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近日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要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就业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助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2020年,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巩固现有成果,确保农民不会返贫成为重中之重,而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是促进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激发农民自发自主性投入生产建设,增加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从湖南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看,近几年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家庭经营是收入的稳定来源,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缓慢。对此建议通过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科技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措施来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从湖南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看,近几年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家庭经营是收入的稳定来源,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缓慢。对此建议通过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科技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措施来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乡城迁移人口是城镇化的主体,这一人口在从农村到城镇的就业转换中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提升。乡城迁移人口在城镇就业获取了工资性收入,提高了可支付能力,扩大了消费范围。乡城迁移人口对城镇地区消费需求提升的贡献并不明显,对农村地区消费需求提升显著,乡城迁移人口收入提高是活跃农村消费市场的先决条件。要扩大消费需求应从改善乡城迁移人口的生存条件入手,进一步提高工资水平,解除他们对维权、社保、医疗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隐忧。  相似文献   

6.
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注重农民收入问题,对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因此基于南疆四地州7个县8个自然村500户农村居民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农村劳动力家庭特征视角,分析影响南疆四地州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男性劳动力比例多、平均受教育水平高、国语水平好、家中劳动力人数多、劳动力平均年龄等因素对工资性收入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家中劳动力平均年龄对工资性收入具有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南疆四地州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相关建议,即注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收入;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重视劳动力就业培训;多方面、多形式注重农村劳动力国语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河北农业》2021,(9):11-12
正近日,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3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聚焦全省62个脱贫县和脱贫人口,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持续促进脱贫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推动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消费帮扶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有效带动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进一步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重要支撑。实施意见提出实施5个方面重点任务,打通消费、流通、生产各环节痛点难点堵点,  相似文献   

8.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设立过渡期,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明确主要帮扶政策总体保持稳定.巩固提升脱贫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质量水平是落实产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也是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工资性收入在安徽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选取2000~2016年安徽农民收入数据,总结工资性收入的变动趋势,利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法实证非农就业机会、非农就业报酬、城乡收入差距对其增长的影响程度,提出强化农民素质培训,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建立健全农民就业社会服务体系,从而促进安徽农民工资性收入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下一步就是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做好乡村振兴各种有效衔接工作。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推进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目前我国农村低收入人口中孤残老人、弱劳动力、普通劳动力这三类群体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需要重点对农村低收入孤残老人的养老问题、农村低收入弱劳动力及农村低收入普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制定帮扶对策。  相似文献   

11.
数字     
3145万人据悉,2021年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达到3145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工资性收入显著提升,占比达到67.9%,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供了有力支撑。8.11万公里据悉,2021年全国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11万公里,其中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11万公里。  相似文献   

12.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在脱贫攻坚战中,教育帮扶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对于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家庭向上流动起到了重要作用。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教育帮扶也应在延续脱贫攻坚时期行之有效的举措基础上,同乡村教育振兴相衔接。进入到新发展阶段,乡村教育发展仍然面临教育返贫致贫、教育质量不高、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当前教育帮扶的重点也应放在巩固教育脱贫成果、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激发更大范围的内生动力上,以促进乡村教育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3.
增加农民收入是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中国有8亿农民,在有限的耕地上聚集大量劳动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主导了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增长,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措施有扩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农村就业培训等。  相似文献   

14.
为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机会,政府各部门应提供政策扶持,发展现代农业、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带动就业,通过科技培训提高贫困人员技术技能,提高产业收益,发展劳务经济获得工资性收入,实现长效脱贫。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业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提高生产力就能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对巩固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对畜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的重要意义做简单分析,并对畜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机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优势和动员鹤庆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展消费帮扶,推动鹤庆县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脱贫户持续增收,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还存在群众参与意识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服务领域较狭窄、筹融资渠道不畅、专业人才较匮乏等诸多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的提升,本文对泾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合作社质量...  相似文献   

18.
坚持开发式帮扶,提升脱贫群体内生发展能力,评估区域内生发展能力,对增强区域脱贫稳定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云南省16个州(市)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测度评估。基于云南省2018—2019年脱贫村全样本数据,选取12个投入指标和2个产出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投入因子,在对投入指标降维的基础上,应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云南省脱贫村的内生发展能力,并运用Moran’s I指数揭示云南省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州(市)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较高,但越晚出列的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越弱;怒江州和昭通市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不高,提升空间较大,是稳定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攻坚的重点区域;云南省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的空间集聚性增强且区域差异性缩小。进而建议着重关注昭通市、怒江州等内生发展能力较弱的州(市),同时不能放松对内生发展能力较强州(市)中分散脱贫村的帮扶,还要提升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是增强区域自我发展动力,稳定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23,(10):3-4
<正>2023年9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的通知》。全文如下。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部署安排,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决定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关于增加陕西省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期间陕西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且与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和陕西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陕西省农民通过转移就业而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迅猛增长.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贡献力量.在分析影响陕西省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