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乌桕的特征特性,并从采种、种子处理、选择与处理、播种和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乌桕种子育苗技术,以期为乌桕种子育苗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淹水胁迫对山乌桕(Sapium discolor)生理特性的影响,该文以乌桕(Sapium sebiferum)为对照,通过人工模拟淹水环境,对山乌桕和乌桕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山乌桕、乌桕的叶绿素含量下降;两者细胞膜透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电导率上升;SOD活性增强,POD活性下降,其中,山乌桕的SOD、POD活性均低于乌桕;两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乌桕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山乌桕。表明山乌桕有一定的耐涝性,但其耐涝性不如乌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乌桕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及经济价值,分析了信阳市浅山丘陵区发展乌桕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思路,以推动乌桕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皖南山区乌桕种子育苗及培育大苗技术,包括育苗地概况、采种与种子处理、整地与土壤消毒、播种、苗期管理和移栽培育等方面内容,以为皖南山区乌桕种子育苗和培育大苗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是江西省最主要蜜源植物之一。山乌桕蜂蜜在江西省年产量最多,但由于目前生产的山乌桕蜂蜜含水量高,易发酵变质,且容易出现结晶分层现象,导致山乌桕蜂蜜售价较低,甚至滞销。研究拟从养蜂生产源头上,通过饲养多箱体强群生产优质山乌桕蜂蜜,同时分析山乌桕蜂蜜成分,旨在提高山乌桕蜂蜜的质量和销量。【方法】在山乌桕流蜜期,以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为试验材料,利用智能蜂箱饲养两箱体和多箱体蜂群,记录蜂群日均增重、温度和相对湿度,统计两箱体和多箱体蜂群的山乌桕蜂蜜总产量、波美度和含水量;测定于两箱体和多箱体蜂群取的24 h水蜜、正在封盖蜂蜜和封盖大于15 d蜂蜜3个不同成熟度的山乌桕蜂蜜基本成分;对山乌桕蜂蜜、油菜蜂蜜、枣花蜂蜜等10种蜂蜜进行基本成分测定;对山乌桕蜂蜜、洋槐蜂蜜、荆条蜂蜜等12种蜂蜜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多箱体蜂群日均增重显著高于两箱体蜂群(P<0.05),但两者的日均温度、相对湿度都无显著差异(P>0.05);多箱体蜂群的蜂蜜群产量比两箱体蜂群提高160%(P<0.05),但两...  相似文献   

6.
以乌桕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GA3处理,结合低温层积,对乌桕种子发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GA3处理可以提高乌桕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经过30 d低温处理结合GA3600 mg/L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影响最大,效果最好,且活力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法(GC-MS)分析圆叶乌桕、乌桕和山乌桕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三者根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圆叶乌桕中化学成分多样性相对较高,富含萜烯类化合物;乌桕以吡喃环类化合物为主;而山乌桕中β-谷甾醇的含量较高.三者根的化学成分差异与其生长基质和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1987~1989年对全国10省21市(县)74个乌桕种子样品的桕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等与地理分布相关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分布对乌桕种子的百粒重、假种皮(腊层)含量。桕脂(皮油)及种子含油率,对桕脂的各项理化值及脂肪酸组成等影响不明显,其中碘值、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纬度呈一定的正相关。饱和脂肪酸、棕搁酸和油酸的比值与纬度呈一定的负相关。本文为乌桕良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土壤与叶片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与同属的乌桕、山乌桕叶片及其生长地土壤化学元素进行测定,比较三者化学成分特征,分析了圆叶乌桕在广东石灰岩地区的环境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圆叶乌桕生长地的有机质、全N及全P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N素和P素有效率较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6.88%,速效P仅占全P的4.77%,全K含量偏低,但圆叶乌桕生长地速效K含量(151.8 mg· kg-1)达到土壤速效K含量对应的适量K(125~155 mg·kg-)水平等级,属适量K型土壤,交换性Ca及交换性Mg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微量元素含量排序为Mn> Pb >Cr> Zn> Ni> Fe> Cd> Cu,全Pb、全Zn及全Cu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3级标准.圆叶乌桕叶片Ca含量(25.24 g·kg-1)、Cd含量(0.45 mg· kg-1)高于乌桕、山乌相.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含量较低的元素如K、Fe和Cu在圆叶乌桕叶片中的生物吸收系数较高,而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如N、Ca、P、Mg、Mn和Zn在其叶片中生物吸收系数较低.在高温干旱的胁迫下,圆叶乌桕叶片会吸收一定量的Ca,提高抗逆性.圆叶乌桕的化学元素特征反映了它对石灰岩生境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姚波  刘火安 《湖南农业科学》2010,(5):106-109,112
能源植物在生物质能源的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生物柴油本质上是长链脂肪酸甲酯,工业上多通过酯交换反应进行生产。乌桕作为在我国广泛分布的油料树种,其种子油脂含量高达40%左右,是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综述了能源植物乌桕与生产生物柴油相关的皮油和梓油的提取工艺、用于催化乌桕油生产生物柴油的催化剂、乌桕油及种子中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生物柴油生产的重要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4种阔叶树CTMP制浆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火力楠、拟赤杨、米槠、山乌桕等 4种阔叶树进行 CTMP制浆、打浆强度分析、漂白工艺研究、与硫酸盐木浆配抄强度比较及黑液分析 ,结果表明 ,拟赤杨、米槠、山乌桕等 3种阔叶木具有较好的制浆适应性 .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乌桕的特征特性开始介绍,并将采种、播种前种子处理、育苗地选择与处理、播种和苗期管理等技术进行了小结,以期为乌桕种子育苗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以黄山地区9个采样地的乌桕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种子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单粒重、纵径、横径、厚度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子纵径、横径、厚度与单粒重呈极显著相关;影响因素中,纵径是对乌桕种子质量贡献最大的因素;聚类分析以欧式距离5为阈值,可将9个乌桕采样地聚为4类.  相似文献   

14.
地理分布对乌桕脂产量、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1987-1989年对全国10省21市(县)74修饰乌桕种子样品的桕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等与地理分布相关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分布对乌桕种子的百粒重、假种皮(腊层)含量,桕脂(皮油)及种子含油率,对桕脂的各项理化值及脂肪酸组成等影响不明显,其中碘值、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纬度呈一定的正相关,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油酸的比值与纬度呈一定的负相关,本文为乌桕良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能源植物乌桕在生物柴油生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植物在生物质能源的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生物柴油本质上是长链脂肪酸甲酯,工业上多通过酯交换反应进行生产.乌桕作为在我国广泛分布的油料树种,其种子油脂含量高达40%左右,是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综述了能源植物乌桕与生产生物柴油相关的皮油和梓油的提取工艺、用于催化乌桕油生产生物柴油的催化剂、乌桕油及种子中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生物柴油生产的重要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开展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林改造试验,在1年生和5年生马尾松林内补植枫香(LiquidambaFormosana)、木荷(Schimasuperba)、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和山乌桕(Sapiumdiscolor),构建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造林7年后的结果表明,山乌桕、枫香和香樟保存率超过80%,而木荷仅为75%。总体上,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内,香樟的长势最好,其次为山乌桕和枫香,木荷生长相对缓慢。5生马尾松林分内的枫香、香樟、木荷和山乌桕的蓄积量分别是1年生林分的1.36、1.93、2.05和1.33倍。  相似文献   

17.
闽北乌桕经济性状的差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闽北8个县(市、区)乌桕性状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乌桕在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单序果数、千粒重、种子皮油率、种子梓油率、种子含油率和单位面积产油量等经济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单位面积种子产量与单序果数、千粒重密切相关,与土壤速效P、K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年降水、年均温无明显相关;种子含油率与土壤养分、年降水、年均温之间均无明显相关。通过聚类分析,根据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单位面积产油量、单序果数、千粒重和种子含油率等5个经济性状的综合表现,按相关系数0.700 0的相似性,将闽北8个乌桕主要产地划分为4个水平。  相似文献   

18.
乌桕种源经济性状遗传变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适于闽北地区种植的乌桕种源,研究以24份种源(来自6省份)为试材进行了乌桕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乌桕的地径、树高、单序果数、千粒质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乌桕单序果数、千粒质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等主要经济性状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681 9、0.755 6、0.513 7、0.799 4,具有明显的种源效应;乌桕种源的地径、树高生长表现为水平地理变异模式,单序果数、千粒质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等经济性状均表现为随机变异模式.参试的24个种源,经稳定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划分为4个种源类别:Ⅰ类种源(优良种源)、Ⅱ类种源(可利用种源)、Ⅲ类种源(一般种源)、Ⅳ类种源(较差种源).Ⅰ类种源WJ-02(福建浦城)、WJ-19(湖北大悟)为2个优良种源,在经济性状综合表现上具有明显优势,且适应性强,遗传稳定性高,适用于福建闽北乌桕经济林、能源林培育.  相似文献   

19.
山乌桕又叫做红叶乌桕,其乔木高约12.0 m,叶子是椭圆形,纸质全长3.0~10.0 cm,宽约2.0~5.0 cm。叶柄又细又长,约2.0~7.5cm,上方的顶端有2个腺点。雌雄同株,果实是黑色的球形,外面是蜡质。乌桕分布在我国全国各地,其经济价值很高。基于此,分析了关于山乌桕的育苗和造林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沙坝落叶松/云杉国家林木良种基地,通过对漆树种子进行处理,分析98%浓硫酸、高温高碱、高温处理、机械处理、漆树子带壳沙藏、只催芽不做除蜡6种不同种子处理对漆树播种育苗出苗、苗木生长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后的漆树种子出苗期不同,且出苗率、地径、苗高、地径/苗高差异显著。用98%浓硫酸处理的种子播种9 d后开始出苗,23 d左右出苗结束,出苗率为74. 99%;其次是用高温+3%食用碱溶液处理的漆树种子,播种11 d开始出苗,出苗期25 d,出苗率71. 56%;带外果皮或不做除蜡处理的种子延续到第2年还有零星出苗,出苗率分别为12. 92%和13. 29%。98%浓硫酸处理漆树种子播种苗地径、苗高最大,高温+3%食用碱溶液处理漆树种子播种苗地径、苗高次之,2种种子处理方法播种苗的地径、苗高分别为(5. 52±0. 73) mm、(62. 99±7. 71) cm和(5. 48±0. 308) mm、(59. 93±4. 02) cm。98%浓硫酸和高温+3%食用碱溶液处理的种子,播种苗地径、苗高频数分布呈正太分布。生产中漆树育苗种子除蜡使用 85℃水+3%食用碱溶液处理,也能达到与使用98%浓硫酸一样的效果,市场容易获得,又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