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亚麻韧皮部的分析,建立起一套亚麻韧皮部化学组分的分离、纯化系统。通过化学分析结合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以及薄层层析重点测定了亚麻果股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亚麻韧皮部分非纤维素有机物平均占25.1%,果胶占4.7%,果胶酯化度为1.8%(甲氧基含量),以聚半乳糖酸酸盐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以黄淮海和南方地区176份大豆品种为材料,利用改进的大批量小样品豆腐与豆乳得率实验室定量分 析技术,分析干豆腐、湿豆腐和干豆乳得率的变异特点。结果表明:(1)关内黄淮海和南方地区100g大豆干基可得 干豆腐、湿豆腐、干豆乳分别约45.60~73.53g、368.74~622.14g和58.05~83.33g,最高值高于平均31.14%、 17.33%和17.71%,总体上变异是丰富的。黄淮海和南方地区品种得率低端接近,高得率品种南方多于黄淮海地 区;育成品种高得率材料在夏播类型中较多;1995年后育成品种高得率数与1995年前数十年的相仿。(2)遴选出 29份高得率品种,南方和黄淮海地区分别有17和12份可供生产应用或作为育种特异种质利用,其中南农菜豆5 号、南农菜豆1号和湘春豆16等3份“三高”种质均来自南方地区。  相似文献   

3.
百香果是西番莲科西番莲属的芳香热带水果,其果皮约占鲜果的55%,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花色苷及果胶等多种有效成分,加强对百香果皮的产业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环境价值和商业潜力。为充分利用百香果皮资源,提高百香果皮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先后采用微波辅助、超声波辅助和微生物发酵技术,从百香果皮中提取果胶、花色苷和膳食纤维等有效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提取过程的各阶段关键环节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百香果果皮中果胶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65∶1(mL/g)、pH 2.5、微波功率450 W、微波时间5.0 min;从提取果胶后的滤渣中提取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60∶1(mL/g),pH 3.5,超声功率550 W,超声时间35 min;从提取果胶和花色苷后的百香果皮渣中提取膳食纤维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2.5∶1(mL/g),接种量5.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0 h,在此工艺条件下,百香果皮中果胶、花色苷和膳食纤维的得率分别为12.45%±0.06%、1.21%±0.03%和55.56%±0.05%。联产工艺中,花色苷、膳食纤维的得率虽然与单产相比分别减少了15.39...  相似文献   

4.
为使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酶脱胶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掌握富含果胶酶复合物与螯合剂相互关系的研究数据。本研究对不同来源的亚麻茎样品进行了加速酶液吸收的实验,测定了处理后的纤维得率,这些样品包括:北达科他州油用亚麻茎(1998年);南卡罗莱纳州‘Natasja’纤用亚麻茎(1993年),麻地晾干‘Ariane.’纤用亚麻茎(1999年),棚内荫干的‘Ariane’纤用亚麻茎(1999年)和加拿大油用亚麻茎(1997年)。麻茎经80牛顿的压力碾压后,发生机械破裂,酶脱胶后的纤维得率最高。因此机械碾压可作为进一步测试酶吸收的预处理方式。麻茎在约310kPa压力或真空压力为88kPa的条件下处理对酶的吸收显著增强。增压比真空处理效果明显。因收获打捆导致破裂程度低的麻茎受应力改变的影响比破裂程度高的麻茎大,压力对已碾麻茎的酶吸收增加甚微。机械碾压使麻茎对酶的吸收最强,纤维得率明显提高。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常压是酶液渗透到已碾麻茎的适宜条件.不需要采用特别的措施加速酶脱胶。  相似文献   

5.
以果胶得率为分析指标,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百香果干果皮果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百香果皮果胶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30 mL/g,pH 2.0,温度50 ℃,水浴60 min,超声功率50 W、微波功率600 W、超声-微波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果胶得率可达(12.14±0.06)%。超声-微波协同法的提取效果与单独水提、超声、微波法的相比,得率分别提高了47.33%、34.74%和23.50%,3种提取方法的酯化度均≥50%,其说明百香果皮果胶属于高甲氧基果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百香果皮细胞壁在超声-微波协同作用下破碎更为彻底,利于果胶溶出。  相似文献   

6.
果胶是来源于植物的一种大分子天然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其结构复杂,分子量大小不一,功能多样,用途广泛。从不同植物原料和通过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果胶,其酯化度、胶凝性、乳化性等理化特征差异较大,因此,以果胶得率为单一指标衡量果胶提取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故文章从果胶的原料来源、提取方法、理化特性及功能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目前果胶提取及应用研究的新趋势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植物果胶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利用根霉菌发酵过程中消耗糖类和蛋白质的作用,从竹笋下脚料中制备纯度高、品质佳的膳食纤维。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原料粉20目,液料比1∶15(g/mL),34℃下发酵32 h可获得品质较好的竹笋膳食纤维,得率达到54.53%,总膳食纤维含量54.2%。与传统化学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具有原料损失少、得率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的优点,制备的膳食纤维持油力相近,持水力和溶胀度显著提高。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法制备的膳食纤维食用性和功能活性较高,并且保持了竹笋本身特有的风味。根霉发酵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易于放大,是一种高效制备毛竹笋下脚料膳食纤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吴昌斌  胡皆汉 《中国麻作》1997,19(3):38-40,45
通过对亚麻韧皮部的分析,建立起一套亚麻韧皮部化学组分的分离,纯化系统。通过化学分析结合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以有薄层层析重点测定了亚麻果胶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亚麻韧皮部分非纤维素有机物平均占25.1%,果胶占4.7%,果胶酯化度为1.8%,以聚半乳糖醛酸盐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
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茶中咖啡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慧 《福建茶叶》1999,(1):14-17
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茶中咖啡碱。茶提取液通过交联度为4%的苯乙烯磺酸氢型树脂,树脂用蒸馏水淋洗,洗去茶多酚等杂物。在空气中凉干,用10%氨水润湿,再用CH2CH2洗脱(可在回流洗脱器中进行)洗脱液经蒸馏干燥即得咖啡碱粗制品。该法主要优点是富集作用强,有机溶剂用量少,工艺不繁琐重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咖啡碱粗制品纯度高(〉98.7%),得率为0.8 ̄2.5%,成本低,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10个省区绞股蓝的皂甙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比色法测定,对10个省区绞股蓝的皂甙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绞股蓝根部皂甙最高含量为7.75%,最低为0.68%;茎部皂甙最高含量为4.65%,最低为1.02%;叶部皂甙最高含量为6.86%,最低为2.03%。省区和绞股蓝皂甙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地区差异导致的环境因子多样性是皂甙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概述近10年世界剑麻的收获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等生产情况,及进出口贸易状况。  相似文献   

12.
蒸汽爆破处理对剑麻纤维组分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高温、高压水蒸汽瞬间爆破处理剑麻纤维。通过处理前后剑麻纤维的水溶物、碱溶物、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含量的比较,分析研究了蒸汽爆破处理条件对剑麻纤维组分分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爆破前预处理、处理温度(压力)、维压时间是影响组分分离的重要因素:随着处理强度的增大,纤维中木质素含量降低,纤维素含量增大;爆破前的不同试剂预浸泡处理中,质量分数为17.5%的NaOH和质量分数为0.1%的H2SO4预浸泡处理效果较优,水和质量分数为1%的NaOH浸泡处理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剑麻种植及纤维加工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目前剑麻叶片定价的问题,探讨剑麻叶片定价的计算方法。建议剑麻叶片定价以市场纤维价格联动叶片平均价格,以叶片的纤维含量决定叶片收购价。  相似文献   

14.
对6株剑麻茎腐病原菌黑曲霉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种类培养基、pH值、温度、光照等培养条件下病原菌生长速率有差异,病原菌的孢子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4℃,最适温度为32℃,菌落生长的最适pH值为9,全光照条件下菌落生长最适,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50 min。  相似文献   

15.
不同磷水平对剑麻生长和磷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施磷(P2O5)水平(0、0.16、0.21、0.26 g)对剑麻幼苗生物学性状、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显著提高剑麻株高、叶片长度和叶片厚度。施磷处理剑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有所增加。在施用尿素(以N计)0.45 g/株、氯化钾(以K2O计)0.70 g/株基础上,施用过磷酸钙0.21 g/株时,剑麻地上部鲜重最大,为644.7 g/株,比不施磷处理增加39.6%,且其磷肥回收率和农学利用率也最大。施磷处理剑麻叶片和根系全磷含量均比不施磷处理P0高,叶片全氮含量和根系全磷含量明显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剑麻整株氮素积累量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磷素和钾素积累量总体上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剑麻对不同营养元素反应存在着明显差异,单独施用不同营养元素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剑麻各器官物质累积量、根系活力、根冠比和根系面积;6种营养元素的不同处理对剑麻生长影响最大的是施Ca处理,最小的是施Zn处理。  相似文献   

17.
剑麻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杂草危害给剑麻生产带来严重障碍和损失。为了掌握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剑麻园杂草情况,从而进行科学防控。本研究采取踏查和定块系统调查相结合,全面调查了我国剑麻园杂草种类、分布与危害。结果表明,剑麻园共有杂草49科144属200种,其中禾本科40种,菊科24种,豆科20种,茜草科和莎草科各10种;一年生杂草79种,二年生杂草1种,多年生杂草100种,其它生活周期20种;种子繁殖杂草143种,种子、茎和根茎等繁殖杂草57种;外来杂草68种,本地杂草132种;5级危害的杂草3种(大白茅、铺地黍和香附子),4级危害的杂草7种(牛筋草、短颖马唐、假臭草、阔叶丰花草、加拿大蓬、鬼针草、薇甘菊)。在剑麻园杂草防控方面,提出了"生态优先,以草治草"策略和"不生草的剑麻园不可能是生态剑麻园,只有生良草的剑麻园才可能是生态园"的新观点,并采取剑麻园种草控草、养地、养麻、养畜和驱虫防病的生态化管理技术措施,达到减肥减药、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点取样对剑麻营养元素的测定,利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养分间、养分与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增施N、P、Zn将导致剑麻叶片产量、单叶纤维重、单叶重、纤维产量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增施Ca、Si虽可促进单叶重显著提高,但将导致纤维率的显著下降,增施K将导致纤维率的显著下降,因此,应注意麻田的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9.
提出离子色谱法测定剑麻叶中氯离子的方法:剑麻叶样品在超声波振荡条件下用水进行浸提,经炭黑小柱对提取的水溶液进行净化之后,采用离子色谱测定。经大批样品的实验测定结果证明,本方法平均回收率在95%~106%,RSD小于0.45%。该方法具有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较多优点,适用于剑麻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剑麻核酸的高效提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剑麻组织中多糖、多酚和次生物质含量高的特点,对其总RNA和基因组DNA提取进行研究。比较了改良SDS法、改良CTAB法提取总RNA和SDS法、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总RNA效果较佳,所得RNA OD260/OD280高于1.8,OD260/OD230大于2.0,而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纯度和完整性较好。基于RNA和DNA水平,分别对剑麻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RT—PCR和RAPD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均得到理想条带。此方法提取剑麻的核酸可运用于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为其它材料核酸的分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