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桑园喷施“天然芸苔素” 对桑叶产量和养蚕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喷施“天然芸苔素”可显著提高桑叶产量,而用喷施过天然芸苔素的桑叶饲养家蚕,可使蚕儿体质健壮,蚕茧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主要通过桑树喷施叶面肥与未喷施叶面肥两种处理后,其对桑叶的产量、质量及对家蚕生长发育、茧质、丝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的桑叶饲养的家蚕,其桑叶产量、质量、家蚕眠重、茧质、丝质都比未喷施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桑树叶面施肥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主要通过桑树喷施叶面肥与未喷施叶面肥两种处理后,其对桑叶的产量、质量及对家蚕生长发育、茧质、丝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的桑叶饲养的家蚕,其桑叶产量、质量、家蚕眠重、茧质、丝质都比未喷施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EM菌剂在蚕桑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于春蚕期按常规根外追肥的方法,对桑树喷施EM菌剂,并用EM喷施叶饲育5龄蚕.结果:(1)用EM喷施叶饲蚕,对5龄经过、结茧率、上茧率和健蛹率均无不良影响,而产茧量提高了1~6%;(2)5龄蚕给与EM喷施叶,能改善茧质,全茧量提高3~5%,茧层量提高2~4%,而对茧层率影响不大.试验认为,采用0.2%EM菌剂3眠、4眠2次喷施的桑叶饲育5龄蚕,其增产和改善茧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EM是英文“有效微生物群”的简称 ,是引进日本先进技术生产的高科技生物产品 ,无毒副作用 ,不含化学成份和合成激素。EM沤制农家肥给桑田施肥和用 EM叶面喷施 ,桑树发病少 ,桑叶肥厚油绿 ,桑叶增产 2 5 %以上。EM喷洒桑叶给蚕添食 ,蚕儿食桑快 ,吃叶干净 ,提高桑叶利用率。蚕病少 ,结茧率高 ,茧质好 ,提高产茧产量 10 %左右。每张蚕种只需投入 5元钱 ,回报的效益却是 6倍以上。用法 :(1) 2~ 4龄蚕第二餐叶各龄用 10 0~ 2 0 0倍 EM原露溶液喷叶添食 1次。 (2 ) 5龄起蚕开始 ,每天用 5 0倍的 EM溶液添食 1次。注意事项 :(1)添食抗菌药…  相似文献   

6.
NaHSO_3对桑树光合作用及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探讨了在桑树上喷施NaHSO3 对桑树光合作用以及对家蚕产茧量和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一定浓度的NaHSO3 具有提高桑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值、增强光合速率、加速光合产物输出进程、提高比叶重、增加可溶性糖和粗蛋白等效果 ,用处理后的桑叶饲养家蚕 ,其产茧量和茧质明显提高。试验还表明NaHSO3 增强光合速率与减小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桑树生态林喷施沼液的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峰 《北方蚕业》2008,29(3):17-17
通过开展桑树叶面喷施沼液以及养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桑树喷施沼液后桑叶明显变绿,桑叶产量明显提高,比对照增产11.77%,用喷施沼液的桑叶养蚕,可增产18%。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维氨微在蚕桑生产中的应用效应和使用技术,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维氨微(Ⅰ)喷施桑叶,然后用这些施过不同浓度维氨微(Ⅰ)的桑叶饲养原蚕(苏_4×苏_(12)和苏_3×秋_3)两个双交原种,最后制成四元杂交种,在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调查桑、蚕、种、茧、丝等各方面的多项生产指标。结果表明,喷施过维氨微(Ⅰ)的桑树,其条长、干物量等指标和对照差异显著。同时用这种桑叶养蚕后,对养蚕成绩有积极的影响,经5次试验证实这种影响有一致性。综合应用效应种茧育、丝茧育分别以1250PPm和1000PPm喷施桑树为好,笔者认为维氨微(Ⅰ)在蚕业生产中有较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桑树喷施叶面肥增产桑叶,已有前人试验.而用喷施后的桑叶养蚕,对蚕茧产、质量的影响,尚无详尽的报道.今春,笔者从众多的叶面肥种类中,按其产品说明,筛选出两种.为求得可靠的推广数据,为生产上选择适合的叶面肥提供依据,在牟平县丝绸公司的大力协助下,详细调查比较了两种叶面肥对桑蚕茧生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低聚壳聚糖对桑树种子萌发和桑树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低聚壳聚糖溶液处理桑树种子和对桑树进行叶面喷施 ,结果表明 :0 5 %的低聚壳聚糖溶液处理桑树种子 ,可以提高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生长势 ,桑树喷施 0 5 %的低聚壳聚糖溶液可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增强光合能力 ,降低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叶片的可溶性糖、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 8 7%、8 2 % ,叶片的单位面积质量也高于对照 ;用处理过的桑叶喂蚕 ,可以提高产茧量和茧质。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蚕茧供给反应和收益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利于政府采取有效的支持政策促进蚕茧生产和实现蚕农增产增收,依据广东省1980~2004年蚕茧的产量、收益、价格、国家定购数量,以及桑树种植面积、物质费用、劳动费用和自然灾害等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并基于蚕茧供给反应模型和利润模型,实证分析了广东省蚕茧价格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对蚕茧供给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蚕茧产量、种植面积和收益对价格的反应十分显著;提高价格和产量可明显增加蚕农收益;增加生产成本虽然可以提高产量,但会减少桑树种植规模和蚕农收益;国家定购政策对广东省的蚕茧生产发展影响重大;从时间趋势上看,广东省的蚕茧生产总量和规模存在递减趋势,并且早、晚稻的种植对蚕茧生产存在竞争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用辐射与杂交育成新桑品种川799,其树型紧凑,枝条粗壮、直立,生长旺盛,易采摘,平均年667m2桑园产叶1551.53kg,比对照荷叶白高11.64%,万蚕产茧量和万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6.84%和7.88%,5龄50kg桑产茧量比对照高9.45%,667m2桑园产茧量和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16.18%和17.83%。秋叶硬化迟,属晚生桑品种。  相似文献   

13.
春季桑叶含氟量的时间分布对蚕茧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锡川  王建新  徐进 《蚕业科学》2001,27(4):313-317
应用积分回归原理 ,对浙江省湖州市 17年的桑叶氟污染监测数据和蚕桑生产统计数据的分析认为 :氟化物污染桑叶对张产茧量影响的关键时段是 3、4龄期 ,此时桑叶含氟量每升降 1mg/kg ,张产随之降升 0 12 3 1~0 10 45kg。降低 3、4龄期桑叶氟化物含量 ,可有效减轻蚕茧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14.
杨红  姜虹 《广西蚕业》2000,37(4):11-13
桑园不同配比施肥收获的桑叶养蚕,对蚕的体质和茧质均有明显的影响,其中以N、P、K三种肥混施收获的桑叶养蚕可提高桑叶产量和蚕茧产量。  相似文献   

15.
抗寒桑品种龙桑一号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新品种龙桑一号具有抗寒性强,抗桑细菌病、褐斑病能力强的特性。在黑龙江省产叶量比对照种秋雨桑高10—31%,养蚕试验中春季万蚕收茧量增10%,秋季增25%。国家品种鉴定中,单位面积产叶量、产茧量、茧层量分别高于对照种15%、30%、31%。养蚕试验成绩:万蚕茧层量、五龄100公斤桑产茧量,万蚕产丝量,五龄100公斤桑产丝量,分别增12%、13%、11%、14%。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桑品种产质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增加单位面积桑园的经济效益,提高蚕桑产业的竞争能力,桐乡市于1998年引进近年新育成桑品种22个,经3年种植初选,将8个品种的成林桑,于2001—2002年连续2年作产质量、抗性和农艺性状的比较签定试验,筛选出了新一代4个桑树优良品种:丰田2号、农桑14号、农桑12号和育71—1,与荷叶白相比,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增加22.3%—34.9%,万头蚕收茧量增加5.3%—10.1%,万头蚕产茧层量增加10.5%—14.0%,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适宜于杭加湖和相应蚕桑地区种植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桑树新品种薪-圆作了引种鉴定试验,与荷叶白相比,hm2桑产叶量提高6%以上,hm2头蚕产茧量增12%以上,hm2桑产茧层量增20.7%,每50kg桑叶桑产值高10~19%,强抗桑疫病,适于条桑收获与密植栽培,已成为当地主栽品种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果用性状好为引种育种目标,从引进品种中筛选出若干优良的叶果兼用桑品种,其中人工三倍体桑品种丰田16号的中试结果表明:与标准二倍体对照种荷叶白相比,全年单位桑园面积产叶量增加29.8%,桑叶养蚕的万头蚕茧层量提高6.5%,100kg桑产茧量提高8.1%;与三倍体叶果兼用桑品种大10相比,单位桑园面积产果量增加9.5%,产叶量提高24.7%,表现出三倍体桑叶片肥大,桑果大,生长旺盛,品质优,抗性强等优良特性,是一个叶果综合经济性状和抗逆性良好的高效桑品种。  相似文献   

19.
桑园专用复合肥料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惠就  韩良杰 《蚕业科学》1992,18(3):150-158
在多年(1986—1991)对桑园土壤、桑树营养特点进行研究,获得大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桑园专用复合肥的配方。以专用复合肥与等量氮肥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1)盆栽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21.69%—41.70%。(2)小区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10.35%—23.22%。(3)中间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14.67%—22.83%。(4)养蚕试验:复合肥区春秋两季平均,万头蚕产茧量提高3.95%、全茧量增加4.15%—11.79%、茧层量增加5.00%—12.50%、茧层率提高2.81%—7.40%。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98-1”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激光诱变选出的优良单株台激761、激7681和丰产型鲁桑品种湘7920为亲本,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98-1。该品种在四川省桑品种区域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中均表现出丰产性好的特点:枝条直立,节距密,发条能力强,生长势旺;全年平均产叶量为35 311.62 kg/hm2,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增产20.25%,并且秋叶硬化迟。该品种的养蚕试验成绩为万蚕产茧量18.38 kg、万蚕茧层量4.475 kg、4~5龄50 kg桑产茧量3.65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提高6.98%、6.04%、11.96%。新品种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于在四川盆地主要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