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说话人短暂的情绪变化可以通过变异称呼语来表达,这需要借助隐喻建构完成。以称呼语的隐喻用法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在动态语境中表达的情感进行规律性总结,以期揭示隐喻用法与常规用法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隐喻用法表达情感和常规用法表现礼貌的实现方式一致,即情感和礼貌正相关;但在表达强烈的情感时,礼貌和情感呈逆向吻合状态。  相似文献   

2.
许多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好坏与说话的多寡并没有绝对的关系。有的孩子很爱讲话,成天侃侃而谈,其人际关系不一定很好。孩子平时说话不一定要多,而是要得体,能够适当自我表达,同时态度诚恳,凡事多体谅别人,这样必然深得人缘,达到与老师和同学沟通的目的。如果孩子  相似文献   

3.
借条与欠条均可用来作为某种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明或凭证。借条代表的是一种借款合同关系.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出借人给付借款。欠条是对以往双方经济往来的一种结算,表明自欠条形成之日起双方之间形成的一种新的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矛盾双方何以能够相互联结、相互依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对立面双方存在着某种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把矛盾双方联结在一起,使矛盾双方能够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内在根据,是矛盾双方之所以能够构成统一体的基础。作者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思维方面说明了对立双方有某种共同点,是客观普遍存在的。并从任何矛盾双方都构成同一个类都有同一种本质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表示行为授受的授受关系句型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难点。本论从说话人如何把握授受关系的角度,分析授受补助动词在使用时说话人的心理意识,并通过和中文的授受表达的对比,阐明日语学习者使用授受补助动词的实际情况以及原因。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一个基本用法就是使用者彼此间的称呼,而作为社会的产物,它的使用必然要体现其使用者的主观色彩。要观察这种色彩就应该抛开使用者双方,或者一方的在场性。本文拟就从间接称呼这个角度来阐释言语交际中的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7.
姚连兵 《甘肃农业》2005,(7):104-105
语言的一个基本用法就是使用者彼此间的称呼,而作为社会的产物.它的使用必然要体现其使用者的主观色彩。要观察这种色彩就应该抛开使用者双方.或者一方的在场性。本文拟就从间接称呼这个角度来阐释言语交际中的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8.
最近,与一位来城务工的农民闲聊时,发现他对"民工"这一称呼有某种反感.有趣的是,这种反感也得到了有关学者及党政官员的极大认同.  相似文献   

9.
王东 《新农村》2005,(4):27-27
一般来说,用人单位不希望应聘者有以下八方面的缺点:仪表不整、衣着不佳、态度不良;缺乏自我表达的能力;在听取招聘人员谈话时,不能掌握重点;不懂得普通礼节,举止粗鲁;表现出没有自信、没有兴趣、没有热忱;说话过于自负,信口开河,目中无人,推销自身时显得太过份;有意躲避、欺瞒,表现不诚实;说话拖泥带水。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农民朋友心目中,《论丛》是一份真正敢为农民说话的杂志,也正因其具有敢为民说话的特色,《论丛》极受农民朋友的信任和青睐。笔者下村采访时了解到,农民对《论丛》有三方面的期盼。一盼《论丛》形象更可爱。说实话,《论丛》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份权威刊物,其地位是其它刊物难以替代的,但就是这样一份刊物,纸质、装帧设计方面却不尽如人意。纸质不算很好,封面设计每期相同,未免朴素得有点“土”气,虽然我们不喜欢给杂志以华丽的包装,但我们还是希望《论丛》能穿上更得体、更美丽的“外衣”,毕竟,她是属于我们农民的。二盼将更多的栏目留给…  相似文献   

11.
该文将医患关系的道德维度与法律维度进行比较,认为道德是法律裁决外的软性补充,能更好地要求医患双方的内在自觉性;道德维度与经济维度比较,认为公益性服务是医患活动的基本道德要求,其道德核心是以人为本.和谐的医患关系需医患双方互相理解、尊重和信任.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2003,(2):11-11
①目的不同。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打算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其目的是缔约,要约人受其要约的约束,且一经对方当事人承诺,合同即成立,是订立合同的程序之一;要约邀请的目的是引诱他人向自已发出要约,仍处于订立合同的准备阶段,对方即使完全同意要约邀请的内容,也不因此在双方之间成立合同关系。 ②内容不同。这是要约邀请与要约形式上的区别,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具备一经承诺即成立合同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基本条件,而要约邀请的目的在于磋商,其内容是不确定的。如商业广告中常见的某种货物“备有现货,欲购从速”,即使对方完全同意,也无法明确而肯定的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3.
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受生活和学习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与城市学生相比其素质有诸多不同。他们大多性格内向,虽然私下有的或许能说上一两句俏皮话,但真遇到大的或较正规场合,他们往往是不愿说话,不敢说话。长此下去,这些学生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那么,怎样提高农村学生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呢?两年来,对此我们做了初步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的“润滑剂”;礼貌原则是语言交际中制约语言行为的礼貌规范。从语用学角度出发, 探索委婉语和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是: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委婉语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真意, 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使话语得体, 使对方感到你和善不强迫他人, 不使人无台阶可下。所以人们在交际中运用委婉语正是遵守了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15.
<正>本报讯近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北京与来访的印度肥料与化工部、印度驻华大使馆、印度肥料协会、IPL、MMTC、STC等部门一行6人进行了会谈,双方都表达了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贸易合作关系的共同愿望,表达了双方开展贸易要坚持遵守合同和坚持质量标准的原则,中方建议印方改进和完善现行招标方式,印方建议尽快建立长期贸易合作关系,双方协会都认为需要尽快建立不定期互访和定期信息沟通渠道,即"一个愿望、两个原则、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或一方不知道如何称呼另一方的现象就是缺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是陌生人交际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社会制度、生活空间、性别及外来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导致称谓语缺环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称谓语缺环现象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表达方式。本文从听话人和说话人两个方面探讨委婉语维护交谈双方面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张天翼的童话最能够代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童话的特色和成就。作为左翼战士,他的童话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某种政治倾向,难能可贵的是作品在表现"革命硝烟"的同时也在极力地为儿童创造一个"童话乐园",将严肃的说教融于诙谐的游戏氛围,努力使童话世界和成人表达之间达到和谐。这也是张天翼的童话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资》2013,(2):17
<正>本报讯近日,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三峡大学举行校企合作签字仪式。三峡大学党委书记李建林、科技处处长许文年、宜昌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赵儒铭及相关学院院长、教授,宜昌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股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熊涛、化工总工程师李永刚出席签字仪式。签字仪式上,双方均表达了对于校企合作的良好愿望,同时希望双方能精诚合作,各尽其长,推动双方事业不断向前发  相似文献   

20.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由于接触、吸入或误食被某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的饲料所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有机磷能使体内胆碱酯酶活性下降,造成乙酰胆碱蓄积,临床上以表现胆碱能神经效应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