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锈色粒肩天牛是严重为害国槐的蛀干害虫。近年来,该虫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为害程度不断加重。由于该虫为害隐蔽,因此防治十分困难。介绍了锈色粒肩天牛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该虫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青杨脊虎天牛对林木的为害程度大、防治难的现状,首先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然后从林业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为尽快控制该虫为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桃红颈天牛为害桃、杏、李等核果类果树,是主要的蛀干害虫。幼虫为害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为害部位隐蔽,防治困难。近年来,桃红颈天牛在保定顺平桃园发生频繁,为害严重,加强该虫研究刻不容缓。对桃红颈天牛的分布范围、发生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和防治技术等进行阐述,旨为相关研究以及生产上高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稻长腿水叶甲属鞘翅目、负泥甲科,别名稻食根叶甲、稻食根虫、食根蛆。在沐川县属于偶发性虫害,2008年首次在永福镇等地发现,发生面积呈扩展态势。县植保站从2008年开始对该虫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提出防治措施,指导农户进行防治。经过3年的跟踪调查和指导防治,基本掌握了该虫在我县的发生为害情况,探索出对该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麦黑潜叶蝇是河北省近几年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的一种虫害,经隆尧县植物保护检疫站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多点系统调查,虫株率达25%~70%,对小麦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掌握虫害发生为害规律,抓准关键期科学防治,是最大限度控制虫害为害,提高小麦单产的有效途径。1形态特征麦黑潜叶蝇属双翅目,潜叶蝇科,成虫为蝇类,体长2.5~3.0 mm,体色黑色,头部半球形,间额褐  相似文献   

6.
壮铗普瘿蚊在福建省的传播为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壮铗普瘿蚊首先在厦门岛内被发现为害芒果树叶片,笔者与南开大学生物学院卜文俊教授等共同研究,2003年作为新种发表。此后在厦门岛范围内大爆发,严重为害芒果树叶片。为摸清该虫在厦门和周边地区的发生、为害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便于指导防治。笔者于2002~2005年对该虫在厦门和周边地区的发生分布情况展开全面调杏。  相似文献   

7.
臭椿沟眶象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棒沟星期五象是专门为害臭棒的一种蛀干害虫,为国内检疫对象;随着外省区苗木的大量调入,该虫已传入我区,对臭棒的生长威胁很大。为了便于检疫和开展防治,本文对该虫的生物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江西省萧氏松茎象发生概况,指出该虫2年发生1代,主要为害国外松,对6龄松就开始为害,有虫率可达到90%、针对该虫的生活史,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主要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笔近年在甘肃省张家川县冬小麦田新发现铜绿婪步甲为害冬小麦,麦田平均幼虫2.8头/m^2,平均受害株率7.4%。经初步研究该虫以1龄幼虫或卵越冬,每年发生1代,冬春干旱、高温与冬小麦连作是该虫严重发生的条件,针对其发生为害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白星花金龟在吉林省玉米田中的为害愈来愈重,该虫主要以成虫聚集为害玉米的花丝及籽粒,给玉米的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本文详细的介绍该虫识别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以期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扁平球坚蚧在吉林省一年发生2代,以2龄若虫越冬。主要以若虫、成虫群集为害树木枝叶和果实,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果品质量。文章介绍该虫生物学特性,提出防治方法,以其对治理该虫为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花椒瘿蚊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椒瘿蚊是近年在礼县花椒树上为害的一种害虫,作在对该虫形态特征,发生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剪除带瘿瘤枝条,剪枝后喷药,杀 灭成活,树体涂白,改善栽培环境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蒙古栎橡实的主要害虫橡实象虫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苹果小吉丁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苹果小吉丁虫的形态特征,在循化县境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防治对策作了简明叙述。对该虫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与发生规律,并总结出一套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十四点负泥虫是北京市新发现的一种为害芦笋的害虫。通过田间观察试验,了解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明确了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3~4代,提出了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农药防治等控制该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杏树为新疆主要经济园林之一,近几年,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杏树上出现一种为害严重的故壳虫:杏胎球故(Parthenolecaniumsp[1]。为了提高果园蚧壳虫的防治技术,更有效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在农大果园内,我们结合生产对该故壳虫进行了发生规律的初步调查和药剂防治,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与发生规律,并总结出一套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甘蔗长蝽平时群集隐匿于甘蔗叶鞘缝内和心叶里,主要为害叶鞘,其次为害心叶,吸食汁液而导致叶片黄化,蔗苗生长缓慢,重则叶片枯死。该虫在我县一年发生三代,世代重叠。四月上旬至六月份的第一、二代若虫为害最猖獗。由于该虫隐蔽为害,易使人忽略防治。待为害加重而出现为害状才施药,施药后不久蔗叶(因原来已受重害)则很快就出现黄化。因此,农民误认为甘蔗长蝽难防治。实践证明:从四月下旬开始用水胺硫磷、安绿宝、氧化乐果、敌敌畏、敌杀死、攻夫等农药中的一种,稀释喷心叶,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大造桥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是林木和果树的主要食叶性害虫,幼虫主要取食植物叶片,为害林木果树幼苗,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文章介绍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提出防治方法,以期对治理该虫为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