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供肥条件下水分分配对旱地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供肥条件下不同生育期水分状况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何生育期的土壤干旱胁迫均会导致玉米减产,肥料供应充足时减产幅度较小;干旱胁迫越严重,肥料的这一作用越显著。无论正常供肥还是低肥,玉米对抽雄期土壤水分最敏感,防止这一时期干旱胁迫对保证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拔节期是旱地玉米有限灌溉的另一个关键时期,水分的增产潜力很大,低肥时增加拔节期土壤水分供应效果更显著。玉米苗期并不耐旱,尤其是低肥时苗期干旱显著影响玉米的籽粒产量。在相对含水量45%~90%范围内,玉米产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与肥料供应和生育期有关。玉米获得最高产量的土壤水分条件与肥料供应密切相关,与正常供肥相比,低肥时所需土壤含水量较低。玉米增产的肥效大于水效,产量随肥料投入的增加显著提高,水分胁迫条件下增加肥料供应同样具有增产作用。肥料供应不足时水分的增产作用会受到限制。在现有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肥料供应水平是旱地玉米增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晚稻免耕抛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凡 《耕作与栽培》2003,(3):15-15,26
针对桂林市双季稻季节紧的突出问题,为寻找一条既赶上季节,又能节本增效的免耕抛秧技术,着重进行了不同沤田时间、肥料运筹等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浸田试验,在前作早稻收割时保持田面湿润下,晚稻免耕抛秧前药后缩短晒田和浸泡时间,有利于抢季节,结果表明,早抛秧5d可以提高单产15.5%。肥料运筹,根据水稻生育后期比前期吸肥多的规律,在同品种,总施肥水平相同下,进行不同基蘖肥与穗粒肥配比的肥料运筹试验,结果以8:2产量最高,其次是7:3,分别比10:0增产14.1%和11.0%。  相似文献   

3.
刘万珍 《科学种养》2011,(11):63-63
黄瓜、西瓜、丝瓜等瓜类作物施用牛粪肥后,所结的瓜品质差、口感苦,所以在种植瓜类作物时,千万不要施用牛粪肥或含有牛粪的其他发酵肥料,也不要施用蘑菇下脚料。  相似文献   

4.
"二旦"多营养复合冲施滴灌肥是一种有机复合液体肥料,含有植物所需的N、P2O5、K2O及多种微量元素.2007年,新疆天业农业研究所在大田膜下滴灌引进"二旦"冲施滴灌肥加工番茄栽培中进行了滴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二旦"滴灌肥具有吸收快、肥料利用率高等特性,基本满足了作物在生长期间对养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吐鲁番地区的气候土壤特点,设计了不同肥料种类配比和袋控缓释施肥、叶面喷布铁肥等组合,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合肥、铁肥均对无核白葡萄的产量品质有提高作用;将不同配比肥料装入纸袋春季一次性施入较传统的分次施肥产量提高明显,品质得到改善。用有机无机复合肥代替部分化肥装入纸袋土施并叶面喷施铁肥(A7处理)的产量比CK提高38.6%,可溶性固形物增加了3.7个百分点,达到19.93%。  相似文献   

6.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句俗话也适用于柑橘生产。柑橘缺肥时植株长势差,产量低;但如果施肥过多,不仅浪费肥料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严重的还会对植株产生肥害,恶化土壤环境。以下是笔者总结出的几点施肥技巧:  相似文献   

7.
<正>不少农民朋友在给农作物施用化肥时,往往由于用肥不当、技术欠妥,而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用肥成本增加,甚至使农作物遭受肥害。以下是笔者在农村调研时常见到的化肥施用错误。  相似文献   

8.
不同控失肥对冬小麦产量和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控失肥养分流失低的特点,研究环渤海低平原区施用控失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环渤海低平原区粮食节水增产提供理论基础。在冬小麦生育期内,选择不同类型控失肥N-P2O5-K2O:16-45-0(K1)和N-P2O5-K2O:24-12-12(K2),并设置当地常规施肥(CF)和不施肥(CK)作为对照,于冬小麦收获期取样考种并测产。结果表明:在保证N和P2O5施肥量同当地施肥量基本一致、仅灌一次底墒水或无灌水条件下,施用控失肥冬小麦产量提高了17%~29%,且不同类型控失肥对冬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与当地常规施肥、拔节期灌溉的冬小麦产量相比,施用控失肥仅灌一次底墒水时,冬小麦的产量降低了10%~19%,但减少了1次灌水,可节省淡水灌溉量900~1 200 m~3/hm~2;控失肥可以显著提高肥料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相比常规肥料,控失肥的肥料农学效率均提高了71%~228%,肥料贡献率提高了53%。在环渤海低平原区小麦生产中施用新型环保控失肥可达到增产的效果,同时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肥料的流失。在劳动力较少的情况,可将控失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减少追肥的劳动力成本。在淡水资源非常紧缺时,保证冬小麦齐苗后,雨养条件下通过施用控失肥,也可保证获得80%以上的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9.
多维肥精通过利用特殊的肥料增效剂可以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激活并解放结合到土壤里的N、P、K,从而达到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多维肥精对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2010年,农四师六十六团对多维肥精进行了大田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0.
曹涤环 《科学种养》2008,(10):13-14
晚稻生长后期,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逐渐减弱,而叶片仍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如能抓住这个时期进行叶面喷肥,让叶片直接吸收利用肥料,及时满足水稻孕穗灌浆所需的营养,则可达到用肥少,见效快,是晚稻高产栽培的有效措施。晚稻后期叶面喷肥的肥料种类有:  相似文献   

11.
<正>药肥是将农药和肥料按一定比例配方相混合的新型生态复合肥料,一般以肥料作农药的载体。药肥具有省时省工、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相互增效、增产增收的优点,能使田间施肥和用药两个操作步骤合二为一,节省劳动力,减少时间和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的生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高产夏玉米新品种鲁单900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方法】大田试验结合室内分析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肥料运筹的生产效应。【结果】与施用普通化肥相比,施用包膜化学肥料特别是控释肥料在玉米增产、肥料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的效果明显要好,并可部分地改善玉米籽粒品质和耕层土壤性状;不同肥料运筹的玉米生产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等养分量控释肥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普通化肥,减量控释肥施用的经济效益要优于全量控释肥,普通化肥一次施用优于分次施用。【结论】施用包膜化学肥料特别是控释肥料对夏玉米的生产效应明显好于施用普通化肥;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减少肥料成本投入也是提高玉米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数量、次数、时间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利用率。根据生产实践,玉米高产施肥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追肥4种。1施足基肥基肥系指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也称底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基肥的主要作用是培肥地力,疏松土壤,缓慢释放养分供给玉米幼苗期和生育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喜肥但怕浓肥 金边瑞香除在花期、休眠期外,其他季节均可施肥。肥料以含氮、磷、钾丰富的豆饼液为主,最好稀释成1:50的水溶液,以肥代水浇灌,切忌施用浓肥、生肥及含氮较高的化肥(如尿素)等。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壮秧的培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本地的种植制度和育秧期间气候等因素,以培育旱壮秧为目标,对影响旱壮秧培育的苗床选择与培肥、秧龄与落谷量、水分调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研究不同水稻品种旱秧大田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以及肥料运筹技术、大面积生产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黔东黄红壤区牧草施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木豆、牛鞭草在黔东黄红壤上的肥料和石灰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肥料和石灰的施用是黄红壤区牧草生产的关键。初步确定了在铜仁地区两种不同母质发育的黄红壤上肥料配比和石灰施用量为:有机肥15000kg/hm^2、N肥120kg/hm^2、P2O肥120k/hm^2、K2O肥75kg/hm^2、石灰1500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晚稻种衣肥的制备条件,明确其理化性质,考察了肥料用量、膜料用量、种子负载率、包衣方式、烘烤时间等单因素对晚稻种衣肥制备效果的影响,用正交试验L9(3)进一步明确了晚稻种衣肥制备的最佳条件;并对该条件下制备的晚稻种衣肥进行了理化性能检测。晚稻种衣肥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肥料用量10%,膜料用量0.1%,种子负载率50%,包衣方式为0.5A-B-0.5A,烘烤时间20 min。理化性能为:pH 6.77、粘度值20.7 m Pa/s、成膜性中等、成膜时间9.3 min、包衣均匀度为95.0%、包衣脱落率为8.9%、丸衣水中裂开时间6.0 min,表明制备的晚稻种衣肥理化性质良好。  相似文献   

18.
叶面喷肥具有肥料使用量少、效果迅速、利用率高等特点。因此,当作物某一时期有着特殊营养要求或当作物在生育中后期根系衰老吸收养分能力减弱时,或当作物在生长期间发生意外情况如根系受到某种伤害、土壤条件对施肥不利(淹水受涝后湿度过大等)时,或当作物需要快速补充营养及时矫正某种缺素症时,或当密植作物(如小麦、水稻等)和株形庞大作物(如棉花、油菜等)在后期追肥操作不便时等等,采用叶面喷肥显得特别经济有效。叶面喷肥的效果与叶片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现将影响农作物叶面喷肥效果的关键因素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新型肥料的使用效果,为生产中合理选择肥料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在安徽省怀远县龙亢农场设置普通化肥、保持肥、活性增效肥、活性炭肥、活性素肥、土壤改良剂+习惯施肥和习惯施肥共7个不同肥料处理,研究对小麦冠层结构、光能截获率、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肥料处理较习惯施肥处理产量提高了4.4%~10.2%,其中活性增效肥处理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新型肥料处理均提高了小麦生育后期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冠层叶面积指数及光能截获率。综上,新型肥料具有增产增效的优势,尤其活性增效肥可作为小麦科学施肥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叶面喷肥又称根外追肥,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施肥措施。当朝天椒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或需要追施微量元素肥料时,最宜采用叶面喷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