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概述白鱼堰位于四川省江油县武都镇东北角,从涪江右岸取水。该堰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一座无坝取水工程。该工程由一条500米长的引水明渠直接从涪江取水,渠水沿河岸流至进水闸前池中,再由三孔单孔宽为1米,孔高1.6米的涵洞式进水闸把水送入干渠。原进水闸前有长12米,宽5.3米的前池敞露于涪江岸边,常被洪水淹没形成回水区。输水干渠长14.1公里,过水流量2.5米~3/秒,灌溉农田7166亩,同时供给12000多人畜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效益很好。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景泰川灌区,属高扬程、大流量电力提灌,灌溉成本高,形成了水的商品化,在计量上更需要精确。灌区灌溉试验站1975年研制成堰槽自记水量计,安装在支斗渠上,经10年的运用效果良好。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40元/台),图表直观,操作容易,适应性广。并可连续记录时段内的水量,是灌区堰槽自记量水的理想工具,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灌区小型渠道量水装置较缺乏,若对渠道进口略加改造即可成为经济实用、装配简便的量水装置——侧堰,但目前对其研究还很不深入。通过理论及试验的方法对侧堰水力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矩形渠道上6种堰高、4种堰宽的矩形薄壁侧堰在10种流量条件下过流特性试验观测,得到59种工况下9个关键断面27个测点的水深,分析了水面线的变化规律、侧堰上游水深及堰高与流量的关系。根据堰流公式,通过对流量系数Cd的探讨,得到Cd与上游佛汝德数Fr1、h1/P、h1/b具有较好乘幂关系的表达式,拟合得出的具有指数形式的矩形薄壁侧堰流量公式简明实用,流量计算的平均误差为3.85%,最大误差小于7.16%。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情况红旗堰位于四川省三台县境内魏城河上,是一座坝高14米的中型拦蓄水库(石质连拱坝),蓄水1015万米~3。为解决低水高灌,1971年在右坝肩内建成水轮泵站一处,由2孔闸门进水,安装了4台60型水轮泵(分2台并联运行),扬程65米,出水流量1.0米~3/秒,该堰设计灌溉面积3.6万亩,实灌3.1万亩,其中提灌水田1.31万亩,渗灌旱地1.79万亩。水轮泵在运行中,由于受丰、枯水期影响,正当农田需水的4、5月份恰为枯水期,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矩形侧堰自由出流水力性能,探索侧堰泄流公式,试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设置不同堰高、堰宽,研究流量与各水力性能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理想状况下,矩形侧堰泄流时水流的总能损失在10%以内,能量损失主要体现在堰口处;②水面线在堰口近上游端低于远离上游端;③侧堰流量与堰宽、堰上水头成正比.流量系数md与弗汝德数Fr1,上游水深与堰高比h/P,上游水深与堰宽比h/b关系显著,与弗汝德数Fr1正相关,与h/P,h/b负相关.得出0~30 L/s流量范围内侧堰泄流公式,Q=Fr10.162(h/P)-0.113(h/b)-0.045b√2 H 3/2,实测流量与计算流量误差范围在-0.01%~6.86%之间,符合测流误差范围,测流精确.研究成果可为侧堰测流提供理论依据,对灌区量水设备、方法的发展和改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模型实验研究了圆头活动堰量水特性,包括圆头活动堰的流量系数、流量系数与水头/堰长(H/L)的关系、圆头活动堰的淹没度限值和量水精度等,并对圆头活动堰的最优堰板长度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7.
在阿拉伯半岛,为使引洪灌溉设计合理化并有所发展,在许多山溪河流上需修建很多同一类型的引水堰。该地区的特点是:河流坡降陡、洪水历时短、洪峰高、输沙量大。灌区的渠首引水堰占工程总造价的比例很大,欲使其造价最小,则需尽量降低过堰水头。而防沙入渠,是决定过堰所需水头和堰顶高出河床高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减轻水资源不足的压力,对于将高矿化度水用于农业灌溉的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水源不足,而广大平原又储藏有相当数量的地下咸水,如果能够把这些高矿化度的水用于灌溉,对于开辟水源,扩大灌溉而积,有很大意义。例如,海河平原9000万亩耕地中,就有4000万亩的  相似文献   

9.
<正> 1974年联合国粮食会议的一个报告认为,灌溉农业几乎没有发展的余地了,这是因为适宜的土地和水已几乎全部开发完了。这一结论值得置疑。因为用来估算适宜灌溉的土壤和水的标准是很保守的,而且在估算时只考虑了所灌溉作物的常规标准和生产过程。如果利用咸水,灌溉农业就能扩大。最近的研究与计算表明,以前被认为不适合用于灌溉的水常可以被成功地用来种植作物,而且对作物与土壤没有长期的危害。采用新的作物和水管理对策能够进一步促进咸水灌溉的可行性。大量的咸水是可利用的,包括灌溉工程的排水和浅层地下水,世界上许多地区有这样的咸水,如美国、苏联、巴基斯坦、印度、埃及和澳大利亚。这部分水的利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机翼形溢流堰流动特性并探讨其水力特性,利用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在水槽中测量了相对水头高度(H0/P)分别为1.05,1.25,1.37,1.48,1.54时堰高与堰长比(P/C)为0.30的某机翼形堰的绕流流场,获得了5种雷诺数(Re)下对应流场的速度矢量、流线和涡量图.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相对水头高度或来流速度下,机翼形堰具有相同的溢流流动特性,其速度、涡量分布规律基本相同,流线近似平行,流动平稳,无明显的漩涡出现,其绕流流动类似"贴体"流动,试验中堰顶处主流最大速度为0.36 m/s,上游堰踵和下游堰趾处速度较主流速度小得多,其值大小为0.05 m/s,速度的降低有效减少了水流对堰面的冲刷.堰顶处涡量最大为19.12 m2/s,加快了堰顶水流能量的耗散;上游堰踵和下游堰趾涡量几乎为0,避免了堰踵与堰趾出现危害性负压.  相似文献   

11.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常采用实用堰过流型式,我盟阿荣旗那吉灌区渠首引水枢纽中拦河坝采用了WES 型实用堰,其堰型为《水力计算手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编)上所介绍的标准剖面型式(图1)。  相似文献   

12.
阳江核电水库溢洪道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阳江核电水库溢洪道上、下游落差大,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一、二级消力池之间由两段弯道组成,弯道内产生折冲水流和偏流,流态较复杂。本文对阳江核电水库溢洪道工程方案进行试验研究,将溢洪道闸墩改为宽尾墩,并在一级陡槽段槽面加设阶梯跌坎,再抬高二级陡槽段堰顶高程,使弯道调整段水深加大等,改善了溢洪道运行流态,妥善地解决了溢洪道泄流与下游河道水流衔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矩形薄壁侧堰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侧堰作为一种量水设施,精度较高、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较易在灌区应用和推广,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对不同宽度和高度的矩形侧堰在缓流条件下进行了试验,分析了各工况下矩形渠道侧堰上、下游水面线、能量分布、流量系数等水力因素。结果表明,主渠道侧堰段能量基本保持不变,符合De Marchi的恒定能量假定;主渠道靠近侧堰边壁、中心线以及另一边壁三处的水面波动程度不同,说明侧堰对堰前水流产生影响;基于De Marchi假定和无量纲分析原理得到的流量公式最大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满足灌区量水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明沟水位控制闸-过水堰系统对于稻田排水中氮素的去除效果与作用机制,依据水稻黄熟期排水后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水位控制闸-过水堰系统作用下农沟水体氮素变化过程,研究了系统对于氮素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水位控制闸-过水堰系统对稻田排水氮素的去除率达到58.20%,环境效应显著。有机氮是黄熟期农沟水体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水位控制闸-过水堰系统主要通过去除有机氮大幅降低了农沟水体氮素浓度。农沟水体中有机氮占总氮的平均占比为78.14%,系统对于农沟排水中无机氮的去除率为11.89%,明显低于总氮及有机氮的去除率。排水沟控制排水技术对于氮素的去除是系统净化能力的主要贡献者。水位控制闸对于农沟排水中氮素的去除率为46.24%,远大于过水堰的去除率8.19%。研究提出的排水沟水位控制闸-过水堰系统可用于构建生态沟渠,实现稻作区面源污染的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5.
1.生产条件和发展历史 埃及绝大部分国土属热带荒漠气候,暖热干燥,日照强烈,大陆性较强。其7月气温有25℃~33℃,1月也有9℃。16℃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均不低于0℃,热量是很丰富的,全年日照时数多达3000~3700h。埃及的降水十分稀少,除沿海地区全年为100~200mm外,绝大部分地区都少于100mm,甚至少于50mm。但埃及发展灌溉的条件却很好,年均可利用的尼罗河水近600亿m^3全国100%的耕地均可灌溉。所有这些条件对种植像棉花这样的喜热、喜光、耗水的农作物是十分相宜的。  相似文献   

16.
罗色姆堰是一种 V 型的、堰口具有半圆形断面的窄顶堰,是作明渠测流用的量水建筑物(见图1)。这是最近由荷兰介绍的一种量水建筑物。由图1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传统灌溉方式存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产量低和农户增收困难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探索该地区玉米种植适宜的灌溉施肥模式。大田试验于2012年和2013年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试验基地进行,共设置滴灌(D)、涌泉细流沟灌(B)、传统沟灌(F)3个灌溉方式和施无机肥(C)、液态有机肥(O)2个施肥种类,共6个处理。试验研究了水肥互作对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地上生物量(ADM)、产量构成要素、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抽雄期以后,灌溉方式和施肥种类对玉米LAI和ADM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OD处理的LAI和ADM均处最高水平。两种施肥条件下,D、B和F 3种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和WUE的影响均表现为:BDF。不同灌水条件下,O处理比C处理玉米产量提高18.6%~24.4%,WUE提高18.7%~23.4%。CB处理玉米的年均净效益最高,达7 373元/hm2,但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CB处理(即涌泉细流沟灌技术与施无机肥结合)是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玉米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底坡较陡的U形渠道的量水设施匮乏的问题,提出利用U形渠道跌水作为量水建筑物,在U形渠道跌水上游临界水深h_c与流量关系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4种底坡、6种流量下跌水口水力性能原型试验,测量了跌水口上游各断面水深,分析了不同底坡、不同流量条件下水面线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底坡不变时,跌水口上游各断面的水深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跌水口水深h_e与临界水深h_c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两种h_e与h_c的关系式,计算流量与实测值非常接近,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9.
针对底坡较陡的U形渠道的量水设施匮乏的问题,提出利用U形渠道跌水作为量水建筑物,在U形渠道跌水上游临界水深h_c与流量关系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4种底坡、6种流量下跌水口水力性能原型试验,测量了跌水口上游各断面水深,分析了不同底坡、不同流量条件下水面线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底坡不变时,跌水口上游各断面的水深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跌水口水深h_e与临界水深h_c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两种h_e与h_c的关系式,计算流量与实测值非常接近,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20.
灌溉的应用已成为全球所关心的问题,在很多国家中灌溉已成为粮食生产的关键。全世界灌溉面积从1950年的0.95亿公顷(14.25亿亩)发展到1985年的2.5亿公顷(37.5亿亩),全世界灌溉面积大约占农田的20%,产量占总产量的40%。美国已发展了很多近代灌溉技术,这些近代技术用设备投资代替了人工投资,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接近80%)。近年来用低压系统降低能源消耗,井结合应用微型电子计算机提高了自动化的程度。但从世界范围讲,这种近代技术仅用于30%的灌溉土地上。世界上绝大部分灌溉仍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