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芦苇栽培姬松茸的高产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颜振兰 《食用菌》2005,27(2):23-23
姬松茸是一种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闽北栽培姬松茸走在全国前列,早在1993年就开始推广发酵料栽培姬松茸,但一直未能形成稳定的生产格局。究其原因,除其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外,主要是许多菇农缺乏生产经验,栽培技术掌握不到位,成功率和产量都极不稳定。近年来,我们通过变换栽培主料、改进栽培工艺,稳定了栽培的成功率,鲜菇产量高达6~8kg/m^2。本文报道芦苇栽培姬松茸的高产措施。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生产的关键技术,在于配料、灭菌、接种和温湿度控制等环节。姬松茸筐式栽培技术,主要针对姬松茸发酵料在农牧区分散栽培过时,在发酵料转运过程中易造成二次污染,筐式栽培正好解决了规模发酵与分散栽培的生产问题,为农牧区零星栽培姬松茸等食用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王兰珍 《食用菌》2009,31(3):45-45
近年来,顺昌县大力推广以野生芦苇、牛粪为主料栽培姬松茸,在菇棚搭建、培养料堆制、二次发酵、播种等环节形成成熟、规范的操作技术,但在田间管理技术未能根据姬松茸生物学特性、气候特点等诸因素灵活管理,姬松茸鲜菇单产不稳定。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和探讨,现将其技术关键介绍如下。1培育健壮菌丝在顺昌栽培姬松茸,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每层厚度18-20cm。选用菌龄40—45d,菌丝强壮,刚出现浓白菌丝并带一点黄水的麦粒菌种,用量为200瓶/100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糖料蔗叶和稻草为主原料,以隧道发酵和常规堆沤两种发酵方式制备栽培姬松茸的培养料研究,形成培养料制备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以蔗叶为主原料栽培姬松茸完全可行,隧道发酵比常规堆沤时间大幅缩短,培养料质量稳定,能大幅提高姬松茸产量。  相似文献   

5.
烟秆屑培养基栽培姬松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森 《食用菌》2011,33(2):27-28
利用烟秆屑和五节芒组成3组配方,3个重复栽培姬松茸试验,结果表明,烟秆屑可以利用来栽培姬松茸,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表现发酵效果良好;烟秆屑中的烟碱成分在发酵过程中有利于调节培养料pH值;姬松茸菌丝在加烟秆屑培养基配方中生长旺盛、原基扭结点多、成菇率高;可以提高产量20.70%~38.28%,姬松茸尼古丁含量达欧盟食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6.
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0年我们从福建古田县引进姬松茸 ,于2 0 0 1~ 2 0 0 2年在鄂东大别山地区的英山县、罗田县、麻城县、黄州区等 12个县市大面积栽培 ,并逐步推广到周围的河南、安徽等地。其产品进入国外市场 ,为大别山地区带来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生产季节选择与菌种生产姬松茸的栽培方法和技术与双孢菇相似 ,也可以参照双孢菇的栽培方法和技术进行生产。我国于1992年从日本引进姬松茸 ,目前国内姬松茸的生产也主要集中在福建。后来推广到浙江、江西、四川等地 ,姬松茸的生产方式我们主要采用有室内床架式、室外畦式、大棚生产等几种。1 1…  相似文献   

7.
姬松茸发酵料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姬松茸发酵料栽培技术黄大斌,李开本,陈福如,陈世镰(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福州350013)我所自1992年从日本引进姬松茸菌种以来,对其生物学特性、栽培方法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现将其利用粪草发酵栽培方法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姬松茸菌丝生长的温...  相似文献   

8.
姬松茸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松茸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姬松茸栽培得到逐步推广,但栽培技术尚有待提高。该研究从驯化栽培史、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姬松茸栽培研究进展,旨在为姬松茸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岩金火 《食用菌》2004,26(6):33-34
根据苦瓜露地搭架栽培,姬松茸搭棚地栽法栽培的特点,两者结合为在苦瓜的棚架下空地垄畦上地栽姬松茸,即为姬松茸与苦瓜套栽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两者间的立体空间、生态资源,并形成了立体复合型生态结构。本研究笔者经两年来重复栽培,其效益比单项栽培提高50%以上,现已获成功。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姬松茸的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历史及高产栽培技术。根据文献,综述其栽培技术发展进程和主要内容,资源利用和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并从培养料、发酵技术与产品质量、菌株选育,以及生产经营模式等4个方面展望我国姬松茸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姬松茸栽培季节安排,培养料配制度菌丝、覆土、出菇阶段的管理等技术阐述,总结姬松茸双季栽培高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引进的两个太阳菇菌株出菇试验,从中分离出适宜栽培的菌株Asf1和Asf2,在明确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适合太阳菇的二次发酵栽培技术。太阳菇在形态上与姬松茸存在差别,其精粉提取率比姬松茸稍高,氨基酸总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姬松茸高。  相似文献   

13.
包金亮 《食用菌》2004,26(4):31-32
特大袋栽培姬松茸技术是袋栽技术的一大突破。传统畦式栽培,杂菌感染率高,产量不稳定,且受季节限制:常规小袋栽培,费工费时、成本较高。特大袋姬松茸栽培新技术,是采用7kg装的方形袋,室内发菌棚内出菇的二场制方式。每个菌袋是一个独立的生长区域,即便发生杂菌或出现异常,可单独处理。不必顾虑杂菌的传染。其出菇快,菇潮齐集,大大缩短了栽培周期。  相似文献   

14.
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关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所于1994年从日本引进姬松茸8号菌种,通过小面积试种取得了成功。1995年后在各地进行较大面积推广,均普遍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在短短4年中,我们对姬松茸的栽培工艺、原料配方、原料增温发酵、技术管理等进行反复试验,不断总结,积累了较丰富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洛东式发酵舍猪场废弃垫料栽培姬松茸,进行配方筛选试验,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猪场废弃垫料栽培姬松茸适宜的栽培配方为稻草52.8%、牛粪24%、垫料19.2%、石灰2%、CaCO,2%。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姬松茸主要农艺性状可综合为形态学效应因子和柄长Shanklength效应因子2个主成分。  相似文献   

16.
以稻草、五节芒和圆叶决明及羊粪为的培养料,通过配方设计,在北峰试验地返生态栽培姬松茸,通过对不同配方姬松茸子实体鲜重的产量显著性分析及脂肪酸的组成分析,筛选出适合仿生态栽培姬松茸的生产配方和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颜丽君  郑焕春 《食用菌》2004,26(4):25-25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近两年来人工栽培姬松茸发展较快,许多农户在春季接种栽培,夏季大面积生产,到本该出菇的季节却长不出菇或出菇很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大棚高产栽培姬松茸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高产栽培姬松茸技术黄心怀(福建省罗源县洪洋文化技术学校350605)1994年,我县保鲜食品集团引进姬松茸菌种,在县长黄聪同志的领导下,投资20万元,利用稻草、牛粪作栽培料,在大田搭棚栽培11000平方米,全县平均每平方米单产达2公斤鲜品。其中产...  相似文献   

19.
张健 《蔬菜》2007,(3):14-14
姬松茸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被称为“健康食品”。位于福建省政和县高山区的杨源乡平均海拔860m,年均气温14℃,昼夜温差大,同时有丰富的稻草、毛竹等原料,非常适宜姬松茸栽培。2006年,杨源乡栽培姬松茸50000m~2,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菇9kg,按照每千克鲜菇4元计算,每平方米产值36元。姬松茸在高山区栽培产量高、效益好,是高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项目。现将姬松茸高海拔山区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姬松茸的生物学特性1.温度温度是姬松茸生长发育重要条件之一,菌丝在10~30℃内都能正常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2~  相似文献   

20.
任志敏 《食用菌》2014,(5):43-44
<正>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姬松茸栽培一般在菇房中或荫棚内。笔者从2011年尝试姬松茸在与春玉米等高秆作物套种。菇粮套种是一项重要的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也是一种农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融合的经济循环模式。该技术以春玉米中后期荫郁环境为姬松茸提供良好生长发育场地,采用熟料制袋技术,提前制作姬松茸菌袋,待春玉米长到大喇叭口发育期,把姬松茸菌丝发育成熟的菌袋转移到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