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北黑龙港生态区,常年种植棉面积40万~47万公顷,以春直播棉为主要种植形式,其中旱地棉占65%以上。旱地棉由于无水浇条件或水浇条件差,不能保证干旱时及时供水补水,而主要由土壤贮水和降雨供给棉花生长发育。因此,在棉花各个生育阶段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并且旱地棉多土壤瘠薄,管理粗放,致使棉花产量低而不稳,一般皮棉产量450~750kg·hm-2。为此,研究旱作条件下充分利用土壤贮水和自然降雨,稳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的有效技术具有重要意义。1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有效水分含量,是旱地棉花保全苗,促壮苗,提…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海地区植棉历史悠久,为我国重要棉花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病虫暴发,严重影响了棉花生产。再加上劳动力及生产资料成本上升,2008年棉花收购价格大幅下降,使得棉农植棉积极性下降,棉花种植面积锐减。江苏沿海地区现在的植棉田多为沿海滩涂和旱地、老棉田,多年连作,枯、黄萎病发生日益严重。况且如今选用的棉花品种90%以上为抗虫杂交棉,传统植棉方法已无法适应高产要求,弊端日现,  相似文献   

3.
垦利县地处黄河三角洲尾端,位于黄河最下游。该地区具有“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干旱严重制约着该地区棉花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该县在旱地植棉中探索出了一套植棉技术措施,使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旱地植棉主要措施介绍如下。1春旱冬抗该县常年降雨量为600...  相似文献   

4.
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城地区约有50%的棉田是旱地,生产水平很不稳定,年际间产量变异大。要保证旱地棉花持续稳定高产,需将传统植棉经验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采取以土、肥、水为基础,以优良品种为先导,以早、密、矮适时早打顶为核心,以蓄水覆盖、防治病虫为保证的系列化栽培技术。经过近3年的试验示范结果  相似文献   

5.
都昌县地处赣北鄱湖沿岸,共有旱地21万亩,其中红壤旱地14.6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68.9%,近3年来,植棉面积在8.2~10.6万亩之间,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棉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棉花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年年上升。1981年亩产皮棉首破百市斤关后,连续五年五大步,亩产皮棉增加到60.5公斤,总产皮棉突破五千吨,开创了丘陵红壤棉区夺取棉花高产稳产的新局面。总结我县30余年的植棉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改土治水、大搞棉地基本建设我县红壤地有百分之八十属泥土,系第四纪沉积物发育而成,土壤具有酸、瘦、  相似文献   

6.
刘极灿副厅长在全省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试验示范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编者按:1995年9月23~24日由省棉办组织棉花专家考察组及各市、县领导对我省都昌县实施棉花“矮、密、早’试验示范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借鉴新疆的植棉经验,对我省60%以上的丘陵红壤低...  相似文献   

7.
麦套花生根茬覆盖应用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旱作用,利用小麦收割后的根茬、杆草、麦糠等物,适时的覆盖在花行间,可起到减轻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旱地蓄水保墒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晋南是山西主要棉区,旱地面积占60%以上,如何改变旱地低产面貌,长期以来该区着重贯彻“二改一抗”的经验。即改善旱薄条件,提高土壤抗旱能力,改进栽培技术,提高棉株抗旱能力。取得显著效果。1、蓄水保墒拦截雨水。据曲沃杨谈经验,丘陵坡  相似文献   

9.
旱作甜菜纸筒覆膜是指在纸筒育苗的条件下,将甜菜通过坐水移栽到覆盖地膜的旱地上去的一种综合栽培措施。它解决了水、旱地覆膜保苗率低的缺点,集中了纸筒育苗的优势,以保全苗为核心,以土地精耕细作、蓄水保墒、人为造墒为基础,通过合理定植、科学施肥等途径来提高群...  相似文献   

10.
环鄱阳湖植棉区棉花与马铃薯连作轻简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环鄱阳湖植棉区棉花生产的绿色轻简高效发展和棉花生产方式转变,于2014-2016年在环鄱阳湖植棉区进行了“棉花与马铃薯连作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模式直播棉花籽棉产量为3 453~4 541.1 kg·hm-2,马铃薯产量为16.83~28.65 t·hm-2。选用适宜的品种、合适的播种期、合理的密度等技术是确保该模式示范成功的关键技术。试验示范表明棉花与马铃薯连作是一种省工节本、培育地力、调温保墒、高产高效、减少化肥农药投入的轻简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地膜具有增温、保墒、改善棉田生态环境、促进棉花早熟、优质、高产等优点,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曾被誉为二十世纪一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白色革命”。陕西省自1979年引入该项技术,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目前,地膜棉已占全省植棉面积的95%以...  相似文献   

12.
旱地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3年在实施农业部《2003年旱作节水财政专项》项目中,针对旱作农业主要依靠自然降水,而总降雨量的60%~65%无效蒸发,特别是一些微小降雨无法充分利用的现实。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起垄、覆膜、播种形式反复试验探索形成的。该技术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融为一体,具有明显的集雨蓄水、抑蒸保墒、增产增收的效果,是旱作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实用技术。为此,我们在马铃薯作物上进行了的试验,探索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增产效果的全膜覆盖栽培模式,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旱地棉花增产技术①唐薇董合忠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济南250100随着棉田种植制度的改革,我省旱地棉田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已占全省总棉田面积的1/3左右。旱地棉田以潮土为主,土壤肥力中等,除少数岗坡地外,大都土层深厚,耕性和光热资源良好,适宜植棉。1...  相似文献   

14.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三大棉区之一,具有悠久的植棉历史和丰富的植棉经验.作者结合国内学者相关研究进展,借鉴当地植棉实践经验,从播种、整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总结出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窄膜根区覆盖栽培技术,为棉花绿色简化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2008-2013年山东省棉花生产发展情况,植棉效益、机械化程度低和政策支持不够是影响棉花生产和农民植棉积极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发展现代植棉业等稳定发展山东省棉花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育种新趋势王淑民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主产棉国,占前苏联棉花总产的60%,已有200多年的植棉史,棉区主要为半干旱灌溉植棉。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阿拉尔海。由于长期大量用水,近年来阿拉尔海水位急剧下降,从...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植棉区油后直播棉的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洞庭湖植棉区棉花生产现状的研究,具体分析了油后直播棉的发展基础、关键技术以及生产优势,认为棉花油后直播将是该植棉区未来棉花主要的种植方式,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推行北棉南调挖掘增产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华 《中国棉花》2001,28(10):44-45
潜江市为江汉平原主产棉区 ,有悠久的植棉历史 ,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 (市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 1 980年以来 ,棉花生产几经起伏 ,但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推行和优惠植棉政策的贯彻落实 ,棉花生产总的趋势是稳步发展 ,面积得到恢复 ,布局日趋合理 ,产量增长快 ,高产乡镇不断涌现 ,栽培技术普及率高 ,新技术大面积推广 ,提高了广大棉农的植棉技术水平 ,特别是在棉田布局上近几年来实行了“北棉南调”的战略措施 ,有力地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1棉田布局的历史情况潜江市现有耕地面积 6.8万公顷 ,其中水田3.3万公顷 ,旱地 3.5万公顷。常年植棉…  相似文献   

19.
王青利 《中国棉花》2002,29(5):38-39
垦利县地处黄河三角洲顶端,是黄河最下游的中心城镇.近几年来,由于干旱频繁发生,并且黄河水频繁断流和枯水期延长,给棉花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不仅使棉田面积逐年减少,而且产量低而不稳.因此,要发展棉花生产,提高棉花产量,除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扩大灌溉面积,从根本上解决干旱问题外,还要认真抓好旱地植棉技术措施.尤其在黄河长期断流,降雨量又偏少的年份,搞好抗旱植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山东植棉区的实施进展、成效与问题。从国家棉花产业安全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了山东植棉区棉花生产的重要地位和保持补贴政策稳定性的重要意义。以山东为例,提出了内地主产棉区棉花补贴政策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