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方法。膜下滴灌则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是一项节水增效农田灌溉新技术。膜下滴灌的优点主要有:1. 灌溉用水省。滴灌仅湿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属局部灌溉形式,由于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速度,因而不会形成径流使土壤板结。膜下滴灌滴水量很少,且能够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环于土壤与地膜之间,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覆盖地膜还能将较小的无效降雨变成有效降雨,提高自然降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方法,膜下滴灌则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是一项节水增效农田灌溉新技术.膜下滴灌的优点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方法.膜下滴灌则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是一项节水增效农田灌溉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具有节约用水,提高肥效,保持良好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棚内气温和地温,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减少病虫害,增产增收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滴灌是当今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它是利用滴灌系统设备,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滴头,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使作物根部的土壤经常保持在最佳水、肥、气状态的灌水方法。一、膜下滴灌的工作原理简介压力水流经滴灌首部枢纽净化处理后,进入输配水管网,管网包括干管、支管、辅管、毛管(滴灌带或滴灌管),一  相似文献   

6.
棉花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在库尔勒市已开始大面积推广。目前,适合我市的节水滴灌技术主要有固定带压滴灌和首部设备移动式带压滴灌两种节水灌溉方式。这两种滴灌技术的铺设装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铺设到地膜下面的滴灌带与地膜紧挨在一起,由于黑色地膜在阳光的照射下容易吸热,从而与薄薄的地膜粘连在一起,不但导致地膜从中间裂开,也容易引起毛管上滴孔的堵塞。地膜从中问裂开后,滴灌带直接在裸露的土地上滴水,水肥均不能按原来的要求达到棉花根系,达不到预计的保墒保肥效果,也易使杂草滋生。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毛管不同铺设方式下,滴头流量对田间灌水均匀度、玉米出苗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头流量越小,灌水均匀度越好,作物出苗率越高,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形成有积极作用。一膜两管(滴灌带间距60cm)较一膜三管(滴灌带间距40 cm)可节约滴灌带材料30%以上。低压滴灌在适当滴头流量(2.0 L/h)及毛管铺设模式(毛管间距60 cm)下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净收入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鞠凤霞 《新农业》2014,(1):63-64
膜下滴灌技术是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将加压的水经过过滤设施滤“清”后与水溶性肥料充分融合,形成肥水溶液,进入输水干管~支管-毛管(铺设在地膜下方的灌溉带),再由毛管上的滴水器-滴-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供根系吸收。  相似文献   

9.
1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是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地向有限的土壤空间供给,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时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入作物根系。作为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地表灌溉、喷灌等技术相比,有着其无可比拟的优点,是目前最为节水、节能的灌水方式。由于膜下滴灌的配水设施埋设在地面以下,管  相似文献   

10.
徐秀秀 《现代农业》2013,(12):38-39
膜下滴灌是覆膜种植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均匀的向作物根系范围内的土壤进行局部灌溉。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人作物根系。作为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1.
内镶式滴灌带水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镶式滴灌带是滴灌系统应用最多的灌水器类型,本研究对不同厂家、不同标称流量、不同压力补偿性能的5种内镶式滴灌带进行压力流量关系测试,探讨在实际工作压力高于、尤其是低于设计工作压力时,灌水器流量和灌水均匀性所受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压力补偿性能滴灌带的流量随工作压力的降低而减小,在滴灌带较短条件下,较低工作压力对滴灌带的流...  相似文献   

12.
<正>滴灌技术由以色列于上世纪60年代发明,这种技术采用把水通过管路送到滴灌带(或毛管)中,在低压作用下水分通过滴灌带上的孔口或滴头向土壤缓慢滴水,灌溉效果好、节水明显。近年来,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引进推广滴灌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在滴灌带(或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形成膜下滴灌技术,节水、增产、增效效果明显。1膜下滴灌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温室滴灌技术应用广泛,但现有的低压滴灌系统设计仍不完善,灌水均匀度难以保证。本文通过对温室大棚中低压滴灌灌水均匀度和出水量进行试验研究,以水头高度、支管和毛管的排布方式及毛管的数量、长度为参数,分析灌水均匀度和出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毛管长度越长、数量越多,灌水均匀度越小;当控制其他参数不变时,随着水箱水头高度下降,支管、毛管逐渐被水充满,灌水均匀度和出水量逐渐增大;当灌水面积相同时,毛管沿支管集中分布较发散分布灌水均匀度更高。可通过适当调整支管和毛管的排布方式,改变水头高度和毛管数量、长度来保证灌水质量。试验结论为确定符合作物生长的最优低压滴灌系统布置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志江 《农村科技》2009,(12):57-57
一、棉田膜下滴灌存在的问题1.设备质量滴灌作为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对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进口滴灌设备质量虽好,但由于价格原因,限制了使用。绝大多数滴灌工程主要立足于国产设备。但国产的滴头、滴灌带或滴灌管等产品在压力补偿、抗堵塞、灌水均匀度和材质的抗老化等方面质量不稳定,管材配套性差,容易漏水,过滤器以筛网过滤器为主,使用寿命短,过滤效果不理想,这是导致灌水器堵塞,甚至工程报废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杨少俊 《北京农业》2005,(10):38-39
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过去的地膜旁侧灌水改为膜上流水,水沿放苗孔、专门打在膜上的渗水孔或膜缝渗水,以浸润土壤的方法来满足作物需水,达到节水、增产的一种灌水技术。膜上灌的优点突出膜上灌可以将田面水通过放苗孔或专用渗水孔,只灌作物,类似滴灌,属局部  相似文献   

16.
灌水频率对膜下滴灌水稻土壤水盐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膜下滴灌水稻在高频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为滴灌水稻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提供依据。通过膜下滴灌水稻水盐运移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稻田土壤水盐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水定额为12 000m3/hm2条件下,灌水周期为1d时,由于次灌水量较少,水分多集中在表层,故膜下0~20cm含水率较高。在滴灌水稻拔节期到乳熟期,膜下各土层均以灌水周期3d处理含水率最高,灌水周期为1和3d处理膜下0~40cm均表现为脱盐,且脱盐效果基本相同,滴灌水稻在高频灌溉条件下,能显著淋洗40cm以上土层中盐分,同时达到较高产量。膜下滴灌水稻固定灌量条件下,灌水周期为3d处理时,能在水稻根系分布主要区域土层中保持相对较高含水率,同时对水稻根系0~40cm土层保持较好脱盐效果,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保持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农业节水膜下滴灌,是地膜和滴灌联姻的产物,是 中国农业节水滴灌创出的世界奇迹,是西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一颗绿色太阳。 一、膜下滴灌,我国农业节水的重大突破 塑料节水器材灌溉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滴灌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也有半个世纪的光景。若论滴灌技术,以色列、美国、德国、瑞士、法国等国已领先一步,但要说起膜下滴灌,中国却技高一筹。 播种、铺设滴灌带、覆盖地膜,三道工序一次性  相似文献   

18.
膜下滴灌技术是把工程节水—滴灌技术与农艺节水—覆膜栽培两项技术集成的一项崭新的农业节水技术,既把滴灌带(毛管)铺于地膜之下,同时嫁接管道输水等其它先进技术,构成大田膜下滴灌系统工程。我们围绕膜下滴灌技术,配套以"二增四推",既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增施有机肥;推广应用高产高糖型优良品种、纸筒育苗、机械化生产、配方施肥为主要内容的集成技术;推行"五统一",既统一布局、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播期、统一防治病虫害的保障措  相似文献   

19.
低压滴灌灌水均匀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灌水均匀度的研究,寻求改进和提高低压灌溉系统灌水均匀度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通过试验研究了低压条件下毛管进口压力、铺设长度、铺设坡度及管径等参数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并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灌水均匀度随着毛管管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毛管铺设长度的增大而减小,逆坡时,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顺坡时,随着坡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毛管进口压力对灌水均匀度影响不显著,毛管铺设长度、管径及铺设坡度对灌水均匀度影响显著,其中毛管铺设长度影响最大,毛管管径次之,毛管铺设坡度最小。【结论】可以通过适当增大毛管管径、减小灌水器设计流量及对地形适当分区等措施,提高低压滴灌系统的灌水均匀度,保证系统的灌水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不同滴灌布的布置方式,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法,分别选取3个灌水小区,以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滴灌系统中的滴头作为研究对象,各灌水小区内布设相同滴头设计流量下的两种不同滴灌布置方式.滴头设计流量分别为1.8、2.6和3.0 L/h;支管管径分别为75和90 mm,3种滴灌带的管径均为16 mm,滴头距均为30 cm.从毛管进口处开始依次为A、B、C、D、E分别计算出5点处的毛管水头,计算出管道系统压力,从而筛选出最适合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最佳滴灌带布置方式.[结果]不同滴头设计流量和不同滴灌带布置方式下,毛管上的工作水头和系统工作压力存在明显差异.认为在设计条件下最佳模式应为1膜2管布置方式,滴头流量为2.6 L/h.[结论]在此种布置方式下棉花对水分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可以起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