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立业  蒲秀瑛 《草业学报》2012,21(6):145-150
 为明确微量元素在土-草-普氏原羚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性,探讨微量元素含量对普氏原羚生长繁殖的影响,对青海湖东区普氏原羚生境的土壤、牧草以及普氏原羚血样和毛样中6种微量元素硒(Se)、铜(Cu)、锰(Mn)、铁(Fe)、锌(Zn)、钼(Mo)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夏季Se和Mo严重缺乏,秋冬季Cu、Mo和Zn严重缺乏,而Fe、Mn含量盈富;3个季节牧草中的Cu、Mo、Se均缺乏,Fe、Mn、Zn 在正常范围。土壤和牧草中Cu、Mn、Zn和Se含量在夏季存在显著相关性,在秋季Cu和Zn含量显著相关,而冬季只有土壤和牧草中的Mo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冬季,普氏原羚毛样中Fe、Mn、Zn的含量高于血清,Cu、Mo、Se含量则略低于血清;除1只雌性普氏原羚血清中Cu、Zn含量偏低,分别为4.96和4.63μmol/L 外,其余4只普氏原羚血清Cu、Zn含量均在9.50和7.81μmol/L 左右。  相似文献   

2.
普氏原羚自然栖息地草地矿物质营养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质元素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为了更好地开展普氏原羚的保护工作,对普氏原羚主要栖息地的青海湖布哈河上游地区高寒草甸的矿物质营养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应用显微分析法分析动物食性,采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矿物质含量。结果发现,牧草萌发期的混合牧草硒和铜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牧草快速生长期(Cu,F2,27=3.27, P=0.008; Se,F2,27=3.27, P=0.009),但牧草枯黄期与萌发期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牧草品种体内的矿物质元素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唐古特铁线莲、沙蒿、芨芨草是主要的高硒植物,其中芨芨草硒含量最高。芨芨草是普氏原羚的基本食物,占总食物的13.68%,但不是普氏原羚的喜食植物(选择性指数为-0.886)。碱蒿、冷蒿、紫花针茅是主要的高铜植物,其中紫花针茅的铜含量最高,是普氏原羚的主要食物,占总食物的9.40%,但不是普氏原羚的喜食植物(选择性指数为0.037)。因此,对放牧动物来说,普氏原羚栖息地存在严重的矿物质营养不平衡问题,属于严重硒缺乏区,季节性铜硒缺乏区,普氏原羚基本食物是高硒植物芨芨草,增加了其食物的平均硒含量,普氏原羚的主要食物是含铜量最高的紫花针茅,增加了其食物的平均铜含量。增加牧场高硒和高铜植物的比例,提高土壤牧草的硒和铜元素的含量和扩大普氏原羚的采食范围都是保护普氏原羚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区普氏原羚及鸟类栖息草地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流域普氏原羚与鸟类栖息的草地类型,以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及高寒草甸类草地为主.本文分别简述了各草地型的植被结构、植物种类以及草地生物量,同时对普氏原羚、鸟类栖息地各草地型的生物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1调查背景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i),又名中华对角羚,俗名滩原羚、黄羊、滩黄羊等,属偶蹄目,牛科,羚羊亚科,原羚属。普氏原羚为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一种有蹄类动物,现仅在青海省青海湖四周有少量分布,据青海省林业局2008年的调查,目前仅存600只(头)左右,是湖滨沙化草原地带的代表种。目前,普氏原羚栖息地生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地区主要草地类型草群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植物生长除需要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外,也需要一定的微量元素。本试验分析了内蒙古地区38个主要草地类型牧草中所含的5种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硒)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全区38个草地类型中约有12个草地类型缺锌,34个草地类型缺硒。作者对牧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 微量元素在家畜生产繁殖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畜生长发育健康与否往往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多有关。草地牧草是放牧家畜的的主要粮食,牧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放牧家畜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认为动物日粮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有Cu、Fe、Zn、Mn、Se、co、I、Mo,目前又发现几种微量元素。牧草中  相似文献   

7.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野性强,听觉、视觉发达,奔跑速度快,耐干旱的特性。青海省是普氏原羚的惟一分布地。冬末春初为普氏原羚的发情交配季节,每胎1—2仔,主要生活于海拔3200—3500m以上地区。普氏原羚的临床资料极少见。2004年1月10日,对青海湖鸟岛鸟类保护中心饲养的1只患表皮囊肿的普氏原羚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利用NOAA/AVHRR资料监测北疆天然草地生产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黄敬峰  蔡承侠 《草业科学》1999,16(5):62-69,72
采用1992-1994年牧草疸资料、NOAA/AVHRR资料分析了北疆主要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与卫星植被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牧草产量和卫星植指数都存在周年变化,用卫星植被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牧草产量的年际变化和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差异,对草甸草地和草原草地的监测效果比对荒漠草地监测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黄河首曲草地牧草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牦牛营养代谢疾病的病因,在黄河首曲草地对牧草微量元素含量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牧草微量元素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随着气温升高,牧草生长速度加快,微量元素含量降低;气温降低,牧草生长停止,微量元素含量逐步回升.牧草微量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牦牛营养代谢疾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普氏原羚作为世界上最濒危物种,针对普氏原羚的社会生存环境状况,笔者对天峻县普氏原羚分布区内的生存环境、种群现状和致危因素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提出了今后的一些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土壤—牧草—放牧绵羊生态系统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季节放牧绵羊体内矿物质元素的盈亏状况,评定矿物质元素营养限制因子。[方法]选取6只体况良好的体重为(39.65±2.25)kg的放牧蒙古羊母羊作为试验羊,测定该地区牧草嫩草期(6月)、生长期(9月)和枯草期(11月)放牧绵羊的体重、采食量、排粪量和排尿量;检测牧草3个生长时期草原土壤、牧草以及放牧绵羊血清中的7种矿物质元素(铁、铜、锰、锌、硒、钼、钴)含量;借助采食量模型预测放牧绵羊在牧草不同生长时期的矿物质元素摄入量;利用代谢试验测定从粪、尿中排出的矿物质元素含量,计算放牧绵羊体内矿物质元素沉积量。[结果]放牧绵羊的体重和采食量在牧草3个生长时期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枯草期排粪量极显著(P<0.01)高于嫩草期和生长期。草原土壤、牧草及绵羊血清中的铁元素含量在牧草不同生长时期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铁元素含量均不存在缺乏情况。枯草期牧草的铜元素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嫩草期和生长期,枯草期绵羊体内沉积的铜元素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生长期,并出现了负沉积。草原土壤、牧草以及绵羊采食和体内沉积的锰、钼元素含量在牧草不同生长时期之间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但两种元素不存在缺乏情况。嫩草期绵羊血清中的锌元素含量显著(P<0.05)高于生长期和枯草期;草原土壤、牧草、绵羊体内沉积的锌元素含量在牧草不同生长时期之间虽无显著(P>0.05)差异,但存在缺锌的情况。草原土壤中的硒元素含量在牧草生长期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嫩草期和枯草期,嫩草期和生长期牧草中的硒元素含量低于正常水平下限,而枯草期牧草中未检测到硒元素;绵羊血清中硒元素的含量在牧草不同生长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处于正常水平的下限。草原土壤中的钴元素含量在牧草不同生长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低于标准值;枯草期和嫩草期绵羊体内沉积的钴元素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生长期。[结论]建议在该地区全年以适当形式为放牧绵羊补锌和硒元素,冬季或春季可适当补饲含铜和钴的微量元素制剂。  相似文献   

12.
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两种草地类型的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牧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模型模拟分析和文献查阅研究,深入剖析牧户家庭的草场参数、家畜参数、饲料参数、气象参数和经济参数等,利用模型模拟计算出草地生长速率、草畜能量平衡状况和经济效益收支现状,以期为指导当地的家庭牧场可持续经营提出可靠依据。结果表明:四子王旗牧草生长周期较短,夏季典型草原牧草生长速率大于荒漠草原,冬季两种类型草地牧草的抗寒能力较差,牧草大部分停止生长,地上部分基本枯死,家畜利用新鲜牧草得到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夏秋牧草生长季节。中小牧户是草原超载过牧的主体,草地面积越小的牧户,其家畜载畜率越高。草料费支出与家畜载畜率也呈正相关关系,草料费支出越多,载畜率越高。典型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都呈现出夏季仅有短时间的草地供给能量大于家畜自身能量需求,可以满足家畜良好的生长状态;冬季寒冷且漫长,能量摄入量较低,典型草原地区在1月产羔期能量缺值高达10.5 MJ/(羊单位·d),荒漠草原地区能量缺值高达9.5 MJ/(羊单位·d)。适当调整家畜载畜率有利于四子王旗地区家庭牧场提高草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草地类型及其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江平原主要野生饲用植物为小叶章,草地类型为灌草丛、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天然草地的主要特点为草地地势低洼,地表季节性积水或常年积水,草地利用率较低。放牧与刈割相结合是天然草地利用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牧草饲料品质的质量,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的牧草饲料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品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行对比,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高寒草原类牧草饲料品质最好,其次是低平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类。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天然草原生产力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跃  周俗  唐川江  张绪校  侯众 《草业科学》2011,28(10):1859-1863
采用定点监测与路线监测、地面调查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全省范围内2006-2009年连续4年的地面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MODIS植被指数(EVI)进行相关性分析,按主要的草原类型(组)分别建立草原产量的估测模型。经过反复修正和验证,应用估产模型分组、分区域对2007-2009年3年的草原产量进行测算,全省3年平均可食鲜草单产为4 752 kg/hm2,总可食鲜草产量8.39×1010 kg,折合干草2.53×1010 kg,理论载畜量29.69×106羊单位。分析表明,采用该技术和估测模型进行草原监测,监测结果基本符合各地实际,适用于省、州级草原部门开展较大范围的草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更好地掌握河南省现有天然草地饲草资源特点与利用现状,为未来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当地天然草地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全国草地清查总体工作方案》,从草地类型、草地面积、植被生产力水平、饲草种类和利用现状等5个方面,对全省天然草地资源开展外业调查工作。[结果] ①河南省天然草地共有4类30个型,总面积为52.24×104 hm2,74.04%的天然草地分布于豫南、豫西山区和低山丘陵地区。②河南省天然草地的饲用植物有1 400多种,建群种有41种,优势种有123种,主要伴生种有357种。③河南省天然草地的平均草层高度70.43 cm,平均盖度86.36%,平均产草量为7.02×103 kg/hm2,94.40%的天然草地属于未利用或轻度利用状态。[结论] 河南省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草地类型多样,牧草生产水平高,有极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需要加大开发和利用力度,进一步挖掘草食畜牧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川西北沙化草地7种牧草根系构型及根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川西北沙化草地7种禾本科牧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并分析牧草根系的几何形态指标、分形维数、拓扑指数和根鞘重,探讨了影响根系构型和根鞘重的主要根系形态因子,确定了牧草根系的综合评分。结果表明:(1)根表面积、总根长和分叉数是影响供试牧草根系构型的主要几何形态指标,决定了牧草根系的空间分布属性;(2)7种牧草的根系拓扑指数都接近于1,属于鱼尾形分支模型;根系的综合得分大小顺序依次为糙毛以礼草>赖草>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草>草地早熟禾>紫羊茅;(3)7种供试牧草的根平均连接长度、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是影响根鞘重的3个根系形态指标。糙毛以礼草、赖草和垂穗披碱草的根系空间分布更适宜于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的生境条件,具有更好的生态适应性,可以作为当地沙化草地治理的主要草种来利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投影寻踪回归技术进行草地产量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龙 《草地学报》1995,3(1):65-74
本文利用1991~1992年在新疆阜康县不同类型草地上观测的牧草产量、环境因子和卫星遥感资料运用投影寻踪回归(PPR)技术,探讨了草地产量预报的原理与方法,建立了产量预报综合模型,其预报精度达到83.5%以上,并克服传统预报方法的一些不足,科学地提示其内在关系,进而对影响产量预报精度和产量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与实验验证。因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PR技术基本实现了科学预报草地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人工草地是云贵高原石漠化地区的主要放牧地。本研究通过放牧试验、饲喂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云贵高原石漠化地区2个人工草场的营养价值和转化效率。放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放牧压力下,永善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微量元素和牧草产量显著低于寻甸试验地,但两地人工草地中牧草的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差异。饲喂试验结果表明,绵羊对永善试验地牧草的利用效率要高于寻甸试验地,绵羊对永善试验地牧草中Mg、Fe、Cu、Mn等元素的消化率和沉积率均显著高于寻甸试验地。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寻甸试验地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等牧草养分的含量高于永善试验地,绵羊的消化率也高;采食量和体增重2个指标的各自变化趋势也和以上研究结果基本相同。上述结果表明,虽然永善试验地牧草土壤相对贫瘠,牧草产量低,但家畜转化效率高,因此高原石漠化地区应在牧草成熟期后放牧绵羊,并补饲一定的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0.
从食物链的源头上对奶牛业发达的黑龙江省西部草地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分布与奶牛健康进行了研究 ,发现 Se、Cu、Zn、Mn呈缺乏状态。采取对牧草进行微量元素溶液喷施 ,显著提高了牧草的几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有效地预防了奶牛这些微量元素缺乏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