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丹东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栗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经济林树种和干果之一,丹东板栗(Castanea crenataSieb.et Zucc)是丹东地区的优势经济林树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90%以上,板栗总面积发展到155万亩,年产量达3万t以上。发展板栗,既有利于开发山区资源,发挥山区优势,增加山区人民的经济收入,又有利于丰富果品种类,满足市场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板栗加工出口量逐年扩大,国际市场对其产品的无公害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实施板栗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板栗市场化、商品化的重要措施,把资源优势向产业化转化,仍然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1丹东板…  相似文献   

2.
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为我国重要经济林树种之一 ,一直是重要出口产品。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栽培技术容易掌握等优点。板栗在我国分布广泛 ,北起辽宁 ,南至广东 2 1个省区都有板栗种植 ,年产量超过 3 0万 t,出口量达 4万 t以上。从世界板栗发展情况来看 ,年总产量大约 5 0多万 t,主要包括欧洲栗、美洲栗、日本栗和中国板栗 ,其中我国板栗年产量接近世界产量的 60 %。安徽省为南方板栗的典型代表产区 ,因此本文以安徽板栗发展现状出发 ,探讨科学技术在板栗进一步发展中作用和产业化发展中产 -供 -销一体化的策略。安徽是板栗…  相似文献   

3.
丹东板栗面积和产量均占辽宁省的90%以上。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板栗资源,促进板栗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成为板栗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板栗是诸暨市主要的经济林树种,栽培面积达5262.0hm^2。产值超过1200万元。通过对诸暨市板栗生产,贮藏,加工,销售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了诸暨市板栗产业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是特色产业带动就业。怀柔是中国的板栗之乡,现有板栗28万余亩.年产量始终稳定在1000万公斤以上。多年来.作为怀柔区的农业主导产业,吸纳了全区4万农民就业.与之相关的还有板栗收购、板栗加工、板栗销售等。  相似文献   

6.
信阳县位于大别山和桐柏山结合部,总面积33.8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3.7万公顷,是一个“四山二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截止到九二年底,全县已发展板栗1.3万公顷,遍布26个乡镇,年产板栗375万公斤,实现产值1500万元以上;年加工板栗6万公斤,创收15万余元。有108个行政村因种植板栗脱了贫,有8000农户户均板栗收入1000元以上。出现了“板栗彩电村”、“板栗小康户”。板栗已成为我县农民脱贫致  相似文献   

7.
罗田县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板栗是罗田县得天独厚的特产资源,是全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近年来,罗田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大做板栗文章,闯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兴栗富民强县"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到2005年全县板栗栽培总面积己发展到4.6万hm2.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板栗生产现状及其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陕西省板栗生产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已经开始向产业化方向迈进。但是板栗生产也存在着品种混杂、良种化程度低;重栽轻管、单位面积产量低、质量差;市场营销缺乏规范和引导;贮藏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罗田县板栗产业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罗田县地处大别山区,年产板栗坚果3万t,板栗系列产品年产值占全县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7.7%,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9.6%。本文针对罗田县板栗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金寨县位于皖西大别山北坡,板栗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20世纪80年代,已嫁接板栗400万株,5亩以上成片栗园达0.3万公顷.近10多年,实现"五八"绿化,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到2000年底,全县板栗面积已达3.33万公顷,1 600多万株,占现有经济林面积的95%以上,其中已挂果面积2.997万公顷,年产板栗1.5万吨,同时,在大面积发展板栗的过程中,狠抓了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训"乡土人才"板栗辅导员60多人,相继建立了一批以村为单位的板栗科技示范户和省地县的板栗科技示范园.推广栗茶、栗农立体栽培模式;嫁接改造、整形修剪、高枝换优、栗园"三保"、病虫害防治和冬季栗园管理技术;组织了叶面喷硼、喷板栗生长素、施板栗专用肥和稀土微肥等科技成果的应用等,推动板栗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一些传统的栽培方法依然存在,品种混杂,早中晚比例失调,加之病虫害严重,符合商品性板栗比例有下降趋势.综合栽培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张巨山 《中国林业》2009,(11):30-31
河北省抚宁县地处燕山东段,是“京东板栗”的主产地之一,“京东板栗”是世界栗属品种中的精品,悠久优良的地域品牌。为充分发挥“京东板栗”在抚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主导产业作用,县委、县政府从抚宁实际出发,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板栗产业化建设成效卓著,截至2008年底,全县板栗栽培面积32万亩,增加林木覆盖率12个百分点,板栗总产4700吨,年创直接经济效益4700万元,使千百座荒山披上了绿装,千万个家庭摆脱了贫困,板栗生产已经成为全县资产数额最大、后续力量最足、增值效益最好的优势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2.
抚宁县地处燕山东段,是“京东板栗”的主产地之一,“京东板栗”为世界栗属品种中的精品,悠久优良的地域品牌(2006年12月31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河北省11个京东板栗栽培县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充分发挥“京东板栗”在抚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主导产业作用,县委、县政府从抚宁实际出发,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板栗产业化建设成效卓著,截至2008年底,全县板栗栽培面积2.1万hm^2,增加林木覆盖率12个百分点,板栗总产4700t,年创直接经济效益4700万元,使千百座荒山披上了绿装,  相似文献   

13.
《湖北林业科技》2003,(4):48-49
编者 :板栗是湖北省七大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树种 ,也是退耕还林工程中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的优势树种。按照省林业局吴先金局长在全省林业系统县处级干部学习班结束时提出的“认真贯彻‘三个代表’ ,切实落实中央《决定》 ,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林业资源大省和产业强省”的奋斗目标 ,计划到 2 0 1 0年我省板栗发展到 4 0万hm2 。近年来 ,由于品种不良、管理不善等原因 ,造成部分地区板栗产量大幅度减产。为了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促进我省的板栗产业化发展 ,现本着“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方针 ,特将有关专家建议的技术措施要点摘录如下 ,以供有关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板栗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近10年板栗新品种选育,育成了优质、早实丰产、抗逆性强的云丰、云腰、云富、云早、云良、云珍6个板栗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嫁接后第2年进入结实期,早实丰产效果显著,成熟早,坚果商品性状好,品质优良,平均重10g以上。板栗新品种育成,对云南板栗品种化栽培和产业化形成,以及加速山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八五”期间,信阳地区大力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发展势头强劲,优势已经形成 信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是板栗的适生区,栽培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板栗作为振兴农村特别是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板栗生产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优势产业。主要表现是: 面积迅速扩大。到1995年,板栗发展到90万亩,全区万亩以上基地乡已达44个。 产量大幅度提高。到1995年,全区产量达到2500万公斤,比“八五”初的750万公斤增加了3.3  相似文献   

16.
早熟、丰产的板栗新品种云丰、云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南省现有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 Bl.) XQ10万 hm2 ,年产栗约 10 0万 kg。但由于长期采用实生繁殖 ,几乎没有规模化栽培品种 ,致使产量低 ,植株间差异大 ,商品性状差 ,经济效益低。良种已成为制约云南板栗商品基地建设和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 ,我们于 1989年开始进行板栗良种选育工作 ,取得了成效。1 选育经过我们根据云南板栗实生群体大 ,百年以上老树多 ,板栗世代遗传变异的特点 ,采用实生选择培育法开展了云南板栗新品种选育研究。选优标准 ;树体健壮 ,树龄 2 0年以上 ,树冠开张 ,分枝角度大 ,每个结果母枝抽生 2个以上的结…  相似文献   

17.
板栗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近10年板栗新品种选育,育成了优质、早实丰产、抗逆性强的云丰、云腰、云富、云早、云珍6个板栗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嫁接后第2年进入结实期,早实丰产效果显著,成熟早,坚果商品性状好,品质优良,平均重10g以上。板栗新品种育成,对云南板栗品种化栽培和产业化形成,以及加速山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板栗资源丰富,年产近9万t,居世界前列,京东板栗尤以品质著称。河北省有板栗42,000ha,年产近3万t,约占全国1/3,而年出量约占全国1/4。每公顷690kg以上,产量低而不稳。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板栗生产历史悠久,栽培管理集约化程度较高,是我国著名的板栗产区之一。 全省板栗栽培面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日益扩大。尤其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板栗生产有较快的发展。据统计,1953年全省板栗总面积18,558亩,1961年为26,000亩,1975年增至5万余亩。总产量也由1953年的191万斤增加到350万斤左右(1973年)。 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宜溧山区及宁镇丘陵的宜兴、溧阳、句容、南京等地,以及吴县、常熟,共约3万5千亩,产量约占全省板栗总产的70%以上。其次为苏北沂、沭两河冲积平原及丘陵山区的邳县、新沂、沭阳、铜山、赣榆、东海及连云港等地,约1万7千余亩,常年产量80余万斤,占全省总产的20%以上。 近几年来,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省板栗生产更受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重视,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加。当前在板栗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是要变低产为高产。据统计,1975年宜兴、溧阳两个主要产区平均亩产为60余斤,徐州地区仅35斤左右。因此在总结我省板栗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以促进板栗的增产,这无论是对新区的发展还是巩固现有面积发掘生产潜力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板栗单芽短穗切接嫁接技术为提高板栗嫁接成活率,降低板栗育苗成本,1994年湖北省黄梅县界子墩国营林场程尚严等进行了板栗单芽短穗切接法育苗试验,共嫁接3万株,成活率达92%,1995年春季又采用这种方法嫁接板栗10万株,成活率达93%以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