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两系法杂交稻两优108为材料,两优培九为对照,于2002~2004年研究了颖花受精对温度的反应。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受精期(5 d)日平均温度在13~29.3℃,两优108受精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受精率与温度相关极显著;两优108最适抽穗温度为25.0℃,安全抽穗温度低限和高限分别为21.8℃和28.1℃;两优108在日平均温度为24~26℃时开花受精,其受精率较稳定,在22~28℃,受精率波动也较小,但在20℃和30℃时,受精率波动较大。结合中国南方28个地区32年或52年7~10月的旬平均温度资料,提出了两优108在南方稻区各地的安全抽穗期和最适抽穗期。  相似文献   

2.
中籼杂交水稻组合结实性的高温适应性鉴定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为了评价中灿杂交组合产量性状对高温的适应性,在开花期对3份Ⅱ优新组合进行了人工气候和分期播种的系列温度处理。结果表明,在人工控制气温条件下,这些组合的结实性在开花期的适宜日均温度为27 ̄29℃,高于32℃的日均温即引起结实性明显降低。供试组合在高温下结实性的稳定性依次为:汕优63〉Ⅱ优501〉Ⅱ优838〉Ⅱ优63。  相似文献   

3.
气温对水稻生育模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2003、2004 年两年的气温观测和水稻各生育内的重量数据,通过气温对水稻生育模型的影响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积温的不同直接影响水稻干重 S型曲线的拐点,拐点时间主要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的作物干物质增长速度最快;抽穗、开花、灌浆期温度的变化对水稻的影响大;积温的变化与源(叶)的变化呈正相关,与库(穗)的变化呈负相关;随着积温的减少,育苗播种和插秧均推迟,而穗分化、抽穗和成熟提前。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水稻穗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RSRD)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复合性病害,近年来上升成为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种重要穗部病害。对安徽省穗腐病危害分布进行调查,采集病样分离病原物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水稻穗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有4种,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es)、新月弯孢菌(Cartularies lunatics)、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和细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其致死温度分别为60、59、59和60℃(10 min);菌丝生长温度均为10~35℃(最适20~30℃),pH值为5~9(最适7);孢子萌发温度均为5~45℃(最适25~35℃),pH值为4~8(最适7);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尿素和脯氨酸。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水稻种植区,主要病原菌种类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期播种试验方法,对23个杂交水稻亲本不同播期下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及其形成指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播期下,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及其形成的全部12个指标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间差异,且这些指标的差异仅与特定的基因型有关;23个基因型综合平均值不同播期间颖花分化数、一次枝梗退化数、二次枝梗退化数、一次枝梗退化率、二次枝梗退化率、一次枝梗形成数、二次枝梗形成数和单穗颖花总形成数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幅分别为215.48~235.75、0.57~0.96、10.90~15.33、3.96%~6.47%、19.79%~27.23%、12.32~12.93、41.01~44.94、204.20~225.13;一次枝梗分化数、二次枝梗分化数、颖花退化数、颖花退化率等指标未检测出显著差异;相对于一次枝梗和颖花的退化而言,二次枝梗退化存在更为显著的基因型和播期差异,23个基因型二次枝梗退化数平均值变幅为5.33~23.78,极差为0.33~15.33;根据二次枝梗退化数和单穗颖花总形成数不同播期下的平均值、极差和变异系数,可初步将23个基因型对播期的反应划分为极敏感型、敏感型和钝感型。  相似文献   

6.
The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 on male fertility alternation of TGMS lines in rice were studied under the simulated low air temperature conditions in summ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arm water with temperature higher than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TGMS lines is able to keep the lines' male sterility stable under the air temperature below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These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 basis for applying warm water a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event the lines from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low air temperature occuring in summer in the course of seed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7.
选择怀化地区国家气象站和部分区域自动站的气象数据,统计了多个海拔高度范围的逐旬平均气温,大至确定了该地区一季稻播种育秧、移栽分蘖、抽穗开花等关键界限气温季节分布情况。分析了水稻生长关键界限气温指标的始终日垂直特征,得到各个海拔范围一季稻种植的安全播种始日、安全齐穗终日、适用潜在生育期等,为该地区一季稻的农事安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常规稻颖花形成的影响:FACE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CE(free air ga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研究使用标准的作物管理技术,在完全开放的大田条件下运行,代表了目前人类对未来大气环境的最好模拟。利用独特的大型稻田FACE平台,以典型的常规水稻品种武粳15(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为供试材料,研究近地层臭氧(O3)浓度升高(比大气背景臭氧浓度平均增高26%)对常规水稻颖花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浓度O3对供试品种全穗以及一、二次枝梗颖化分化数均无显著影响;(2)高浓度O3使供试品种全穗和二次枝梗颖花退化数和退化率均显著增加,颖花退化增多是由于现存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大量退化而引起的二次颖花退化所造成;(3)颖花退化数在颖花分化数中所占比例很低,故高浓度O3对两供试品种全穗和一、二次枝梗颖花现存数以及稻穗构成均无显著影响。结合前报可知,选用常规水稻品种以及增施保花肥可能是未来近地层高浓度O3环境下稻作生产重要的适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温度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作用的研究结果 ,归类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低温条件下育性的变化及其育性转换对温度的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区近40年来双季稻生长期间的气温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金连  潘晓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95-12997
[目的]分析鄱阳湖区水稻生长期间的气温变化趋势。[方法]根据鄱阳湖区18个气象站1965~2005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双季稻生长期间的气温变化趋势。[结果]历年月均日最高气温与年份极显著相关,其相关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0.02x一15.697和0.2515。41年内,试验水稻生长期间的平均日最高气温上升了0.82℃,4、6和10月份的平均日最高气温分别上升了2.36、1.01和1.53℃。历年月均日最低气温与年份极显著相关,其相关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0.0207x一20.334和0.32685。41年内.试验水稻生长期间的平均日最低气温上升了0.85℃,4、6、9和10月份的平均日最低气温分别上升了1.89、0.92、1.44和1.14℃。[结论j近40年来,鄱阳湖区水稻生长期间的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日最低气温都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小穗是禾本科植物特有的花器官。在水稻中,小穗作为花序的基本单位和独有结构,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水稻小穗和花器官的发育,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籼稻保持系西农1B,获得2个具有相似突变表型的水稻等位突变体polarity defect of lateral organs 2-1和polarity defect of lateral organs 2-2(pdl2-1和pdl2-2)。由于二者表型相似,选取pdl2-1(命名为pdl2)为材料,通过显微观察和石蜡切片技术分析其小穗突变表型;通过农艺性状考察分析小穗外稃突变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图位克隆技术验证PDL2的功能;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PDL2的表达模式。【结果】表型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pdl2突变体外稃明显变窄,不能与内稃紧密钩合,导致小穗开裂,内轮花器官部分裸露在外,但其雄蕊、雌蕊和浆片的形态和数量均表现正常。进一步的石蜡切片结果表明,突变体外稃硅化细胞和泡...  相似文献   

12.
玉米灌浆期间气冠温差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B-0241型红外测温仪研究了玉米灌浆期间气冠温差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玉米灌浆期间,两个密度下的玉米品种气冠温差都随生育进程呈现升—降—升—降的趋势,并且6×104株.hm-2种植密度的玉米品种在吐丝后20 d左右和35 d到成熟这两个阶段的气冠温差与产量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调查分析若干两系杂交稻组合的结实性和库源关系的结果表明,除了光优6063外。多数组合的结实性均不如对照汕优63.结实率低主要是空粒多造成的,秕粒较少,并存在明显的强弱势枝梗或颖花差别.结实率高低与同化物竞争或库源协调状况有很大关系,亚种间大穗组合对源的削弱更为敏感,结实期源(叶面积)的大小,源的活性和物质运转能力都同样重要.高库源比或大穗组合应通过加强栽培,增强源的功能,以提高产量潜力.研究还初步表明,一些亚种间组合可能存在非物质供应的结实障碍;颖花中颖果发育的启动可能要比物质灌浆过程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和小穗育性及稻谷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探明水稻新品系996和4628耐热性差异的生理基础,以汕优63和金优207为对照,通过开花期、灌浆结实期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和大田条件下种植,研究了高温对水稻花粉、小穗育性以及稻谷和糙米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处理对花粉育性的影响因品种而存在较大差异,996花粉育性热害指数仅为21.7%,4628受高温胁迫影响严重,其花粉可育率显著下降,热害指数高达75.35%;2)开花期高温处理7d后水稻籽粒受精率明显降低,其中996下降幅度较小,仅为18.9%,4628则出现大幅下降,较自然条件种植的下降了42.8%;3)开花期、开花-灌浆结实期高温处理均使稻谷粒重与糙米粒重降低,其中开花期处理后汕优63,金优207和996三者稻谷粒重与糙米粒重均降至自然条件下的90%~93%,而4628降至70%;开花一灌浆结实期持续高温处理后,汕优63,金优207和996稻谷粒重与糙米粒重均降至自然条件下的71.6%-73.8%,糙米粒重下降至69.3%~71.9%,4628则因结实率过低无足够的种子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近49年地温变化特征及地气温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地温近年的变化特征及地温和气温的关系,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27个气象观测站的1961~2009年的气温、地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49年来年平均地温在1.8~8.0℃,年平均地温最低出现在1969年,最高出现在2007年。2月15日~10月12日,地温大于气温;11月12日~2月14日地温小于气温,但10月13日~11月11日,则出现地温有时大于气温有时小于气温的波动情况。并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嫩江、明水、富锦市地温与气温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6.
对华南稻区最新育成的6个早籼超级稻品种(组合)在幼穗第2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的主要形态性状进行研究,提出其理想形态性状的量化指标为:株高85~90 cm;主茎叶片数11片左右(叶龄余数为2.2~2.9);每蔸茎数18~20条;心叶下1叶长、宽分别为53~61和1.37~1.39 cm;心叶下2叶长、宽分别为42~48和1.29~1.34 cm;心叶开张角为10~22°.  相似文献   

17.
水稻齐穗期冠层温度分异及其相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晴昼有水层、晴昼无水层和夜间有水层等不同条件下,通过对水稻不同品种(系)齐穗期茎、叶表面温度和气孔、最终产量等性状的观测,研究了水稻冠层温度的分异及其相关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温度分异现象,在不同天气和土壤水分状态下,水稻冠温均表现为差异显著的3种类型—暖温型、冷温型和中间型。在晴昼有水层条件下,暖温型与冷温型冠温相差幅度为0.1~2.3℃;在晴昼无水层情况下,冠温相差幅度为0~6.7℃,在夜间有水层条件下,冠温相差幅度为0~1.4℃。总体上看,有水层的冠温普遍低于无水层的冠温,夜间的冠温均低于白昼的冠温。与冷温型水稻相比,暖温型水稻的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较大,而气孔密度较小,蒸腾速率较低,中间型水稻介于两者之间。暖温型材料产量高于冷温型材料,但没达到显著差异,且各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没有明显规律。冷温型水稻糙米率、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垩白度和垩白率较低,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优,但其他稻米品质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灌浆期气温的分布对稻米直链淀粉累积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研究表明水稻品种不同,直链淀粉累积所要求的灌浆期最适温度也不同,大致上是籼稻高于粳稻。灌浆结实期的温度与最适气温偏差越小,越有利于直链淀粉的累积。研究还表明:灌浆前期的温度状况与稻米直链淀粉累积的关系较为密切。并建议把水稻灌浆前期的温度状况作为评价水稻直链淀粉累积气温适宜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华中地区大面积应用的4个三系不育系的同型保持系和来自不同生态类型的16个恢复系为材料,根据9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欧氏距离为指标,研究了杂交水稻亲本间遗传差异状况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持系间遗传差异较小,恢复系间及保持系与恢复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表明,三系杂交稻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不密切,而杂交稻产量的高低与双亲产量尤其是双亲产量平均值的高低密切相关,说明亲本改良在提高杂交稻产量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粳稻根系性状与植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粳稻根系总吸收面积、根体积、活性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伤流速度和根数与产量相关显著,并且显著时期集中在孕穗期至灌浆中期。其中,总吸收面积在孕穗之后一直对产量起作用,根体积、伤流速度与活性吸收面积在孕穗至灌浆前期、根数与单株根系氧化力在灌浆期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而根干质量与总根长在水稻生长前期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较小。根系主要性状与结实率,一、二次枝梗数,一、二次枝梗粒数,一、二次枝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相关性较小,与有效穂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