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桉树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桉树人工林面积迅速增加。结合世界银行贷款广西林业项目实施实践,分析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与区域水分平衡、桉树人工林与土壤养分消耗、桉树人工林与林业碳汇等桉树人工林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桉树人工林科学生态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2.
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桉树人工林面积迅速增加。结合世界银行贷款广西林业项目实施实践,分析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与区域水分平衡、桉树人工林与土壤养分消耗、桉树人工林与林业碳汇等桉树人工林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桉树人工林科学生态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江门市桉树快速发展现状及群众对有关桉树生态问题的种种猜测,笔者结合多年调查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桉树具有抑制大气CO2浓度上升,保持水土,高效利用养分与水分等生态作用,认为桉树是生态之树,致富之树,并对桉树人工林的经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土壤的养分、水分、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稳定性4个方面论述了桉树人工林对其林地土壤质量造成的影响。据此提出今后发展桉树应开展的重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以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野外试验采取网袋法,系统研究了桉树人工林间作下土壤养分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可旨在为维护桉树人工林的长期生产以及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60 d后均比桉树+象草林低,比桉树+山毛豆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低。不同间作模式下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均先固持后释放;P含量变化不同,K、Ca、Mg含量均下降。桉树纯林土壤有机质降低34.8%,而桉树+象草林、桉树+山毛豆林土壤有分别增加147.3%和15.5%;3种林分土壤氮含量分别增加44.6%和2.9%,49.3%和12.8%,466.9%和68.9%。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得出桉树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释放动态以及土壤养分关系明显,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分解速率与土壤养分关系紧密,尤其是与土壤总磷含量。土壤总氮、有效氮、总磷和总钾对桉树凋落物叶氮含量和总磷养分释放影响较大,桉树人工林凋落物枝分解中,土壤有机质、总氮、有效磷与凋落物枝氮含量、总磷含量关系密切。间作桉树林促进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种不同间作桉树人工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均呈现快-慢-稍快模式,N元素质量分数属于富集-释放模式,P元素先下降后上升,除桉树+山毛豆枝凋落物外,属于释放-富集模式;K、Ca、Mg的质量分数随着分解过程一直下降,属于淋溶-释放模式,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各养分元素释放速率是MgCaKNP,凋落物枝养分释放速率是MgKCaNP;桉树+象草人工林凋落物叶和枝均是MgKCaNP;桉树+山毛豆人工林凋落物叶是MgKCaNP,凋落物枝则是KMgCaPN,凋落物叶和枝中养分含量的释放尤其受土壤总氮和速效磷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在桉树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锌和硼等营养元素,这些元素对桉树都很重要,但桉树对这些元素的需求量和比例是有区别的,这就需要结合林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科学施肥。该文结合广西国有六万林场土壤养分监测评价结果,提出了适合当地林场桉树施肥的策略方法,对促进桉树林地科学施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桉树连栽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良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循环,促进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在广泛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桉树不同连栽代次对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影响,并进行连栽桉树人工林与其它林对土壤养分影响的对比。结果表明,桉树连栽会导致土壤有机质明显下降,特别是表层有机质,且会造成土壤氮、磷、钾含量下降,土壤表层钾含量和中下层全氮含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保持自肥+科学施肥+施用菌肥,改变耕作制度,发展复合经营,优化林分结构,降低养分移出强度,这些措施都能有效提高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改良土壤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8.
桉树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国内外的一些桉树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资料。依据众多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桉树与水分,桉树与土壤养分,桉树水土保持,桉树与其它生物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桉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同时阐述笔者对云南发展桉树的看法:桉树每生产单位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和养分少于其它植物,桉树对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增加经济收入是有益的。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在云南发展桉树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徐大平  张宁南 《广西林业科学》2006,35(4):179-187,201
在发展桉树人工林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可持续性经营的思想,促进人工林产业生态化。从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及对区域水分平衡影响的研究,桉树人工林的养分研究,桉树人工林化感作用(Allelopathy)研究三方面对我国的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行了总结。目前的基本结论:(1)桉树人工林耗水量由气候条件、立地状况和树木生长特性共同决定。通过与固氮树种混交或轮作、适当延长轮伐期、整地时尽量避免破坏植被、缩短林地裸露时间、保护林下枯落物、保留采伐剩余物等营林措施,可以提高桉树人工林在减少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2)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桉树人工林普遍存在地力衰退的问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机耕全垦导致土壤和养分流失十分严重;全树(含凋落物)利用导致养分循环不畅;不合理施肥导致元素之间的供给不平衡。早期种植的桉属树种凋落物少、热带土壤本身的脆弱性和降雨量集中也促成了地力衰退的发生。目前由于整地措施的改进、施肥量增大和元素间搭配更加合理、树种的改良和在桉树人工林内采集燃料的减少,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已经得到根本性的逆转。(3)部分学者在实验室高度浓缩的情况下,发现桉树同其它植物一样,有化感物质的存在。但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而广东雨量丰富,桉树能同绝大部分林下植物共生。只要合理地经营桉树人工林,桉树人工林会产生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研究马尾松纯林、桉树纯林和3种不同模式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主成分综合排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 N、全 P、水解 N、速效 P 和速效 K 皆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全 K 则表现相反;在各林分中,桉树纯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 P 含量最高,混交林次之。混交林则土壤全 N、全P 和速效 N 含量总体上大于纯林。马尾松纯林除在浅层土中速效 P 含量最高外,其他养分指标都低于桉树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为桉树纯林>混交林 A>混交林 C>混交林 B>马尾松纯林,表现为桉树纯林养分状况最好,马尾松纯林最差,与针阔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凋落物养分归还能力有关。混交林中种植密度较大的混交林A 养分状况相对较好,表明其养分储存能力较好,消耗较少。而相同种植密度下,混交林 C 的林分土壤养分状况优于混交林 B。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目前桉树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包括原生分布和引种分布)并用DMAP软件将桉树分布的国家进行标记。对桉树分布区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发现气候类型与我国相近的国家桉树生长良好,林间物种丰富。通过对桉树生态问题的详细分析,表明只要经营科学合理,桉树人工林单位耗水耗肥量并不高,并且林内生物多样性较好,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其本身造成的,而是种植经营技术不科学导致。为提高桉树人工林的木材质量和生态效益,对桉树人工林需进行合理栽培,如重视科研、改良造林技术、集约经营和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桉树人工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按树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按树人工林不但提供各类木材和非木材产品,而且对农田风沙防护、园林绿化以及水土保持等也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对按树人工林的生态问题存在很多争论,本文就此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白蚁危害桉树与生态环境因子关系十分密切,林地的营养物质状况是主导因子。营养物质丰富危害轻,营养物质缺乏危害重;低温阴雨季节危害轻,高温干旱危害重;危害率与造林后的降雨量、降雨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沙土危害轻,壤土和黏土危害重。白蚁主要危害造林后1~3个月内的幼树。选择春天阴雨季节造林,清理林地和抚育时适当保留白蚁营养物质可减轻白蚁危害。  相似文献   

14.
桉树的生态效益及其生态林经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森林生态效益出发,对桉树及其人工林的生态效益进行总结;从生态林定义及其标准以及桉树的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论证建立以桉树为主的桉树生态林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依据桉树的特性和生态林建设的要求,对桉树生态林进行分类和论述,对如何科学经营桉树生态林提出简要见解。  相似文献   

15.
广林巨尾桉人工林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8年7月~2011年12月通过运用径流场观测方法,对广林巨尾桉人工林土壤侵蚀量和养分流失量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与荒地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侵蚀量增加了18.86% ~146.15%,桉树人工林地土壤侵蚀量造林后呈逐年降低的变化趋势;与荒地相比,桉树人工林养分流失量有所增加(5.75%~ 147.12%),但随着桉树的生长明显降低(97.89% ~99.98%),桉树人工林地各养分流失量的大小排列顺序为K>N>Zn>P>Cu>B.  相似文献   

16.
桉树害虫的生态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桉树主要用作纸浆材,随着桉树纯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害虫种类与危害程度也呈上升趋势,为此必须以生态学原理和害虫生态控制理论来指导桉树害虫的控制.森林害虫生态控制的主要内涵是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我们对桉树害虫的生态控制采取了选育抗虫树种、适地适树和科学施肥等措施,培育了健康的林分,已经成功地控制了某些害虫对桉树的危害,此举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可持续控制桉树害虫的危害,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桉树地下害虫是一类特殊的害虫群体,在造林初期的危害比较严重,此时应针对不同的害虫选用不同的化学药剂来控制其种群密度,施药时要考虑减轻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应采用毒饵诱杀、根部施药等方式.  相似文献   

17.
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及其成因评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从桉树人工林的水分、养分状况以及人工林对水肥的综合影响上评述了桉树人工林的地力衰退表现;进而,以生物多样性作为关键因素,分析了桉树人工林地上部分及土壤部分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以及导致人工林生物多样性较低的原因,从而提出制止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的3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鸭脚木(Schefflera heptaphylla (Linn.) Frodin)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个乡土阔叶树种.文章系统介绍了其生态和经济价值、地理分布和适生环境、苗木培育以及人工林培育,并就鸭脚木人工林培育研究提出初步建议,旨在增进人们对鸭脚木的认识,促进其种植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营林措施对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16个径流小区,对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间种绿肥和营造林模式等营林措施的杉木造林地的水土流失进行了5年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林地5年的土壤流失量表现为全垦>带垦>穴垦,穴垦比全垦、带垦分别减少4033%和2548%的土壤流失量;不同抚育方式林地5年土壤流失量表现为扩穴连带抚育(98695t/hm2)>块状抚育(92587t/hm2)>不抚育(4066t/hm2),块状抚育比扩穴连带抚育减少619%的土壤流失;不同造林模式林地5年的水、土、肥流失均表现为:传统模式>世行模式>生态型模式,其中世行造林模式林地水、土、有机质和养分(N、P、K)流失量比传统模式造林地可分别减少660%的水、608%的土壤、1026%的有机质流失和1036%的养分流失量;在造林地上间种绿肥增加地表覆盖是防治林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