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98年,忻州地区实施地膜覆盖温饱工程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全区共覆盖11.13万hm2,比1997年新增1万hm2.新增各种铺膜机械344台,铺膜机保有量达到3115台工程田的作物呈现出长势兴旺、丰收在望的景象。忻州地区在实施地膜覆盖温饱工程中,实现了6个突破:①覆盖面积上有了新突破;②铺膜机械的应用推广上有了新突破;③在覆盖区域方面有了新突破,地膜覆盖的区域由低海拔区扩大到高海拔区,由旱坪地延伸到坡梁地,重点向空白村扩展;④在覆盖作物上有了新突破,由地膜覆盖种植玉米、高粱、瓜菜等少数作物扩展到覆盖种植谷子(小麦、土豆…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可有效改善作物根部生态环境、减少地面糙率和地面蒸发。根据我国不同地区降雨、蒸发和作物种植等条件,提出长城风沙线以北高蒸发、少雨区,较为适宜的灌水方法有膜下滴灌技术、平膜覆盖膜孔灌水技术等;长城风沙线以南小麦适生区为中等降雨和蒸发强度地区,条播作物适宜的地膜灌水方法有垄膜覆盖膜缝灌水和膜孔灌水、平膜覆盖膜孔灌水等。  相似文献   

3.
谷子是晋北冷凉旱作区重要的杂粮作物,当前种植方式主要为双行地膜覆盖,而四行宽膜波浪形覆盖穴播的种植方式,能为谷子提供更优越的温度、水分、微生物等环境条件,为此设计适应冷凉旱作区谷子提质增效的2KMXB—1/4宽膜穴播机。2KMXB—1/4宽膜穴播机,配套幅宽1 600mm以上高强度薄型地膜,在部件可调节度、整机一体化作业、机械化播种模式、宽膜四行种植的覆土方式、小粒种子精量下种设备、播种机覆盖宽膜破裂的难题等方面,进行创新、发明和突破,解决当前双行地膜覆盖方式存在的生产问题,在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中成功应用,推动冷凉旱作区谷子种植生产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是将土地平面修成垄沟交替形状,用地膜覆盖垄面,在垄上或垄侧种植作物,按照作物生长需水规律,将水浇灌在垄沟内(见图1)。该技术的操作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甘肃省榆中县针对当地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和玉米常规覆膜栽培技术存在的地膜覆盖面积小,土地裸露面多,保墒效果差等缺点,结合膜侧种植技术,经过改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旱作农业技术,技术核心是采用地膜全地面覆盖,达到充分纳墒与保墒的目的;技术的关键是起垄,形成的大小垄面符合农艺要求,成为蓄水的集雨面;技术的创新点是改变了地膜覆盖作物垄上种植为垄沟种植。该技术2003年试验成功,2005年通过兰州市科技成果鉴定,被甘肃省农牧厅确定为今后旱作农业技术发展中的主推技术。1.玉米全膜覆盖双垄…  相似文献   

6.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机械化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省在传统地膜覆盖技术基础上,探索出的一项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该项技术是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提高地温、防治杂草、垄沟种植为一体,进行地面完全覆盖地膜的技术,可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抑制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特别是对10mm以下的降雨能够有效收集,渗入膜面以下,作用于作物根部,  相似文献   

7.
1“九五”期间,农机化科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新疆各级农机系统先后承担完成了农业部《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机械化旱作种植技术》等6项节本增效工程项目;《棉花高产节本增效综合增产机械化技术》、《机械化耕作节水技术》等3项“丰收计划”项目;《棉花宽膜覆盖种植机械化技术推广》、《联合精整地机械化技术推广》、《玉米高产机械化技术推广》等18项“科技兴农”项目;《小麦地膜覆盖播种机及配套机具开发推广》等5项重点科研项目。先后有《宽膜覆盖植棉机械化技术推广》《2BM-4型宽膜播种机》等18项农机化科研…  相似文献   

8.
机械化地膜回收内蒙古农机所张秀荣内蒙古工业学校郝东霞被誉为农业“白色革命”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80年代开始引用以来,其显著的增产效益,吸引了广大农民。特别是机械覆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使地膜覆盖种植面积直线上升。90年代宽膜覆盖栽培技术再次产生效应。...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垄膜沟灌技术是垄作栽培、地膜覆盖及沟灌技术的集成应用技术、即通过专用机械和人工农艺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将农田按一定比例做成垄沟,地膜覆盖垄面,在垄上、垄侧或者垄沟种植作物,沟内灌水的一种栽培技术。马铃薯垄膜沟灌栽培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干旱缺水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是我国 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一项保护地增产技术 ,先后在蔬菜、瓜果、棉花、玉米等作物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与此同时 ,我国有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小麦作物上进行了长期的试验研究 ,小麦是条播作物 ,操作技术只是停留在半生育期覆盖上 ,长期没有大的突破 ,进展十分缓慢。 90年代以来 ,山西、甘肃相继总结形成地膜覆盖膜际精播和膜上打孔穴播两种不同的小麦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模式 ,并研制成功相应的配套作业机械 ,增产效果显著。 1 995年开始 ,山西省农业科技部门进行了试验示范 ,为实现北方和西部地区小麦增产增收提供了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膜上膜覆盖播种技术是在铺膜覆盖播种技术的基础上,再覆盖一层两行40厘米宽的膜。该技术可以应用于棉花、番茄、玉米、甜菜、黄豆等作物。吕吉市经过考察学习兵团的经验,近几年引进示范应用在棉花、番茄作物上,节本增效,增加产量,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残膜回收机械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前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70年代末引人我国以来,以其增温、保墒、抑制杂草生长、增加作物产量等显著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已在我国许多省区迅速推广.新疆的地膜覆盖种植已有1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从蔬菜、棉花发展到玉米、甜菜、jJ‘麦等主要作物.1997年新疆地膜覆盖种植面积达到100多万hm’,其中棉花销股面积最大.但是.地膜覆盖栽培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土地在到P重的残膜污染.众所周知,塑料花膜是高分子化合物.在土故中不能分解。如果不能有效地回收使用过的地膜,残存在土镇中的地膜会形成阻隔层,阻碍作物对…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甘肃省定西市农机、农艺部门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全膜双垄沟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抓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创新与应用,首创了膜侧沟播马铃薯种植技术、全膜覆盖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半膜垄作早熟马铃薯种植技术,并根据多年多项试验,探索出了"黑色地膜+脱毒种薯+配方施肥+机械耕作+病虫害防治"的马铃薯标准栽培模式,有效发挥了覆膜抑蒸、秋雨春用的作用,提高了马铃薯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北寒旱区由于干旱缺水、土壤水分流失快且地温低等原因,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部的农业大省,如何减少农田土壤水分蒸发、高效利用地膜覆盖蓄墒抗旱成为该区域内作物种植的关键难题,推广机械化膜上种植技术是实现我国西北部旱作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分析国内外作物膜上穴播技术及移栽技术的基础上,阐述现阶段膜上种植装备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展望膜上种植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为膜上播种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降解膜覆盖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土壤养分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设置平地全覆盖(M1)、垄沟半覆盖(M2)、连垄全覆盖(M3)与传统平地种植(CK)4种种植方式,通过2013—2014年2年夏玉米大田试验,分析降解膜覆盖下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养分变化、土壤硝态氮分布以及作物对养分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种覆盖种植方式均提高了表层0~50 cm土壤养分,其中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增加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不同处理下土壤0~200 cm平均硝态氮含量均在播种后20~60 d明显减少,且在不同时期硝态氮含量峰值随着播种后天数的增加逐渐向下运移;M1、M2和M3处理的植株体内氮素累积量与CK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播种后20~40 d累积量最多。3种覆盖处理2年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其中,M3氮素利用效率最高,比M1、M2处理分别提高了49.30%、33.10%。综合而言,覆盖降解膜有利于改善作物生长的水肥环境,促进作物对氮素的有效吸收,其中连垄全降解膜覆盖种植方式(M3)在保护土壤环境、提高耕作层土壤养分以及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等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烟草栽培方式及作业手段现状,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区特殊的种植农艺,以福建为例,介绍了烟草种植生产传统人工覆膜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地膜覆盖机械开发应用现状、不适应于丘陵山地的原因、设备研发的难度,提出了抛土压膜的创新方案,阐述了实现该方案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经过试验验证的该技术方案应用于整地施肥铺膜联合作业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土壤温度,调节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作物中下部光照条件,减轻杂草滋生和病虫危害等作用,可促进作物早生快发提前成熟,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增加种植效益。然而在地膜覆盖栽培中有做畦、镇压、喷洒除草剂、铺膜、压膜、培土等作业环节,若采用人工铺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铺膜质量差,而使用地膜覆盖机械可一次完成上述多项作业,铺膜质量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残膜逐年滞留田间影响土质和作物生产,土地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若不及时回收残膜,将给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山西省农机推广系统进行了残膜回收机具和技术的开发研究及试验示范,并取得初步的效果。长工牌1DMS—7型残膜捡拾起茬机是比较成熟的残膜回收机具  相似文献   

19.
1前言,农田用某种物质覆盖后,在土壤表层和贴地气层形成一种微气质.称为覆盖地微气候。首先覆盖物能改变地面颜色和物理性状,使地表反射率变化,引起短波净辐射的增减;其次覆盖物能阻截土面和空气之间的乱流显热和潜热交换以及土壤热交换。如地膜覆盖,可以增加反射辐射,改善作物中、下层辐照度条件,有利于作物光合强度,改善果实着色,提高作物品质。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蒸发,有利于农田保持水分,降低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增温保墒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冬小麦在不同灌水、不同覆盖处理条件下的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使大田麦土产生明显增温,但在作物生育后期增温效果 不明显;地膜覆盖在越冬期有明显的保墒效果,能加速冬小麦的分薛和生长;反过来,覆盖的作物因反青之后的快速生长而使其在整个生育期并不节水,但却能使水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