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耀伟 《山东家禽》1991,4(1):39-39,28
  相似文献   

2.
晓牛 《水禽世界》2005,(5):40-40
营养丰富的鸡,是世人们饲养最多的一种家禽。但有些鸡与众不同,奇特有趣,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略阳鸡与泰和鸡的肉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国用乌骨鸡配药治病历史悠久。当今以乌鸡为主要原料配制的中成药乌鸡白凤丸等疗效显著,享誉国内外市场。 略阳鸡多系乌皮,骨乌者较少。研究发现该鸡种体型较大(成年鸡平均体重2.62公斤),早期生长较快,与专门化肉鸡杂交效果显著,肉用潜力很大。但其药用价值如何,尚无研究资料。本研究旨在探讨略阳鸡的药用特性,为其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首先报告略阳鸡肉质分析结果。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 选取相同饲养条件下年龄相同的成年略阳鸡和泰和鸡测试。白羽略阳鸡、黑羽略阳鸡与泰和鸡各6只(3公,3母),  相似文献   

4.
《山东饲料》2007,(8):25-25
一、根据外观淘汰低产鸡或停产鸡 看鸡冠 高产鸡的鸡冠丰满而鲜红,冠上部往往倒向一侧;而低产鸡和停产鸡的鸡冠萎缩,而且颜色发白,呈现淡红色或暗红色,表面附有麦麸样脱落物,有痂。  相似文献   

5.
合理淘汰低产鸡和停产鸡 ,是提高产蛋率、降低饲料成本、增加养鸡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鉴别低产鸡和停产鸡的最科学的方法是根据鸡的个体产蛋记录进行 ,但在大群商业性生产鸡群中是不做个体记录的 ,因此只有从鸡的外貌特征和生理变化上进行鉴别 ,其常见方法如下 :(1 )产蛋鸡眼睛明亮有神 ,鸡冠、肉髯大而红润、富弹力 ,用手触之有温暖的感觉 ,开产后鸡冠倒向一侧。低产鸡一般眼神迟钝 ,鸡冠小而萎缩 ,苍白无光泽 ,以手触之有凉的感觉。(2 )产蛋鸡的肛门宽大 ,湿润、扩张形 ;停产鸡的肛门干燥而收小 ,无弹性。(3)高产鸡腹部容积大 ,触…  相似文献   

6.
7.
8.
鸡痘的防治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雏鸡,使育成率大大降低,病雏生长发育受阻;育成鸡发病,可引起产蛋量下降;若并发其它传染病、寄生虫病或卫生条件、营养状况不良时可引起大批死亡,对养鸡业的危害甚大.1990年8月兰州市东郊发生鸡痘流行,笔者对某单位家属院内儿家个体养鸡户感染鸡痘的鸡只,视病情不同,采用了病毒灵拌饲、病毒灵加维生素C 混饲、0.2%龙胆紫溶液饮水三种方  相似文献   

9.
10.
疾病是阻碍本地鸡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它们自由放牧并且管理不规范,疾病防制也困难,所以村民们很少在这方面采取措施。本地鸡常见的疾病是: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马立克氏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鸡白痢和慢性呼吸道病。本地鸡的其他健康问题是由内寄生虫、外寄生虫、血液原虫引起的,微丝蚴也引起一定程度的问题。然而,尚没有对本地鸡的营养缺乏症进行研究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12.
13.
广东地方鸡种杏花鸡的家系选育肖智远林敏何道华李绍伟(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广州510430)前言杏花鸡是我国广东省优良的地方鸡种,为进一步提高杏花鸡的繁殖力等性能,对其进行了三个世代的家系选育。材料与方法1.试验时间、地点本试验于1991年1月至199...  相似文献   

14.
泰和鸡的人工授精胡桂莲,董闽鲜(泰和县畜牧兽医中心343000)(吉安地区畜牧兽医站343000)泰和鸡是个体较小,胆小怕惊,公鸡不易调教,应激反应大,射精量少,造成人工授精的困难。但是,耐心调教,给其创造安静环境,同样可以取得满意效果。我场从199...  相似文献   

15.
16.
家畜的性别控制技术对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畜牧界数十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家禽的性别控制和性别鉴别远比家畜复杂,在家禽生产中伴性遗传和泄殖腔鉴别法仍然是性别鉴定的主要方法。随着性别控制理论和试验研究的进展,目前产生了多种方法对家禽胚胎的进行性别鉴别。如何尽早的鉴别出鸡胚的性别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产生的鸡胚性别鉴别的主要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19.
西宁市某鸡场发生一种以喉头及气管前部被黄色干酪样物阻塞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其症状及剖解病变极相似于传染性喉气管炎,1995-1997年年平均死亡率达21.24%。取自然病死鸡喉气管组织,用鸡胚、鸡胚成纤维细胞交替传代后,分离到1株病毒,经鉴定为鸡痘病毒;通过人工感染、疫苗筛选及现场应用,确诊为白喉型鸡痘。经用鸡痘疫苗控制了此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刘文奎 《家禽辑要》1991,7(2):17-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