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福鼎白茶目前在国内市场比较热销,国外的销售市场也逐渐被打开。如何传承福鼎白茶传统制茶技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福鼎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顺茗道岩韵花香白茶的成因进行分析,描述了顺茗道岩韵花香白茶种植条件与制作技艺的一系列工序,旨在推进优质福鼎白茶以及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飘色是一种融合戏剧、装饰、杂技、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古老传统民俗艺术,给视觉与听觉带来“飘然欲仙,绘声绘色”之感。可现如今沙湾飘色的发展难以为继,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保存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的前提下,我们通过研究其在传承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和其他影响因素,为沙湾飘色寻找创新性的表现形式和多元化的传承途径,有着相似处境的整个“广东飘色文化”也需因地制宜,因时而变。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高校一直是培养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以及发展的重要场所。但在当前民族地区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人才的应用性不足不仅限制了高校舞蹈专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民族舞蹈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基于此,本文对少数民族高校的舞蹈专业应用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舞蹈专业教学的转型,为社会培养更好的舞蹈艺术人才,既能够提升舞蹈专业学生的社会就业,又能促进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鼓舞,是云南屏边一带苗族人民的一种传统舞蹈,多姿多彩。苗家人跳团圆舞、香舞、猴儿舞、芦笙舞、献礼舞等舞蹈都离不开鼓。 鼓舞为苗族人民所酷爱,许多苗家山寨都有鼓场,设有双面牛皮大鼓。每逢喜庆之日,男女老少便穿着艳丽的节日盛装,欢聚鼓舞场举行鼓舞盛会。表演有单人、双人和多人舞等形式。表演时,在大号、唢……  相似文献   

5.
壮族碗舞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舞蹈形态不仅融合了曲靖壮族当地的风俗文化,也是当地壮族人民生活情感与智慧结晶的体现,为当今的舞蹈艺术添上浓厚的一笔。因此通过对曲靖壮族碗舞艺术特征与传承策略的探讨,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将壮族碗舞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不断地进行传承与创新,使这一民间艺术得以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6.
西施“响屐舞”是吴地舞蹈史上的经典与代表,因其独特的舞蹈风格从古至今备受关注,该舞蹈风格的形成也离不开吴地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的影响。通过具体分析吴地民族文化、环境、图腾等对舞蹈动作、姿态、动律、节奏等民族风格形成的影响,以及吴地地域环境对舞蹈表现形式、表演形式、舞蹈动作、舞蹈道具等同质性与异质性地域风格形成的影响,论述了西施“响屐舞”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舞蹈是什么?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一种用心灵感应,用身体表达的语言。舞蹈课程教学则是对舞蹈文化的传承,通过课堂教学这种模式将精炼化的舞蹈沿袭下去,它需要教师对舞蹈课堂教学不断地进行探究,总结,创新。本文从课堂热情的缺失,教学"实惠性"减弱,教学形式束缚等方面对舞蹈教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师生互动""实践性""实惠性"、"现代化"的课堂模式改革,使高校舞蹈教学更加高效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和传统文化。而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历史传承中,最具美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是民族历史文化精华沉淀后形成的璀璨明珠。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艺术内涵和文化意蕴,学会如何发现和欣赏民族舞蹈,提高对艺术内涵和文化意蕴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研究旨在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研究,强调现代科技赋能对非遗转化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方法/过程]通过对非遗“双创”内涵进行解读、非遗“双创”重要贡献分析以及科技在非遗“双创”中的分类别场景分析,探讨科技赋能非遗“双创”的6类共性关键技术和3层框架体系。结合非遗传统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具体实例,展示现代科技在非遗“双创”中的促进作用和对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也要深入思考和防范现代科技对非遗项目的潜在风险和挑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是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枫桥经验”既有德治功能,又具有法治内涵,从宪法视域分析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与发展,能为我们梳理新时代“枫桥经验”背后的法治逻辑,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依靠法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花文化源远流长,包括物质花文化和精神花文化两个方面,同时花文化又具有深邃的意蕴。同时,花文化与国花均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四季青镇国花园规划设计为例,从规划目标、规划设计理念到具体的景区、景点设计,阐释了中国花文化如何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得以应用,以期为理解、应用、传承中国的花文化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花木栽培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基础课程。现阶段《花木栽培技 术》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在“宽专业、厚基础、重应用”的教育改革方向下,如何对《花木栽 培技术》教学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改革,提高《花木栽培技术》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值得一 线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刻思考。本文以《花木栽培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花 木栽培技术》的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3.
贵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可为创建园林特色景观提供素材。通过对小河航天园景观设计方案的剖析,探讨贵州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提取与应用。该方案以植物造景为主,根据场地实际情况,选用贵州省布依族特色乐器铜鼓为设计元素,利用铜鼓的十二则鼓谱符号的形状进行植物造景,并配套设计了绿色环保材料的民族少女图样的地面铺装,形成民族少女在铜鼓上起舞的景观效果。这一实例证明了提取贵州民族文化中的特征元素应用在园林景观中,可提升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保护贵州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自 1 8世纪以来 ,全球已约有 1 0 0个国家选出了自己的国花 ,这实是全世界成功的经验。但是 ,目前我国仍未选定国花 ,这是不正常的 ,也让我们十分被动。 1 982年 ,本人首次倡议评选国花 ,并在该年《植物》杂志第 1期上发表了《我国国花应是梅花》一文 ,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当时香港的《明报》还专为此事发表了社评 ,赞成我的建议。随着时间的推移 ,本人愈益感到国花是国人对国家和民族崇敬和热爱之情的集中表现。因此 ,要求国花是原产我国的传统名花 ,既富民族特色 ,观赏价值又高 ,最好兼有其他经济用途。为了解决国花未定的难题 ,也为了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品种综合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为解决毛葡萄利用传统硬枝扦插的繁殖方法成活率低的问题,项目组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利用组培快繁结合苗圃育苗技术形成了完整的“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种苗繁育体系,本文从组培苗培育、组培沙床假植-嫩枝沙床扦插假植-生根苗营养杯假植三步假植育苗法、假植施肥、假植病虫害防治管理4个方面阐述了“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育苗的综合技术,利用本技术,可在短期内大量生产、供应优质种苗。  相似文献   

16.
浅谈提高《花卉与盆景》教学效果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忠民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2):151-152
根据专业选修课《花卉与盆景》课程的特点,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出发,本文提出了更新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园博会管窥     
园博会是集中展示园林园艺产业建设与科技发展进步的盛会,以及各种景观流派、园林文化、园艺技艺交流的重要形式。本文阐述了园博会的起源历史、内涵变迁和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园博会建设形式、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成花过程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包括一系列生理生化代谢与基因调控反应。本文对高等植物成花过程中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miRNA在植物成花过程中的作用,为成花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辑录古籍数量最多,涉及知识门类最广的一部类书.本文介绍了有关《永乐大典》正本下落的不同观点并进行了分析,认为《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仍是疑案。论述了《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的传承关系以及目前《永乐大典》的收集、保存、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花卉育种是花卉业发展的基础,主要论述了我国花卉育种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优势花卉资源,培育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名、优、新品种,以实现品种国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