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6年9月~2007年6月,我们对太白山大熊猫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大熊猫11只,是秦岭大熊猫一块新增栖息地。太白山大熊猫的发现,在动物地理演化分布上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本文分析了威胁太白山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今后保护管理对策,为有效保护太白山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所面临的威胁代表了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问题: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破碎化、偷猎、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护需求的冲突等。秦岭的大熊猫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群,本身数量较少,由于区内活动范围的扩大和道路建设,又被分隔成几个小种群。虽然这里被誉为大熊猫的天然庇护所,但如果栖息地退化和破碎化的程度继续加深,使此处大熊猫的命运将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3.
<正>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太白县境内黄柏塬,周边与太白山、佛坪、长青、周至老县城、牛尾河自然保护区相连,处于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是连接秦岭大熊猫"牛尾河区域种群"和"兴  相似文献   

4.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历史遗迹和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综合性保护区,保护区地处暖温带到亚热带过渡地区,为我国南北生物的过渡地带,是秦岭地区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是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保护区,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行动区之一。一、太白山保护区的区位优势太白山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周至、太白和眉县的交界处,总面积56325公顷,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0、2012年两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分析了太白山大熊猫栖息地、分布聚集区、种群数量和密度变化。结果表明:太白山大熊猫种群数量与密度增加,向西扩散明显,已至太洋公路两侧。由于黑河、万泉沟、红水河、八斗河一带秦岭箭竹开花枯死,东北部大熊猫活动范围整体退缩。受当地长期农业生产生活与道路、旅游活动的影响,太白山与牛尾河、兴隆岭栖息地之间连通性不足,不同种群交流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但部分生态游客私自进入大熊猫分布区旅游,干扰和影响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让生态游客在巡护员的带领下开展参与式巡护,不仅满足了他们探险、求知、尝新、观光的需求,而且还能让他们直接体验野外巡护员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此项目旨在解决区域内大熊猫及其栖息地面临威胁问题的同时,创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管理的模式和途径,为更多保护区的发展谋求新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桑园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布状况,大熊猫种群的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类,针对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为进一步保护好现有的大熊猫栖息地,扩大和联接周边栖息地范围,促进大熊猫种群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全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正式启动后,经过8年的努力,我省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计划,得到了有效实施。在加强和完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同时,又新建了长青国家级保护区和周至老县城2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并加强了4个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县的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65年9月,是我国首批、陕西省第一个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地处陕西太白县、眉县、周至县三县交界处,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35千米,总面积56325公顷。它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历史遗迹和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主峰拔仙台海拔3771.2米,是中国大陆中东部的第一高峰。  相似文献   

10.
2月28日,国家林业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增加到67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在发布会上指出,当前,部分大熊猫局域种群面临生存风险,栖息地破碎化严重,圈养大熊猫种群间遗传交流不足,保护管理能力仍需加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十分突出,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1.
背包旅游对太白山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太白山背包旅游行为对太白山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背包旅游活动干扰了大熊猫的正常栖息,使得太白山的大熊猫活动范围上移。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加强对太白山背包旅游者宣传教育,规范背包游客行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森林与人类》2003,23(1):36-36
2003年1月4日,陕西省大熊猫监测研究中心正式宣布成立,该中心是国内首家为了定期监测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多年来,为了保护好秦岭的大熊猫,国家和陕西省组织开展了多次调查工作,并先后建立了11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覆盖了陕西省70%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同时,在保护区以外实施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程以及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大熊猫走廊带建设项目,也对大熊猫基因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陕西省的大熊猫监测工作始于1992年,最初仅有佛坪自然保护区等极少数保护区开展此…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实际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面临的种群脆弱、迁移廊道不稳定、栖息地质量不高和干扰频繁等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栖息地人工改造、廊道交流功能提升、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生态移民等对策措施,以期能逐步提升该区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扩大栖息地面积,为当地和相似区域大熊猫保护工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管理区划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叙述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现状、确定现有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秦岭大熊猫居群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栖息地斑块的空间对应关系,按照栖息地斑块的重要程度和居群数量、密度等级的大小,将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划分为核心管理区、重点管理区和一般管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9月27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下,陕西正式启动实施108国道秦岭隧道大熊猫栖息地有效管理项目。这标志着秦岭地区两个大熊猫最大居群将结束“孤岛”生活,也将使分布在陕西秦岭的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自然保护区群。  相似文献   

16.
旅游活动对龙洞沟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太白山户外旅游活动的兴起,进入龙洞沟大熊猫栖息地的游人增多,已对该区域的大熊猫等野生动物造成威胁,作者对龙洞沟自然状况、游客活动规律、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长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青保护区坚持在大熊猫栖息地开展保护科研一体化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及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实践证明:保护科研一体化对恢复已遭受破坏了的大熊猫栖息地生境,促进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了解和掌握以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其分布规律,及时救治伤病野生动物和防控森林病虫害,控制区内非法活动和人为干扰,增进周边社区群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性保护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持续利用、有效保护、科学管理野生动物资源,更进一步提高保护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方法和要求,对天华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羚牛分布及活动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发现羚牛主要活动在海拔1 500m以上的木河小区和麻房子小区,羚牛数量较五年前增长了8.8%。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是中国大熊猫的3个分布省份之一,阿夏自然保护区是甘肃省大熊猫主要栖息地之一,分布有缺苞箭竹和华西箭竹。缺苞箭竹在其分布地区内为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种,在旺藏保护站管辖区域分布最广,在海拔2 600~3 000 m分布最为集中。华西箭竹在洛大保护站和旺藏保护站管辖区域分布较多,在海拔2 400~2 800 m分布最为集中。旺藏保护站辖区海拔跨度较大,是最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区域,四季均适宜大熊猫生存;而达拉保护站和阿夏保护站辖区更适宜大熊猫夏季生存;洛大保护站辖区适宜大熊猫冬季生存。阿夏保护区曾经历长期皆伐,森林破坏严重,缺苞箭竹也曾大面积开花,严重影响大熊猫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环境,因此需要高度关注林下缺苞箭竹和华西箭竹的生长和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长青、佛坪、周至老县城、宁陕,运用遥感技术和对保护区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实地考察,于6月12日在宁陕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考察结束,从而做出评价秦岭大熊猫保护区栖息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今后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