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冀北山地不同树种组成桦木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对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采用浸泡法和双环法对冀北山地5种不同树种组成的桦木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枯落物半分解层储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总储量变化范围为12.85~20.87t/hm~2,白桦纯林储量最大,阔叶混交林最小;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73.27~106.99t/hm~2,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为59.22~81.86t/hm~2,均为杨桦混交林最大、落桦混交林最小;3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指数关系,随浸泡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4土壤容重是油松白桦林最大、杨桦混交林最小,总孔隙度是杨桦混交林最大(60.66%)、阔叶混交林次之(59.31%)、油松白桦林最小(45.43%),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是杨桦混交林最大、阔叶混交林次之、油松白桦林最小;5土壤入渗速率和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综合来看,杨桦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林类型划分与组成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由干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湿性灌丛林4种森林类型组成,组成简单、结构单一,呈现高寒半干旱气候特点;青海云杉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主体,相对其它森林类型,其组成、层次结构复杂;干性灌丛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先锋林型,分布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浅山地带;湿性灌丛林是地带性顶极群落类型,分布在山地森林草原带上限,调节水资源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3.
付湘平   《云南林业》2021,(1):14-15
保山市有热性灌草丛、暖性灌草丛、山地草甸多种类型草原926.32万亩,可利用面积609.52万亩,其中实施禁牧面积78.97万亩、草畜平衡面积518.95万亩、实施牧草良种补贴面积11.6万亩。境内主要有腾冲东山草原、腾冲大竹坝草原、腾冲固东镇江东山草原、隆阳香柏厂草原、隆阳道人山草原、昌宁卡斯草原、施甸四大山草原、龙陵勐蚌草原。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立地水热条件的影响和自然、历史干扰,多世代演替共存,分布占祁连山3个垂直气候带,主要由湿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4种类型组成,6个林型即湿性灌丛林、藓类青海云杉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调查研究表明,各类森林枯落物(层)的现存量,组成成分、持水率、持水量等均不相同。森林土壤矿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因森林类型而不同,并均随着土壤的深度呈某种规律性的变异。森林土壤的持水量主要受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在祁连山林区,森林土壤的持水量较非林地(牧坡草地)土壤为高,在各森林类型中青海云杉林和灌丛林的持水量,较祁连圆柏林为高。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林区的山地草原化是森林退化的主要标志,研究山地草原化土壤微生物功能的演替对其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试验利用Biolog方法,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林区3种山地植被退化类型(蒙古栎林、灌草丛和草地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山地草原化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被退化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利用多种碳源的能力明显不同,其中,代表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在0.25~0.39之间,其大小为灌草丛>蒙古栎林>草地,灌草丛和草地的AWCD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碳源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规律与AWCD相似。3种植被退化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存在较大差异,对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表现为蒙古栎林>灌草丛>草地,而对氨/胺类碳源的利用呈现相反趋势。说明大兴安岭林区的山地草原化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下降,有关碳源底物利用的微生物数量及活性明显降低,并且微生物对单一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也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6.
朝阳地区石质山地夏季大苗造林灌草覆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朝阳地区薄层土石质山地,在遭受百年不遇大旱的2009年,开展夏季栽植7年生侧柏和5年生油松大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灌草覆盖技术的试验区与对照区比较,侧柏和油松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61%~72%;对照区成活率和保存率为36%~11%,需重新造林。试验区灌草覆盖层下形成的绿肥对新植幼树生长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森林土壤是水分和养分的调节器与储存库,也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小循环中林分结构与功能特征的综合体现。以祁连山高寒山区5种典型植被类型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及土壤渗透性等指标,开展林下土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值被土壤容重平均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青海云杉林<湿性灌丛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牧坡草地<无林地。非毛管孔隙度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青海云杉林>湿性灌丛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牧坡草地>无林地。青海云杉林土壤静态蓄水能力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植被类型,其次为湿性灌丛林,最差为无林地,湿性灌丛林的各项指标仅次于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林土壤表层的渗透率比其它土壤表层的渗透率大几百倍,渗流速度大1000多倍,牧坡草地土壤表层稳渗率只为青海云杉林的0.43%,底土层只有30%。  相似文献   

8.
侧柏油松林的群落学特征和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柏油松混交林及其纯林的垂直结构分为3层,即乔木层、灌草层和地被层。两类林分下的植物种类组成基本一致。混交林能明显地提高林木的生长量,特别是侧柏的高、径生长量,其生物量分别为纯林的1.42倍和1.60倍。乔木层的地上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的80%以上,灌草层的地上生物量只占30~35%。  相似文献   

9.
从森林林冠层、林下枯落物层、土壤层3个生态作用层对冀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效应进行研究,运用层次分析与数学软件MATLAB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冀北山地落叶松桦木针阔混交林、山杨桦木阔叶混交林、油松蒙古栎针阔混交林3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的涵养水源功能的强弱,并进行了排序。结果为:落叶松桦木针阔混交林(0.348 4)>油松蒙古栎针阔混交林(0.334 1)>山杨桦木阔叶混交林(0.317 5)。事实证明,层次分析法是评价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数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燕山山地阳坡生长稀疏的退化槲树次生林,轻度疏伐后,采用油松容器苗进行冠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林分郁闭度低于0.6的条件下,油松冠下造林的成活率与保存率较高,原有萌生单层纯林转化为异龄复层混交林,起到了较好改善林分结构和促进林分健康发育的作用。从油松幼树生长发育情况看,受光充分的油松幼树长势明显优于遮阴程度较高的幼树,说明影响退化槲树次生林冠下油松幼树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是受光条件,因此应适当加大疏伐强度,创造较好光照条件,以利于油松幼树生长。  相似文献   

11.
草灌净是北京兴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林地和非耕地除草剂。经我们在北京市和吉林省长春市第一育苗场的试验表明,草灌净是桧柏、樟子松、云杉、油松和红松苗圃优良的苗后除草剂。在桧柏、樟子松、云杉、油松和红松苗圃,每公顷用草灌净90-120克(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2.
我场自1963年以来营造油松幼林8000多亩。近年来山地阳坡油松直播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造林,都要在造林前一年(或半年)进行整地,坑面要平,外沿要牢固。坑长1.2米,宽0.6米。坑内松土层20厘米左右,杂草、乱石要拣净。坑距1米,成品字形排列。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可采用山地块状育苗:选择土层较厚的阴坡脚或沟塘废地进行条状整地,条宽1米,  相似文献   

13.
<正> 落叶松是速生树种,在河北山地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上,生长速度比油松快。据调查,20年生时平均高落叶松为油松的178.8%,平均胸径为油松的117.1%,蓄积为油松的161.2%。多年的造林实践证明,落叶松在河北山地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造林树种。 为总结河北山地落叶松造林经验,给发展落叶松造林提供科学依据。几年来对人工林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共设标准地245块,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油松天然林主要分布于冀东北山地和冀西山地的中海拔地区。为了提高油松种子遗传品质,很有必要在天然林中选择优良林分作为采种林分,重点保护,并进一步选择其中适合条件的改建成母树林。 1983年我们参加了“油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改良和促进结实技术的研究”国家攻关协作组,对河北省重点分布区的油松天然林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提出了本省油松天然林优良林分的选择标准和利用优良林分改建母树林的林分标准。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武川县共造林8.95万亩,新育苗木近千亩,四旁义务植树203万株,新建百亩林场34个、乡林工站11个,发展林业专业户、重点户43户。在营造“三亩田”防护林、灌丛林草带、山区经济林,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武川县南接巍巍青山,北连茫茫草原,  相似文献   

16.
结合北票气候特点,进行了油松种子包衣山地直播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油松种子包衣直播造林后,保证了山地造林的出苗率,多效复合剂包衣比对照出苗率提高5.4倍以上,同时提高了苗木生长量,防止了鸟、鼠、兔等野生动物和松苗立枯病危害,提高了山地造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黑龙潭树木园引种美国黄松生长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榆林黑龙潭山地树木园引种的美国黄松生长状况做了调查,并和油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美国黄松和油松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其冠幅小于油松.针叶长度远大于油松,二者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生长指标,美国黄松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而油松的树高与胸径相关系数仅为0.583.对于榆林黑龙潭山地树木园而言,油松和美国黄松都是外来树种.引入该地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油松其种群结构及类型划分等方面的研究可为分类经营、森林结构优化、天然林合理培育、封山育林措施的制定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鉴于此,在研究区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标准地进行野外调查,运用Excel以及DPS等软件对所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研究其群落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群种油松从年龄结构判断呈稳定群落,15-50年生的树较多,但新生植株较少,这可能与群落的自疏作用有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群落的更新;②运用DPS软件对所调查27个标准地的山地油松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后进行类型划分,共划分为5中类型,分别为:Ⅰ.高山杜鹃—油松林;Ⅱ.胡枝子—油松林;Ⅲ.黄栌—油松林;Ⅳ.绣线菊—油松林;Ⅴ.锐齿栎—油松林;③不同类型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灌木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即乔木层多样性指数高的种组灌木层亦高;群丛Ⅰ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Sha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都最低,由于群落Ⅰ处于山脊,旱生环境,土层较薄,肥力较差,水分条件差;④山地油松5个群落均为集群型分布,天然油松种群的分布格局取决于该种群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19.
油松虽然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低温等特性,但这些特性是在油松成林之后才会逐渐表现出来,刚从苗圃地栽植到造林地的松苗,根系尚未愈合,对水肥要求比较敏感,处于娇嫩阶段,还不具备较强的抗逆性。特别是在干旱山地造林,立地条件本来就很恶劣,如果在造林前不采取相直的技术措施,油松幼苗很难成活。干旱山地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大同市采凉山森林公园成功移植油松大苗(4 m左右)为例,从整地、苗木选择、起苗、运输、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了采凉山山地油松移植造林技术,以期为今后油松大苗的移植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