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以火力楠、山杜英、木荷、黧蒴锥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人工模拟水分胁迫环境,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这4种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火力楠和木荷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下降幅度较小, 山杜英次之,黧蒴锥下降幅度最大;火力楠和木荷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上升幅度较小, 山杜英次之,黧蒴锥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大幅增加;火力楠和木荷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变化不大,而山杜英和黧蒴锥比对照有明显的增加;4种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4种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一般呈小幅波动;重度胁迫36 h后,火力楠和木荷叶片的SOD活性显著提高,山杜英显著低于对照,黧蒴锥接近对照水平;火力楠叶片的MDA含量略有增加,木荷保持稳定,山杜英明显增加,黧蒴锥大幅增加。用主成分分析评价4种幼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4种幼苗的抗旱性为木荷>火力楠>山杜英>黧蒴锥。 相似文献
2.
25种优良阔叶树种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吉安双江林场和南昌树木园3年生25个优良阔叶树种的育苗试验,表明采用常规育苗方法可培育出供生产用的合格苗木,但各树种在育苗时的种子催芽方法不尽相同,播种时间有所差异,同时对苗木的根系及苗木的产苗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4.
选择西南桦、山桂花、高阿丁枫、马占相思等4种云南热区乡土阔叶树种,在云南思茅市的江城、翠云、孟连等试验点上,开展了不同整地方式、不同种植带水平宽度、造林地施用不同肥种、混交林营造和造林地间作等人工林营建技术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火烧清理 带垦的整地方式是营造西南桦人工林一项不可忽视的技术措施,可促进西南桦人工林早期的生长;西南桦造林种植带宽度的最佳处理为8 m(带间距为2m,下同),其次为4 m。造林地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对山桂花幼林的径、高、材积生长影响非常显著,其排序为:N>NP>NPK>NK>P>K>KP>CK(不施肥);由于试验时间短,西南桦与马占相思、西南桦与高阿丁枫、马占相思与山桂花、高阿丁枫与马占相思4种混交林的营造效果尚未充分显现,需作持续的观测研究;而林地间作经营可以显著提高山桂花幼林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5.
6.
6种野生灌木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胡颓子(Elaeagnus bockii Diels)、三颗针(Berberis julianaeSchneid)、金丝梅(Hypericum patulum Thumb)、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Bindl)Fedde)、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u)和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等6种野生灌木采取盆栽控水方式进行了水分胁迫,测定了各树种抗旱性的主要生理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个树种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叶片相对水分亏缺、保水力、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等是影响树种抗旱性的主要生理指标;6个树种的抗旱性强弱为三颗针>胡颓子>火棘>十大功劳>刺梨>金丝梅。 相似文献
7.
渗透调节机制与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遭受水分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系列的防御机制。对植物的渗透调节机制与植物抗旱性的生理调节机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甜菜碱和脯氨酸的渗透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闽北4个阔叶树种生长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北17年生的闽粤栲、米槠、酸枣和枫香等阔叶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阔叶树的林分生长和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阔叶树种间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闽粤栲的林木保存率、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林分蓄积量显著高于酸枣、枫香和米槠,酸枣的平均树高则显著低于其余树种;米槠和酸枣的小径阶的树木株数占大多数,而枫香和闽粤栲的中、大径阶株数比例更多;米槠、酸枣和枫香株数径阶分布相对集中,而闽粤栲的径阶分布离散程度大,林分结构接近正态分布。说明同一立地条件下,闽粤栲和枫香林分整体生长状况相对较好,但林分结构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后期有必要进行人为干预促进其过渡到合理的林分结构;而米槠和南酸枣林分整体长势较差,中小径阶的林木占比最高,个体分化严重且林分稳定性较差,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东江中上游,对6年生木荷、红锥、火力楠、藜蒴、灰木莲和枫香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生态指标开展观测研究,结果表明:8月,6种树种均表现较强的生活力,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10月,6树种均通过降低光合、蒸腾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适应逆境。8月平均Pn和Tr要比10月均值分别高71.86%和129.22%,10月WUE却要比8月均值高25.78%。6树种Pn、WUE的平均值高低排序,均表现为木荷〉红锥、藜蒴和火力楠〉枫香和灰木莲,说明木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旱能力,其次为红锥、火力楠和藜蒴,而灰木莲和枫香较低。 相似文献
10.
11.
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辽西地区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7.1—8.2℃,年降水量为400—600mm,年蒸发量为1600mm,为降水量的3—4倍。干燥是该区总的气候特点。该区的植物群落主要为旱生的森林灌丛或草本植物群落,针叶树建群种为油松,阔叶树为蒙古栎,元宝槭,黄榆;灌木主要为荆条和酸枣。土壤是在各种岩石风化物残积母质上,以及黄土、红土母质上发育的淋溶褐土和褐色性土,土壤干旱瘠薄。水分是这一地区限制造林树种成活及生长的主要因子,本文试图通过对树种抗旱性的测定和分析,确定树种的抗旱能力,从而为辽西地区的造林提供树种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闽北主要阔叶树种种间联结测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一、引言目前福建省人工林中阔叶树种的造林面积仅占总面积的3.4%,而且生长不良,林分结构单纯,主要是缺乏适当的树种混交,未能形成适合的生态环境。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面对繁多阔叶树种哪些能在一起混生,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不可能一一加以预先实践的。福建北部山区地处中亚热带,即北纬26—28°,东经117—119°,气候温暖湿润,四季明显、雨量充沛、海拔500—1000m,地形变化复杂,主要森林土壤有山地红壤、山地黄壤,为许多阔叶树种的适生环境,其中著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植被较为完整,种类繁多。1984—1985年期间闽北山区各地都进行植被普查。我们从普查报告中,收集了141块天然常绿阔叶林样地材料,用数学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对闽北地区主要阔叶树 相似文献
13.
树木水分胁迫生理与耐旱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01,自引:5,他引:101
水分亏缺是一制约树木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尤其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分胁迫的影响表现在树木生长发育的许多方面,阐明在这些表现背后的生理生化、遗传、耐旱机制无疑有助于耐旱性品种选育。本文从DNA转录及表达、光系统Ⅰ、Ⅱ(PSⅠ、PSⅡ)、气孔运动、树木生长适应与响应、水分利用效率、抗旱机制、耐旱性指标筛选及转基因耐旱植物等方面,对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试验结果进行了评述和探讨,并对耐旱性指标筛选、耐旱性工程植物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10种乡土阔叶树种在增城的早期生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调查了增城市林科所生态公益林试验地10种乡土阔叶树种造林后1年生与2年生幼树的早期生长。结果显示,山乌桕、米老排和枫香幼树生长较快,移植后2年生平均树高分别为360,297,247cm,平均冠幅为329,177,202cm;鹅掌楸和红苞木幼树长势良好,树高生长较快;乐昌含笑和火力楠幼树在苗木移植后1年生较快,但2年生后的生长速度减缓;红花油荼、仪花和秋枫幼树长势不良,适应能力较差。根据试验林的生长情况,探讨了有关树种在生态公益林中的应用前景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南方7个造林树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作者对杉木、马尾松、银杏、火炬松、中山杉、侧柏和刺槐苗的耐盐能力进行了研究。盐处理水平为4种:CK(0.0%)、A(0.1%)、B(0.3%)和C(0.5%)。测定的指标包括叶片中K+、Na+的累积量、游离脯氨酸(Pro)和叶绿素含量、超氧歧化酶(SOD)活性、水势、存活率。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盐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树种叶片中Na+浓度明显上升,但K+浓度变化不大。②随着盐浓度的提高和时间的推移,各树种叶片中脯氨酸(Pro)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③随着盐分浓度提高及时间的延长,各树种的水势绝对值均呈上升趋势,而SOD活性则降低。④盐浓度高低和作用时间长短对7个树种的生长有显著影响。⑤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刺槐和银杏抗盐能力较强,侧柏和中山杉抗盐能力中等,杉木、火炬松和马尾松抗盐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杨树无性系光合作用与其抗旱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不同杨树无性系光合作用与其抗旱能力的初步研究刘建伟,刘雅荣,王世绩(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关键词杨树无性系,光合作用,水势补偿点,水分胁迫,抗旱在水分逆境的研究中,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已成为显著的特征,针叶、阔叶树的种间变化曾有许...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树种木材切削阻力变动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11种针叶树材和15种阔叶树材切削阻力的研究结果,推出不同树种木材主切削力变动模型,描述不同树种木材切削阻力在不同切削条件下变动的规律,并可对此种变动进行估计。模型由三部分组成:不同条件下切削阻力的平均水平;不同树种中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和木材含水率对切削阻力的影响;不同条件下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同盐浓度对木麻黄无性系愈伤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短枝木麻黄4个无性系幼枝茎段为外植体,在不同NaCl浓度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观察不同盐浓度对木麻黄外植体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NaCl浓度达到0.064mol/L(0.374%),比正常浓度高出320倍的情况下木麻黄外植体表现出很强的耐盐性,仍然能诱导出正常的愈伤组织;不同的NaCl浓度的各个处理之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大小、出芽率、继代愈伤组织的大小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无性系之间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愈伤组织的大小均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继代间愈伤组织的大小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近期出版的植物学典籍和志书,对《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中若干树种的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等进行了订正,以利于我国植物名称的逐步统一和规范化,避免使用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