中及疫苗名称上都以兔瘟使用的最广泛。二、病原:该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电镜下呈球形,20面体对称结构。直径40nm  相似文献   

15.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西藏分离株毒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西藏株进行血凝性、特异性、致病性及毒力鉴定。结果表明:此株RHDV血凝价高达10240以上;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该株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RHDV的最小致死量为10-5/mL。说明此分离株是一株具有高致病力的RH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16.
免疫球蛋白(IgG)从小鹅瘟高免血清中提取出来,吸附于固定的鹅红血球表面。吸附 IgG 的致敏红血球在小鹅瘟病毒作用下能发生特异性凝集。如果病毒样品先与特异性免疫血清混合,在37℃培养1小时,然后再与吸附 Ig 的红血球接触,则血球凝集现象即被抑制。  相似文献   

17.
从山东东营某兔场送检的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病料中分离到1株病毒(DY株)。通过血凝性及RT-PCR鉴定,以及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株DY株为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对人O型红细胞具有高度凝集性,血凝效价为12log2,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这种凝集作用;RT-PCR扩增出RHDV VP60的201 bp基因片段;RHDV DY株对家兔的LD50为10-6.5/m L,是一株对家兔具有高致病力的强毒株。取第5代RHDV DY株制备灭活疫苗免疫试验兔,免疫后第14d攻毒,对RHDV的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18.
病毒样颗粒(VLPs)是由病毒的一种或多种结构蛋白在异源系统内重组表达,并自动装配成的一种不含病毒核酸的空心颗粒。与传统疫苗相比,VLPs具有相当的免疫原性和更好的安全性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疫苗形式,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本文就VLPs的免疫机制及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样颗粒疫苗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组结构与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代表种,这个属的成员中还包括羊边界病毒(BDV)和猪瘟病毒(CSFV)。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论文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已定位的4种结构蛋白、8种非结构蛋白以及3′和5′非翻译区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其编码蛋白的合成与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为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血凝是红血球凝集反应的简称。40年代初期,人们发现某些病毒和细菌培养物能凝集红血球,开创了微生物学的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至今在某些传染病的诊断上仍不失其应用价值。已经证明红血球表面有大量糖蛋白受体,很容易吸附某些物质,诸如细菌的纤毛及某些病毒囊膜外面的血凝素分子等(图1·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