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不同种类的幼嫩蕨菜,进行了若干制品的加工研制。结果表明:通过对蕨菜的适当处理,将其制成蕨菜罐头、糖醋蕨菜、酸辣蕨菜、五香蕨菜、速冻蕨菜等系列加工品完全可行,而且加工适性和成品的风味均以紫褐色种类为好。  相似文献   

2.
加工蕨菜。可延长蕨菜的市场供应期,如腌制可延长供应期6个月。加工蕨菜,反季节上市,将采摘期极短的野生蕨菜避开高峰供应期,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3.
栽培蕨菜与野生蕨菜和常见栽培蔬菜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以及常见栽培蔬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对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以及常见栽培蔬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主要的营养成分分别为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C(Vc)、维生素B2(VB2)、钙、镁、铁、锌、铜、钾、磷、胡萝卜素。[结果]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种类相同,数量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并不显著。与野生蕨菜相比,栽培蕨菜的水分、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偏高,Vc、钾等的含量略偏高,铜、锌的含量相同,而其他测定营养成分的含量较低。与大多数蔬菜,如大白菜、甘蓝、马铃薯、番茄、白萝卜等相比,栽培蕨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或者是说综合营养价值也要高出一些。[结论]食用栽培蕨菜与食用野生蕨菜营养保健效果相当。从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角度出发,应该大力发展蕨菜的人工栽培与生产。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农垦北安管理局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蕨菜资源,打造“蕨菜产业”,如今蕨菜已成为职工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相似文献   

5.
作为著名的山野菜,长久以来,蕨菜一直为人们所喜爱。目前虽然蕨菜的栽培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但由于市场前景好,需求量大,货源紧缺,价格不断上涨,野生蕨菜被过度采集,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却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蕨菜资源,本文在总结野生蕨菜人工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蕨菜产业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野生蕨菜的营养价值,并总结了3种蕨菜制品(腌制品、干蕨菜和罐头)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7.
蕨菜制品的加工研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不同种类的幼嫩蕨菜,进行了若干制品的加工研制,结果表明:通过对蕨菜的适当处理,将其制成蕨类罐头,糖醋蕨菜,酸辣厥菜,五香蕨菜,速冻蕨菜等系列加工品完全可行,而且加工适性和成品的风味均以紫褐色种类为好。  相似文献   

8.
野生蕨菜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食疗效果好。传统的分株繁育法,即对生态造成破坏,繁育数量又受到限制,采用蕨菜孢子人工繁育技术,是解决蕨菜蕨菜产业发展种苗不足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本文系统阐述了蕨菜孢子繁育过程,针对蕨菜孢子不同发育阶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蕨菜的特性及人工繁殖栽培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蕨菜是受消费欢迎的一种野生蔬菜,针对目前野生蕨菜过度采集和产量下降的实际,介绍了蕨菜的特征特性及食用蕨菜的种类与孢子有性繁殖和根茎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腌制方法对蕨菜主要化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蕨菜腌制过程中若干化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腌制,蕨菜中VC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饱和盐水法腌制蕨菜两项指标高于干腌法;饱和盐水法和干腌法的亚硝峰出现分别在腌制后的105d和120d,峰值为4.0μg.g-1和21.4μg.g-1,两种腌制方法的蕨菜pH值在7月份均因轻微发酵作用有所下降,但并未影响蕨菜的风味;饱和盐水法腌制的蕨菜食盐含量在前15d迅速增加,60d达到平衡。从感官状态看,饱和盐水法的蕨菜组织较饱满,色泽黄绿,而干腌法的蕨菜表面皱缩,色泽褐绿;综合感官和化学指标以饱和盐水法腌制的蕨菜品质好于干腌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蕨菜各部位对养分的吸收、运转及利用的年变化规律,对蕨菜不同部位中大量矿质元素的年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蕨菜需要大量元素数量由大到小顺序为KNCaMgP;随着蕨菜的生长,各种元素在蕨菜体内大量累积,地上部分积累集中在4至8月份,而地下部分积累集中在7至10月份;食用茎N、P、Mg元素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说明食用茎营养主要来自蕨菜的根状茎传输。  相似文献   

12.
蕨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国内食用量很大,出口需要量也逐渐增长,目前仅靠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大力发展人工栽培,让蕨菜由野生状态转入栽培植物已是当务之急。现将蕨菜的人工引种驯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蕨菜的特征与特性蕨菜属一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幼嫩的叶芽供食用,  相似文献   

13.
蕨菜S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澍晖 《特产研究》2004,26(3):1-3,31
以组织培养方法获得的蕨菜人工种苗和野生蕨菜为试材,比较了人工异地栽培蕨菜和野生蕨菜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SOD酶谱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SOD酶谱是不相同的。从出苗期到孢子产生期酶带数逐渐减少,酶活性逐渐降低。人工异地栽培蕨菜和野生蕨菜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SOD酶谱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栽培指的是由人工保护设施所形成的小气候条件下进行的植物栽培。野生蕨菜引入保护地进行栽培后,促进了蕨菜早生快发,增加了采收次数,并且大部分生物量和生长指标得到增加和改善,大大提高了蕨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蕨菜的保护地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其优势和前景,以期进一步提高蕨菜的产量和品质,充分发挥蕨菜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山野菜以高营养、低污染、无公害和极高的保健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蕨菜是山野菜中销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品种,被称为"山菜之王",是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野菜之一。吉林产区的蕨菜品质最好,营养价值最高,被称为"雪国山珍"。近年来,野生蕨菜资源破坏严重,露地栽培蕨菜逐渐兴起。本文研究了蕨菜露地栽培的高产技术及展望了人工栽培蕨菜发展前景,以期提高露地栽培蕨菜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6.
薛志成 《农家科技》2006,(11):40-40
蕨菜,又名拳头菜.近几年,我国蕨菜不仅内销而且还有出口,就质量而言,吉林山区所产蕨菜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7.
选用新鲜蕨菜作原料,辅以茉莉花全粉、蔗糖、柠檬酸与麦芽糊精,开发出一种新型保健饮料。研究结果表明,蕨菜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蕨菜粉65%、蔗糖3%、茉莉花6%、柠檬酸0.5%、麦芽糊精28.5%;蕨菜饮料的最佳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200℃,喷雾压力为1.0 kg/cm^3,喷出物粘度(水与蕨菜质量比)为1:1.0。  相似文献   

18.
蕨菜又名龙头菜,如意菜,其卷曲未展之嫩叶食用称“蕨菜”。蕨菜的繁殖方法有两种,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2002,(5):19-19
蕨菜,又名龙爬菜,是生长在山坡的一种野生蕨菜类植物.蕨菜嫩茎叶可以炒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经常食用,对慢性关节炎、头晕、失眠、高血压等病都有较好的疗效.由于蕨菜有特殊的清香,又很少受到环境的污染,营养学家把它列入保健食物,并誉为"山菜大王".蕨菜全身是宝,除蕨菜叶外,蕨茎含淀粉35%-46%,俗称蕨粉,是滋补性食品和酿酒原料.蕨菜全株可入药,能驱风湿、治脱肛,利尿解热,又可作驱虫剂.目前我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蕨菜出口日本等国.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及出口创汇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20.
用乙醇提取蕨菜中黄酮类化合物,得到粗黄酮。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蕨菜粗黄酮含量,用颜色反应做定性分析并与标准品芦丁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蕨菜干粉中总黄酮含量为7.21%,粗黄铜中黄酮含量为13.66%,蕨菜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和黄酮醇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