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生态农业》2005,14(1):127-127
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面积21万公顷,1979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晋升为国家级,1992年被“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通过对保护管理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加强金秀瑶族自治县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九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属我国35个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之一和我国14处具有国际意义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区之一,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系统的关键地带。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对湖南九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布局及保护管理进行着重讨论,望借此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当代生态农业》2005,14(1):136-136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面积241776公顷(由勐腊、尚勇、勐仑、勐养、曼搞五大片组成),1958年经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建立,198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重新区划调整,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1993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  相似文献   

5.
《当代生态农业》2004,13(1):116-116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武夷山市、光泽县接合部 ,面积 5 65 3 0公顷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 ,198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物种。本区是武夷山脉的主体部分 ,最高峰黄冈山海拔 2  相似文献   

6.
《当代生态农业》2006,15(1):84-84
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面积105467公顷,198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白鹳等珍禽及其栖息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境安全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该区保存了三江平原原始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三江平原原始湿地景观的一个“缩影”,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基因库之一。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该区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在具体分析洪河保护区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群落对于保护赣江源头生物多样性,维持赣江源头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保护区内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钩栲(Castanopsis tibetana)和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3种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各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研究表明,各群落乔木层物种丰富、郁闭度高,而灌木、草本和层间植物盖度相对较低。各群落乔、灌、草和层间植被的配置对其他地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92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黄河口原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经亚太组织批准,加入“东亚-澳洲涉禽保护区网络”,成为首批19个国际成员之一;1997年3月被批准加入“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成为首批16个成员之一。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地处世界著名大河一黄河的人  相似文献   

10.
在对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及国际有关珍稀濒危植物评估的标准体系,分析和统计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丰富(44科85属14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其中Ⅰ级2种,Ⅱ级13种),占保护区植物种数的0.67%;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的有27种,占1.21%,,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册)的达110种,占4.92%;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79种(其中附录Ⅰ有1种,附录Ⅱ有77种,附录Ⅲ有1种),占3.54%。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价值、保护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国际上确认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一直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是中国唯一建立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地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特殊的、罕见的、不可替代的,也是濒危的热带雨林,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早在1959年就开始建立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418 km2),并于1993年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的“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之后,2 0世纪9 0年代初,国家环保总局也在其境内建立了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1 km2),同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20世纪70年代初,也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植物进行了迁地保护研究,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开展了“中老跨边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滇南热带雨林保护与乡村持续发展综合研究与示范”等一系列的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行动,进一步加大了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然而,随着本地区人口的增长、森林的破碎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的日益加剧,跨边界保护的巨大困难性等,这些问题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及其所蕴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带来直接威胁。因此加强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势在必行,作者认为应控制经济林比重,提高森林生态效能,加强自然保护区体系网络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跨边界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行动。同时应尊重和运用土著民族的传统知识,使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及其生物多样性得以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当代生态农业》2005,14(1):120-120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90781公顷,1960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  相似文献   

13.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慧  钱谊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60-364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别山区仅有的次生植被保存较完整的北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本研究选用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人类干扰、面积适宜性和稳定性等7项指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等级化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各单项指标赋值,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权重,对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评价。评价结果得 出,该保护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为0.78,表明其生态质量较好,保护价值较高。最后分析了鹞落坪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加强七星河湿地保护 利用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北部,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北与友谊县、富锦市相邻,东、南与宝清五九七国营农场接壤,沿七星河南岸由西向东走向分布,土地总面积200km2,其中芦苇面积140km2,泡沼40km2,常年积水面积占全区面积的85%。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由于微地形发育,区内形成了以芦苇为主、草甸、湿草甸、浅水沼泽、深水沼泽、水域等三江平原较为典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湿地生态,是目前三江平原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湿地景观,原始湿地生态系统类型齐全,蕴育着丰…  相似文献   

15.
高黎贡山土壤微生物生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高黎贡山位于滇西北中缅边境的横断山地区。由于其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生物资源,早已引起世界性的广泛关注。高黎贡山山体宏大,上半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多种类型的原生植被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下部(1500m以下)有村庄分布,近10年来,由于人口激增,森林大量被砍伐、放牧和开垦成农田或人工纯林,形成片状分布的次生林,山底部的次生林基本上已被砍光。植被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生物资源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此维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并保持系统物质和能量输入与输出的相对平衡。从这一原理出发论述了公益林、商品林和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不同利用的森林生态系统特征,并对商品林和公益林的森林生态系统特征,并对商品林和公益林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许策  李超  张天柱  束继年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5):198-204,212
[目的]从地形梯度角度,对区域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地形梯度的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对策建议,为制定山区生态规划及实现山区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遥感解译获得的1993,2003,2013年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数据为基础,选取高程级别、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变率为地形梯度表征指标,采用分布指数,对区域农田、水域与湿地、森林、草地、聚落和荒漠6类生态系统的地形梯度差异分布情况及优势位进行分析,并结合1993—2013年各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变化特征,探讨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结果]农田、水域与湿地、聚落、草地生态系统集中于低地形梯度区;森林集中于高地形梯度区;荒漠生态系统分布特征随地形梯度差异不明显;在低地形梯度区,农田、水域与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草地、聚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在高地形梯度区,虽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较为剧烈,但总体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结论]在制定针对山地的区域生态规划时,应考虑对位于优势位上的生态系统实行特殊保护,禁止被侵占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弱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以保证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健康地提供生态服务。  相似文献   

18.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碳氮储量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土壤碳氮储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关系着全球的气候变化。为了认识宝天曼森林土壤碳氮储量的分布格局,以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剖面调查方法,分析比较了内乡宝天曼土壤碳氮储量和碳氮比与海拔、林龄和土壤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森林土壤碳储量为14.24~137.97 t/hm2,平均值为82.05 t/hm2,土壤氮储量在0.75~6.89 t/hm2范围,平均值为3.98 t/hm2;土壤碳氮储量与海拔和林龄符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和林龄的增大而升高,变化趋势明显,碳氮比保持在20左右;土壤碳氮储量在不同林型间的差异很大;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山地棕壤的碳氮储量极显著高于山地黄棕壤和山地褐土(p<0.01)。该研究揭示了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碳氮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森林应对气候变化、森林植被恢复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森林是广西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分析广西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广西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森林经营管理;加强良种壮苗繁育工作;加强森林培育工作;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工作;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  相似文献   

20.
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此维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并保持系统物质和能量输入与输出的相对平衡。从这一原理出发论述了公益林、商品林和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不同利用的森林生态系统特征,并对商品林和公益林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