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六、大鲵的人工养殖 我国大鲵的人工繁殖,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978~1980年已获得成功,这为大鲵的人工养殖苗种提供很好的基础。这几年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贵州、河南及陕西等地的大鲵产区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可喜的是,大鲵非产区对大鲵的养殖与研究要比产区好。他们打破了大鲵只适应在溪流、清泉和石灰岩地质养殖的认识,如经济特区的珠海、厦门等地,为进一步开发、推广和利  相似文献   

2.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珍贵两栖动物,我国主要分布在贵州、陕西、湖南等地。大鲵在野生环境下由于食物缺乏、冬眠等限制,生长十分缓慢,4~5年体重才达1 kg,但在人工控温环境下养殖,生长速度大大提高。大鲵的人工养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养殖成功,近几年来在养殖和繁育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现将大鲵的实用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汉中地区大鲵生态繁殖方法的应用,使得大鲵人工繁殖率低的问题有了重大突破。但是近年发现大鲵生态繁殖的幼苗易患水霉病,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本文通过对陕西汉中大鲵人工养殖中危害性极大的大鲵幼苗水霉病菌落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探究其发病特征,发现该病多为车轮虫病继发感染水霉菌所致,并进一步探讨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该地区工厂化人工养殖大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发展大鲵的人工养殖来保护大鲵野生资源迫在眉睫。我们于2000年做了人工强制投食促进大鲵生长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并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公约附录Ⅰ中。它具有分布广、个体大、生长快等生物学优势,其肉质滋补性强、药用价值独特,倍受人们关注。随着中国大鲵的全人工繁育成功,子二代批量生产,大鲵子代的健康养殖及其病害防治成了实践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近3年来对中国大鲵子一代、子二代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四)大鲵的饲料。目前,大鲵人工养殖的饲料主要有三大类,即水产动物类、畜禽肉类及人工配合饲料。 1.水产动物类饲料。包括海水和淡水中的许多鱼类及其它动物如蟹类、鱼类、蛙类、蛇、鼠、水鸟、水生昆虫等。 大鲵食性虽然广,但对食物仍有选择性,喜欢吞食新鲜的饵料,不吃腐败的鱼虾。在自然条件下,大鲵胃含物中溪蟹出现率最高,在养殖中投喂中华绒螯蟹和海产蟹类,大鲵较少摄食。这可能是由于溪河中鱼类较少难于捕捉,而溪蟹较多,且行动缓慢易于捕捉的缘故。淡水  相似文献   

7.
<正>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在贵州分布甚广,遍及30多个县,乌江、清水江、氵舞阳河、芙蓉江等水域都有其踪迹[1]。2014年,我们对贵州大鲵人工驯化养殖现状进行调查,发  相似文献   

8.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有尾两栖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济价值高,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近年来人工养殖大鲵中不断发生各种疾病,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12年3月,贵州省某大鲵养殖场发生了大鲵体表和四  相似文献   

9.
大鲵细菌性败血症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Megalobatrchu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有尾两栖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经济价值高,具有广泛开发利用的前景[1]。近年来大鲵的人工养殖中不断发生各种疾  相似文献   

10.
为摸索名优水产品养殖经验,加快我县水产养殖结构调整,促进我县渔业健康发展,2007年,我县申报实施了《贵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渔业小区建设》项目,在花梨乡翁昭村田坝组模拟大鲵生态生活习性新建了100口养殖池的大鲵小区,修建了养殖房、管理房、配套饵料鱼池、饵料鱼暂养池、引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并于2008年3月25日起引种入场养殖。现将1年来小区开展大鲵人工养殖的技术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导致重庆某大鲵人工养殖基地突发疾病的病原菌,试验从患病大鲵的肝脏分离出优势菌株(KN6-L211),通过人工感染鲫鱼进行致病性试验,采用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等方法鉴定该分离菌及其耐药状况,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KN6-L211为浅黄金黄单胞菌,该菌对鲫鱼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多西环素、氯霉素、吡哌酸、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等8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大鲵(Andri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隶属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中南各省。大鲵不仅肉质鲜美,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目前对大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调查,形态解剖,人工繁殖和养殖等方面;而有关大鲵皮肤和胃的生化研究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13.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爬行类,是一古老的物种,有“活化石”之誉,具有很高的经济、科研价值。我国将它列入二级保护动物,并建立了一些大型自然保护区。在野生状态下,大鲵繁殖低下,生长缓慢,经滥捕滥杀后其资源锐减,自然条件下很难恢复。如今大鲵的人工养殖已起步,有望通过“生产促保护”政策还原资源。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取20尾同一大鲵母本所产且孵出日龄相近的大鲵幼体,并同时刚进入开口阶段且处于混合营养期,利用人工饲料和天然饵料(红线虫)分组投喂,开展其分别摄食天然饵料与人工饲料的对比试验,研究不同饵料对幼体在饵料转化率、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等指标上的差异。经过47 d的试验,综合饵料转化率与各项生长指标,摄食红线虫的大鲵幼体组生长发育明显好于摄食人工饲料组。试验表明大鲵幼体可摄食人工饲料,还需加强对幼体摄食机制、生长规律及饲料适口性等方面的研究来降低人工饲料的饵料转化率,提高摄食人工饲料的大鲵幼体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等参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大鲵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促进了我国大鲵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章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在大鲵天然饵料和食性、营养需求、配合饲料研究开发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大鲵饵料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娃娃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大鲵喜阴怕光,生长速度较慢,自然条件下5~6年方可性成熟,体重达500g以上,在人工条件下至少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由于娃娃鱼的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因此,人工养殖不很普遍,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加强野生大鲵资源保护,规范"养殖大鲵"及其产品经营利用管理,5月31日,农业部委托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在湖南张家界举办大鲵养殖及其产品经营利用标识管理培训班。农业部渔政管理局专家魏凯、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副调研员周俊、张家界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局长王朝群、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秘书长周晓华等出席培训班。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14个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特殊授权的市、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大鲵养殖  相似文献   

18.
在珍稀濒危动物增殖放流到野外自然环境过程中,人工养殖种群放流前能否进行合适而有效的野化训练是其在自然环境中野外存活的关键,同时也是一项增殖放流能否产生预期效果的亟待开展实践的重要工作。本研究以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鲵为例,对养殖中国大鲵在增殖放流前野化训练的技术框架进行了理论探讨,主要包括两方面:(1)食性和食物类型的野化实际上是一个反向驯化转变过程;(2)环境因子(包括流水、温度和光周期等)的野化选择上,参照大鲵的野外栖息地环境进行仿生态,构建清澈溪流石隙间的流水湿地环境,以及野外自然环境的温度调节和光周期。野化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3项指标:(1)可反映自然繁殖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精子卵子质量;(2)反映环境承载力和养殖密度适宜性的受伤比例;(3)反映野外持续生存能力的病死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养殖大鲵野化训练的个体筛选标准需与其增殖放流的模式和效果追踪联系起来,并通过大鲵冬眠与否的野化训练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分析,探讨养殖大鲵野化训练后尽快适应野外自然环境的建议与对策。通过归纳总结养殖大鲵野化训练研究的技术框架,指明了其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以便进一步通过长期的案例研究进行验证和优化。  相似文献   

19.
<正>11月17日,桑植县畜牧局举办了以"抓好大鲵质量安全,防范质量安全事故"为主题的大鲵质量安全及养殖技术培训,县局主要负责人和注册驯养繁殖的大鲵养殖户参加培训。畜牧局专家从养殖档案的规范填写、饵料鱼采购注意的事项、大鲵及饵料鱼的检测程序、标准化健康示范养殖场创建标准、大鲵仿生态繁殖技术等方面做了详细解说。最后大鲵养殖户就一些疑难问题当场提问,渔政站工作人员现  相似文献   

20.
二、养殖场的设计与建造 1.场址选择 根据大鲵的生活习性,并结合考虑生产上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场地,进行合理的设计,建造适合大鲵生态要求的养殖池,才能有效地进行人工养殖,达到预期的目的。大鲵有喜阴怕风、喜洁怕脏、喜静怕惊的特点,所以大鲵场地应选择阴暗、避风、冬暖夏凉、水温较稳定(最好是10℃~25℃)、水质清洁、无毒无害、水源方便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