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6个薯蓣品种2年的种植观察、分析比较得出,薯蓣皂素植物的种植以盾叶薯蓣陕西留坝种的效益最佳,其次为云南怒江种,漾濞黄山药居第三;推广种植应以陕西留坝种为主,搭配种植云南怒江种,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区可适当种植漾濞黄山药。  相似文献   

2.
介绍秦巴山地薯蓣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准备、种薯繁殖、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翻收及储藏等方面内容,以为薯蓣在秦巴山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药材盾叶薯蓣施肥和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药材盾叶薯蓣氮、磷、钾和种植密度等4个因素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氮、磷、钾肥各处理水平的盾叶薯蓣产量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对盾叶薯蓣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盾叶薯蓣产量以667m^2种植密度11000株左右为较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6个薯蓣品种2年的种植观察、分析比较得出,薯蓣皂素植物的种植以盾叶薯蓣陕西留坝种的效益最佳,其次为云南怒江种,漾濞黄山药居第三;推广种植应以陕西留坝种为主,搭配种植云南怒江种,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区可适当种植漾濞黄山药。  相似文献   

5.
盾叶薯蓣是提取皂素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皂素需求量逐年增加,薯蓣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宾川县金牛镇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为了确定薯蓣种植的最佳密度,我们于2004年进行了盾叶薯蓣根茎种种植密度比较试验。1材料和方法1.1供试材料采用由湖北省郧西县提供  相似文献   

6.
薯蓣是赤水地区的特色蔬菜,栽培历史悠久,但一直以来没有系统的栽培技术研究,农户种植存在盲目性。为了总结出适宜赤水地区薯蓣的种植技术2,010年赤水市植保站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为契机,通过调查、访问、田间试验示范,初步探索出了适宜赤水的薯蓣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盾叶薯蓣的人工种植,是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保护好野生盾叶薯蓣资源,农业科技部门从1996年开始对野生盾叶薯蓣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探讨。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后,已经掌握了野生盾叶薯蓣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并成功探讨出人工丰产栽培管理技术。现在在云南省很多地方进行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墨西哥菊叶薯蓣的生长习性,总结了墨西哥菊叶薯蓣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土壤选择、整地、种植时间及苗期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墨西哥菊叶薯蓣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药又名薯蓣、怀山药、白山药、淮山药等,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宿根性缠绕草本植物。其块根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既可菜用,又可入药。本文根据本地实际种植情况,着重阐述了无公害山药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山药又名薯蓣、怀山药、白山药、淮山药等,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宿根性缠绕草本植物。其块根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既可菜用,又可入药。本文根据本地实际种植情况,着重阐述了无公害山药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陕西省柞水县气象局观测场露天栽培黑木耳的全生育期观测数据分析,依据镇安、柞水、商南大棚和露天黑木耳栽培调查资料,结合走访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柞水县农业局黑木耳栽培专业技术人员,并分析同期气象要素,找到适合秦巴山区黑木耳栽种的适宜气象指标、灾害指标和科管要点,为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低产老茶园改造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还可以延长茶叶的获益周期和产值,是一项重要的茶叶栽培技术。本文阐述了低产老茶园改造的意义,介绍了对秦巴山区低产老茶园改造技术,包括园相与园貌改造、土壤改良、台刈、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猪苓菌核分离营养菌丝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明确猪苓的种质资源,为其大面积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秦巴山区3种猪苓营养菌丝。[结果]结果表明,在温度25~28℃、pH值自然的条件下,用CPDA培养基和蛋白胨培养基培养,不同猪苓菌核均能分离出营养菌丝。[结论]综合不同猪苓菌核分离营养菌丝的萌发时间和萌发率、菌丝密度和生长势等因素,发现CPDA培养基较适合作为分离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秦巴山区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晓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84-4084,4102
根据秦巴山区动植物资源开发现状,介绍了秦巴山区气候优势及药用动植物资源优势,提出了开发名特优药材资源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秦巴山区养殖大鲵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以及食用安全状况。[方法]运用检测仪器分析了秦巴山区养殖大鲵肌肉中微量元素锌、硒、铜、铅、镉、砷、汞的含量水平,并对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和金属元素食用安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秦巴山区养殖大鲵肌肉中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锌含量最高,其次为硒和铜,有毒金属元素铅、镉、砷、汞不同程度检出,但均处于无污染水平。[结论]可以认定秦巴山区养殖大鲵能够满足人体每天所需的锌和硒摄入,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16.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外显,生态建设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发展不平衡,秦巴山区退耕还林中存在着经济效益内隐的状况。选取陕西、四川、湖北3省6县300个退耕还林样本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退耕还林经济效益内隐的现状表现在退耕还林所引起的粮食增产效果不明显、家庭收入新来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退耕还林农户养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外部性的影响、脆弱的自然基础条件以及缺乏科技支撑等。应从退耕还林经济补偿制度、生态教育移民及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改善秦巴山区退耕还林经济效益内隐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秦巴山区能源植物资源及利用潜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巴山区富含油脂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能源植物作为调查对象,汇总了秦巴山区生物能源植物资源的基本情况。对这些能源植物含油以及碳水化合物部位、含油率、在工业和民用方面的用途、分布及生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文冠果、黄连木、花椒、山桐子、光皮树、油桐等6种植物具有开发价值。最后,对秦巴山区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弄清陕西蝗虫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地理分布,采用G-F指数法,对近年陕西蝗虫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目前已知蝗虫有3总科9科57属111种,秦巴山区的蝗虫分布占总种数的72.97%,渭河平原占40.54%,陕北高原占47.74%。秦巴山区单科种较多,而陕北蝗虫单科种较少,陕北高原和秦巴山区多样性指数与蝗虫的种类分布相反。  相似文献   

19.
秦巴山片区横跨豫、鄂、渝、川、陕、甘6省市,是我国未来10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重庆秦巴山片区,有1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7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8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7个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个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该研究以重庆秦巴山片区为例,研究地理标志保护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对策,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秦巴山片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河南秦巴山片区包括11个县,有9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4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种中国名牌农产品、5项与特产相关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研究研究河南秦巴山片区名优特产的地理标志保护与与品牌建设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