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家办绣花点已有3年多,固定的绣花工就有20多个,几年下来净赚了十几万。你看,我们家这小楼就是去年用绣花的钱‘绣’起来的”。近日,在江苏省东海县驼峰乡彩虹绣花点,育龄妇女陈玲一面指着自家漂亮的小洋楼.一面笑着向记者介绍。在驼峰乡,象陈玲这样从事绣花的妇女有3000多名,仅此一项可年增收1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2.
求医问药     
《农家致富》2005,(18):52-52
江苏省东台市张读者来信说:“最近,我的手腕和手背上老是长出一些小红点,又红又痒,已经2~3天了,而且有蔓延的趋势、胸前也是一片片红的,虽然不痛也不瘁,但是有小痘子长出来:我喜欢吃虾,隔几天就要吃一次,请问上述症状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与海鲜吃多了有关系?我还有什么食物不可以吃吗?香菇、豆腐和鱼能吃吗?”  相似文献   

3.
张弓搭架,针线跳跃间,栩栩图案跃然布上:绣龙,风生水起,龙腾五洲;绣凤,端庄吉祥,凤仪天下;绣人,惟妙惟肖,灵气横生;绣花,花开富贵,芬芳满庭。  相似文献   

4.
家家闻“机”声,户户刺绣忙。宁阳县崔解乡昔日围着锅台转的农家女,如今端坐家门就能赚大钱、奔小康。 那么,刺绣业给崔解乡“绣”出来些什么? 绣出来一个由贫变富的”致富状元”。解庄村崔元峰、赵连梅夫妇,原先是村里的穷户,夫妻俩从绣花起步,后来又设了一个收购点,两口子越干起“红火”,收购点发展到七、  相似文献   

5.
宣威市文兴乡绣花致富能手陈继芬,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绣出了一串串幸福之花,走上了科技绣花致富之路,成为家乡女同胞们依靠科技绣花致富的领头雁。由于她的成功创业,对带领该乡大批农家女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她的影响下,云南曲靖、宣威市(县)及周边邻近乡(镇)的一大批农家女们都喜爱上了绣花艺术,目前,该乡农家女从事绣花的已有上千人,她们通过绣花绣出一片脱贫致富的新天地。陈继芬现在已拥有20多万元的绣花产业,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她不但通过绣花自己走上致富之路,还专门举办绣花培训班,组织大批农家女们学习绣花技术,帮助女同胞们走上致富路。她的绣花品主要销往宣威北站、曲靖、昆明螺蛳湾等批发市场,再由代理商远销四川、贵州及东南亚等市场,实现了加工、生产、销售及订单、批发一条龙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村百事通》2007,(1):73-76
一、“一针肥”的使用知识 1.为什么注射“一针肥”后生长情况出现差异,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不很理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饲料博览》2009,(11):79-79
农夫养了一条狗,这条狗经常坐在路边等着车辆前来。一旦有车辆经过,它就会跑上马路,狂吠着试图超过汽车。一天,一个邻居问这个农夫:“你认为你的狗能追上一辆汽车吗?”农夫回答说:“狗能不能追上汽车并没有困扰我,我烦恼的是即使它能超过一辆汽车,又有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8.
“一针肥”是由叶玉辉教授研制的牲畜高效助长剂,先后在国家科委和专利局举办的高新技术博览会上获8项金奖。经近百万头猪试验,效益显著,为节粮、快速养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一、作用(1)提早出栏:从20公斤的小猪上栏时注射“一针肥”后,到100公斤出栏,在一...  相似文献   

9.
金农 《新农村》2009,(3):12-12
2008年底,笔者来到山东省东昌府区道口铺办事处顾庄村。村西头的蒜黄窖一个挨一个,一眼望不到边。村民黄东朝一家正在忙着收割蒜黄。走进地窖里,嫩黄色的蒜黄水灵灵的,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黄东朝如数家珍地说起了他家的蒜黄窖:“俺家一共8个窖,全家就靠卖蒜黄致富。”笔者问:“你家的蒜黄窖是最多的吗?”黄东朝说:“哪里呀!俺全村300多户人家,户户都有蒜黄窖,俺家还算少的,很多户蒜黄窖有20多个。”  相似文献   

10.
黄鳝,是初夏时节的佳肴。它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有不少趣闻呢!据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一天进晚餐时,第一次尝到又嫩又鲜的黄鳝内,不禁问道:“这是何莱?”主人答:“游龙绣金钱!”游龙,乃是黄鳝的别称。此后,黄鳝便身价百倍,年年进贡。  相似文献   

11.
“特色小店=1天赚2万”、“新暴利行业——年利百万”、“开家小店,年赚100万!”……在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这样吸引眼球的加盟招商广告着实让人心动。加盟后的利润真的有那么丰厚吗?投资有无风险?特许加盟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06,(4):34-34
手脚扎刺后如果不及时挑出,很容易发炎化脓。如硬将刺取出,要破皮出血,又十分疼痛。以下几种巧挑“肉中刺”的方法,既简便易行,又不产生疼痛,不妨一试。①如果扎的是仙人掌或玫瑰之类的植物软刺,可先用伤湿止痛膏贴在有刺部位,然后将该部位贴在电灯泡上加热,再快速将药膏揭去。这样,刺就被带出来了。②如果扎的是铁刺,可先将有刺的皮肤表面用针挑出一条细缝,  相似文献   

13.
笑话     
●该关的都关了 妻子临睡前絮絮叨叨的谈话令丈夫十分不快。一天夜里,妻子又絮叨了一阵子后,问丈夫:“家里的窗门都关好了吗?”丈夫回答:“除了你的话匣子外+该关的都关了。”  相似文献   

14.
2010年4月27日。江锡元出门之前给妻子李珍洁丢下一句话:“我今天下乡”,“哦”。一年365天,有超过180天的早晨,在他们之间都会出现这样简短至极的对话,她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丈夫中午不回来吃饭。李珍沽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竟是夫妻俩最后一次对话,当天下午,48岁的江锡元,在去往又一个测土配方监测点的乡间公路上遭遇了车祸。  相似文献   

15.
面子 小城郊区有家茶馆,名字“四通”,取四通八达之意。茶馆虽说经营时间不长,但老板热情好客,颇有心计,茶馆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倍儿清爽,茶馆也就成了路人歇脚休憩的好地方。 有天下午,一辆破旧不堪的汽车停在“四通茶馆”前。车头坑坑洼洼,车箱锈迹斑斑。灰头灰脸的司机要去附近办点事,让茶馆老板代为照看。天挨黑,司机匆匆致谢告辞。亲历这一幕的老板儿子问:“老爸,您咋能就这样让他走了呢?咱该收他点钱才对!”“收多少?”老板问。“起码也得三五十元吧?”“那不是打劫吗?”“打劫?您看他那辆破车,和咱这漂漂亮亮的…  相似文献   

16.
家人的怀念     
李先梅(王海潮妻子):在海潮眼里,村上的事比啥都要紧。他经常天不亮就出门,忙到半夜才回家,给他热好饭,可他颐不得吃一口就睡着了。以前,海潮身子壮实,敢攀到山崖上采药材、挖五灵脂,后来,他累得身子一天不如一天。头疼、胃疼、膀子疼。就是这样,他还是硬挺着忙工作。有一次,我说:“你当干部到底是图个甚?还不如上山捋个青翘、连翘,或是到山外面打工。”  相似文献   

17.
春风闹     
天刚一放亮,余福就从自家的粉条加工厂回了家。媳妇红玉盯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心疼地问:“又一晚上没睡?”余福闷声道:“可不是吗……”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契机     
教育与契机李莉北京八十中学特级教师何慧华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她上观摩课,照常规课前十分钟讲一个成语故事,不巧轮到一个相当拖拉的刺头──赵红光,大家的心都非常紧张。赵红光问老师;“我,是否可以讲故事?”何老师说;“你看呢?”“您说呢?”他反问老师,接着...  相似文献   

19.
《饲料博览》2010,(6):79-79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20.
一、实验目的 我经常在冬天的时候见到奶奶腌“腊八蒜”:一个大瓷坛子里,装满剥了皮的蒜瓣,然后放上许多醋,再封好并放在阴凉处:过不了几天,蒜们就换上了绿色的“衣服”。我很好奇,蒜为什么会变绿呢?于是,我便上网寻找答案,查阅资料的结果是:低温是打破大蒜休眠、激活蒜酶、发生绿变的条件。真的是这样吗?为了探求腊八蒜换“绿衣”是否必须低温,“绿衣”与醋的酸度是否有关,我们做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