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氮磷肥料与水稻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新疆西北部地区水稻的需肥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技术参考,避免和减少不合理的施肥现象。[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法,研究了氮、磷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建立了氮、磷素化肥施用量与产量及产量相关性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水稻生产中氮肥对穗数、穗粒数、产量的影响高于磷肥;氮磷配合的最适用量为:氮肥(N)272.12~440.98 kg/hm^2,磷肥(P2O5)62.96~145.67 kg/hm^2,氮磷比(N∶P2O5)1.00∶0.21~0.32,此时可获得水稻最佳产量为10186.75~15 283.32 kg/hm^2。氮磷肥料最佳用量范围内,氮肥对穗数、穗粒数、产量的影响大于磷肥;当氮磷肥料超出此范围时会产生负效应;氮磷肥料配合施用可促进穗数及产量的增加。[结论]不能盲目加大肥料用量,要氮磷配合且按配方施肥,同时加强土壤培肥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配方施肥与定植密度对洋葱生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俊杰  金伊洙  李新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96-16297
[目的]研究施肥量、栽培定植密度、定植时间对洋葱生育与产量的影响。[方法] 试验采用正交设计L9(3^4)方案,设N、P、K肥不同施肥量、不同定植密度4个因素,每因素设3个水平,3次重复,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对洋葱生产具有主要影响因素的是氮肥施用量,定植密度和钾肥施用量为次主要因素,磷肥施用量是次要因素。氮肥施用量主要对株高、叶绿素含量、鳞茎的大小、产量都有影响,要提高这些指标,可在一定范围内增施尿素。[结论] 经综合平衡法分析后,得出最优的栽培措施是尿素施用量为600 kg/hm^2,定植密度为15.0 cm×15.0 cm,钾肥施用量为1 200 kg/hm^2,磷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此栽培措施,洋葱生长发育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保大麦20号”最佳氮肥和磷肥用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以氮肥和磷肥为试验因素,分别设3个水平,共9个处理,进行氮磷肥合理配比最佳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施尿素在375~525kg/hm2,产量随着施氮的增加而增加,继续增加氮肥用量产量会降低;施普通过磷酸钙450~600kg/hm2,产量随着施磷的增加而增加,但增产不明显,继续增加磷肥用量产量会降低;氮磷肥对增加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有促进作用,但用量不宜过大;“保大麦20号”最佳氮磷配比为施尿素525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6(45)方案,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运行模式,对春小麦氮磷钾锌肥的最优水平组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穗粒数影响因素排序为氮肥>钾肥>磷肥>锌肥,对千粒质量影响因素排序为氮肥>锌肥>钾肥>磷肥,而对产量影响排序则是氮肥>钾肥>锌肥>磷肥;较优水平组合为A3 B3 C4 D3,即氮(N)、磷(P2 O5)、钾(K2O)、锌(ZnSO4·7H2O)肥的使用量分别为285、180、225、22.5 kg/hm2,其变化范围分别为265.35~289.80、170.85~183.90、203.10~245.03、23.41~25.50 kg/hm2;施肥水平间差异显著,变化趋势遵从一元二次函数规律,符合植物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淮北平原冬小麦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普通砂姜黑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进行田间施肥试验。[结果]施氮、磷、钾小麦的增产率为13.3%-44.7%、5.6%-11.8%和9.8%-13.2%,其平均增产率为22.6%、8.1%和11.3%。不施氮肥或钾肥小麦的相对产量为69.1%-88.3%和88.3%-91.0%,其平均相对产量为82.3%和89.8%,减产11.7%-30.1%和9.0%-11.7%,平均减产17.7%和10.2%;不施磷肥小麦的相对产量为89.4%-94.7%,减产5.3%-10.6%,平均减产7.5%。平衡施肥较不施氮肥对照增收1 106-1 562元/hm^2,施用氮肥的产投比达2.57-4.34∶1;较不施磷肥对照增收268-909元/hm^2,施用磷肥的产投比为1.90-3.53∶1;较不施钾肥对照增收525-1 003元/hm^2,施用钾肥的产投比为3.81-5.62∶1。施用氮、磷、钾小麦分别平均增收1 308、628和824元/hm^2,其平均产投比分别为3.32∶1、2.86∶1和4.64∶1。[结论]该研究为冬小麦平衡施肥技术在淮北平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麦肥效利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埇桥区小麦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通过“3414”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经分析,建议小麦最佳施肥量为:氮肥209.7kg/hm^2,磷肥77.8kg/hm^2,钾肥41.6 kg/hm^2。在此条件下能够获得的最佳产量为5939kg/hm^2。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40kg/hm^2、90kg/hm^2、45kg/hm^2。  相似文献   

7.
采用氮肥和磷肥完全交互组合方式,通过36个施肥水平组合,研究氮肥、磷肥不同施肥水平组合对贵州岩溶山区人工草地群落特征、草地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人工草地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密度,群落高度随氮肥和磷肥施肥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群落盖度和密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施肥量的增加,草地群落多样性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随施氮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施磷肥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orenson相似性系数随氮肥和磷肥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牧草产量随氮肥和磷肥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逐渐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最大值为2 623.81 kg/hm~2,牧草净产值和效益增加值在N2P4(氮肥:100.00 kg/hm~2,磷肥:150.00 kg/hm~2)施肥处理下达到最大,牧草净产值为2 311.65元/hm~2,效益增加值为948.84元/hm~2;氮肥、磷肥施肥量与牧草产量的二元肥效方程为:Y=867.68+7.67N+0.07N~2+78.39P-3.23P~2+0.15NP,得出最大牧草产量为2 651.30 kg/hm~2,此时的施肥组合为氮肥180.50 kg/hm~2、磷肥45.50 kg/hm~2;最佳效益施肥组合为施氮肥100.00 kg/hm~2、磷肥50.00 kg/hm~2。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旱直播栽培的生长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穗实粒数下降;在低播量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可提高有效穗数,但在高播量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对增加有效穗数效果不明显;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千粒重的影响很小;各处理中,以A3B1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518.3kg/hm^2,A2B2处理的产量次之,达11315.0kg/hm^2,较对照A1B1分别增产2073.3kg/hm^2、1870.0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21.9%、19.8%;“绿旱1号”在旱直播栽培的情况下,播量以30-45kg/hm^2、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纯氮)在225-270kg/hm^2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9.
安徽沿江地区水稻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艳  陶乐明  刘枫  赵俊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73-14074
[目的]为钾肥在安徽沿江地区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在芜湖县进行田间试验以研究安徽沿江地区土壤的钾素状况和施钾效应。[结果]当氮肥施用量为220 kg/hm^2时,施钾处理的水稻分别比对照增产4.73%、9.46%和12.78%。当氮肥施用量为286 kg/hm^2时,施钾处理的水稻的最高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5.61%。新复极差测验表明,高氮高钾处理的增产幅度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同等施氮水平下,施钾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高氮高钾条件下,钾素利用率达52.56%,表观平衡出现微亏8.42 kg(K2O)/hm^2;常氮高钾条件下,钾素利用率明显下降,表观平衡出现盈余41.10 kg(K2O)/hm^2。水稻收获后土壤缓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水稻种植前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不一。[结论]在氮肥相应增加的基础上,该地区同等肥力土壤的推荐施钾量为169 kg/hm^2。  相似文献   

10.
栽培条件对肥地小麦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小麦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450kg/hm^2氮肥处理的产量最高。穗数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多,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总茎数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多。播量多穗粒数少。千粒重低。9月24日、10月3日、10月13日播种,产量最高的播量分别为82.5、105.0、142.5kg/hm^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总茎数和穗数随着行距的增加逐渐减少,穗粒数和穗粒重则逐渐增多。行距10.0~26.7cm的产量最高。总茎数和总穗数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多。穗粒数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尿素450ks/hm^2的产量最高,平均7211kg/hm^2。[结论]试验中,以尿素360kg/hm^2增产效果最佳。磷肥用量、基本苗、行距、品种对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施秉县玉米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建立玉米施肥指标体系与施肥模式,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效益.[方法]分别在施秉县旱作土中、低肥力水平进行了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施秉县旱作土区中等肥力水平最佳施肥量N 198.6 kg/hm2,P2O5 146.7 kg/hm2,K2O 191.1 kg/hm2,最佳产量为7 755.6 kg/hm2;低等肥力水平最佳施肥量N 194.3 kg/hm2,P2O5125.4 kg/hm2,K2O 191.9 kg/hm2,最佳产量为7 432.5 kg/hm2.[结论]加强对施秉县中、低肥力水平的旱作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能大幅度地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生物有机肥料的环境效应,进一步改善生物有机肥的性能。[方法]施用生物有机肥,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氨挥发和土壤氮、磷、钾淋溶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果园根区域土壤氮挥发损失率减少;与施用化肥相比,氮、磷、钾的淋溶损失率减少。[结论]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减少土壤中氨挥发损失和氮、磷、钾的淋溶损失,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为天9号的最佳氮、磷、钾、锌施肥配比。[方法]以为天9号为供试品种,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为天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氮肥是影响为天9号产量和米质的最大控制因素,最佳施肥组合为N2P3K3Zn3,即氮、磷、钾、锌肥用量分别为195、150、150、15 kg/hm2,可获得9 750 kg/hm2以上的高产。[结论]为天9号高产优质的施肥原则为适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微量补充锌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黏土作为载体制备黏土基氮、磷、钾缓释肥,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方法]以膨润土和高岭土为载体,采用研磨法制备了多种黏土基氮、磷、钾肥及复合肥,并用淋溶试验评价了肥料的释放性能,得到了氮、磷、钾的释放特征曲线。[结果]相比于传统化学肥料,使用高岭土和膨润土复合的氮、磷、钾肥对氮、磷、钾元素都起到了较好的缓释效果。膨润土对氮、磷、钾的缓释性能要优于高岭土,其原因在于膨润土单元层内电荷不平衡及边缘大量断键的存在,并且其水合膨胀后具有较大的层空间,能够将氮、磷、钾锁定在膨润土层间,不会轻易流失。制得的膨润土基复合肥CLAY-N-P-K中氮、磷、钾都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就释放速率而言,氮的释放速率最快,钾次之,磷最慢。[结论]研究膨润土基氮、磷、钾肥的缓释特征对缓释肥的生产和使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方对油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钾施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为油菜大田生产实施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测土配方施肥"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14个不同氮磷钾施肥组合的油菜田间试验,运用数学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最佳施肥配方。[结果]用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纯N222.0 kg/hm2,P2O563.0 kg/hm2,K2O79.5 kg/hm2,总用肥量364.5 kg/hm2,最佳产量为2 320.5 kg/hm2。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纯N240.1 kg/hm2,P2O557.0 kg/hm2,K2O81.0 kg/hm2。通过对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结果施纯N180.0 kg/hm2,P2O560.0 kg/hm2,K2O90.0 kg/hm2(处理6)为最佳施肥配方组合。[结论]结合当地油菜生产实际,综合分析认为,最佳氮磷钾施肥推荐用量应分别定为:纯N180.0 kg/hm2,P2O567.5kg/hm2,K2O82.5 kg/hm2,总用肥量330.0 kg/hm2,三要素比大致为1.00∶0.38∶0.49,可能获得的产量为2 32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玻璃基质型缓释复合肥料的养分释放率。[方法]以玻璃基质材料和矿质肥料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玻璃基质型缓释复合肥料。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对比研究了玻璃基质型缓释复合肥料的养分释放率。[结果]与普通肥料相比,玻璃基质型缓释复合肥料极显著地降低了氮和钾的释放率(P〈0.01)。但玻璃基质型缓释复合肥料中的磷释放率很低,与钙镁磷没有显著差别。[结论]玻璃基质型缓释复合肥料对氮、钾具有较好的控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三熟制高产晚稻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推荐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在水稻高产区氮、磷、钾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肥效试验方案研究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水稻的影响。[结果]高肥力地区施肥效果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显著增产,经济效益显著,而不合理施肥则经济效益极低甚至亏损。通过拟合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晚稻最高施肥量为N249.9kg/hm^2、P2O5 62.2ks/hm^2、K2O 128.7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189.2kg/hm^2、P2O5 55.2kg/hm^2和K2O 101.1kg/hm^2。[结论]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是水稻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缓释肥在设施农业条件下养分释放与土壤水分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定期检测缓释肥肥效的释放速度。[结果]缓释肥养分的释放受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影响,风干土样的有效氮含量由最初的28.80 mg/kg增加到试验结束时的43.08 mg/kg,而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00%的土样中的有效氮含量由最初的36.90 mg/kg增加到试验结束时的249.58 mg/kg,但有效磷和速效钾的释放量随含水量的增加效果不如有效氮显著。[结论]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升高,缓释肥的养分释放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水稻氮磷钾高产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建立水稻施肥的数学模型,为水稻的肥料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对水稻品种黔南优2058产量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磷钾肥的影响相当。氮磷、氮钾、磷钾存在互作效应,合理配施氮磷钾,可提高水稻产量,但超过最佳施肥水平,水稻产量下降。氮磷钾互作效应在0~1时增产效果明显。经模拟寻优,在该试验条件下,黔南优2058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氮肥216.75~263.85 kg/hm2,磷肥92.55~118.20 kg/hm2,钾肥151.35~202.20kg/hm2,这时水稻产量高于8 796.00 kg/hm2的可能性为95%。[结论]以该研究建立的优化施肥方案为参考,结合不同产区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可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